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尔本厄鲁特森木古城遗址

道尔本厄鲁特森木古城遗址

时代:明

道尔本厄鲁特森木古城遗址位于北纬48o46',东经85o48',在和布克赛尔县城东南5公里处,距莫特格乡2公里,占地面积16.81万平方米。

古城呈方形,边长为414米Ⅹ414米,墙的方向北偏西20o,北墙保存较好,在北墙中段有一缺口,宽20米,可能是城门,现已成为一条干河床,河床在城内呈“人”字形分布,其首部即在北墙缺口,一条支流伸向西南,一条伸向东南,东墙保存一般,没有城门,南墙正中有一门,西墙有一门,保存较好,可以看出痕迹,门洞宽10米。

在古城西北角有一残破的藏式佛塔,城内发现有-、泥制佛像和铜念珠,现尽存一塔基,高约3米。据当地牧民讲,1970年以前此塔尚存高约10米,后被雷击倒。

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内蒙古有着一个千年古城遗址,它不是呼和浩特,你知道是哪里吗

说起内蒙古,大家想到的更多的肯定都是大草原蒙古包烤全羊响沙湾这些耳熟能详的地方和东西。而提到古城或者古城遗址,大家想到的更多都是内地或者南方的众多的古城。如果将内蒙古和古城遗址联系到一起,你一定会觉得惊讶。其实,内蒙古也是有着很多的古城遗址的,大家一定是觉得这里都是草原,是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地,他们怎么会有筑城的习惯呢,而且这里大风不断,古城还会保存下来吗?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其中一个。

因为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所以它有着众多的名称。它就是托托城,它位于托克托县境内,但在现存的城池上写的是东胜卫,很有意思吧。我们来细细说一下吧。它现存的古城是建于明代的,但这里一共有三处遗址,最早的是唐代的东受降城,还有一个就是辽金元三朝的东胜州城,最后一个就是明朝的东胜卫了。这三个遗址都位于托托城内,数千年的历史都堆积在一起,使得这里有着厚重的历史气息,是古城中难得一见的,所以,你来内蒙古旅游的时候可不能错过这里。

那他为什么现在被称为托托城呢?这就得从明朝说起了。明朝废除了这里原来的元代行政区,把周围的地区都放在了东胜州的辖下,因为这里是明与蒙古对抗的前线,所以明代在这里以原有的城池为基础,进行增建扩大,这就是东胜卫城,它将东受降城与东胜州城都包围了起来,这也就是今天三处城址在一起的原因,也就是今天我们看的样子。在明朝实力强大的时候,周围地区一共有五座卫城,合称为东胜五卫。后来明的实力衰退,蒙古强大的军事压力,使得明军放弃了这里,明的势力也就撤离了这里。

在这之后,蒙古部落的首领派遣他的义子托托驻守这里,在他驻防期间,他保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他与明保持着持续的友好关系,积极开放边关的互市交易,发展当地的经济,并对这里的汉族人采取有好的政策,积极推广先进的农耕技术,并大力发展畜牧业,这些措施使得这个地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周围的百姓都很拥戴他。这样的和平相处也符合明朝的利益,所以也对他进行过多次的褒奖。当地的百姓为了纪念他,就把这个他驻守的城市称为脱脱城,后来又取谐音,也就是现在的托托城。

这里除了古城遗址,还有一个从古就有的黄河渡口,也就是“君子渡”。这个名字来源于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据说,远在汉代的时候,从洛阳来了一位做毛皮生意的商人,它不顾路途遥远艰险,带了很多的银钱和货物来到这里交易,这里也就是当时的云中。他在黄河岸边顾了一个老船工,从水路往北走。船行到现在的托克托县附近的时候商人得了重病,老船工就把他带回了家,让他进行修养,但他的病情始终没有得到好转,终于还是不治而终。

后来,老船工埋葬了商人,因为不知道他的来历,他的钱财没办法返回,老人就把这些东西都藏了起来,等待以后有人来寻。后来商人的儿子见父亲很久没有回家,就来此寻找。他一路寻到了老人,并得知了事情的始末。后来老人的义举在民间被广为流传,被皇帝知道了,他就把这个渡口赐名“君子渡”。这里是内蒙古旅行不可错过的地方,这里了历史悠久,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所以,出土的文物极为丰富。这些遗物见证了这里的悠久历史,也证明了这里曾经的繁华。

编辑:戈鹏飞

审核:杨慕仪

盛乐遗珍——内蒙古和林格尔土城子古城遗址出土文物精品

基本信息:

编著: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博物院 盛乐博物馆 和林格尔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7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1年7月

印次:1

内容简介:

蒙古和林格尔土城古城遗址经过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出土了陶瓷器、铜器、铁器、玉器、石器、骨器、铜钱等各类器物。本图录精心选取了从春秋战国到元代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文物共287件(套),按照时代序列进行阐释与解读,重点揭示和林格尔土城子古城遗址的重要文化价值。

目录

前言

两千余年的和林格尔古城

图版

后记

责编:韩翰

之达勒特古城遗址

上图为达勒特古城遗址

达勒特古城又称达勒特破城子,位于博乐市东南37公里的破城子村北缘,坐落在博尔塔拉河与大河沿子河交江之处的黄土台地段上。整个古城被一条东南—西北向的干枯河分为两部分。

地理位置看,在历史上地处唐代西域丝绸路北路的中段,其东北与阿拉山口遥遥相望,可通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中国境内的塔城、阿尔泰,西南可逾金山、本岭 沿赛里木湖穿果子沟可通月城伊犁河,直达中亚,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为兵家必争之地。据初步勘察,现有遗址以干枯的河床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遗址东 西长约500米,南北最宽处约400米,总面积约19万平方米。遗址分内外两重城,外城南墙东西长约450米,土夯筑,每层厚10—12厘米不等。墙基宽 约3米,残存最高处约3米,中段有一段宽5米的缺口,可能是外城的城门。南墙外约50米处,有一条宽约20米的护城河,自西向东,与遗址东侧的河流相通。 城门偏东残有一处土坯砌台形建筑,可能是了望台或窗楼。西墙大部分坍塌成破状。仅北部墙存一段约30米长,不足一米高的残垣。西墙外偏南有火烧的痕迹,是 宋军做饭的地方。内城位于遗址北部偏西,每边长约80米,四再基本对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结构与外城相同。城墙残高约3—5米。西北墙濒临河岸,南 北墙可见马面遗址,城门为东北向,瓮城的痕迹依稀可见。

东部遗址沿河岸布局,长约1000米,宽约300米,这部分遗址现基本成为现代居民区。现在遗址偏南地方仅有三间房屋建筑。遗址北侧是基葬区。1987年5月当地居民建房时,掘十数副人首,金币数十枚。

河床西岸遗址,西半部三面环水,城墙矗立,友邻据于河岸高地。地表散布大量夹砂红陶片,陶片组合以大型瓮类器物为多。东丰部则地势平坦,相对较,遗址环河岸 布局,不见城垣,地表散布大量灰陶先,红胎采由陶片、酱色来由碗碟瓷的残片,以灯罐类为多。出土有金、银、铜带、铜统、铜盒、铜炉等文物。金币最大重 10.5克,最小重5.1克。其中一枚正面中央第一行有地名“阿力玛里”,下面是“除了皮拉外别元它神,穆罕默得是唯一的使者”。银币最大重2.3克,铜 币最大重2.4克。

根据出土文物和文物上的铭文以及钱币资料专家初步认为该古城东西西部分属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河西遗址较早,可是唐代遗 址,有人认为是唐代双河都督府都在 地。河东遗址较晚,可能是西辽舒建,其下限可见到明代初期。也有的学者认为东西本是一座城,由于河流改造冲刷形成两部分,建于西辽,废于元末明初,有待进 步考证。

对上述古城,1985年8月博乐市人民政府发出通知,决定作为文物保护单位,采取必要措施进行保护。

古城遗址把我们带到了驼铃摇曳、岁月悠悠的远古时代。不过古人说,以史为鉴可知兴云,了解一下博尔塔拉悠远的历史,发掘它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很有意义的。亲爱的游客,你说对吗?

(文/锋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