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圣古庙

七圣古庙

七圣古庙,又称七圣宫古庙,简称七圣庙,位于香港新界大埔区西贡北十四乡官坑。七圣古庙建于明末清初,由十四乡乡村组成的“东平社”、“西平社”、“南庆社”及“北庆社”合力建造,每社轮席管理一年。

七圣古庙为三开间两进式传统建筑庙宇,庙内悬挂了一口铸造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的铜钟,外殿联“七姐善心存恺测;圣神仁术统阴阳”及堂前高脚牌“污秽勿近”,则是光绪三十二年(1908年)所立,并有光绪及民国年间重修匾联。庙前建有一幅风水墙,其外有一个广场,古装武侠片大行其道时,经常作为电影公司拍摄外景的场地,有“武林胜地”之称。

七圣古庙原每岁演戏酬神,至七十年代因不少男丁到外国工作而停止。于1998年进行重修后,原居民重新开始每隔三年举办酬神粤剧。七圣古庙原本被评为二级历史建筑,惟因重建导致原貌尽失,于2010年2月4日确定不予评级。

传说

据说清乾隆年间,有渔夫在毗邻的帆沙排、汀洲、白沙头一带捕鱼作业,有一夜在帆沙排下网,只网得石头一堆,当中有七颗特别的石卵,渔夫将这七颗石卵掷向岸边,竟见七颗小火星升起一直飘达马鞍山山麓,渔夫向天祷告谓若鱼获大盛时,必定在山边建庙,报答神恩。从此渔夫一帆风顺,愿望得偿,因此在附近陈角咀山边建筑一所名为“黄金庙”的小屋作为敬拜之用,但其后竟为火焚毁,有七颗小火星像流星一样,沿庙后山飞至官坑即失其踪,乡民纷纷认为乃神灵指示建庙地点,乃发起重建新庙。

供奉神祇

七圣古庙正殿供奉有8个神像,前排是单一妈祖像,亦有说是王母,后排七仙女居中最大的一尊是大家姐,据村民所说是织女,是全港仅有两间“七姐庙”之一,另一间是位于坪洲的“仙姊庙”,偏殿则供奉关帝。每年到了七夕,不少恋人携手前来敬拜,祈求爱情0顺利。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香港大埔区十四乡

乘车线路:乘九巴299、99路或新界专线小巴807b、807k在西澳站下车再步行前往

和平镇七圣夫人古庙开光典礼圆满(全程视频+多图)

和平七圣夫人简述

潮阳区平镇和平古桥头东侧,有一座七圣古庙,格局为“下山虎”加左厝包。规模虽不大,却供奉有十余位神明,主奉的是七位夫人,民间称“七圣妈”或“七圣夫人”,右侧配祀大峰祖师及两位童子,左侧配祀三位“建桥老爷”。

美食 / 探店 / 推广 / 拍摄 / 航拍

拍摄/剪辑:猫大师

图文/编辑:猫 瞳

微信营销:猫大师

公众号:猫舎【猫大师工作室】

据《潮阳文物志》载,七圣古庙建于宋宣和五年。是古和平里八大宫庙(即桥头的七圣夫人庙,新和三山王宫、大峰祖师报德堂,中寨的真君大帝庙,下寨的关公庙、双忠祠、下宫妈祖庙、巡抚总督宫)之一。

七位夫人在庙中并不是以大妈排大位,其排座依次是五妈、大妈、二妈、三妈、四妈、六妈、七妈。据说,七位夫人中因五妈法力最大,所以坐主位。现庙中除五妈是武服装扮外,余者均为文服装扮。

和平大桥建成后,乡民为了纪念七圣夫人帮助大峰建桥的功德,就在桥头建了一座七圣妈庙,配祀大峰祖师及三位“建桥老爷”,并在七位夫人圣诞日分堡社进行纪念。

七圣夫人古庙开光仪式

众长老拜请七圣夫人以及诸位福神归位

七圣夫人冠袍开光仪式

理事人员依次为七圣夫人等诸位福神揭红纱,洗礼开光。

吴师傅开光

古庙理事献礼

众善男信女参拜

七聖古庙开光盛典圆满

七聖古庙·開光大吉

聖恩浩荡·福佑黎庶

威灵显赫·保我和平

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往期热文推荐:

订 阅 猫 舎

我| 们| 下| 期| 见

点赞分享,七圣夫人保贺

搜神记 | 西湖山旁七圣庙,七圣庙里七仙女

前段时间,在寻找防空洞的时候,阿伯在西湖公园那边找到一座精致的庙宇——七圣庙

为什么说它精致呢?

因为还没进去,阿伯的注意力就被门外的石雕屏给吸引了,栩栩如生,让人想要驻足细细观看。

但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七圣不是《封神演义》中的梅山七圣,而是七位端庄温柔的女神——七圣夫人。

七圣夫人

在我国许多地区包括台湾一带,民间曾盛行崇拜七娘妈。七娘妈又叫七娘夫人、七星夫人、七圣夫人,塑像或画像为七位端庄温柔的妇女。

关于七圣夫人的传说有许多,但流传最广的是:这七位夫人,原来是天宫仙女,皆有一颗救苦救难菩萨心,遂向观音娘娘请命下凡。

观音遂其愿,弹指血化为女神灵,落籍福建浙江江西南京山东等地,芳名为:陈靖姑、林三姑、张月春、李玉枝、黄九娘、关山有、蓝妙琴。

七仙女来到人间,慈悲为怀,以护国庇民为己任,为黎民百姓消灾解厄。尤其是在古田勇斩蛇精,扬天地正气,保世民平安,功昭日月,馨名广传。

唐天成二年(927年),皇帝下诏曰:资女靖姑七位,护国庇民,功勋显着,钦赐“七圣夫人”,赐匾“德耀海邦”,以流芳千古。

后梁闽王王审知又以陈靖姑救国有功,祈雨功成,加封为“崇福昭惠临水夫人”,并兴建七圣夫人大庙。尔后,江浙鲁闽粤等地相继建庙祀之。

七圣娘娘被奉为保护孩子平安的女神。古代医学不发达,孩童稚嫩抵抗力差,常受各种疾病侵袭,幼儿死亡率高。民间将命运寄托在神明身上。

七星娘娘作为护子神之一,很受崇拜。孩童疾病缠身时,便去七娘庙中祈愿,有的还让孩子认七娘妈为“干娘”,有的家长还给孩童“请”来铸有娘妈名号的“长命锁”的护身符,以保平安。

台湾民间流行一种“成丁礼”。男孩女孩长到16岁时,在农历七月初七那天,父母带着孩子拿着供品去七娘庙酬神。

感谢七娘妈保护自己孩子,度过了幼年、童年和少年时代,终于长大成人了,最后宴请亲朋好友庆贺一番。

(这种习俗和咱们这边的出花园很像,或许有些联系在里面也说不定。)

几经重建

从庙内的碑记来看,七圣庙能够追溯到明弘治年间,曾经的辉煌景象,也能从中领略一二。

庙内除了七圣夫人外,还供奉有神农大帝、龙尾圣王及龙尾夫人,里间两侧还有花公花妈和福德公妈。

炎黄子孙的先祖神农大帝为掌管五谷丰登及药草之神。头角峥嵘,袒胸露臂,腰围树叶,手上拿着一串成熟稻穗,在国内的很多庙宇都将其供奉为保护神,祈求无病无灾。

龙尾圣王对潮汕人来说就不会陌生了,从小听的虱母仙故事,说的就是龙尾爷。在古澄海县一带一直为乡村社团保护神,凡有义社、义庄都要供奉龙尾爷。

庙内

进门后左右两边是嵌瓷画的龙虎井。

再往里走,便是老爷的仪仗

还有一面悬挂的龙凤

抬头一望檐上,是精美的木雕。红绿相间,在纯粹的颜色照映下,就如一块块碧玉嵌在屋顶上。

自青铜时代起,中国艺术风格、人文文化、哲学理念和美学诉求都在发生变化。忽而鬼魅抽象,忽而雄浑写实,忽而原始朴拙,忽而精美繁复,充满了诗意。

被赋予各种意义的意象,是最为直接的民族文化表达。每每站在这样一座庙宇之内,你会有一种用语言无法描述的惊喜和安宁

明亮的颜色在经过时间酝酿之后,一种独属于东方古典式优雅就悄然而生,静静地伫立在岁月里低吟浅唱。

如果你还知道有哪些有趣的宫庙或者神明故事,欢迎在评论中告诉我们。

新春装茶叶上线了

专注原创,独家视频

xiao518583

始建于东山岛陈城村双叠石下七圣夫人庙(陈城七妈庙)

在陈城村落“七妈庙”庙后山的东南麓突出的峰峦头,与陈城水库西北面犄角处,有一块写着满满是芳华岁月的石头,在世俗里山水间,这一块石头在陈城里人的记忆里和梦想中生根发芽,旗叶展开,孕穗出悠悠的乡愁,它的名字叫双叠石。

陈城七妈庙,又称七圣夫人庙(原临水宫)始择建于双叠石下,为陈城村的地头神。据了解,七圣夫人庙香火由南宋左丞相陈宜中从福州下渡临水宫传入,是东山岛上“七圣夫人庙”、厦门大嶝岛通济古庙的香缘祖庙,主祀陈靖姑、江山育、李玉枝、蔡月春、张九娘、林三姑、陈五妹七位为黎民百姓消灾解厄、除暴安良、护产保婴、扶危济困的女神,其有求必应、灵验八方,名播海内外。

陈城七妈庙历经几度风霜和晴丽,清康熙年间“迁界”而废,再重建;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夏,在东山岛“破除迷信、改造神庙”运动中被毁,后又修缮;1958年陈城水库施工建设,因夯围坝堤土方材料及交通运输所需,而作迁庙移址。

双叠石的东北侧,造有木质结构的凉亭一座,松荫掩映,双叠石边上一小亭,营造出一个既是游览的“观光点”,又是风景中的“兴趣点”,平添了画意诗思,人们称之“松风亭”。

数年前,陈城村陈氏里人“乐施善、爱家园”,利用闲暇时,在双叠石下,造路筑居,开荒辟园,并请翰墨名家,留迹于悬崖石壁,有篆、有隶、有草、有行楷,或一字、或一词、或一诗,尽显汉字体态之韵美,它们歌赋大自然,阐述明理,已形成初具规模的摩崖石刻群,亦赏读亦熏陶,提升了生态环境美。

双叠石下,栀子花、桃金娘花开满坡,姹紫嫣红,幽篁吐蘖、老树含翠,红的火焰花、白的七里香、黄的相思树花、紫的三角梅和五彩的茶花绚丽多彩,奇花异草,竞相怒放。

现建成一座集法治宣传教育、小学生经典诵读、科普教育、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新时代乡村文化胜地一一帽山文苑。

帽山文苑庭院红砖青瓦,山墙造型质朴,围墙高低不平,走廊曲折摆姿,却延续了“闽南风”老房子的建筑风格,一切都是清朗至极。帽山文苑依岩而筑,傍水而居,竹篱花影,蜂吟蝶舞,蝉鸣鸟啼,花果飘香,龙骨盘柱一字排开。

松荫萌檐,一湾龙潭水缓缓从屋前而过,有如素墨勾勒而出,笔画游走于山水之间,水墨几分,几缕恬风静流,寥寥数笔,山水旖旎田园风情的天然景色,跃出笔端,一幅工写兼备山居图,何等逸气?

双叠石四周弥漫着一股由浓郁的金石气息糅合着松树和草枞混合而成的山林风味,清香的山气,扑面而来,直侵浸你的身心。置身其中,你,听息数息,慢慢地卸褪去纠缠一身的喧嚣,入定,水波不兴,库坝碧翠,怀拥林壑,“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苍茫、空灵、明瑟一片,放映眼帘内,勿忘勿助,心中自生适意。

晚霞绚烂,山风徐来,波光粼粼,水库里的白鹭,或嬉戏在星芒光斑的水面上,或行立草泽畔,穆如清风,同人们融汇到山水与田园之中。

暑往冬来,时光荏苒。彳亍双叠石下,宛如践行在泛黄泛黄的诗笺上,那一列列、一行行的文字,若有所思般地伴随脚下的龙潭溪流在这里拐个弯,静静地流淌在陈城人的心田里。

落日、山岚、草木、岩崖、虫鸟、花果、波光,可谓各得天性,皆能成诗,令人为之神思。

山因水而秀,水有山则灵。双叠石,这一方净土,这一爿心地,背倚大帽山山脉,俯望着陈城村落的炊烟,铺陈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的东山海岛乡村小众“小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