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御碑

乾隆御碑

运河·塘栖古镇余杭方志馆运河谷仓博物馆塘栖广济桥运河遗产展示厅郭璞井


趵突泉景区双御碑乾隆诗文探析

双御碑乾隆诗文探析

坐落于济南突泉景区的娥英祠内有一块石碑称为“双御碑”,上有清朝两代皇帝的石刻题字题诗,而且还是祖孙两代的手书,因此这块双御碑极为罕见。

乾隆下江南

石碑高近三米,宽约一米,顶部石龙盘绕。正面的“激湍”两字刚劲有力,左侧落款是:“康熙甲子孟冬题”,石碑背面是乾隆的一首《再题趵突泉作》。二帝书法之风骨皆传赵孟頫、董其昌之神韵,又各成一家。仅从遒劲的运笔看来,二帝对于趵突泉的深爱无需多言。不难想象,当年二帝自京城而来,夙愿终成,提笔挥毫一瞬间,何等激情涌动。据此也反映了趵突泉当时的历史文化地位。

乾隆的这首《再题趵突泉作》历来此误传版本较多,笔者经过认真研究,根据【钦定四库全书荟要】集部之御制诗二集卷三和石刻碑文,记录辨析如下:

南城南古观里,别开仙境非尘市。

致我清跸两度临,却为突泉三窦美。

喷珠屑玉各澜翻,孕鲁育齐相鼎峙。

汇为圆池才数亩,放泺达江从此始。

朱栏匼匝接穹楼,祀者何仙钟吕子。

曲廊蜿蜒壁勒字,题咏谁能分姓氏。

过桥书室恰三楹,研净瓯香铺左纸。

拈咏名泉亦已多,氿兹实可称观止。

曾闻地灵古所云,屯膏殄享恐非理。

拟唤天龙醒痴眠,今宵一洒功德水。

(是日至此拈香祈雨故云)

——爱新觉罗·弘历

双御碑原碑

下图为【钦定四库全书】影印资料:

【钦定四库全书】卷三

【钦定四库全书】卷三

双御碑乾隆诗文探析

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三月初四,乾隆皇帝游览趵突泉,看到其祖康熙的诗文后,写下了《恭依皇祖趵突泉诗韵》一诗:

穹碑瞻圣藻,古寺驻春旗。

即景清明日,湔裳大小玑。

波心翻雪练,石齿漾苔衣。

对此蠲尘虑,从添逸兴飞。

乾隆画像

因为想念趵突泉的美景,乾隆于初七又去了一次趵突泉观澜听涛,加之当年大旱,拈香祈雨,并写下了这首《再题趵突泉作》。这首诗押仄韵,因平仄不合律,故此诗属仄韵古风类。每一个韵脚的字(里、市、美、峙、始、子、字、氏、纸、止、理、水)都采用《平水韵》中:上声四“纸”韵部,一韵到底,共二十句一百四十字。

乾隆围猎图

第一、二句写趵突泉的位置、环境。当时趵突泉边有吕仙阁和道院;“尘市”即市井。

第三、四句写因为趵突泉景色美丽,使之两次移驾至此。“清跸”,旧时谓帝王出行,清扫道路,禁止人行。 “窦”,孔、洞;“三窦”,即趵突泉三股水。

第五、六句写趵突泉泉水洁清,润泽齐鲁。“屑玉”,原意指碾碎玉石,此处指泉水涌流如喷珠溅玉一般;“澜翻”,水势翻腾的样子;“鼎峙”,即鼎立。

第七、八句写泉池虽不大,却是泺水的源头。“放泺达江”,即泺水到达江河的意思。

第九、十句写朱红色的围栏连接着高大的楼阁,里面祭祀的是道教神仙。“匼匝(kē zā)”,周匝环绕。“钟吕”,指钟离权、吕洞宾。

第十一、十二句写游廊曲折,墙壁上雕刻着文字,有的题咏因时间久远风化而辨不清姓名。“勒”,雕刻

第十三、十四句写趵突泉来鹤桥边有书斋,可品茗题字。“研”同“砚”;“瓯”即杯,指茶具。“左纸”全称应是“左伯纸”,左伯是东汉人,相传善造纸,借以指古纸、优质纸。

第十五、十六句写吟咏过的名泉有很多,但趵突泉实可称为名泉之最。“拈咏”,拈笔题咏的意思。氿(guǐ),从侧面流出的泉,如《诗经》“有洌氿泉,无浸获薪”。《毛传》:“侧出曰氿泉。”这里代指趵突泉。“氿兹”原碑为“汍(wán)荪(sūn)”,道光《济南府志》录作“汍兹”,均难以解释,此处以《四库全书荟要》为准。

第十七、十八句转入祈雨,写上天不应该吝啬恩泽而造成干旱,使民不聊生。“屯膏”,语出《易•屯》,屯,吝啬、收紧的意思;膏,恩泽。后以“屯膏”谓恩泽不施于下。“殄(tiǎn)享”是断绝百姓享用(生计)的意思,《钦定四库全书》误把“享”写做“亨”,“殄亨”古语法上亦讲不通,此处以原碑为准。

第十九、二十句,“痴眠”,长久的睡眠。“功德水”,原本是佛教语,即八功德水。佛教谓西方极乐世界中,处处皆有七妙宝池,八功德水弥满其中。《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记载:其水一甘,二冷,三软,四轻,五清净,六不臭,七不损喉,八不伤腹。此处借指甘霖。

碑文解析

碑文解析:

1.市:通“世”。

2.氿兹:碑文为:“汍荪”无法解释。

汍——〔汍wán澜〕涕泣的样子。亦作“汍兰”。

氿----〔氿guǐ泉〕从侧面流出的泉,如“有洌~~,无浸获薪。”泉水从旁流出氿,泉穴出,仄出也。——《尔雅•释水》。

荪----〔sūn荪〕(1)本意: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即今菖蒲是也(《梦溪笔谈》)。竹荪。(2)指少司命。(《楚辞•九歌•少司命》“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以兮愁苦”)无论做:‘汍荪’还是‘氿荪’都无意义。

1840年版本【济南府志】为:‘汍兹’属于错误。依据四库全书影印版本统一校注为:‘氿兹’。

3.殄:[tiǎn]尽,绝:~灭。~歼。暴~天物(任意糟蹋东西)。

4.原碑身纵向横向都有断裂痕迹,后来弥合。仔细观察诗句写完后,有一行小字为:“是 至此拈香祈雨”。推测原碑恰好此处断裂,弥合后字迹不存,只好空格代替,考证此处为:“是日至此拈香祈雨,故云”(见后附图片。)

乾隆南巡图

诗文大意是:“济南城南部有古观,如同仙境一般,绝非尘世所能比拟。我两次来临观赏,主要因为趵突泉的三股泉水太美丽了。喷出的泉水如同宝珠和玉屑般在三个出口波澜翻滚,恰似三足鼎立一样并峙着涌出,孕育齐鲁大地的子民和万物。泉水喷涌汇集的这个池子也就数亩之间,但却是远通江河的泺水源头。泉池四周红色的栏杆环绕,连接附近巍峨的楼阁,泉池边上古观里供奉的原来是钟离权和吕洞宾这两位神仙(暗示大旱之年神仙也未能保佑一方黎民)。周围曲廊蜿蜒并且有好多题于墙壁的诗文,现如今谁又能辨清这些人的名字呢?过了来鹤桥有三间书房,当地官员已经研墨煮茶并且铺开质地很好的纸张了。我题咏过的名泉已经很多了,但是趵突泉实在是叹为观止。曾听说这里是古人都称赞的地灵之所,那么上天屯集甘霖而不与尘世万物享用恐怕不是道理吧,我祈望唤醒沉睡中的天龙,请今宵降下功德无量的雨水吧。”

清高宗弘历即位后,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御驾南巡,曾到济南趵突泉畔驻跸游览。恰逢当时济南自去冬以来滴雨未下,大旱成灾,民不堪苦。乾隆皇帝就立刻召见随臣及地方官员,说道:“朕来济南,非惟观泉。济南久旱朕要在泺水亲为黎民祈雨。”而后,乾隆当众挥毫作《再题趵突泉作》诗,以代祈雨文告。

诗毕,乾隆令置香案于趵突泉边,遂带一班臣下顶礼膜拜,祈求上天怜民,普降甘霖。乾隆祈雨,一番仪式轰轰烈烈不久,天空乌云骤卷,竟真的下起倾盆大雨。于是官民齐颂,均拜乾隆为真龙天子,圣恩通天,乾隆十分喜悦。第二天,山东巡抚奏报:“昨日大雨,济南旱情解除,济南民众感万岁祈雨圣德,欲将万岁《再题趵突泉作》诗文碑刻于趵突泉岸,以让后世永记圣恩,请万岁恩准。”乾隆就说道:“趵突泉畔原有圣祖手书‘激湍’碑刻,今朕有微德,也是圣祖教诲,又如何敢与圣祖并肩比立。然百姓之意难却,可将文句刻于圣祖“激湍”碑刻之背,以示承前启后之意。”于是,山东巡抚遵旨而行,趵突泉畔才有了这举世无双的“双御碑”。

感谢订阅

作者:李宗健

石景山北惠济庙内原来还有乾隆御碑亭!

雍正御碑亭 石仪天下摄

惠济庙位于今首钢制氧厂内,现仅存“雍正御碑亭”。其实,庙内除此亭外,原还有“乾隆御碑亭”一座。因新中国成立后随庙一起被毁,所以知道的人不多。清光绪《畿辅通志》卷十三载:“北惠济庙在石景山西南,奉敕建。永定河自石景山以下始筑堤防,为上游修浚要地。雍正七年,世宗宪皇帝命建庙以答神庥,赐名北惠济庙。碑亭二,恭刊世宗御制碑文,高宗御制诗。”

(碑阳 )

乾隆御碑亭位于真武殿以北的院落中。亭内有巨碑一通,螭首方座,通高5.01米,宽1.18米,厚0.41米。碑额篆文“御制”二字,碑文行书,蔚为壮观。此碑现存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国家图书馆藏有拓片。为何称“乾隆御碑亭”呢?原因是亭内碑的两面都镌刻了乾隆帝的诗文。《日下旧闻考》和《畿辅通志》对碑上的两首诗均有记载。

先说碑阳。碑阳首题《阅永定河堤因示直隶总督方观承》,落款是乾隆庚午年,即公元1750年。其诗为五言体,诗曰:

水由地中行,行其所无事。要以禹为师,禹贡无堤字。

后世乃反诸,只唯堤是贵。无堤免冲决,有堤劳防备。

若禹岂不易,今古实异势。上古田庐稀,不与水争利。

今则尺寸争,安得如许地。为堤已末策,中又有等次。

上者御其涨,归漕则不治。下者卑加高,堤高河亦至。

譬之筑宽墙,于上置沟渠。行险以侥幸,几何其不溃。

胡不筹疏浚,功半费不赀。因之日迁延,愈久愈难试。

两日阅永定,大率病在是。无已相咨询,为补偏救弊。

下口略更移,取其趋下易。培厚或可为,加高汝切忌。

多为减水坝,亦可杀涨异。取土于河心,即寓疏淤义。

河中有居民,究非久长计。相安姑弗论,宜禁新添寄。

条理尔其蘉,大端吾略示。桑干岂巨流,束手烦计议。

隐隐闻南河,与此无二致。未临先怀忧,永言识吾意。

诗句不难懂,乾隆似乎也未逞诗才。他对治理永定河的大臣注意开导,语重心长。谈了自己对治水方略的理解,告诫大臣不能行险侥幸,要抓住根本,疏浚为主,免得事倍功半。河道的出山口要下移,堤要加高培厚,尽量从河道中取土。还叮嘱对河畔居民数量不使增加,要“未临先怀忧”,先期做好准备。从中可以看出,乾隆帝对治理北京第一大河的重视程度。

(碑阴)

再说碑阴。首题《阅永定河》,落款是乾隆乙亥年,即公元1755年。也就是说作于碑阳诗歌的五年之后。诗歌也是五言体,其诗如下:

永定本无定,竹箭激浊湍。长源来塞外,两山束其间。

挟沙下且驶,不致为灾患。一过卢沟桥,平衍渐就宽。

散漫任所流,停沙每成山。其流复他徙,自古称桑干。

所以疏剔方,不见纪冬官。一水麦虽成,亦时灾大田

因之创筑堤,圣人哀民艰。行水属之淀,荡漾归清川。

其初非不佳,无奈历多年。河底日已高,堤墙日已穿。

无已改下流,至今凡三迁。前岁所迁口,复叹门限然。

大吏请予视,蒿目徒忧煎。我无禹之能,况禹未治旃。

讵云其可再,不过为补偏。下口依汝移,目下庶且延。

复古事更张,寻恩有所难。

此诗流露出乾隆对治理永定河的无奈,有忧国忧民的心境。所以,诗歌的味道比上一首略好。据考,自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帝赐名永定河后,虽多方治理,永定河并没有真的“永定”下来。乾隆二年(1737年),即决口四十多处;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北岸决;第二年又决;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良乡段决口……。永定河一直成为清政府的心病。乾隆帝虽大力治理,似乎也只能“头疼治头,脚疼治脚”,他的无奈也是可以理解的。

北惠济庙集中了清代如此多的帝王文字,以至于我们要想了解清代永定河的水利史,还必须借助于那里留下的资料。庙内的“乾隆御碑亭”虽然不在了,但通过现存的“雍正御碑亭”我们还可依稀想见它原来的风采。特别是诗碑还在,诗文还在。我们通过诗碑上的诗,更可以去理解“康乾”盛世的由来,这是北惠济庙内的“乾隆御碑亭”留给后人的思索。

作者:浮白

来源:石景山公共文化

康熙、雍正、乾隆:御笔题词的碑匾原来都在这里!

来源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御笔碑匾,是指皇帝所赐之亲笔题字的碑、牌、匾。这些御笔碑匾除了赐给国内的建筑或臣民外,还有的赐给朝贡国、附属国。清代帝王很多都对书法有浓厚兴趣,其中又以康熙、雍正、乾隆三位书法最好,他们亲题的碑牌匾更是遍布于各地的名胜古迹。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那些经典的御笔碑牌匾,它们背后都有哪些精彩的故事?

康熙御笔碑牌匾

康熙执政六十一年,是中国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书法造诣很深。其书法清丽洒脱,书法上的成就不亚于其六下江南。不过这位一生酷爱书法的皇帝,很少题字,所以康熙御笔是历代皇帝笔墨中流传最少的,以致于有了“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康熙爷在各地都留下了哪些墨宝吧!

避暑山庄

康熙题写“避暑山庄”匾额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承德。建造于18世纪初,是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清朝的康熙、乾隆皇帝时期,每年大约有半年时间要在承德度过。

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进门门楼上方有一块匾额“避暑山庄”,是康熙题写的。但是,匾中的避字是出了名的“错别字”。据说,这是个康熙为了避讳而临时造的异体字,据称故意把辛字下方的两横多写了一横而成了人们看见的三横,以避讳有逃躲之嫌。

澹泊敬诚

在避暑山庄正殿——澹泊敬诚殿的殿内,悬挂的是康熙御笔“澹泊敬诚”四个大字的匾额,这四个大字表示康熙大帝追求宁静无为以明德政,不忘真诚敬守天道祖法的执念。

那时的康熙爷登基执政数年,把人世间一切问题都看透了,故写出了这番超越社会、超越历史的深刻感悟。“淡泊敬诚”也许就是他当时的最终心结和信条吧!

康熙御笔“澹泊敬诚”

少林寺

关于”少林寺“这块匾,故事也很多,据说,当年康熙驾临少林,主持们就施了一计,乘机请皇上为少林寺书写了这块匾额。关于少林寺的这个牌匾还流传着三种说法:

1、匾额的“林”字的上方刻有“康熙御笔之宝”方印一枚,可见原来确为康熙御笔,但祥观此匾额书法,不难发现“少”“寺”二字的笔势,尤其是字的下部笔触颇不协调。1928年军阀混战中,一场大火把牌匾上的“少”字烧的了无痕迹。传闻,当时一个自称是唐代书法家怀素的后代的人,好书法。他仿康熙的笔法修复了这块匾额。当他把写好的“少”字与“林”“寺”二字放一块时,僧人都称赞三个字如同出自一人之手。正当准备镌刻时,有一老衲却要求,“为了让后人知道少林寺的这段血难史,刻“少”字时,要留个“缘起”,好让人看出一点破绽”。此被传为匾额佳话。

康熙题写“少林寺”匾额

2、据说是康熙皇帝题的,康熙在民间流传的真迹很少,所以着牌匾就愈加倍珍贵,俗称三千金,因为有三个字,一个字一千金,后来发生过火灾, (寺)字是后来有赵朴初所书。

3、康熙帝从未到过少林寺,山门高悬“少林寺”匾额是从康熙手书文章中选取出来拼合而成,也就是所谓的集字。少林寺借清圣祖的字传名,清圣祖因少林寺借字宣威,这就叫两全其美。门额上悬挂清圣祖亲笔书写的“少林寺”横匾,上方嵌印“康熙御笔之宝”,黑底金字,雅素大方

清慎勤

康熙题写“清慎勤”匾额

“清慎勤”三字也是康熙皇帝玄烨所书,中上方也钤有“康熙御笔之宝”大印,书体比“藩维重寄”更精神,更挺拔。在玄烨一生所书的字体中,这一幅是最成熟的风格。字匾左下角有钦训堂永璥收藏印两枚。据王士祯《池北偶谈》载“康熙二十一年,广西巡抚郝浴疏请颁赐御笔‘清慎勤’三大字,部议俞其请,遂遣赐各直省督抚云”,此幅自在其中。

舞鹤

正中间放置的舞鹤赋康熙御碑

西湖孤山北麓的放鹤亭里,竖立着康熙临摹董其昌所书的“舞鹤赋”碑刻。董其昌是明代著名书画家,其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对后世影响巨大,康熙皇帝亦受他影响,其所写舞鹤赋,字以行书为主,中间夹杂有草书,清新秀丽,宽和舒畅。

放鹤亭牌匾下面就是《舞鹤赋》碑刻

舞鹤赋局部

云林禅寺

有一次,康熙到杭州灵隐寺参观考察,寺里的长老请康熙题字。康熙答应了,本来要题“灵隐禅寺”四个字,那时候当然是写繁体字的“靈隱禪寺”。结果康熙一不留神,把“靈”的雨字头写大了,这下麻烦了!

康熙宠臣高士奇马上前来解围道:此寺天上有云,地上有林,美景也!美景也啊!康熙一听,心领神会顿时就懂了,提笔写下“云林禅寺”四个大字。人家明明叫灵隐寺,匾额却写成“云林禅寺”,直到现在你到灵隐寺去,在灵隐天王殿前,还能看到康熙爷犯得那个错。

兰 亭

兰亭为一四角碑亭,内有康熙帝御笔“兰亭”二大字的石碑

兰亭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块圣地。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请了四十多位名人雅士在兰亭雅集修禊,并做流觞曲水之雅事。

兰亭四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浅溪淙淙,幽静雅致。布局以曲水流觞为中心,四周环绕着鹅池、鹅池亭、流觞亭、小兰亭、玉碑亭、墨华亭、右军祠等建筑精巧古朴,是不可多得的园林杰作。而在小兰亭就留下了康熙爷的御笔,兰亭二字。

万世师表

北京孔庙大成殿

大成殿北京孔庙的主体建筑,也是祭孔正殿。康熙帝好书法,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此御笔题书“万世师表”匾额。“万世师表”语出晋葛洪《神仙传》:“老子岂非乾坤所定,万民之表哉;故庄周之徒,莫不以老子为宗也”。意为孔子千秋万世的老师和表率。语出《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士人有云:“教之以才,导之以德,可为师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堪作表焉。”

康熙帝书“万世师表”匾额

无 为

故宫交泰殿“无为”匾,为康熙皇帝所题

“无为”匾取意“无为而治”,是康熙皇帝的御笔,意思是希望后代能够以德制国,施以仁政,以图国家长治久安。“无为”匾上的内容,是道家思想的体现。老子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又云:“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题无为意在告诫帝王要顺应天道,体恤民情,与民休息。换在今天,就是要构建和谐社会之意。

恭王府花园康熙御笔“福”字碑

位于北京恭王府花园的一块石碑,花园一进门有一个“福”字碑,这个碑上的福字是康熙御笔。相传康熙十二年,孝庄太后60大寿将至,不料旧病复发,太医们也束手无策,在百般无奈之下,康熙皇帝查知上古有请福续寿之说,遂决定为祖母请福,在沐浴斋戒三日之后,一气呵成这个福字,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

孝庄太后自得到了这“福”字后,将其悬挂在床头,每天都面对并触摸,奇迹般地,旧病竟然好了。为了让“福”字永远流传下去,康熙皇帝命人将其临摹在一整块汉白玉石上,成为皇家至宝,这就是《福字碑》来历。

至德无名

无锡泰伯庙挂有一块康熙皇帝题的匾额,上面写的是“至德无名”。 “至德”二个字出在孔夫子称赞泰伯时,他搜遍了天下能用的文词,听取了无数老百姓之间的誉语,也找不出对泰伯的赞词来。这位圣人只有用“至德”二个字来形容对泰伯的尊敬。康熙皇帝当年到泰伯庙去行祭,就借用孔夫子说的至德二字来称赞泰伯。

康熙御笔“至德无名”

花港观鱼

花港观鱼是由花、港、鱼为特色的风景点西湖十景之一。康熙三十八年,皇帝玄烨驾临西湖,照例题书花港观鱼景色,刻石建碑于鱼池畔。碑上的繁体“魚”字下的四点变成了三点,少了一点,这也是有名的错字之一。后来乾隆下江南游西湖时,也有诗作题刻于碑阴。

据说这个“鱼”字有一个传说,是康熙“有意错”的。原来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向有“佛爷”、“善人”之称,题字时他想“鱼”字下面有四个点不好,因为在旧时四点代表“火”,鱼在火下烤,还能活吗?观鱼不是餐馆里烹鱼啊,观鱼要观鱼在花港快乐地游水才好,于是有意少写了一点——三点成“水”,这样鱼便能在湖中畅游,潇洒地活了。

雍正御笔碑牌匾

雍正是位奇特的帝王,出色之才华、刚强之性格、传奇般的政治生涯,皆令人感叹。纵观雍正的存世墨迹,其书取法赵孟頫和董其昌,畅朗娴熟、文雅遒劲,行笔疾迟有序,气脉贯通,是历代皇帝御笔书法中不可多得的。

生民未有

曲阜孔庙孔府孔庙里有块牌匾,上书“生民未有”四个大字,这块匾是就是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在雍正三年御笔所书。

雍正皇帝御笔亲赐“生民未有”匾额给孔府,也表示了对孔子的崇敬。 “生民未有”句的出典可追溯到孟老夫子对孔子的评价。孟子曰:“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如孔子者。”意思是自从有了人类以来,没有像孔子那样的圣人。

中正仁和

养心殿“中正仁和”匾,雍正皇帝亲题

清朝自雍正皇帝后,就将寝宫乾清宫迁到了养心殿。养心殿中的“中正仁和”匾,说的就是帝王要中庸正直,仁爱和谐。是帝王对自身行为准则的高要求。

勤政亲贤

养心殿西暖阁“勤政亲贤”匾,雍正皇帝御笔

这是一个非常勤奋的皇帝对自己提出的“克尽职守,勤政爱民”的要求。西暖阁位于养心殿,“勤政亲贤”匾体现了这个皇帝对自己严格要求,严于律己,严于律人。

建牙伟略

雍正“建牙伟略”匾额

“建牙伟略”,四字,是雍正皇帝所书,尺幅巨大,壮观之极。字匾中上方钤有“雍正御笔之宝”大印一枚。“建牙”,封演《封氏闻见记》卷五记有:“故军前大旗谓之牙旗,出师则有建牙(祭旗)之事。”古时大将出征建立军旗,谓之“建牙”,武将出征亦谓之“建牙”。“建牙伟略”乃赞扬武功之伟,计谋之深。

敕建觉生寺

大钟寺原名觉生寺,位于海淀区北三环路联想桥北侧,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至今山门高悬一块青石匾大钟寺额,这方石匾用一整块汉白玉雕刻而成。匾额四周用浮雕的手法雕刻有九条五爪飞龙,龙身盘曲,身姿灵动,须发飘逸。龙身周围雕刻有缭绕的云雾与焰珠,云龙纹饰之内浮雕有一周仰莲纹,上双钩镌刻有“敕建觉生寺”五个楷书大字,这五个大字也被认为是雍正帝御笔,其字大逾迟,字口填金,字体端庄,笔锋毕现,一丝不苟,足见书写者的虔诚。

宗风真脉

雍正御笔“宗风真脉”匾额

西园戒幢律寺简称西园寺,坐落于苏州城西阊门外,寺中山门殿正门上有一块金灿灿的“宗风真脉”四字匾额,这便是清代雍正皇帝的御笔。两边楹联:“发菩提心悉使众生离诸苦,得正法流普于十方演妙音”,这是元代僧人继善血书《华严经》中的偈诵。

山门殿正门

恪恭首牧

雍正皇帝御笔“恪恭首牧”匾额

直隶总督署是清代直隶省最高军政长官——直隶总督的办公处所,大堂内部的布置,是按照李鸿章任直隶总督时的样子复原的。进入大堂让人感到森严肃穆。正中上方悬挂一方匾额,上书“恪恭首牧”。据说,这也是雍正皇帝御笔,用以褒奖赞誉克勤克俭的直隶总督唐执玉的。

光辉万古

大雄宝殿内的雍正御匾“光辉万古”

广胜寺上寺大雄宝殿内,释迦佛像的中上方,悬有一方“六龙双珠匾”,上写“光辉万古”四个大字,上款是“癸巳菊月”,下款是“皇四子和硕雍亲王敬书”。这是清雍正皇帝未登基之前写的,人们叫其为“雍正匾”。

乾隆御笔碑牌匾

乾隆的书法从学习赵孟頫入手,他本人雅赏赵孟頫的书法,心慕手追,身体力行。游览名胜每到一处,作诗纪胜,御书刻石,其书圆润秀发,在宫中、御园、名胜古迹、寺庙等几乎到处可见其墨迹,至今海内乾隆御碑甚多,其擅书之名流传普遍。

建极绥猷

太和殿正中的“建极绥猷”匾,为乾隆御笔

这块匾挂在紫禁城的中心太和殿正中。所谓“建极绥猷”,是说天子要上体天道,下顺民意,用中正的法则治理国家。“极”是屋脊栋梁,建极就是要建立中正的治国方略。绥是顺应之意,猷为道,为法则。这块匾挂于太和殿中,正是说明了历代皇族的治国理想。乾隆帝站在这方匾下,天天仰视,自然有心怀天下的使命之感。

允执厥中

中和殿“允执厥中”匾,为乾隆御笔

过了太和殿,就是中和殿了。“允执厥中”匾就在中和殿上。《尚书》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就是允执厥中的出处。意思是舜帝告诫大禹说,人心是危险难测的,道心是幽微难明的,只有自己一心一意,精诚恳切的秉行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国家。“允”就是诚信的意思。

皇建有极

保和殿“皇建有极”匾,为乾隆御笔

前朝三大殿的最后一殿是保和殿。保和殿中是“皇建有极”匾,是乾隆亲笔。所谓皇建有极,是说由天子来制定建立中正的天下最高准则。有强调皇权之意。

三希堂

养心殿西暖阁的旁“三希堂”匾,乾隆皇帝御笔

养心殿西暖阁的旁边,有一间几平米的小屋,被皇帝取名“三希堂”,因为他经常在这里把玩他钟爱的三件书法绝品,所以名之。三希,一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一是王献之的《中秋贴》,一是王的《伯远贴》。这三件宝贝,被他一生真爱,时时把玩。三希之名还有包涵周敦儒的“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之意,激励自己要不断进取,提高自身修炼,进入更高的境界。

竹 泉

中国历史上清朝皇帝乾隆几下江南,微服私访体察民情,成为后人为其歌功颂德的典范。在沂蒙山深处有一个小村庄,据说当年只有几十户人家,有幸的是乾隆视察过该村,发现此地有一龙泉,一年四季泉水不断植被茂盛,并生长竹子,好似江南,庄家也年年丰收,百姓安居乐业,乾隆即兴御笔题字竹泉两字并立碑,此后该村改名竹泉村并成为风水宝地。

紫气东来

凤凰楼上乾隆御笔亲题的“紫气东来”匾

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在建筑艺术上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集汉、满、蒙族建筑艺术为一体,颇具特色。沈阳故宫凤凰楼上就有块乾隆御笔亲题的“紫气东来”匾,寓意吉祥的征兆。

真 趣

苏州狮子林内有座真趣亭。“真趣”二字据说是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乾隆六下江南,每次都到苏州狮子林游玩。在1765年游玩狮子林时,一时雅兴大发,唤随从备砚,挥笔写下“真有趣”三字。这时,给乾隆当导游的状元黄喜在一旁见了“真有趣”这三个字觉得不免有点俗气,便说:“万岁御笔千金,微臣一贫如洗,叩请皇上把中间的有字赏给奴才吧!”乾隆明白他的用心,便顺水推舟的把有字赏给了他,成了“真趣”二字。乾隆走后,园主在此造亭,将“真趣”二字作为亭名。

历下亭

乾隆皇帝书“历下亭”红底金字匾额

历下亭为济南名亭之一,因其南临历山(千佛山),故名历下亭,亦称古历亭。亭身空透,亭下四周有木制坐栏,亭内有石雕莲花桌凳,以供游人休憩。亭上二层檐下,悬有乾隆皇帝书历下亭红底金字匾额“历下亭”。

四知书屋

乾隆“四知书屋”匾

四知书屋,在承德避暑山庄澹泊敬诚殿后。建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当时康熙皇帝题写了“依清旷”匾,悬挂在内檐。乾隆皇帝感到外檐无匾额,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题写了“四知书屋”匾。从此,这里便称作为四知书屋。“四知”取《周易-系辞》“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之意,乾隆皇帝对此话十分赞赏,借此恰表达了他刚柔相济、恩威并施的统治策略。

梵宇慈云

乾隆真迹“梵宇慈云”

惠山寺,位于惠山秀嶂街(今惠山直街和横街交接处),始建于南北朝,距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乾隆六次到惠山,在秦园和竹炉山房休息惠山寺,写了不少诗词,题了不少匾联,还特地为“惠山寺”题额。其中大雄宝殿上的金匾,上书“梵宇慈云”也是乾隆真迹。

令仪淑德

乾隆皇帝题写牌匾“令仪淑德”

紫禁城后半部东西两侧,均衡地坐落着十二座宫殿,称为东六宫和西六宫。在每一座宫殿居住的嫔妃,都由一定数量的太监和宫女服侍。乾隆皇帝在位时,为东西六宫的每一座宫殿都题写了匾额,永寿宫“令仪淑德”,“淑德”说的是美好的仪容、风范,寄予了皇帝对于后宫佳丽的美好愿景!

◆关注我后迅速回复:

〡星月〡金刚〡打结〡砗磲〡琥珀〡蜜蜡〡

〡崖柏〡凤眼〡黄花梨〡小叶紫檀〡青金〡

水晶〡菩提根〡绿松〡老山檀〡

〡沉香〡珊瑚〡金丝楠〡橄榄〡葫芦〡打结〡

〡碧玺〡牙骨〡凤眼〡椰壳〡龙血金丝竹〡

◆更多关键词查询,请回复“00”获取

文玩圈感谢有你

南红购买:13111081107

文玩交流购买:wwq-10086

商务洽谈投稿:V18434377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