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擂鼓

张飞擂鼓

张飞擂鼓,西陵峡一旁,有一圆柱形石台,从江边拔地而起,台面直径约8米,上有张飞擂鼓石像。

中文名:张飞擂鼓

台面直径:约8米

门票:15元/人

位于:湖北宜昌西陵峡口北岸

古墓考察:张飞擂鼓

导语:天下事物,皆含阴阳,易经有准,万有定律。喻山为龙,以形喻物。龙之形态,千变万化,然而,万变不离其中,皆阴阳也。其之性情为:一高一低、一起一伏、一大一小、一左一右、一仰一俯、一动一静、一山一水、一窝一突、一屈一伸、一峰一峦、一波一平,皆阴阳之相随也。

风水喝形,就是依据龙、穴、砂、水的形貌起一个象形的名字。

张飞擂鼓形,实则‘将军打球“之变体也!

将军打球:开口侧脑太阳正格,下游园墩者是,居球上以球可为案。

2017年12月,我和朋友特地现场考察普宁名墓“张飞擂鼓”。该墓是普宁市南径镇罗姓两位第六世祖(清道光以前造葬)和叶姓的祖坟(明代造葬)的合葬墓。墓地位于普宁市麒麟镇蔡口村水库旁的高山顶上,山路较陡峭。上山的路只能骑摩托车,其险峻程度可想而知。

该地后龙蜿蜒跌宕突起见一侧脑天财,从中间那座山束气跌断而下入首,入首处犹如蜂腰,下溜出一金星,圆如鼓形,很是可爱。此坟是葬在鼓上,是金星葬顶。主碑文:考冠带上应罗公,妣孺人德敬杨氏;左碑文:考和明叶公,妣克勤黄氏;右碑文:考国学大本罗公,妣孺人德脩車氏。墓地坐丑向未兼癸丁,寅方来龙,左边巽方水来,右边庚方水来,两水合于堂前出坤方。格局称为:”张飞脚踏龟蛇擂战鼓“。穴位虽高,龙虎交牙,天财星作托乐,有一夫当关之威严,气势不凡。右边之山峰顺山脉蜿蜒曲折行下,宛如一条下山蛇紧紧护住入首处;左边的山峰跌宕而下一大一小的小金星,正是一只下山龟,也紧护住入首;外白虎有一伏狮,外青龙方有一象,两只兽星捍门;前內明堂水口处左右各有一个小印星;前面远朝有出阵旗。从脚踏龟蛇、狮象捍门、前有出阵旗等格局来论,此地的格局本应较佳。可惜后辈子孙却很普通,并没有预期的官贵!

一、 墓形全貌

二、 近观墓碑

三、 前堂

四、 青龙砂

五、 白虎砂

六、 上山蛇

【补注】自古以来,缘于姓氏宗族的保护主义,在对待风水的问题上都是很自私的。异姓靠近祖坟造葬都是大忌,异姓合葬的更是特别少的!根据口传,这里面有一个真实的风水故事。

据说明代普宁南径叶氏请风水师寻到此龙穴,并将叶氏祖宗葬于里面,但是历经两百多年,此地的后人并不象预期中加官进爵,更麻烦的是人丁也越来越薄。到了清代中期,叶氏家族越想越不对头,按此地格局是出将才的,并且芝麻官也不少,丁财也旺,怎么丁财不旺、芝麻官也不出一个呢?于是叶氏家族又再请一位风水师重新鉴定此坟,这位风水师勘察后,没有不专心研究实际问题,只是听说此地喝形“张飞擂鼓”,就对主人说:“你这地叫张飞擂鼓,鼓要有锣才行吖!有鼓有锣才响,家族才旺起来!”叶氏家族一听慌了,赶忙问:“先生,那现在事情都这样了,怎么办?”风水先生说:“一个鼓要配两个锣才行,再找两个姓罗的合葬在一起就好了。”为了家族兴旺,叶氏家族只好和南径镇的罗氏商量,将罗氏两位第六世祖的合葬到叶氏祖坟内。

转眼间,自合葬至现在已近两百年,叶氏家族仍是老样子,丁财不旺官不出;罗氏的后代一个有八百多丁,另一个有两千多丁,官贵也没有。在潮汕地区这也只是普通罢了。。这样连罗氏家族也觉得奇怪了,明明是大地,怎么丁财官都没有预期的效应呢?

我仔细堪看穴场,发现该墓风水形理的存有几个弊病:

1、穴位较高,有夹辅无力,露胎受风之嫌;

2、墓前陡峭,堂气倾流,无前案无特朝的山峰,贵气有亏;

3、龟蛇位于穴后,对水口无关锁的作用。

4、立向理气非阴阳正配的大地。

正因以上诸原因,致本墓地后人都没有格局中的富贵,枉费了叶氏和罗氏两三百年来的心血和期望。

综上可知,我认为风水师点葬墓地,靠喝形来评判一块地的标准和结穴的依据,就是大错特错的。而是应该看此地的形局,是否符合风水理论。首要龙真穴的,次要山体穴星形象合配。只有具备此两大条件方可喝形。

所谓寻地之法,务寻阴阳博换,来止分明,藏风聚气,砂水有情。合不合喝形皆可为吉也。若来脉不真,坐穴露风,砂水无情,朝对反背,纵然合喝形亦为凶也。山川之形势,千形万状,岂是一言二语所能今述乎?

2019年11月,郭济怀修改于潮阳增吉堂风水择日舘。

三国景点:张飞擂鼓台

张飞擂鼓台位于湖北宜昌西陵峡北岸三游洞山顶南侧,形若一巨大的圆形石峰,拔地而起,擎峙江滨,上有张飞擂鼓石像。相传为张飞任宜都(今宜昌)郡守时所筑擂鼓台。据《三国志·蜀书》记载,东汉建 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刘备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张飞任命期间,曾在此修筑擂鼓台,督兵操演,因此得名。

张飞为何不用擂鼓瓮金锤而要选择丈八蛇矛?

其实张飞用的丈八蛇矛是非常长的,有的人认为像张飞这样的人物其实和李逵、李元霸他们一样,都是力量型的人物,更适合用开山斧,或者流行双垂之类的武器。那么他为什么不用呢:

我认为有这么几点:

东汉末年马镫没普及的情况下用突刺型长兵器更合适,至少也得是个长兵器。

张飞是一员能统帅三军的大将,只是急性子而已,并不是有勇无谋,不然也没有当阳桥疑兵和智擒严颜了,所以在武器的选用上不适合李逵那一套。三国里跟李逵对应的应该是典韦——是个能当敢死队队长的保镖型人物——所以你看典韦他用的也是双戟嘛。

李元霸这种,纯粹是小说家风格造就的,《三国演义》还可以说是历史演义小说,《说唐》完全就是个历史玄幻小说,什么单人独骑杀退十八路反王二百三十万,又什么单人独骑把一百八十万敌军杀得只剩六十二万——能写出这种神级情节的作家,给主角配这种夸张的武器,真是太正常不过了。《三国演义》走得不是这种路线,配备那种武器没必要。

那《三国演义》走的是什么路线呢,我认为他走的是“武器有自己独特唯一的名字的其使用者必定牛逼”这一路线——比如方天画戟、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的使用者。牛逼武将未必配有名武器,但是拿这种特定名称武器的一定是超级名将,给张飞配丈八也能侧面描述其名将身份。丈八蛇矛这种武器在当时造价不菲,宝刀配英雄,没两把刷子也不配用这种极品武器,否则早晚要像潘璋用青龙刀一样被人夺去。

获取更多知识兵器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zhonghuadaojian (中华刀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