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两道桥遗址

三步两道桥遗址

襄阳城南约25公里处襄城区法龙乡赵山村的冈地上。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250米,文化层厚1.5米左右。

中文名:三步两道桥遗址

东西长:约400米

南北宽:约250米

文化层厚:1.5米左右

地理位置:襄阳县法龙乡赵山村南1公里

级别: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明新发现两处有价值的遗址,初步确认为旧石器时期!地址在...

为进一步了解将乐县石器时代遗址至青铜时代文化面貌 ,8月14日至25日,东南考古研究基地专家范雪春研究员、周振宇博士一行在将乐县开展史前考古调查。中央民族大学佟珊博士来将乐参与调查。

专家们一行先后到将乐县的古镛镇、水南镇、高唐镇及万全乡等地开展实地调查。

通过调查,专家在玉华村龙灯山与积善井垅山发现了两处有价值的遗址,初步确认为旧石器时期遗址。同时,专家对玉华村龙灯山遗址的网纹红土处进行了试掘,并邀请福建师范大学地理学院博士靳建辉对试掘剖面的网纹红土进行取样,以确定具体年代。

调査期间,福建博物院副院长龚张念一行来到将乐县,检査指导工作开展情况,并对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

专家们还专程前往万全乡陇源村疑似汉代遗址进行调察,因现场未发现任何文化遗物,根据考古调查一般规律和结合实际情况,已基本排除该处为汉代遗址的可能性。

来源:微将乐、将乐县博物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18005980555

三明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涉及多个产业……

余江这两处红色遗址你知道吗?

余江县苏维埃政府大会堂旧址

余江苏维埃政府大会堂旧址位于余江区画桥镇画桥村藤林杨家村,建于清中期,为当地杨姓祠堂。旧址占地面积494.6平方米,建筑面积459.2㎡,旧址平面呈长方形,坐西朝东,宗祠共两进,中间为一大天井,天井东侧为高架吊脚戏台,天井西侧为祖堂,天井左右两侧为高架吊脚厢房,砖木结构,抬梁穿斗式梁架。

土地革命时期,画桥藤林杨家祠堂是红色苏区召开重要会议和大规模军民集会的重要场所。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革命真理,动员群众参加革命斗争。1933年农历5月7日(公历5月30日),余江县苏维埃政府在杨家祠堂举行欢送红军新兵入伍文艺晚会,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宣传队演出方志敏编剧的文明戏《年关的斗争》。深夜,叛徒带领敌军发动突然袭击,7人壮烈牺牲,2人受重伤,苏区干部和红军战士用血肉之躯演出了一幕悲壮的战歌。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汪家源赣东北红军指挥部旧址

汪家源赣东北红军指挥部旧址位于余江区画桥镇王坊村委会汪源组,建于清中期,为当地祠堂。占地面积380.1平方米,建筑面积505.7平方米。旧址平面呈矩形,由前堂、天井、左右厢房及后堂组成。砖木结构,抬梁式、穿斗式梁架,小青瓦屋面,硬山顶,封火山墙。

汪家源所在地的画桥是红色苏区的战略要地,当地游击队、红军在对敌作战期间,汪家源祠堂曾作为赣东北红军指挥部,在此研究、部署作战计划,取得了一次次战斗胜利。1929年7月中旬,贵溪县委派刘炳龙和张焕登到余江区委进行暴动准备工作,在汪家源祠堂召开了党支部会议。1929年8月,鸿鹤嘴、王坊等地游击队在红军一、四、七连的配合下,包围南桥,取得了暴动胜利。1932年11月,余江县委在此召开紧急会议,发动和组织群众成立作战队,用游击战术赶走驻苏区王坊的敌军。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革命旧址是红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载着重大革命实践和历史故事,承担着重要的纪念和教育作用,保护和利用好余江的这些红色文化遗产,是我们不忘红色初心,牢记红色使命的重要途径。

来源:余江文旅

“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背后有

“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简单讲这句话的前半句,是说海河是由上游的九条河流汇聚而成,然后归入大海,至于这九条河都有哪些,现在没人说得清了,不过乾隆时期的《天津县志》中有一篇康熙皇帝的文章叫《御制九河故道说》,列出了九条古河名,百度搜一下也能搜着,为: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絜、钩盘、鬲津,但这些河好像和这句话关系不大。当然也有说“九”为极数,是形容河流众多,比如形容某个地方交通便利,称为“九省通衢”;说龙的儿子多,叫“龙生九子”等等,这样说无非是要突出天津的海河文化、漕运文化,我觉得这种说法更符合现实情况。(写到这我突然觉得天津九河相声队名字应该就是打这儿来的)重点说后半句。这“三道浮桥”中的第一道,是指旧时时期南运河上的“钞关浮桥”,就是今天金华桥所在的位置。钞关是专门征收货物税银的机构,当时天津地区漕运发达,往来商贾货物较多,所以天津的钞关比其它地区的都大。南门外是海光寺,北门外叫北大关,因其位于北门外,所以又叫“北大关浮桥”、“北浮桥”。这座桥当时一天就打开两次,交纳完关税之后,才统一放行来往船只。而“两道关”之一,也就是北大关,即钞关。第二道浮桥,是东门外海河上的“盐关浮桥”(俗称“东浮桥”) ,也就是现在金汤桥。过去东门外的渡口人特别多,经常有人掉到海河里,于是在此修建了浮桥,这座桥十分简陋,是用十三条木船连起来的,铺上木板后人打上面走。这地方人多是因为在河岸有大量存盐的盐坨,所以盐官厅也设在这里,盐关浮桥之名就是打这来的。庚子年(1900)八国联军占领天津,这片地方划给了意租界,导致盐坨、盐关厅全部迁走,所以盐关浮桥也改名,称为“东浮桥”了。东浮桥这个名字,一直到今天还有老人在用,但是年轻人很少知道了。“两道关”中的第二关,就是海河关,即盐关。盐关和前文提到的钞关,都是重要税收部门。第三道浮桥有争议,一说是“西沽浮桥”,另一说是北运河上的“窑洼浮桥”。西沽浮桥是天津兴建的第一座浮桥,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在西沽渡口修建;而窑洼浮桥,就是今天金刚桥的前身。一句话总结,九河是说天津河多,三桥是金华桥、金汤桥、金刚桥;两关是钞关和盐关。更多关于天津的故事,请关注“谈古论津”~

有谁知道天津的历史文化?

谢邀。

天津是北方地区妈祖文化的中心,故有“南有湄洲妈祖庙,北有天津天后宫”之说。妈祖文化是天津历史文化的重要渊源之一。“先有娘娘庙,后有天津卫”的民间谚语,充分说明妈祖文化在天津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天后宫为中心的古文化街已经成为享誉中外的观 胜地和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据悉,世上最高的妈祖像,就在天津。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天津地区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便有史前 人类开始活动,历经商周、秦汉隋唐、辽 宋数千年的演变,逐步发展了早期文明。 到了金朝,天津地区成为戍守要塞一-直 沽寨。元朝时开发海运和漕运,形成河港, 改名为海津镇。明朝朱棣兴兵南征,从这 里南渡夺取皇位,取天子渡口之意,又更 名为“天津”,并设置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卫所,征调了大量兵力驻扎在此。

以后,历 朝历代都在这里建城屯兵,故定名为“天 津卫”。天津文化的主流,一度曾以军旅文 化为核心,它的渗透和流传形成了天津人 豪爽直率、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的基本文 化素质,至今遗风尚在。到清代中叶,天 津发展成为北方的商业集散中心。作为距 离北京最近的大都市,宫廷文化随之传入, 市井文化也逐渐发达起来。

被列入通商口 岸后,天津出现了不少办理汇兑业务的钱 庄,逐渐成为中国北方的金融中心、商业 中心。西方文化也随着列强划分租界以及 通商活动而传入。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 文化在这里互相融合,最终形成了天津独 特的地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