春风巷文昌阁

春风巷文昌阁

春风巷文昌阁是纪晓岚亡故后,由民间筹资修建,主殿高约16米的三层重檐建筑,1878年,新疆巡抚刘锦棠将其改名为文昌阁,作为道教的寺庙。

来贵阳,一定不要错过文昌阁周边的深巷美食和小众文艺店铺~

文昌阁

文昌阁是贵阳的地标性建筑

文化底蕴深厚

其周围还有很多美食美景和小众文艺店铺

今天就跟爽游君一起去看看吧

# 文昌阁 #

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四角形

六角形、八角形的是

贵阳的文昌阁是极少见且独特的九角形

文昌阁历史悠久、钟灵毓秀、人文荟萃

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

坐落于贵阳市区老东门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地势较高,登阁远眺、视野辽阔

可将一切风光尽收眼底

张清林/摄

漫步在文昌阁内

被设计巧妙的阁楼的建筑风格锁定住了目光

造型独特的木质古建筑

形似三层宝塔,阁檐高翘,古朴而雄伟

凭栏远眺,在周边高耸的现代建筑衬托下

百年沧桑的文昌阁显得别具一格

当年的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赋

“观斯阁也,檐重百尺,阁矗峥嵘

地载民风,山川形胜

智慧与才华具展,文化与信息交融

一呼一诺之间,风采恢宏日月,华彩再印河山”

文昌阁承载着文化和历史

延存着文风文脉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文昌阁的周边巷子

去找寻深巷的“惊喜”

# 电台街 #

一个街名,一段历史。

因“贵阳人民广播电台”而得名的电台街

是一个闹市中取静的巷子

一砖一瓦都是时光留下的印记

走在巷子里,宛如走在自家门前一般

偶遇几个老人在闲聊

小孩在巷子里跑来跑去嬉戏玩耍

轻松闲适的生活气息

让人一下子变得舒适放松起来

电台街的美食都“藏”在巷子里

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

老字号与新味道的云集

这些深街小巷的美味,绝对不能错过

◆◆杨婆婆烤肉◆◆

说起烤肉,文昌阁的烤肉在贵阳算得上出名

在文昌阁的侧面,映入眼帘的就是

两家非常火热的烤肉店

才刚步入电台街,烤肉阵阵飘香

人们方木桌小板凳沿马路边坐,甚是火爆

图源:遇见云岩

◆◆小胖烤肉◆◆

小胖烤肉就在杨婆婆烤肉的隔壁

是一家二十三年老字号烤肉店

曾经还上过CCTV2

对于很多贵阳人民来说是童年的味道

深受人们的青睐

一到下午街口就人来人往,变得热闹起来

◆◆万家烫菜◆◆

沿烤肉店往里走不到五十米就是

老贵阳比较出名的万家烫菜

是电台街多年的美食老店

精心选用优质骨头熬制的

汤底浓郁爽口

再搭配特制的蘸料和黄豆

经过红油的浸泡,香气四溢

菜品新鲜、分量够足,味道也不错

图源:遇见云岩

◆◆大觉精舍◆◆

走过了飘香四溢的烤肉店

一直往巷子深处走去

就能看到大觉精舍,也称华家阁楼

阁楼由于地势较高

登楼可与东山遥遥相望

青瓦砖墙,楼阁木梯

古色古香的韵味

予人一种民国风、复古的感觉

坐在古老的庭院内

沏一壶茶

和朋友分享生活趣事

感受慢生活的自在与惬意

# 文昌北路的深巷 #

逛完了电台街的美食美景

在不经意间走进文昌北路的一个巷子

随意逛逛藏在巷子里的文艺小众店铺

◆◆茄子照相馆◆◆

位于文昌北路华宫巷

一开始就是被这绿绿的房子吸引了

其实这是一家照相馆

可以拍证件照、职业形象照

以及定制写真等

从店内外的设计以及色彩的搭配

就能看出他们的拍照风格和审美

图源:走进老街深巷

◆◆大泽古着商铺◆◆

一家非常复古的店

位于文昌北路的传书巷

门口的机车非常酷炫

大泽商铺服装主要以美式复古为主

店里陈列非常有自己的风格

还有一些有趣的老物件

喜欢古着的可以去淘一淘喜欢的宝贝

图源:走进老街深巷

◆◆有味咖啡◆◆

一家藏在莲花坡深巷的咖啡

店面虽小,却“五脏俱全”

摆件有趣味,装修有质感

是一家有味道、有温度的咖啡店

可以叫上好朋友来喝杯咖啡聊聊天

图源:走进老街深巷

文昌阁犹如夺目的古玉

散发着夺目的百年光芒

它的古朴建筑之美

当地的人文气息

承载的历史文化记忆

等着你来慢慢品味

它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

也在延绵的时光里沉淀

游走在深街小巷里,感受闹市中宁

一个人闲逛也不失一番风趣

编辑 | 汪思

责编 | 梁璐丹

编审 | 周云

来源 | 爽游贵阳

古街新颜丨长沙400年文昌阁:住在历史里,活在风景中

上午循着文物指示牌,暴走街巷到文物点“打卡”;中午去1600平方米的雅昌农贸市场转转,玩味舌尖上的老街;晚上徜徉在十间头历史步道幽思怀古,或去写字楼里的健身房流汗……

长沙很少有历史街巷像文昌阁这样,活色生香的人间烟火和百年文物古建唇齿相依:上一刻,也许你还感觉和长沙其它的市井小巷并无二致,下一刻却在某个街角,触摸到一缕数百年遗留的沧桑。

文昌阁社区。

在这0.15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密布8处市级不可移动文物点,悠悠400年的文昌庙,直接成了社区的名字——文昌阁社区。“如何延续文脉,讲好400年城北旧事;如何幸福安居,让老街坊住进历史里;如何创新党建,变‘面子’更变‘里子’”是文昌阁社区全体党员干部多年来不断思索创新的“三大步”。“在续与改、破与立、古与潮之间寻求平衡,令居民获得感、幸福感满满,让400年老街巷在历史的转角遇到爱。” 长沙市开福区湘雅路街道文昌阁社区党委书记陈利霞在接受星辰全媒体记者采访时用既有历史韵味又十分具有时代感的词汇说道。

长沙文昌阁是一代老长沙人的回忆,如今大家在这里安居乐业

在这0.15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密布8处市级不可移动文物点,悠悠400年的文昌庙,直接成了社区的名字——文昌阁社区。

“照得省城北关外,向有文昌古阁。”文昌阁街89号一处民居里发现的古碑,烛照出长沙城400年文脉渊源的芳华:书生士子们在此晨读,弦诵之声不绝于耳;知府知县在此献祭社稷神,香烟氤氲中祈福国泰民安……

时光回溯到清末民初,老长沙人在文昌阁完成春夏祭祀;夏日午后,泡上一盏茶,老戏台下坐好,看艺人轻抚琵琶月琴,听长沙弹词说唱古今……如今,这往昔一幕通过经营性保护,在老文昌庙重演,喝茶、看戏、听弹词,也成了老文昌人的闲适日常。2018年,在区政府、社区和非遗爱好者共同努力下,文昌阁修缮与重新利用计划启动,以旧文庙为主体,保留了屋顶和大部分横梁,并专门搭建了戏台,通过现代化施工加固和简单改造,同时引进了一家长沙市井文化餐馆,让文物在可持续经营中得以保护。

位于长沙文昌阁社区内的文昌庙。

文昌阁社区内的长沙老公馆

行走在文昌阁,时光仿佛倒流。

“无窗无门、白蚁肆虐、房屋漏水、电路老化,没法落脚!”联想起1990年刚搬进任理卿公馆的光景,单貌丽连叹今非昔比。任理卿公馆在文昌阁社区十间头68号,始建于1910年-1920年间,整栋建筑以西洋风格和中国特色相结合。大门高约8米,木石结构,朱漆犹在,纹龙绣凤,巴洛克弧形门头上雕饰有中式浮雕,门上高悬一联“竹因虚受益,松以静延年”,古朴肃穆,雍容气派。

公馆颇有来头:任理卿是任弼时的叔父,曾任民国纺织部司长等职,是实业救国的代表人物;房子由美国近代著名设计大师墨菲设计,宅子后转赠长沙著名老中医、任弼时胞妹夫单先麟,而单貌丽是单先生第二任夫人。

公馆颇有来头:任理卿是任弼时的叔父,曾任民国纺织部司长等职,是实业救国的代表人物;房子由美国近代著名设计大师墨菲设计,宅子后转赠长沙著名老中医、任弼时胞妹夫单先麟。

“每一栋老宅古建都是凝固的历史,既要让居民安居,又要让历史续存。”陈利霞回忆说,2005年任理卿公馆被列入长沙市23处重点保护历史旧宅,并开始进行保护性修缮。社区还通过人防、技防、物防三结合的方式,打造文昌阁社区文物综合安防体系,在天网盲区增设摄像头28个,打造24小时监控平台。同时,党员自发组成文物保护志愿队每天分3轮对文物点进行巡查。“今天,众多像单老这样长沙老宅里的街坊,都安心住在历史里,活在风景中。”

开福区政府筹资500万人民币工农街42号、46号、78号三栋D级危房及附楼进行排危加固。

老屋居民接过新房钥匙,笑得十分开心。

社区内,一条新建的百米党建长廊生动形象地诠释了居民们在党建引领、政策关怀下的舒适惬意生活。

如今,文昌阁的居民都住在历史里,活在风景中。

时代在出卷、社区在答卷、居民在阅卷。在社区提质提档的大考中,文昌阁社区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行走在文昌阁,处处可以看到社区“颜值”提高了,处处可以感受有温度的民生服务,有韵味的历史古迹,幸福感满溢着街巷角落。

来源:星辰在线 记者:刘佳 覃翊编辑:刘佳 校对:渊仔

扬州风景美地标多,四百年文昌阁,八百年四望亭,白塔晴云瘦西湖

这里是行者老张的旅行历史研究所。

文昌阁扬州的地标,到过扬州的朋友对这座建筑应该都有印象,没去过扬州的朋友也有可能见过,只要是扬州的旅游宣传片一般都会出现文昌阁的身影。文昌阁位于扬州市中心,汶河路与三元路的交叉路口。一百年前,这里不是路,而是一条河,就叫汶河,上世纪初在拆除扬州古城的城墙时,长度不到两公里的汶河被城砖填埋了,五六十年代,河道淤塞严重,就全部填平,变成了今天的汶河路。

经常旅行的朋友会发现,很多地方保存下来的古建筑都有叫“文昌阁”的,从城市到县城,甚至乡村都有。看见文昌阁,说明这里是“有文化有内涵”的文风兴盛之地,起码在古代是如此的。因为此类建筑是封建社会的“公办学校”,一般会是一组建筑群,文昌阁是其中的主要建筑。

扬州也是这样,文昌阁是明清时期扬州府学的文庙,为什么叫“庙”?因为里面祭祀的是孔子,古代的学府是教学和祭祀合二为一的,学子在学习的同时也要祭拜孔子。府学就是州府一级的公办学堂,扬州府学的其它建筑都因为各种原因损毁了,只有文昌阁幸存,也叫文昌楼,建于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是当时的两淮巡盐御史蔡时鼎于主持兴建的。

扬州文昌阁的外形看起来和北京天坛的祈年殿很像,上半部分是寰宇穹顶结构,这样的楼阁式文庙造型并不多,大部分文昌阁都是有棱有角的。扬州文昌阁的建筑材料为砖木,三层重檐,攒尖顶,高24.25米,底层为八角形,四面开拱门。最初的文昌阁是建在汶河的文津桥上的,据推测可能没有下面的八角形墙垣,后来没有河没有桥了就改成了现在的样子。

这座建筑也在扬州市中心,精巧的结构格外引人注目,名叫四望亭,距离文昌阁不远,在扬州四望亭路东端,汶河路西侧。现存四望亭是砖木结构,八面三层,攒顶式瓦顶,每一层亭檐的飞角上挂有铃铛,风吹铃响,清脆悦耳。

四望亭的始建年代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另一种说法是明嘉靖年间。而且都有古代县志记载,《万历江都县志》中引用宋代《宝佑志》记述:“四望亭在州治南,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年),特授直宝谟阁、权发遣扬州事、主管淮东安抚司事崔与之建。”清代《乾隆江都县志》中则记载着四望亭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康熙、雍正年间都曾修葺。

明清时期的江都县就是现在的扬州江都区。县志中记载的四望亭名字叫文奎楼,后来又叫魁星阁,和文昌阁一样都是办学机构。建国初期的时候旁边还有石牌坊,古代的制度是经过牌坊时“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清末太平天国时期扬州是主战场,魁星阁还被改为瞭望哨,“架木四望亭,伺城外”,所以改名为四望亭。

白塔晴云,曾经的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在瘦西湖风景区的中心地带,建于清乾隆年间,样子和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挺像,就是仿照那个建造的,和不远处的五亭桥类似。白塔是砖石结构,高30多米,是瘦西湖比较醒目的建筑,很容易看见。

白塔旁边还有御碑亭和法海寺,御碑亭里面的御碑是乾隆皇帝的,上面刻着他的题诗一首“一朵花宫结净因,周环绿水漾波新。歌台画舫何妨闹,恰是亭亭不受尘。”作于1757年春二月,第二次下江南期间。乾隆爷六下江南走到哪里都喜欢题字题诗,虽然他老人家一生写的诗很多,题的字也多,不过“艺术成就”真的一般,这是业界公认的。

瘦西湖是乾隆皇帝和他爷爷康熙帝很喜欢的园林,他们下江南都会来这里游玩、小住,研究佛教文化,写写诗,练一练御笔。乾隆爷曾为扬州留下很多御碑,不过只保留下来五块诗碑,白塔晴云这块是其中之一,还有瓜洲渡一块,大明寺西园三块。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我:行者老张

【作者简介】:行者老张,摩旅爱好者,当代徐霞客,用脚步丈量地球,随时分享旅途见闻。欢迎关注、点赞、评论,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