甑皮岩遗址

甑皮岩遗址

甑皮岩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西桂林市甑皮岩路26号,地处桂阳公路与万福路交汇处,距市中心约8千米,公交车可直达,是岭南地区唯一一个国家级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文物景区。1986年1月28日,-同志曾专程考察。

景区于1978年对外开放,占地50000平方米。甑皮岩遗址包括主洞、矮洞、水洞,洞穴面积约1000平方米,1965年发现,1973年、2001年进行两次考古发掘,共出土了成千上万件石器、骨器、蚌器、角器、牙器和陶器残片;发现了中国最原始的陶器和新石器洞穴遗址最早的石器加工场;发掘了32具古人类骨架,其中大部分为奇特的屈肢蹲葬;出土了古人类食后遗弃的113种水、陆生动物遗骸,其中哺乳类的“秀丽漓江鹿”、鸟类的“桂林广西鸟”是首次发现的绝灭种属;鉴定出植物孢粉和炭化物近200种,其中发现了中国最早、距今约10000年的桂花种子。遗址的遗迹遗物记载和展示了距今12000——7000年的桂林史前文化发展轨迹,被考古界称为“华南及东南亚史前考古最重要的标尺和资料库之一”,有“史前明珠”之誉。景区由洞穴遗址保护区、出土文物展示区、独山生态保护区、考古模拟园等四大园区构成,主要景观有《万年前的桂林人》文物展馆、甑皮岩洞穴、甑皮岩人“复活”、水洞探险、模拟考古、独山奇景、考古碑园等。

桂林甑皮岩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

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在河南三门峡市举行。值此中国现代考古学百年之际,开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其中,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成功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鸟瞰图

完整名单如下: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

旧石器(5项)

北京周口店遗址

河北阳原泥河湾遗址群

山西襄汾丁村遗址

辽宁营口牛山遗址

宁夏灵武水洞沟遗址

新石器(33项)

河北武安磁山遗址

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

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

辽宁朝阳牛河梁遗址

上海青浦崧泽遗址

浙江浦江上山遗址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浙江余杭良渚遗址

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

福建闽侯昙石山遗址

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

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

山东章丘城子崖遗址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

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

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

河南三门峡庙底沟遗址

河南巩义槐树遗址

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

北天门石家河遗址

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

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

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

重庆巫山大溪遗址

西藏昌都卡若遗址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

甘肃临洮马家窑遗址

青海民和喇家遗址

香港马湾岛东湾仔北遗址

夏商(10项)

江西新干商代大墓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河南偃师商城遗址

河南郑州商城遗址

南安殷墟(含洹北商城、后冈遗址)

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

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

新疆若羌小河墓地

台湾卑南遗址

两周(15项)

北京琉璃河遗址

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

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墓

山西临汾晋侯墓地及曲村-天马遗址

山西侯马晋国遗址

山东临淄齐国故城

山东曲阜鲁国故城

河南三门虢国墓地

河南洛阳东周王城遗址

湖北随州曾侯墓群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

陕西宝鸡周原遗址

陕西西安丰镐遗址

陕西凤翔秦雍城遗址

甘肃张家川马家塬遗址

秦汉(16项)

北京大葆台汉墓

河北满城汉墓

吉林集安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江苏徐州汉楚王墓群

江西西汉海昏侯

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

湖南里耶古城遗址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

广东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及南越王墓

广西合浦汉墓群

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

陕西汉长安城遗址

陕西秦咸阳城遗址

陕西秦始皇陵

新疆民丰尼雅遗址

三国隋唐(9项)

河北临漳邺城遗址磁县北朝墓群

黑龙江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

河南汉魏洛阳城遗址

河南隋唐洛阳城遗址

陕西法门寺遗址

陕西唐大明宫遗址

甘肃敦煌莫高窟

青海都兰热水墓群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

宋辽金元(9项)

内蒙辽上京遗址

蒙古元上都遗址

龙江金上京会宁府遗址

浙江杭州南宋临安城遗址官窑遗址

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

河南许昌白沙宋墓

广东“南海I号”沉船

贵州遵义海龙屯城址及播州杨氏土司墓群

宁夏西夏

明清(3项)

北京明定陵

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窑址

四川江口明末战场遗址

从地域分布来看,“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涵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历史底蕴丰厚、素有“文物大省”“考古大省”之称的河南与陕西分别有14项和11项入选,河北、山东、湖北各有6项入选,山西有5项入选,北京、浙江、江西、湖南、甘肃各有4项入选。

从年代分布来看,旧石器时代有5项入选,新石器时代有33项入选,夏商时期有10项入选,两周时期有15项入选,秦汉时期有16项入选,三国至隋唐时期有9项目入选,辽宋金元时期有9项入选,明清时期有3项入选。随着中国考古学不断向纵深拓展,遗址格局的逐步清晰、历史文化内涵的日益丰富也同样反映在100个入选项目中。

从类型上看,既有聚落、城址、陵寝、墓葬等类型,也有洞穴遗址、矿冶遗址、窑址、沉舰遗址等类型。

这些项目反映了中国考古学在人类起源、农业起源、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中国早期国家诞生、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等重要学术研究的成果,都在各自领域解决了重大的学术问题,实现了新突破。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和意义、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重要指示精神,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深入回顾中国考古百年历程和成就,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组织开展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推介活动。活动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广受关注,并得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

信息来源:国家文物局

桂林甄皮岩遗址属不属于东南沿海遗址

摘要

您好,经过我多方求证,我认为桂林甄皮岩遗址属不属于东南沿海遗址

这个遗址,位于桂林市南郊,年代约距今1.2万年至7千年,是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代表性遗址,是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桂林市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万年智慧”的历史文化名片。[1][2]1965年发现,1973年首次发掘,2001年再次发掘,总面积约200余平方米。1978年,甑皮岩遗址陈列馆成立并对外开放。

甑皮岩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研究表明,甑皮岩首期陶是特殊泥塑器,也是特殊陶器,是陶器的雏形,属于“陶雏器”。陶雏器的出现,揭示了人类从烧烤食物向烧煮食物发展的需求,触及了甑皮岩陶器起源的脉搏,它最终促成陶器的产生。桂林的甑皮岩、庙岩、大岩遗址先后发现了距今万年以上的陶器,桂林其他遗址中发现的陶器与甑皮岩陶雏器和双料混炼技术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充分证明桂林是中国陶器起源地之一。

2014年起,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研究团队与民盟中央委员陈向进团队联合开展研究工作,共同形成桂林“万年智慧”“万年智慧圣地”等考古研究成果。“万年智慧”“万年智慧圣地”已经成为桂林市一张古老而崭新的文化名片

咨询记录 · 回答于

桂林甄皮岩遗址属不属于东南沿海遗址

您好,经过我多方求证,我认为桂林甄皮岩遗址属不属于东南沿海遗址

这个遗址,位于桂林市南郊,年代约距今1.2万年至7千年,是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代表性遗址,是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桂林市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万年智慧”的历史文化名片。[1][2]1965年发现,1973年首次发掘,2001年再次发掘,总面积约200余平方米。1978年,甑皮岩遗址陈列馆成立并对外开放。

甑皮岩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研究表明,甑皮岩首期陶是特殊泥塑器,也是特殊陶器,是陶器的雏形,属于“陶雏器”。陶雏器的出现,揭示了人类从烧烤食物向烧煮食物发展的需求,触及了甑皮岩陶器起源的脉搏,它最终促成陶器的产生。桂林的甑皮岩、庙岩、大岩遗址先后发现了距今万年以上的陶器,桂林其他遗址中发现的陶器与甑皮岩陶雏器和双料混炼技术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充分证明桂林是中国陶器起源地之一。

2014年起,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研究团队与民盟中央委员陈向进团队联合开展研究工作,共同形成桂林“万年智慧”“万年智慧圣地”等考古研究成果。“万年智慧”“万年智慧圣地”已经成为桂林市一张古老而崭新的文化名片

2017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桂林举行“中国南方史前考古暨桂林父子岩遗址发掘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一致同意将桂林命名为“万年智慧圣地”。[3]

甑皮岩遗址是中国制陶技术重要的起源地之一、华南及东南亚史前考古最重要的标尺和资料库之一、是现代华南人和东南亚人古老祖先的居住地之一、是距今12000年以来最适合人居的地方之一

所以它是不属于东南沿海而属于华南地区的遗址?

是的,它是华南地区遗址,希望能够帮到您。

几何形印纹属于新石器时代哪一期的陶器纹饰?

绳纹是怎么刻出来的和其他纹饰有什么不一样

这么多问题呀,亲

岭南新石器时代早期洞穴遗址(如英德青塘、桂林甑皮岩、始兴县玲珑岩)出土的夹砂陶片可以看出有绳纹、篮纹;滨海地区遗址还常见贝印纹、指甲纹、网纹等。绳纹、篮纹、贝印纹等是几何印纹陶出现之前岭南新石器时代最 要的纹饰,其中,除贝印纹是沿海贝丘遗址特定产物之外,绳纹最为普遍。绳纹是怎样印上器表的,有两种猜测:一是绳筐印出的,先民制陶“制法乃先用草绳编筐,涂土俟干,以为烧之,故现绳纹”〔1〕。一是拍印的。陶器制作的早期,原始人由于一般用缠绕草绳、麻绳或竹丝绳、苇丝绳子的棍棒拍打、整修陶坯,所以器表留有绳纹。“绳纹文化”是印纹陶的孕育、萌芽阶段。在陶器制作实践中,原始人不断改进拍打陶器的工具,绳棒、贝壳等初级工具逐渐被陶拍、压棰、印模等专门工具所取代。工具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媒介。在工具的制造中,人类的社会意愿与审美意识得以物化;反过来,工具制作又让人类的审美感受与创造技能得到培养和发展,使主体进一步“人化”

绳纹是雕刻出来的

了解了,谢谢

麻烦您给个赞呗谢谢啦

皮央东嘎遗址攻略 皮央东嘎遗址门票

1. 皮央东嘎遗址门票

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县是我国西藏札达县,全县只有6384人,在我国县城中人口最少。

札达,藏语为“下游有草的地方”。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北部,阿里地区西南部。地处喜马拉雅山与其支脉阿依拉日居山之间的湖盆中。札达县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著名的古格王国遗址、托林寺、土林地貌 、和东嘎皮央壁画遗址等。

2. 皮央东嘎石窟

西藏西部最早的史前遗址夏达错遗址,发现了8000多年前青藏高原最早的磨制石针;位于日喀则康马县的海拔最高的新石器时代湖滨渔猎遗址玛不错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骨器和石器组合。入选2020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阿里地区札达县桑达隆果墓地,出土了7件金银面饰和5件青藏高原木俑。加上同处在象泉河流域的格布赛鲁遗址、皮央东嘎遗址、曲龙遗址、曲踏遗址等,持续三年的考古调查,极大地丰富了西藏西部考古学文化序列的构建。

3. 东嘎皮央遗址的历史

皮央和东嘎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境内的东嘎村、皮央村。东嘎·皮央遗址由东嘎扎西曲林寺遗址和皮央石窟群组成。由于两村距离很近,遗址规模巨大,故命名为皮央和东嘎遗址。皮央和东嘎遗址分为石窟遗迹、石窟壁画、佛寺与建筑遗迹、佛塔遗迹出土。

4. 皮央和东嘎遗址

正文

皮央和东嘎遗址的具体创建年代暂时无法确定。有关文献记载也极少,只有一本流传到印度的藏文手抄本《古格普兰王国文》,其中记载皮央寺始建于古格王国建国初期的10世纪,为仁钦桑波当时所建的古格八大佛寺之一,七十年之后又有一次规模较大的改建。另有藏文文献提及东嘎在意希沃时代的10世纪建寺,约12世纪前后由于古格王国国内的分裂斗争,一度成为与都城扎布让对峙的另一个王室的所在地,后来古格王国恢复统一,东嘎丧失了王宫的地位,但仍为古格的政治及文化要地。

皮央和东嘎遗址存留的石窟总数将近千座,包括礼佛窟、禅窟、僧房窟、仓库窟、厨房窟等各种类型的石窟。礼佛窟内绘有壁画,内容有佛、菩萨、飞天、比丘、供养人像、佛传故事、礼佛图、说法图、密宗曼荼罗、动物、植物、装饰图案。

皮央石窟共分为四个区,编入洞窟872窟。皮央石窟大体上可划分为前山区、后山区。前山区编为第Ⅰ区,洞窟基本呈自北向南直线分布,编号顺序从沟谷北端开始往南,共编为第1至433号窟。后山区编为第Ⅱ区、第Ⅲ区,其中第Ⅱ区洞窟的布局从自北向南转为由东向西,略呈“U”形分布,共编入洞窟145窟;第Ⅲ区自谷底折向西面,直到皮央遗址的最西端,共编入洞窟247窟。皮央遗址的山顶还分布有一些洞窟,编为第Ⅳ区,共编为第1至37号窟。此外,还有若干分散的洞窟未全部编入。

东嘎石窟群共分为五个区,分别为第Ⅰ区至第Ⅴ区。

5. 东嘎皮央景区

东嘎·皮央遗址是西藏古格王朝时期历史遗存,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土林环抱之中,由东嘎遗址和皮央石窟群组成,1997年被列入第三批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