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城学宫

崖城学宫

崖城学宫,又称崖城孔庙,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牌坊街,为古代崖州最高学府,,是一座中国最南的孔庙,堪称“天涯第一圣殿”,1994年11月2日公布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崖城学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崖城学宫

地理位置: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牌坊街

级别: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门票价格:15元

崖州古城印记二:古城遗址与学宫

作为孤悬海外且偏踞于海南岛南隅的崖城,算起来是那些年真正的流放文化的中心。发挥着承前启后的左右,既有被启用重臣通知重回朝廷的功能,又是行政管理中心,算是流放官员的心灵寄托之所。

这座中国最南端的古城宋朝以前是一座土城,1198年砌砖墙,1233年扩大城址,开东、西、南三个城门,后经元、明、清逐渐完善。

从2010年左右网络上拍摄崖州古城遗址的情况来看,相比之下比原来是好了一些,只是听到随行的朋友说,在他小时候,这座古城就一直在修,如今他四十多岁了,还是在修,年年修,却年年修不完。

对此,我顿时哑然,很多人说三亚是没有文化的地方,其实文化从何处而来,文化是需要根源的,而三亚的文化根源就是从这座古城遗址的所在地而来。只是,从这样的修缮速度来看,这的确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据说在文革期间,群众挖城砖搞建设,大部分墙基遭到破坏,现古城仅剩文明门及北门小段城墙及崖城学宫迎旺塔、盛德堂等古建筑。而古城被圈起来维修,只好走进紧随古城后面的崖城学宫

在任何时候,始终都要加上一个中国最南端,而的确如此,孔庙也是中国最南端的孔子纪念园。旁边便是学校,而崖城学宫当年的作用,也就是为了教学只用,只是如今变成了供人祭祀孔子的庙宇。沿街的这条路,狭窄而不平坦,恰好中午放学时间,很多学生出来,加着来往的车辆,更加显得路上拥挤。

而在侧殿展示的当时古崖城的名人当中,除了一部分是本地人之外,大部分都是由从中原广东浙江福建沿海一带迁居过来的汉人,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渔业、农业技术,而且与东南亚一带开展贸易,当时使崖城成为著名商埠,黎族特色的“崖州被”因此而走向世界;

唐高僧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日本时,遭遇强台风袭击,飘流到崖州城,曾帮助修建了大云寺,一些佛教经典,元朝女棉纺织革新家黄道婆,也曾居住在崖城的水南村近40年之久。这些都成为古崖州城最为灿烂的一些文化印记。

崖城学宫的如今虽然经过了修缮,也有游人慕名而来,但是并没有想象中的人声鼎沸,虽然也不收门票,走进里面看到大门口清代火炮趴到在地上,侧殿里放置的一些残缺的石碑、篆刻,在人们长期的摩挲之下,有些已经磨光了,心里不由得产生感叹,走过那么多的古镇、古城,也只有这里才把这些珍贵的文物随意摆放,任人抚摸。

学宫的面积不大,大成殿内供奉孔子及其弟子,后面按中国传统风格修缮的是祭祀祠堂,门也是上锁的,除了左侧的展示之外,在右侧放置着修缮这里的碑文,已经是现代的篆刻。

棂星门左右两侧便是黄道婆和冼夫人的塑像,虽然感觉在这两边放置这两座塑像的意义似乎与学宫并不相符,不过,仅仅是纪念的话,也说得过去,毕竟在海南的过往历史中,这两位历史上最著名的女性代表,还是值得让人们怀念的。

古代的崖州城有“幽人处士家”之称,其实就是流放文化的一种代号,自唐朝有韦执谊、唐瑗;宋朝的丁谓、赵鼎、卢多逊,元朝的王仕熙,明朝的王个、赵谦等。这些当年朝廷高官的流放,同时这些学识渊博的人到这里,也真正的让这里产生了文化气息,他们在古城办学堂、招学员,传授学问,使崖城一带读书之习蔚然成风。

而如今,来三亚的人不仅仅只是局限于一个区域,已经渐渐成为一个类似于深圳似得全国人民聚集区。这样的情况下, 自然就会有文化差异的磨合,有积极也有消极,但我们期待,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再现曾经古崖州的繁荣与辉煌。

文章及照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勿改动,商业用途联系作者。

作者介绍:网络作家,自媒体人,资深的旅行家,网络NJ,用文字、声音诠释这个世界!坚持原创,坚持原生态旅行,微博搜索:刚行路上。

古代海南南部最高学府 崖城学宫制定保护规划

原标题:三亚制定崖城学宫保护规划

日前,七届市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崖城学宫保护规划(2017—2030)》提出,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对崖城学宫的保护、利用和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统筹规划,使其真实性和完整性获得有效保护和延续。

据悉,三亚崖城学宫位于三亚市崖州区,是明、清时期海南岛南部的最高学府,中国最南端祭祀孔子的庙宇,是我国文明史上具有地理特色的人文遗存。2013年3月1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规划明确,崖城学宫的保护区划分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两个层次。其中,在保护范围内,未履行法定报批程序,不得在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因保护工程需要的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必须保护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并经省政府批准,并征得国家文物局同意。保护范围内除开展研究、保护、参观、展示利用活动外,不得进行影响文物本体及其环境安全性、完整性的活动;不得建设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保护单位文物建筑除建立博物馆、保管所或者辟为参观浏览场所外,作其他用途的,应当由省政府报国务院批准;在保护范围边界设置界桩和保护标志碑,严禁随意移动、损坏或埋藏界桩和标志。

崖城学宫(孔庙)最详尽的内容介绍

名称:崖城学宫(孔庙)

位置:海南三亚崖州牌坊街

开放时间:开放时间:9:00至17:00,逢周日休息

门票价格:成人票:免费

分类:人文类

标签: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评级:★

一句话推荐:中国最南端的孔庙,谁说天涯海角没有故事记载。

导语:崖城孔庙是从最初的庙宇,历代士民依托崖城孔庙,尊孔崇儒,兴学敷教,贤才辈出,古崖州因之享“海外邹鲁”之誉。尤其是唐高僧鉴真和尚留下了一批准备带去日本佛教经典,为崖州文化史增添了极为神奇的色彩。于是,这里变成了既有学术文化承载的地方,也有宗教的意味而吸引着无数人。

简介:崖城学宫(孔庙)

崖城孔庙,又称崖城学宫,为古代崖州最高学府。也称孔庙、圣庙、文庙,是一座中国最南的孔庙,堪称“天涯第一圣殿”,这里既是中国南端最具文化气息的代表,同时,也是佛教传播过程中重要的驿站,对于研究远离中原海南岛历史,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1994年11月2日公布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崖城学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背景知识:孔庙所传承的历史

崖城孔庙建于明朝,庙中建有大成殿、文明门、崇圣祠、尊经阁。其时进庙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鼎盛,遵圣道而振文教,贤流接踵,善俗日兴。崖州学宫对地人文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至今,崖州人喜文习字、擅长琴棋书画之风气世代传承。当地成立了诗联社、书画社和诗词楹联协会,在诗文书画创作极为活跃。修葺一新的学宫孔庙,也是崖城老街上的一大亮点。

民国以后,孔庙不再具备旧时功能,兵灾复劫,建筑群多有圯废,礼乐祭器等散尽。至2003年,仅存主体建筑大成殿、谒台、东西庞、大成门。百年失修,毁损剥蚀,残缺不全,渐失原貌。

1988年5月,三亚市政府拨款对孔庙主体建筑大成殿、大成门和东西庑进行维修。2003年10月,当地又对孔庙大成殿、大成门、东西庑又进行整体落架维修;2006年3月,对孔庙大成门前的原有已毁建筑进行复原维修,包括少司徒牌坊、万仞宫墙、礼门、义路、棂星门、泮池、泮桥、前东西庑廊、忠孝祠、节义祠等。2007年对孔庙后面的崇圣祠和东面的明伦堂进行修复。

修复后的崖城学宫恢复了大成殿、大成门主要器物的陈设,展示孔庙原有的历史风貌。大成殿恢复陈设有:孔子和“四配”(颜子、曾子、子思、孟子)塑像5尊及木雕神龛;十二哲人牌位;大小供桌、香炉烛台和各种祭器;主要乐器有一架16口编钟、一架24块纺馨、古琴、笛、箫、牌、大吊钟、楹鼓、十六戟架等。

关键人物:从贬官文化到佛教文化

由于崖州地处天涯,从唐代至元代,贬谪至此的朝廷官员有30余人,仅皇子、宰相、内阁大臣就达14人,如:唐相李德裕、卢多逊等。贬谪官员到崖州后多人被崖州美丽的风光和淳朴的民风所打动,言传身教,传播中原文化,加上周康阝、毛奎、范云梯等名宦、钟芳、林缵统、何秉礼等明贤的悉心治理,逐渐形成了极具琼南地方特色的“天涯文化”,这是中国边陲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三亚独具魅力的文化遗产。

崖城佛教发展的历史则可上溯至唐朝。著名高僧鉴真第五次东渡漂至崖州,在大疍港上岸后晾晒经书,留下晒经坡遗址。鉴真此后在崖州传道一年之多,修缮、重建并住持大云寺,崖州成为琼岛佛教中心。此外,城西迎旺塔旁还曾有清代所建佛寺广度寺。

核心价值:新时代传播的意义

明代《正德琼台志》,其中首次有了“三亚村”、“三亚里”的记载。而在漫长的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朝历代的官衙,都设立在一个叫“崖城”的小镇。作为州、县府衙门驻地,“崖城”一直是海南岛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据载,早在秦始皇时期设置南方三郡,崖州是其中之一的象郡。在汉代属儋耳郡,唐代属振州,宋、明、清属崖州。民国元年,崖州改为崖县。1950年4月解放,仍称崖县,1954年下半年,县政府从崖城迁至三亚镇。1984年5月,撤销崖县成立三亚市(县级市),1987年12月,三亚升格为地级市

而修复后的崖州古城,届时可以体验古老的宁远河;看海,南山大小洞天崖州湾滨海之旅,不但可以欣赏到“鳌山白云”,“鲸海西风”,还可以让你一日之间享尽佛家的超脱、道家的自然,再重返红尘人生,同时可体验三亚本土黎族风俗欣赏到原滋原味的黎族生活方式;也可以到孔庙瞻仰圣人,沐浴儒家文化,还可以体验到古城民居特色,在城墙公园小憩。

看点一:贬官文化

失意的贬官名士们在水南、在崖州兴办教育,启迪民智,纯化风习,为古崖州构筑起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他们成为在海南岛播洒中原文化的先驱。

看点二:崖城古城景观图

位于崖城学宫步行右手侧廊,在里面有商铺屋顶的旗号迎风招展,衙署门口的卫兵站得笔挺,书院里的学子们正襟危坐地捧着书本,街市上的人群熙熙攘攘,河海交汇处的港口千帆汇聚,万亩的田洋已经丰收在望……长20米、宽1.5米,镶嵌在崖城学宫西走廊墙壁上的黑石板线刻画《崖州古城景观图》,艺术化地展示了明清时期崖州城的人文风景,颇具名画《清明上河图》之神韵。

看点三:石刻蕴含的意义

园区内存留着大量石刻,上面既有官员们遗留的封号,也有家族豪门的记载,同时也有关于崖城历史的记载,虽然经历百年的历史,有些已经模糊不清,但是其所代表的文化、传承的意义却始终都存留。

其中,也有关于崖城学宫修缮历史的记载,传承数百年的历史,上面都留下了斑斑历史痕迹,具有深远的历史和参考意义。

看点四:黄道婆雕像

崖城学宫内的黄道婆雕像,这位少年被迫流落崖州,以道观为家,劳动、生活在黎族姐妹中,并师从黎族人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称为著名的棉纺织家、改革家。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看点五:崖城学宫编钟

钟体高约25厘米,底部开口处直径约18厘米,厚度约2厘米,为黄铜制品。编钟顶部有两个小龙头,钟体周围有制作精美的条纹和图案,两侧分别刻有“康熙五十四年制”、“倍无射”等字样,整个编钟古色古香。

编钟虽然是仿制,但是制作精美、价值昂贵。每口编钟都发出不同的乐音,称为模仿古代奏乐场所必不可少的乐器。

看点六:少司徒牌坊

少司徒牌坊位于崖城孔庙前。彰表明代崖州人南京户部右待郎钟芳暨子进士钟允谦、举人钟允直的坊表。正悬匾书“少司徒”(为户部右侍郎的别称)。背悬匾书“世科”(为彰表钟芳父子两进士、一举人的科名)。明代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奉旨建立。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知州牟洪龄倡捐迁建重修于学宫前中轴线上。1966年“文化大革命”红卫兵“破四旧”时,被强行拆除,仅存一些石条、石板等构筑物。2006年拓原址按原样重建。

旅行秘笈

1、交通:三亚车站发往崖城的班车车次很多,可以直接乘坐当地中巴车至目的地。

2、在景区内游览,最好通过了解崖城学宫的历史,再一一对比,因为崖城学宫,目前是没有讲解员,所以需要自行了解。

3、一般崖城学宫的早上人比较少,而且早上一般都比较凉快,建议早上到了以后吃完当地的港门粉再去去参观。

图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勿改动,商业用途联系作者。

作者介绍:自媒体人,资深的旅行家,旅行视频博主、微博签约自媒体、时尚旅行达人、微博旅游玩家、乐途专栏作家、途牛大玩家、去哪儿聪明旅行家、高级试睡员,网络电台NJ,用文字、声音诠释这个世界!坚持原创,坚持原生态旅行,微博搜索:刚行路上;公众号:liugang_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