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古墓群

张家古墓群

张家古墓群位于张家镇东南面的曙光小学至和村东南面的大岭~带,全长约7公里,可见封土堆百余座,其中较集中的有荒头岭、大穴岭、莲花岭、大岭、银山岭等处。

1974年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在银山岭发掘墓葬时,发现各墓排列整然有序,其形体同湖南等地楚墓基本相同。出土的随葬陶器主要有瓮、罐、瓿、杯(樽)、三足罐(盒)等;金属器主要有成套的青铜武器、铁制武器、五铢(钱币)和农业生产工具共1530余件(出土文物已藏于广西博物馆),经考证认定为战国晚期至秦汉时期墓葬。

非常美丽的宣化辽墓群、气候很宜人的蔚州古城...细数河北·张家口值得一游的景点

热爱旅行的你,青睐的是迷人的自然风光,还是满是人文情怀的古迹?小编这次给大家带来的是对河北·张家口的景点盘点,看看这些地方有没有你寻找的旅行的意义~

#1 堡子里

简介:堡子里,是张家口堡的俗称。张家口堡是张家口市区最早的城堡,张家口市区的“原点”与“根”。据史籍记载,堡子里建于明宣德年间,至今已经有近600年的历史。据张家口市桥西区普查,堡子里现存文物古迹达700馀处,其中极具价值的重点院落93处,是全国大中城市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建筑城堡之一,堪称北方民居博物馆,素有“明清建筑博物馆”之美誉。但是,尽管如此,存在着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堡子里却一直难为外人所知。

#2 张北薰衣草庄园

简介:张北薰衣草庄园占地面积200亩,种植薰衣草七彩花田,打造浪漫欧式花园。

关键词:拍婚纱照 票价不便宜

#3 宣化辽墓群

票价:门票40人民币

简介:墓地背靠兴福、七宝二山,面临洋河、柳川河二水。这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从1972年到1993年,文物工作者先后在这里发掘清理了以张世卿墓为代表的10馀座辽代时期的张氏家族墓,出土各种文物800馀件,壁画360平方米。被国家文物局评选为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载入北京中华世纪坛262米青铜甬道上。

关键词:非常美丽 景点很小

#4 蔚州古城

票价:免费开放。景区门票免费,内部景点单独收费,联票100元

开放时间:旺季(5月1日-10月31日)8:30-18:30,淡季(11月1日-次年4月30日)9:00-17:00

简介:蔚州古城位于河北省蔚县,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古城始建于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古城自古就是富饶繁华的商埠重地,不仅物产丰富,而且以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闻名四方。

关键词:气候很宜人 面积很大 人们很热情

#5 甘露禅院

简介:甘露禅院坐落于素有“燕北奇峰”之称、海拔1198米高的喇嘛山主峰脚下,青砖黛瓦、古色古香。山门上嵌隶书额匾:“甘露禅院”,两侧有门联:“佛现山姿北塞众生皆利乐 ,山呈佛相中华国土尽庄严。”神秘的喇嘛山甘露禅院,是京北第一草原旅游黄金线上绝妙的游览圣地,位于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禅院最引人入胜的是山、水、树“三奇”,史料记载辽代就有喇嘛高僧在此修行,因此得名喇嘛山。地质专家在此最先发现世界罕见的第四纪冰川奇观。

怎么样,今天的话题还感兴趣吗?想看更多内容,欢迎持续关注~

甘肃古墓葬丨崔家南湾墓群

崔家南湾墓群位于酒泉肃州区总寨镇,是一处魏晋时期的大型墓群。199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群面积约400万平方米,出土画像砖彩绘朱雀、飞廉、翼虎、吏卒及银质“裨将军之章”、铜熨斗、尺和铁剪等。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魏晋考古和我国魏晋史研究有重要价值。

(甘肃省文物局)

独家!探秘三元孤堆古墓群

40多座古墓葬起自战国、汉代至明清

探秘三元孤堆古墓

淮南古墓考古发掘再次引人注目。为支持高新区大数据建设,安徽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在对高新区城市建设C17地块内的三元孤堆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经过前期调查及勘探,今年4月,考古队开始进场清理发掘,已定位古墓葬40多座(含中型以上墓葬3座)。此处墓葬集中,年代从战国延续到明清,这将为淮南地方史研究提供珍贵材料。日前,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也来到考古遗迹现场,为大家一一探秘。

▲古墓群俯瞰图(局部)

当天,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看到,考古范围的土地上已被围上了绿色铁丝网,并在东侧一处进出口悬挂了考古发掘证照,“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旗帜表示这里正在进行的工作。现场,既有工作人员手持铁铲等工具在内进行相关工作,也有工人在挖坑,向外运送土方。已有十多处考古坑内清理出了墓室,部分大墓发现点被标记了线条、号码,等候发掘。

▲考古区域已被围上了安保铁丝网

发现与发掘

三元孤堆古墓群位于淮南市三和镇姚皋村,现属于高新区城市建设C17地块,是某大数据产业园项目建设拟用地。该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计划用地200亩,主要建设数据产业园、研发科技大楼等。

三元孤堆古称“死虎亭”,又叫“死虎垒”,它们位于今天的淮南市三和镇姚皋村东边,当地的老人们习惯称它“狼烟古堆”或“三眼古堆”,即今官方石碑上写的“淮南市文物保护点三元孤堆墓”。

《文物法》明确规定,进行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事先报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组织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在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考古调查、勘探。

2019年9月3日,为了尽快落实投资建设的项目,在高新区管委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按照安徽省文物局的保护意见,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专业人员对C17地块展开现场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勘探中C17地块共发现古墓葬40余座(含中型墓葬3座)。其东南部是淮南市文物保护局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在册文物点——三元孤堆墓葬群的北孤堆,地表尚存较大的封土堆。在北起洞山之阳、南至东淝河的大片区域是古墓葬埋藏密集区,其西侧5.5公里即有武王墩古墓葬,其南侧约10公里有历史上被盗的李三孤堆。根据武王墩等已发现的中等规模以上楚墓的排列规律,初步判定墓葬大致时代自战国、汉代至明清,以战国和汉代为主。

根据上述调查情况,经研究,高新区管委会委托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建设用地范围进行全面的考古发掘,并将视发掘结果对该地块制定合理的建设规划。

2020年3月,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队进驻淮南,着手准备发掘工作。

▲工人们在挖掘封土

遗迹与遗物

淮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曾是春秋战国时期蔡国的故土,也是楚国最后的都城;这里曾是刘邦小儿子刘长的封地,也是淮南王刘安的封国。

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市境属“淮夷”之地。西周分封诸侯,市境为州来子国所辖;春秋末期,诸侯纷争。周景王十六年(公元前529年)吴灭州来,市境属吴;随着楚国势力的扩张,位于淮河上游的蔡国被迫几度迁都,求救于吴。为便于吴蔡的相互援助,周敬王二十七年(公元前493年),吴国帮助蔡国迁都于州来,改州来为下蔡。战国初期,周贞定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47年),楚惠王灭蔡,市境属楚。战国末期,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迁都于寿春,改寿春为郢,市境成为楚国的京畿之地。楚王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秦灭楚。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市境淮河以南属九江郡(郡治寿春),凤台县及淮河以北属泗水郡。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首置淮南国,都六(今六安),辖九江、庐江衡山、豫章4郡。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英布获罪伏诛,改封刘长为淮南王,都寿春(今寿县)。孝文六年(公元前174年),刘长获罪流放,死于途中。文帝改封城阳王刘喜为淮南王。孝文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淮南国一分为三:淮南、衡山、庐江,分别封给刘长的3个儿子,长子刘安继任淮南王,都寿春。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刘安获罪自尽,废淮南国,复为九江郡,治寿春。西汉时期,市境先后属淮南国、九江郡所辖,凤台县属沛郡下蔡县。

历史悠久的淮南,文化底蕴深厚的淮南,必然是地下埋藏丰富、分布广泛,部分工程在前期考古勘探时遇到古代墓葬很正常。而考古正是利用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自然遗存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一门科学。这也是文物法强调,要在工程开始前先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的原因。

▲考古工作人员在清理现场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三室主任张辉担任此次发掘领队,现场,他向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介绍了分区分期发掘计划。计划发掘总面积约1520平方米;分为三个区域,其中Ⅰ区古墓葬7处、发掘面积200平方米,工作周期约35天;Ⅱ区古墓葬10余处、探沟2条、发掘面积370平方米,工作周期约60天;Ⅲ区古墓葬20余处、探沟1条、灰坑1处、发掘面积950平方米,工作周期约90天;全部发掘周期约200天。

从4月进场开始,整个发掘工作大约持续到10月结束。发掘方法采取在全面揭露小型墓葬的基础上,重点对中型墓葬封土堆积保存相对较好的区域布设十字形探方进行发掘,详细了解封土堆积情况及墓葬形制,利用探沟了解壕沟与古墓葬的关系。

▲考古队领队张辉向记者介绍发掘情况

在现场,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也看到,部分小型墓葬已经发掘完毕,呈现在世人眼前。其中,有一处保存较为完好的宋代墓葬。方形土坑,墓室为砖砌结构,顶部穹窿形,样式精美。该墓室将整体迁移至室内再清理研究,具体有何随葬品暂时还不清楚。但就仿木结构墓本身来说,将为认识宋朝时期科技、建筑工艺水平及审美提供详实的考古材料。

附近的武王墩古墓葬、李三孤堆墓葬都曾被盗,三元孤堆古墓群是否也遭受到盗墓贼的侵扰?张辉介绍说,这群古墓葬现场大多发现被扰动的迹象,大型墓葬部分封土有一些盗洞,不排除历史上曾被盗过,具体情况得等继续发掘。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在场也看到,有的小墓葬发掘之后发现只剩下一个石板,棺椁已经不见了。

▲考古工作人员在测绘古墓群

此次探明的三元孤堆古墓群中,有3座中型以上墓葬,现场已有一处除去了上面残存的封土,标明了墓室入口。不过墓主人究竟是谁?只有等发掘结束才可明了。但从目前发掘的情况,即墓葬的形制和发掘出土的泥土来看,中型墓葬极有可能是汉代的贵族墓葬,如果发现文字材料,就有可能确认墓主。“因为这个地方历来墓葬集中,过去就是经常埋墓的地方。”张辉表示,如此数量众多的古墓集中在这一区域,这意味着整片区域自古以来可能就是集中安葬区。结合淮南历史文化,战国、汉墓在淮南集中出现,此地应该是古代贵族墓葬群,年代最久远的可能葬于距今约2000年。

价值与意义

时间跨度长、墓穴数量大且保存相对完好的集中安葬区,对于研究淮南古代丧葬制度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情况有着重要意义。据悉,此次考古也是旨在通过调查、勘探、发掘、资料整理与多学科研究,系统把握墓葬的基本结构、建造方式和了解古墓群的埋藏特点、葬式葬俗,结合文献记载,并与寿县周边区域已经发掘的同期古墓葬进行比较,综合分析古墓群的时代特征以及葬俗演变规律。

▲清理封土需要科学规范

本次考古队伍由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两部分人员组成。其中考古发掘主要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淮南市文物管理局专业技术人员联合组成,并邀请安徽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生参加;文物保护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建室及科研室组建。

此处如果出土有重大价值的墓葬和文物,会不会原址建设博物馆

张辉说:“有可能,如果古墓葬价值较高,为了保存和展出文物,在墓葬原址也会先建一座展览馆,把它们保护起来,在墓坑内按照发掘现场原貌模拟一些社会场景,供游人参观、了解传统文化。”

张辉介绍说,本次发掘属于配合基建考古发掘,坚持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齐头并进,突出现场文物保护原则,加强现场遗迹保护;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及时整理发掘资料,力争2021年将研究成果向社会发表。目前,该考古工地的清理发掘工作仍在继续。本报也将持续关注。

记者 李钧 廖凌云 / 文 张越 / 摄

责编 童飞飞

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