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浦文塔

荔浦文塔

荔浦文塔,位于荔浦县城东南滨江石矶上。底部占地88.9平方米,底座直径10.64米。塔为八角七层砖木结构,高33.4米,冠葫芦宝顶。塔檐彩绘壁画,

上下镶嵌有色琉璃瓦,每层塔角均有彩塑狮子、麒麟,正门柱衬托双龙抢珠图案,八面均有风门,门上端书有塔文,塔身以青砖叠砌,表层以清水勾缝,塔基为天然石矶,构筑工艺精湛。

据史志记载,荔浦塔原称文塔,南宋时这里曾建有魁星楼。明代正德十四年(1519年)贡生张宪为祀文昌在此建魁星阁,后因雷雨侵袭魁星阁倾塌,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重建。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在此修文昌塔,共五层,上层为魁星阁,塑有魁星神像。光绪五年(1879年)知县周望增建两层,是为七层文塔。同时,在长生岭上另建一七层塔,与文塔隔江相峙,

合成文笔一对。

长生岭宝塔于1943年建中学时被拆除,荔浦塔因年久失修又遭雷击,塔身崩裂。1957年县人民政府拨专款修复。“文革”期间,荔浦塔遭受人为的破坏。1981年8

月该塔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随即又对荔浦塔进行了全面的整修。

桂林荔浦景点七一 桂林荔浦历史文化

1. 桂林荔浦历史文化

1.丰鱼岩 AAAA

丰鱼岩因暗河盛产油丰鱼而得名,素有“一洞穿九山,妙景绝天下”的美称,……

2.荔江湾景区 AAAA

位于桂林市荔浦县东南部,距桂林市100公里,从桂林乘船游览漓江至阳朔,再坐车沿二级公路可到达。荔江湾全长10公里,宽10……

3.银子岩 AAAA

银子岩是桂林最新开发的溶洞景观,因其结晶特別丰富,岩石如银子般耀眼闪……

4.鹅翎寺 AAA

鹅翎寺位于荔浦县城南2公里处。该寺群山怀抱,一水来朝,洞穴幽深,风景优美,为该县名胜之冠。鹅翎禅历史悠久,始建于唐朝,唐……

5.马岭鼓寨民族风情园 AAA

马岭鼓寨风情园以五千多年的侗族文化历史为背景,景区自然资源丰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以幽静的生态环境、秀美的山水景观和原……

6.柘村景区 AAA

荔浦县柘村景区位于修仁镇的荔浦县柘村景区,则以万亩砂糖桔为基础,集观光、乡村休闲、农事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景区,……

7.荔浦天河瀑布 AAA

天河瀑布生态旅游景区位于荔浦县蒲芦乡,距县城28公里,距桂林市132公里,方圆850公顷,集原始森林、瀑布、瑶族风情三位……

8.荔浦文塔

荔浦文塔,位于荔浦县城东南滨江石矶上。底部占地88.9平方米,底座直径10.64米。塔为八角七层砖木结构,高33.4米,……

9.龙怀文化景区

位于荔浦县城南12公里的龙怀乡境内,距桂林市中心120公里,距离“亚洲第一洞”丰鱼岩仅一公里,因其处于状若盘龙的群山环抱……

10.荔浦思贡峡

景区位于东昌镇境内,323国道线贯穿该区,西距荔浦县城18公里,东距平乐县城14公里,交通便利。

2. 荔浦特色文化

一、桂林自然遗产:桂林卡斯特

2014年6月23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审议,将我国申请的自然遗产扩展项目“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其中,桂林喀斯特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重要提名地,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这也填补了广西在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空白。

桂林山水的独特性足以让它成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皇冠上的一颗明珠,这也是中国最美的一张名片。

二、桂林文化遗产:米粉制作技艺(桂林米粉制作技艺)、茶俗(瑶族油茶习俗)

2021年6月10日,国务院批准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85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0项)予以公布。

这份名录中,桂林有两个申报项目成功入围,分别是传统技艺门类中的“米粉制作技艺(桂林米粉制作技艺)”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民俗门类中的“茶俗(瑶族油茶习俗)” 。

3. 桂林市历史文化

  桂林最大的风俗就是吃桂林米粉,另外有一些节日,也算是风俗吧。  侗族花炮节:花炮节的日期在各个地方都不一样,从正月到十月都有,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农历正月初三,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林溪是十月二十六。  举办地:桂林市侗族居住地  活动介绍:花炮节那天,侗族要放花炮,第一炮表示人丁兴旺,第二炮是恭喜发财,第三炮是五谷丰登。  花炮活动结束后,男女青年聚在一起奏芦笙、跳舞。入夜,点燃篝火,有唱侗戏的,有自由对歌的,一片欢声笑语。  禁风节:农历正月二十日  举办地:桂林市临桂县庙坪圩  活动介绍:桂林市临桂县庙坪圩传统节日。传说远古时,风神发怒,村寨 灾。有神仙指点众人,正月二十日禁声禁风,祭祀风神,果然灵验,这一天便成了禁风节。  节前,人们用稻草扎些十字架,压在田头屋角,挂上屋檐。节日期间,禁止一切声音,连晾衣服也只能铺在草地上,为了避免人来人往弄出声响,全寨人都离家到庙坪圩去过节。节日活动多姿多彩,敲锣打鼓,舞狮唱戏,夜幕降临时,对唱山歌。这个原是禁声禁风的日子,变成庙坪圩一次欢乐的盛会。  壮族歌节:农历三月初三  举办地:桂林市壮族居住地  活动介绍:三月三是壮族传统歌节,又叫“歌圩节”、“歌婆节”。分日歌圩和夜歌圩。日歌圩在野外,以倚歌择配为主要内容。夜歌圩在村子里,主唱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  歌圩节前,人们要备五色饭和彩蛋,姑娘们要赶制绣球。歌圩日,小伙子和姑娘们都穿节日盛装,男携礼物,女揣绣球,成群结队前往。有的抬着刘三姐神像绕行歌圩一周开始对歌。有的则由姑娘们搭起五彩绣棚,待小伙子到来,边对歌、边审度对方人品、才华。有的是男女对列,姑娘向意中人抛出绣球,对方如果中意,就在绣球上绑上礼物,掷还女方,方式多样。  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已将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定为壮族歌节,正逐渐发展成“三月三”文化艺术节。  恭城桃花节:每年三月  举办地:恭城县  活动介绍: 每当三月,在桃花盛开的地方恭城县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桃花节”。桃花节期间,村民们载歌载舞,以舞会友,以花传情,“赏恭城桃花,住生态家园,吃绿色食品,做快活神仙”,是游客踏青观花,领略春的浓烈气息的绝佳去处。  恭城桃花节历经四届。主会场一般设在大岭山桃园。这时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齐聚恭城,赏西岭桃花、品桃花美酒、唱桃花歌曲、跳瑶族傩舞、尝瑶乡美食。(如去参观盛况,交通参考大岭山桃园之交通)  瑶族龙胜红衣节: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或四月初八  举办地:桂林龙胜一带壮族山村县  活动介绍:红衣节是龙胜红瑶同胞所特有的民族节庆日,一年一度,举行于寨纳(泗水乡)或龙脊山下。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元朝期间,红瑶同胞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这天,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肩担自己生产的土特产品,成群结对来到泪水街举行节日盛会。未婚青年则在这一天借机唱山歌、吹木叶,以优雅动听的情歌来相约幽会意中人。还会举行跳长鼓舞、体育比赛、比长发、评寨花等传统节目和顶竹杠、拉山拔河、打旗公等民间体育活动。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红衣节已成为龙胜向外界展示自己的一个窗口,并发展成为瑶、苗、侗、壮等少数民族共同的节日。  壮族牛魂节:农历四月初八  举办地:桂林龙胜一带壮族山村县  活动介绍:又称脱轭节,流行在桂北龙胜一带壮族山村。  传说这天是牛王诞辰。人们要给牛脱轭,刷洗身子,放牧到水草丰美的地方。牛栏要打扫干净,铺上干爽稻草。不准役使,更不准鞭打,还要给牛唱山歌,喂乌米饭。当天,要杀猪祭祀,村民们在庙里聚餐。牛魂节表现了壮族人民对耕牛的爱护和对农业丰收的期望。  资源七月半河灯歌节:农历七月十三日----十五日  举办地:桂林市资源县  活动介绍:农历七月半河灯歌节,历史悠久,是当地民间一年一度民族风俗传统节日。  每到七月半,以唱歌放灯寄托缅怀先人,消灾避祸的情思。人们自发携灯,沿河漂放,夜幕下灯光辉煌,形成“万盏河灯漂资江”壮景。  节庆期间,地方特产、民间小吃琳琅满目,经贸洽谈,形势多样, 顶竹竿、舞狮、舞龙、大象拔河、斗鸡、斗羊、羊鸟等古朴的民间体育、娱乐活动。“七月半”莅临资源县城可饱览桂北山区的乡土民情。  苗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卯日(兔日)、丑日(牛日)或亥日(猪日)  举办地:桂林市  活动介绍:苗年是苗族传统节日。苗年时间各地不一样,基本都在秋收结束以后。  节日当天早晨放鞭炮,连放3炮,以示吉庆。节日期间,人们走亲访友,互致祝贺。有些地方伴随举行盛大的斗牛、赛马活动。  其中芦笙踩堂活动最为精彩,届时,小伙子芦笙嘹亮,悦耳动听,姑娘们身着节日盛装,头戴龙凤银角、银簪、银梳,踏着笙歌节拍,翩翩起舞。通过踩堂,男女青年可以自由选择情侣。  桂林山水旅游节:每年十----十二月  举办地:桂林市  活动介绍:桂林市人民政府为提高桂林旅游知名度、增强桂林旅游、吸引游客、为了在每年旅游淡季(十---十二月)举办年度性国际旅游节活动。1992年开始举办山水旅游节,旅游节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生活,也加深了桂林旅游的文化内涵,促进了桂林旅游的发展。

4. 桂林荔浦历史文化介绍

荔浦县荔浦在桂林南面100公里,居桂林、柳州、梧州三市之中心,山青水秀, 旅游资源丰富, 文物古迹众多, 民族风情浓郁。 古代有许多学者、名人流言此地, 许多动人的民间传说给荔浦的奇特山水描绘了令人向往的神奇色彩, 天下无敌的大将军杨文广、九节龙岭引出美女怀胎、三位姑娘化作三株大古榕, 抗法名将――陈嘉的故事也源于此。荔浦群山环抱, 有别具一格的自然景观和独特风貌, 许多类人的景点引人入胜, 有"一洞穿九山, 妙景绝天下", 拥有水、陆、空三游的亚洲第一洞"丰鱼岩", 灵验如神天下第一卦的"八卦山庄", 幽深神秘的"鹅翎寺", 两岸峡谷, 仙人幽境的"长滩河"、"思贡峡"、"大江湖"、苍劲婆娑的"千年古榕", 气势雄伟、蔚为壮观的"高山瀑布", 清幽秀丽, 胜意怡人的马岭"小青山银子岩", 巍然屹立, 景包独幽的"荔浦宝塔", 山水相映的"青山晚照"等等,这些美景使荔浦独具异彩。龙脊梯田在 龙胜县东南部和平乡境内,有一个规模宏大的梯田群,如链似带,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其线条行云流水,潇洒柔畅;其规模磅礴壮观,气势恢弘,有“梯田世界之冠”的美誉,这就是龙脊梯田。龙脊梯田距龙胜县城27公里,距桂林市80公里,景区面积共66平方公里,梯田分布在海拔300至1100米之间,坡度大多在26至35度之间,最大坡度达50度。虽然南国山区处处有梯田,可是象龙脊梯田这样规模的实属罕见。龙脊梯田始建于元朝,完工于清初,距今已有650多年历史。龙脊开山造田的祖先们当初没有想到,他们用血汗和生命开出来的梯田,竟变成了如此妩媚潇洒的曲线世界。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在大自然中求生存的坚强意志,在认识自然和建设家园中所表现的智慧和力量,在这里被充分地体现出来。龙胜温泉龙胜温泉位于桂林西北部龙胜县城东北32公里的矮岭溪边。温泉由地下1200米深处岩层涌出,水温在45°C-58°C之间,水中含有锂、锶、铁、锌、铜等十几种于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水质经国家的地矿部、轻工部、卫生部有关专家鉴定为:超低钠低矿化度的偏硅酸重碳酸钙镁型天然饮用矿泉水。   淋浴温泉对心血管病、神经痛、关节炎、糖尿病、痛风、皮肤病、妇科病等均有很好的理疗、治疗及保健作用,经常饮用温泉水还可以防止动脉硬化,延缓血管老化,有抗癌、抗衰老等作用。  温泉地处幽谷,四周碧峰林立,冬暖夏 ,四季如春,是旅游、疗养、保健、消闲、避署的胜地,被誉为“世外桃园”、“人间仙境”、“天上人间”。龙胜温泉经过十多年天桥观猴天桥观猴在美丽的龙胜森林公园内,有一座横跨矮岭128米,距河床95米高悬挂峭壁上的铁索桥,据说当年仙女曾飞达此地,取名天桥。 天桥造型美观,桥两头建造亭阁式观景台,桥对面有许多野猴,猴子与游人相处融洽,其乐融融。胜温泉国家级森林公园龙胜温泉国家级森林公园于1996年8月被国家林业部确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越城岭南端、桑江(浔江)上游,距桂林市132公里,离龙胜县城32公里,总面积为1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060米,最低海拔290米。   公园主要由猴山、五剑山、鑫字山、棋盘山等10多座大小山峰组成,园内峰峦叠璋,怪石嶙峋,林木葱郁,谷幽涧深,溪水清澈,似纽带的浔江绕园而流,形成了大峡谷,这里有银杏、长柄山毛榉、蓖子三尖杉等1500余种珍稀植物和黑熊、猕猴、鹿、麝、灵猫、飞虎、娃娃鱼等珍稀动物。   森林公园以龙胜温泉为核心,还有五剑山、棋盘山、猴山、鑫字山、白面奇石、飞云洞、龙音潭瀑布、季节泉、岩门索桥等景观。森林公园内嶂峦叠翠、珍禽兽,花草树木经冬不枯,四季常绿的自然景色,是人们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进行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

5. 桂林荔浦景点

广西桂林荔浦丰鱼岩景区的门票价格:成人票65元/张。

广西桂林荔浦丰鱼岩景区的门票价格:成人票65元/张。

6. 桂林荔浦旅游景点介绍

桂林旅游大餐怎么少得了荔浦丰鱼岩?一个很有特色的旅游景区,那就是桂林荔浦的丰鱼岩旅游景区,让你在桂林游玩了山,游玩了水,再游荔浦这个丰鱼岩景区,那出行桂林之旅就算最完美了。丰鱼岩景区是世界最大的熔岩溶洞之一,中央高达46米,钟乳石壮观密集,是世界上最宽大和独具特色的洞厅,在绚丽的彩灯映照下显得辉煌壮丽。丰鱼岩大厅连着小厅高达数十个之多,是非常丰富溶洞的游览景区。

7. 荔湾历史文化

荔湾广场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最繁华的黄金地段——下九路的荔湾广场是一座占地4万多平方米、拥有6层共14万平方米的商场、2000多间商铺及8幢共1600多套豪华住宅,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集居住、饮食、购物、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商住群楼。广场设计独特,气势磅礴,规模宏大,居东南亚商铺规模之最。现一些国际名牌零售和中西美食已在这里陆续开业。上面是高层豪华住宅,6层以下则是商场。

8. 荔浦传统文化

桂林是壮、苗、瑶、侗、回等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各民族的节日庆典活动和风俗民情古朴浓郁,桂剧为主的地方戏剧和“刘三姐”为核心的民歌与民间传说丰富多彩。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印象.刘三姐”、“象山传奇”等大型实景舞台表演项目,成为桂林旅游活动中很受欢迎的旅游吸引物。桂林有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国际动漫节、桂林马拉松;各县区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如秀峰“三月三”民族歌吁节,阳朔漓江渔火节,龙胜红衣节,兴安米粉节,资源河灯节,恭城桃花节、月柿节,灌阳梨花节、桃花节,荔浦旅游文化节,灵川海洋银杏节、永福福寿节,平乐妈祖文化旅游节,全州湘山寺庙会等。

9. 荔浦的历史文化

桂林城市发展历史是这样的:

1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在岭南置三郡后,桂林属桂林郡所辖的范围。当时,桂林郡设置地点在治布山,也就是今天的贵县境内。

2 秦末汉初,桂林属于南越国。在汉武帝元鼎六年(11 1),设置始安县,始安县地址处在荆州的零陵,桂林属于始安县的管辖范围之内。

3 三国时代,桂林属吴国,孙皓甘露元年(265),从零陵郡南境划分,增置始安、熙平、荔浦等县。桂林就是始安县的所在地,属于始安郡管辖范围之内。这样,桂林就开始了成为郡的行政中心。

4 西晋、东晋以及南朝宋、齐、梁、陈四代,沿袭三国时代的区域制,桂林仍称始安县的郡县管辖范围之内。

5 在南朝时候,“南齐复曰始安郡,梁大同六年始于郡置桂州”。这样,桂林从此从始安县改为桂州,也就是桂林称桂的开始。同时,桂林从县治的所在地,也上升为州治的所在地。州,就相当于现在的省。

6 隋场帝大业元年(605)将桂州复置为始安郡,隶杨州。始安郡就在今天的桂林。

7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又把始安县改名为桂州,其治地的县名进行更改,“汉始安县,……贞观八年改县曰临桂。”

这也就是说,在唐太宗贞观年间,临桂县的治地就是今天的桂林。之后,唐朝在广西境内设置三个都督府,分别为誉州都督府、桂州都督府、容州都督府。桂州都督府治临桂县,即今桂林市。

在唐朝时候,中央朝廷把岭南划分为岭南东道与岭南西道,岭南东道就是今天的广东,岭南西路就是今天的广西。桂林从唐朝开始,就是广西的政治中心,是广西的治地,这种状态一直维持到清末。

五代十国,今桂林地先属楚,后属南汉,其行政区域仍沿袭唐制,临桂县为桂州治所,州治县治亦在今桂林境。可见,桂林的地位在不断提高。

宋朝时候,桂林市叫做桂州,乃是宋朝广南西路经略司驻地,广南西路就是今天的广西。可以看到,宋朝时候桂林是广西政治、文化的中心城市。

唐宋时候,灵渠与湘桂走廊的存在,再加上桂林是“岭南西路”与“广南西路”政治与文化中心所在地的位置,推动桂林的商业很繁荣,也使得桂林成为当时广西城乡经济开发程度最高的地区。湘桂走廊开始从湖南永州到广西桂林的湘江、漓江的河谷地带。由于灵渠的开通,使得桂林所处在的湘桂走廊成为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交汇之地。

由于桂林处在湘桂走廊的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与相对稳定,也吸引了大批躲避北方战乱中原地区的移民南迁在桂林一带,或者是中原地区商人在桂林投资做生意。如在宋朝时候,桂州(桂林)城市的商业区都集中在清带桥(今阳桥)一带。在这里,“商贾所藏宝物番货”屯积,城市里也建有专门供宾客与商贾栖宿的“桂林馆”。这时候的桂州城,也成为岭南一大都会城市了。

在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之后,封广西桂林王为靖江王,同时在广西建立明朝的地方三司((布政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制度,桂林在广西的治理所在地。在清朝时候,依然沿袭明朝制度,桂林是广西千年老大地位不变。

明清到民国时候,桂林所在地商业繁荣、客商云集,全国许多地方商人都来桂林经商,使桂林成为岭南一个繁华商业都会。

桂林的商业繁华,使古代很多中原地区流放在广西一带的文化墨客或者贬官,都喜欢沿着长江进入湘江抵达灵渠,云游在桂林一带,并且写下了很多歌颂桂林山水的诗歌文章。如汉代时候的司马迁、蔡邕,南朝谢灵运等,唐朝的张九龄、李白、柳宗元、吕温等。

宋朝时候的苏轼、黄庭坚、杨万里、范成大、朱熹等,包括后来验钞的马致远、马好问、郝经等。明朝时候的徐霞客、王夫之、解缙、清代袁枚、杨翰等。由于文人骚客留下的诗篇文章。再加上民国时候新桂系军阀官 所在地是广西,治理“新广西”的政策与海内外宣传,使得“桂林山水甲天下”名扬世界。可以说,桂林是“世界的桂林”。

广西荔浦文物胜迹

文物

荔浦化石遗址 位于双江乡苏村水岩,又称口舌岩,与黑岩、钓岩、大岩四岩相顾, 岩前横路障以石墙, 水绕崖覆。水岩口宽13.5米,高9米。1961年自治区博物馆考古队于水 岩东洞钟乳石柱下黄色的堆积层中发现一枚属12至15岁小孩左下第二前臼齿化石 (今存区博 物馆),形态和现代人牙齿相似,但比现代人牙齿粗大。同时出土的还有华南豪猪、大熊猫野猪、鹿、牛等动物化石,属更新世晚期文物。水岩洞口挖凿后,呈现出一片明显的钙化板, 钙化板下层出现近1米厚的堆积层, 堆积层中有大量的河螺、河蚌、介壳等物。据出土化石 及钙化板下层堆积物推断,苏村水岩是荔浦古人类的穴居遗址,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陵县故城遗址 三国吴甘露元年(265年)置建陵县,治地马浪坪半坡(今修仁镇老县村)。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中峒土司城 明万历元年(1573年)在新坪乡寨背村双峰山下建中峒土司城。置门楼四座, 楼高1.6丈, 城周长185丈,面积约7万平方米,呈半圆形。土司城背山面水,以大型石块奠 基,外墙为砖砌,中用土夯。现在,门楼已毁,正门石阶、部分墙垣及护城河基址隐约可见, 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下峒土司城 明万历十年(1582年)下峒土司城建于延宾江畔(即今东镇乡延宾村),城置 门楼1座,楼高1.7丈,城周137丈,约45000平方米,呈半圆形。城墙以大型石块奠基。今墙 垣门楼已毁,门楼石阶,城内石凳、卵石花街多处尚完整。城墙古砖长35厘米,宽16厘米。光绪六年(1880年)三月十二日立的记事碑今尚完整存于村中,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荔平古道遗址 古道由平乐水西寨经朝水村,过鸡冠梁,穿马班桥,越同古山,翻大乐 山, 达荔浦城。全长约30公里,大部:分路段以卵石铺面,平均宽约1.5米,是沟通府、县 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交通要道。今部分路段崩塌严重,路面凹凸不平,但古道多 处所铺卵石路面犹存,仍为附近村民生产所利用。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陈嘉墓 位于马岭镇五里亭,荔桂公路旁。陈嘉(1839—1885年)字庆余,荔浦县马岭镇 福德村五更地人。清贵州安义镇总兵,记名提督。中法战争时(1 883—1 885年)为广西提督 苏元春部将。初葬于马岭乡永明村五凤岭。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加封光禄大夫, 诰封建威将军,改厝今址。其墓规模颇大,墓前平台两侧,立有石马石像,刻有陈勇烈公墓 表千余言,记事甚详。“文革”期间,遭受破坏,1983年县人民政府拨款修复,为县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

黄政德墓 位于马岭镇凤凰村三篢屯后的龙口岭。黄政德(1839—1884年) ,马岭镇大冲 口人。光绪十年(1884年),清朝廷谥授振威将军,恤加赠总兵衔袭骑都尉世职。光绪二十二 年(1896)改葬今地,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何济生墓 位于双江乡境的珍珠岭。何济生(?—1899年),双江乡江埠村人。清参将,在 中法战争中屡立战功,升副将。后因战创病发逝世。清朝廷授二品封典,葬于今址,为县文 物保护单位。

  马岭古墓群 位于马岭镇的永明、凤凰、新寨境内,分布于荔桂公路两侧及新村庙背岭 一带。1965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73年开掘10座,考证为汉至南朝墓葬。墓室有土坑、砖室、 石室三种, 出土文物以陶器为主,有少量铜、铁器及玛瑙串珠。1981年8月自治区定为区级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花篢古墓群 在花篢乡大同村一带。从高龙村、陈家厂至牛岭沿公路两侧方圆约1公里 的山坡上, 分布着大小封土堆100余座,其中尤以龙吊村附近及牛岭一带比较集中。1965年 文物普查时发现经考察为汉至南朝时期古墓,1981年8月自治区定为区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新坪古墓群 位于新坪乡境内。1965年文物普查时在风岗观音山对面的丙岭发现古墓77 座, 在新坪乡寨背至川岩左侧发现18座,在新坪街附近发现47座,共142座,因未开掘,墓 葬年代不明。

古城岩古墓群 位于县东南3公里的古城村, 从古城岩附近的油榨至五里牌公路两侧。1965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古墓48座,未开掘。

  东镇古墓群位于东镇乡的龙合、伍家山、小马蹄凤凰山一带有砖室墓和石室墓。

荔江古墓群 1965年文物普查,在青山青山路口至粮仓背发现古墓34座,未开掘。

荔浦塔 位于县城东南水滨石矶上,昔称文塔。原为魁星楼,始建于南宋。明朝贡生张 宪为祀文昌复建魁星阁,后倾塌。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知县许之豫重建。乾隆四十八年 (1783年)知县张习、教谕何一鸣改建为文塔,共五层,上层为魁星阁,内塑魁星神像。光绪 五年 (1879年) 知县周克壁增建二层。塔之底部33.38平方米,基脚占地66.9平方米,塔高 35.4米,砖木结构,呈八角形,每层绘制古色壁画,塔檐镶嵌有色琉璃瓦,檐角雕塑彩色狮 子、麒麟,栩栩如生。因年久失修,塔檐崩塌严重,塔内楼木腐朽。解放后,1957年县人民 委员会拨款修复。“文化大革命”期间,塔遭破坏。为保护历史文物,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 政府于1981年8月25日公布:荔浦塔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83年再 次拨款,1986年重新修葺。

迎薰门 为荔浦古城的南大门,也称南蘸门,在今县公安局后侧。明景泰七年(1456年) 知县伍绘择地将县治迁今址之后,于成化十四年(1478年)总督御史朱英命官督砌砖石,城上 覆以串楼,周围248丈8尺。开南北二门:南名迎薰,北名承恩,并建南门亭,至今已有五百 多年。城楼、角楼、串楼及承恩门已毁,今仅存迎薰门及古城墙数十丈。南门亭于1985年重 新修复,迎薰门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村穿岩石桥 位于县东南5公里, 新坪乡新村穿岩处,为双孔石桥以大型四方石块拱 砌而成。桥长17米,宽3米,高3.6米,孔跨6米和6.7米,桥面有栏杆。南面台阶6级,北面 台阶12级。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 建,距今已有350多年,尚有建桥碑记,为县级文物保护 单位。

乌龙桥 位于东镇乡栗木街南端。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建,桥身长37.4米,宽5米, 高5.7米,中孔跨度1 1米,两端孔跨10米,南台阶20级,北台阶12级,桥面有石砌矮栏,栏 高、宽均30厘米。每遇洪水穿拱奔流,宛如蛟龙穿洞,因名乌龙桥。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仙人桥 位于荔城鸳鸯街与沙街之间的杜莫山口。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传 说,初建时,两端桥墩基石上各发现一只很大的人足迹,谓仙人所踏,因名。全桥均以大型 方石块砌成, 为虹式1孔石拱桥,全长16米,宽4.2米,拱高6米,拱跨度11米,两端石阶原 各6级,为仿古行拱桥建筑。技术、工艺精湛,是当时荔浦东、南各地人们往来的主要桥梁。桥面虽年久失修,局部石块已破损,但仍十分稳固。解放后为便于通行机动车,将两端石阶 填平。该桥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岸桥 也称洋垌桥。位于荔城镇沙街村洋垌屯东头,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建,为仿 古大型方块行砌虹式三拱石桥, 全长33.8米,宽5.3米,高5米,拱跨9米,两端台阶各十三 级,是昔口通往县两南主要桥梁之一。今桥面不甚平坦,个别石块破埙,为县级文物保护单 位。

龙岩关隘 位于三河乡莲塘村后莲塘山腰。有百墙、战壕。建清道光年间,飞龙岩高 约30米,深200米。岩口垒石为墙,宽5.5米,高3.3米,腰0.9米;洞前有战壕,长20余米, 深2米,宽1米。今飞龙岩石墙、战壕及莲塘坳石墙尚在,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观岩山古关隘 在东镇乡小马蹄屯背观岩山腰。建于清乾隆年间,为附近村民捐资建筑 以防兵匪之乱。岩内可容千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关隘上设炮楼,高8米,宽20米,周 围以砖、石、灰沙筑墙,岩口筑石围墙及闸门。炮楼及围墙炮眼尚存数处,为县级文物保护 单位。

鹅翎岩石刻 县城南3公里荔蒙公路西侧有鹅翎岩, 岩内有佛寺,名鹅翎寺。岩内有自 宋至明、清摩崖石刻19处。其中:有宋甘同叔咏《鹅翎岩》,梁弼直《鹅翎岩祈雨文》;明 吕文峰咏《游鹅翎岩》,甘应可《夏日登鹅翎岩》,刘大业《春日偕友人登鹅翎岩》,钟行 旦《鹅翎山》,荣士章《同修荔二县令游鹅翎岩》;清王元篆《游鹅翎岩》,黄起蛟《游鹅 翎岩》等。石刻因年代已久,风雨剥蚀,有的遭人为破坏,但多处题咏字迹尚清晰,为县级 文物保护单位。

笔村穿岩石刻 位于双江乡妙花村后东北角笔村之右侧寺门岭穿岩。溪水破石穿流,清 澈见底。石壁有元、明、清游人题咏及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立的穿岩坝定界摩岩石刻。多为宽50厘米,长60厘米左右,以楷书为主,亦有篆书,字径3至5厘米左右。为县级文物保 护单位。

义敢村抗战阵亡烈士纪念碑 位于人塘乡义敢村前。于民国37年建立,碑座基台阶6级, 高1米,碑高1.4米,宽0.33米。民国34年(1945年) 4月25日日军侵入义敢村,该村自卫队与 日军激战竟11,毙敌30多人,日军夤夜遁逃。战斗中自队长黄福森、副队长潘克信、队员潘 现荣、刘兴记、潘培庆、黄玉标等壮烈牺牲。抗日胜利后立碑纪念,纪念碑占地60平方米。1985年7月18日,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圣宫 位于东镇乡栗木街北端。横跨于街首,门楼下设二拱门,原设闸门,夜设更夫。楼上立“三圣神像”,原为当地居民祀白帝、关帝、观音集资而建。为砖木结构,高18米, 宽12米,深6.5米。抗日胜利后改称胜利门,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修仁古榕位于修仁镇建陵街。古榕2株,老干横空。枝叶繁茂,四时浓阴蔽口。南株树 干周长12.65米,树冠覆盖面积1647.48平方米,高约50米;北株树干周长13米。树冠覆盖面 积1421.63平方米,高约45米。相传两株古榕已有500年以上树龄。修仁镇人民政府于1986年 筑护榕堤4段于古榕两侧,堤而平台设栏。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铜罍 1976年于东镇乡小马蹄电出土,罍呈“亚”字形,高45厘米,口径31.5厘米,底 部径28.2厘米, 肩有2只反首兽形耳,耳上饰云雷纹,颈下饰圈点纹,下部饰饕餮纹,肩腹 交界处饰重环纹,腹饰三角夔纹,圈足上部饰环带纹,下部饰云雷纹,文物完整,属西周时 代铜器,现存自治区博物馆。

双龙抢珠铜镜 1982年8月, 青山乡松林村农民郭世琼在松林长岭下一古墓穴中挖出。铜镜旱圆弧形,镜面光平,镜背花纹精细,正中有一珠,珠周围盘起一对鼓型龙,形成双龙 抢珠图案,直径为10.4厘米,厚0.5厚米,重200克,属东汉铸造。

石斧 1982年11月十马岭镇广安村大马坪¨口岭(红毛岭)出土。石斧一对,一厚一薄, 长1 3厘米。一斧口宽6厘米,一斧口宽4厘米;一厚4厘米,一厚2厘米,呈黄红色,重约 350克,推断为新石器时期古代人生活用具。

1987年9月,青山乡拱秀村大树屯农民叶来华在荔柳公路青山段离公路约200米处的旱田 基下发现铜锅2个。其中1个高16.5厘米,口径40厘米,重5.5厘米。黄铜、双耳,锅口有3条 弦纹;从锅口往下7厘米处有两条弦纹,另1锅高15厘米,口径40.5厘米,重4.3公斤,黄铜、 双耳、无纹,均为元代器物。

  名胜

鹅翎岩 位于荔城镇沙街村马蹄塘东南鹅翎山南面山腰,岩分上下二层,下层鹅翎主洞 居中,洞府宽敞,通西北悬崖横廊,内有大雄宝殿,置释迦牟尼者神像;东侧为龙洞,洞口 上方有钟乳石如鹅,旱自高空下落状,栩栩如生(今鹅首、鹅掌被击,鹅形不全),洞口宽10 余米,高约5米,深100余米,末端有一石台,名龙床;西侧有曲洞也通西北横廊。

从下层主洞西拾级而上,有石坪可供游人小憩,由石坪折向东直达上层,有大小二洞。大洞居东, 宽约8米,深10余米,高约2米,有观音殿,置观音神像;其东石壁有一4厘米直 径小孔,名“出米洞”。小洞在西,名小龙岩,岩口有石刻对联:“松鳞变化身成玉,石骨 开张颔有珠”,洞口上方刻“龙洞”。内置地藏王和盘古大帝神像。西北坡有平地百余平方 米,连接西北横廊直通悬崖间僧尼居室,其外沿筑栏杆。

昔日,鹅翎岩山麓古木参天,山间林木苍翠;岩内,曲洞幽深,钟乳石琳琅满目。宋绍 兴三十二年(1162年)主簿梁弼直至岩祈雨,命匠人塑雷、电、风、雨四神像,中经明、清不 断修缮,为县境古八景之一,名“鹅翎应祷”,诗人、墨客于石壁题咏甚多,碑记林立。但 随历史变更,鹅翎寺兴衰更迭,尤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寺毁景迁,游人绝迹。

1987年至1990年,人民政府拨款,各界人士捐资,重修古寺。今林木新长,寺宇一新, 梵经复诵,游人日增,景况渐复。

天宫岩 位于青山乡驻地东南隅鹞鹰山东麓。洞府幽深,迂回曲折,溶洞地面平坦;洞 中钟乳石景颇多, 或类人,或类物,栩栩如生,妙趣盎然。总长约1华里,总面积8000平方 米左右,最宽洞厅可容千人。是1987年,附近村民开山取石发现,岩分6个洞区,称六洞天。第二洞厅最吸引游客的是一钟乳石, 高约2尺,活象一尊坦胸露乳之佛,五官约隐约现,大 腹便便,上身稍后倾,坦然豁达,悠然自得,称“罗汉晒肚”。第三洞天中一处钟乳石似小 山屹立,嶙峋崛突,其上多处伸出偏圆小朵,酷似灵芝仙草,称“灵芝山”;其旁复有一石, 俨然一大雄狮坐阵,面向灵芝山,称“狮子守灵芝”。洞府中心高约8米,5根钟乳石柱连接 洞天,大石柱直径约1米,小柱直径约0.5米,柱柱笔直挺立,表面洁白晶莹,雄伟壮观,谓 之“擎天柱”。进入第五洞天,一钟乳石附于洞壁高处,长约7米,最大部段直径约20厘米, 形似大蟒,呈深绿色,仰视,犹如青龙凌空,称“大青龙”;钟乳石景中,有一处岩顶斜悬 许多白里透红的晶莹钟乳石,如一群白天鹅引颈下翔,其下恰有一洼清泉,钟乳石倒映水中, 恰似天鹅戏水,栩栩如生。第六洞天有石中凹如盆,称“金石盆”。

各洞天中分别尚有鳄鱼出洞、观音坐莲、八大金刚乌龟晒背、定海神针、海底珊瑚、 高山瀑布蓬莱仙岛等46景,千奇百态,令人目不暇接。

桂山岩 位于新坪乡桂山村旁的大独山北面山腰,昔称“天豪岩”,又称“天门岩”。岩有三层,岩内诸洞相互连通。岩外有闸门二重,峭壁中悬,须攀绳或设梯而登,昔日为附 近村民避乱之所。第一层称大岩,内宽敞约900余平方米。其右侧,有一洞,称“蝙蝠岩”, 通上古窖后山弄;大岩后,有山、有池、有月圆湖;大岩左后侧有大黑岩通水岩,大岩后还有上层岩楼,约50平方米,称“天门岩二层楼”。

大黑岩有另一岔洞,遍布卵石,通石林洞,石笋林立;黑岩右侧,石径直通第三层楼外 的天桥,天巧生成,长约15米,宽2米,登上天桥如“登天”。第三层有大风口、有长门洞, 又称“河西走廊”。长门洞尽头洞厅颇大,称“三层楼大岩”。面积约两亩许,洞厅地面均 系平坦岩石,且无泥无沙无碎石,洁净宛如仙境。明代荔邑知县吕文峰有《天门岩》诗云:

石崖峭拔高如许,步入层云最上巅;

山启画图争胜境,岩开宝殿巧通泉。

三千幻界空成梦,百万重关第几天;

青草独留荒径在,祗应辟谷足春眠。

三层楼大岩前有一曲洞通腰子岩、牛鼻孔岩、水岩和旱岩;另一曲洞通到顶岩,岩内钟 乳石千姿百态,钟乳石柱,银光闪闪,称顶天玉柱。张翰书有诗云:“峭壁中开一洞天,梯 云高上兴陶然;邀同风月聊为伴,餐饱烟霞即是仙。门内参差排玉笋,座前环绕涌红莲;游 山今日归来晚,剩有斜阳古渡边。”

笔村穿岩 位于双江乡妙花村后, 距笔村约300米。溪水自北而南破石穿流,岩内有小 路,上通阳朔高田,下达两江,为附近居民生活生产出入必经之道。洞中清风习习,夏可避 暑,故有“石壁生风”之佳句题于石壁。岩中有潭,清澈见底。岩顶钟乳石倒悬,各展奇姿, 竞美争胜,与潭水相映,令人神怡。岩内有多处古代摩崖石刻,为岩景增辉。

小青山 位于马岭镇北3公里,荔桂公路东侧之小青山村旁,面积约1平方公里,山、泉、 岩及古墓群,错落其间,自然景观清幽秀丽,为县境秀水名山之一。

小青山、 朝寨山:皆平地突起,两山相距约500米,互为犄角,峻秀巍峨,绝壁之上有 幽深溶洞,相互贯通,胜迹怡人。

荔枝泉 干糯泉:同出莲花山南侧,相距约500米,荔枝泉口对小青山,于糯泉口对朝 寨山,两泉泉水清冽甘洁,冬暖夏凉,常年不竭。

通天岩:岩内总长约20米,有6个主洞,分四层:下层有地下河,河水清澈,时有鱼游;上层可仰视蓝天,静观风云变幻,俨然天外有天,岩中钟乳石峥嵘,千姿百态,目不暇览。

星子岩:岩内总长约130米,洞室幽深,蜿蜒曲折,分上中下三层。下层洞壁有一钟乳 石, 长约6米,形似巨蟒,头部及身部直径约20厘米,尾部直径仅7厘米,曲腾6折,鳞片规 则有序,闪烁发光,呈黄红色,由北向南横亘洞府,栩栩如生,格外引人注目。至于形似珍 禽异兽、奇花异草之钟乳石,比比皆是,令人惊赞不已。

大 瀑布 位于蒲芦瑶族乡黎村大 屯西北, 距村约3公里。瀑布源地高程1054米, 瀑布高约百米,丰水时帘宽10米,常水帘宽2至3米。

史方志

清江浦文笔峰塔寻踪

浮屠是塔,乃佛教的象征,而清江浦历史上有一座文笔峰塔(又叫文峰塔)非佛教之塔。

1

这座塔何人何时建?何年圮废?是何模样?清河县地方志书皆无文字记载,只见吴棠鉴修、范一同纂修的咸丰清河县志地图上有其地名标注。今访清江浦多名老人,几无能说出其子壬卯丑。有人在网上说:“淮阴(清江浦)宝塔不见天,淮安淮安区)宝塔靠水边,涟水宝塔差半边,高邮宝塔没得尖。”认为清江浦的文笔峰塔是室内塔,果然如此吗?从清江浦文笔峰塔而衍生的“宝塔”一名流传沿用至今来看,从咸丰清河县志的地图上标注来分析推断,文笔峰塔应是一座高耸于清江浦土地上的室外塔,其存续期间定然有过相当大的影响,如今仍被许多清江浦人亲切地称呼的“宝塔桥”和“宝塔桥居委会”(已被合并到石桥居委会)就是一个佐证。

清江浦宝塔桥

为了寻找文笔峰塔的踪迹,笔者反复浏览了清道光前后的部分清河县、淮安府等地方志书,除在咸丰清河县志地图上寻得“文笔峰塔"的地名标注外,别无它获。问询一些方家,多表示不甚了了。

在一文史同仁的帮助下,竟意外在《续纂清河县志》刻印本中获得清道光年间人潘德舆写的《南清河县学文峰塔记》,确认了清江浦文峰塔的真实存在,从中了解到建造清江浦文峰塔的原委及一些细节,欣知清江浦文峰塔是一座励学的文人图腾塔。

潘德舆写的《南清河县学文峯塔记》

潘德舆(1785.8.2一1789.9.4) , 清代诗文家、文学评论家。字彦辅,号四农,别号艮庭居士、三录居士、念重学人、念石人,江苏山阳县人(今淮安区)。性至孝,屡困州举。道光八年(1828),年四十余,始举乡试榜第一。大挑以知县分安徽,未至官任。诗文精深,为嘉庆、道光年间一写作高手。有《养一斋集》,其弟子以鲁一同最为著名。

潘德舆画像

2

这座形似佛塔的塔是清道光、咸丰、同治等年代清江浦内外文人骚客、莘莘学子抒臆祈愿的神圣之地。为了有别于河北省清河县,潘德舆在记文标题上特意加了个“南”字,县学即为官办的县立学校。从文题上看,文峰塔是清河县学所立。

为避水患,乾隆二十六年,清河县从马头移治山阳县划出的清江浦镇,清河新县学承继了官办的文庙。之前,清江浦最早的学府是明嘉靖年间工部主事邵经济在清江浦漕厂署之左建的崇景堂,“以祀先师”。“爰历五朝,代有修作。”崇景堂“规模大备”,康熙三十七年改称为文庙,“犹为山阳学宫”。乾隆二十四年重修,二十六年奏改为清河县学宫。四十二年,河道总督萨载重修。道光三年,河道总督黎世序率其属及邑人在原地扩大规模重修,移向正南 ,用了两年时间完成,所花费用官、民(捐款)各半。咸丰、光绪清河县志称文庙为清河新县学。

3

根据《南清河县学文峰塔记》,先概括简述《记》的四层意思。

开头就说“学皆有记旧闻矣”……“虽然,形势恶可略?”表明《南清河县学文峰塔记》与其它县学《记》不同,不是只记“古道”“礼法”“风教”,“无述形势者”,而是侧重写关于县学建筑方面的情况。

县学建筑要按《汉书》“形法”等规矩要求,“室以宫矩,宫以城矩”。“土圭求中,土宜相宅”,看好风水,选准地势,让懂行的人说不出不同的意见,也就是“度其宜,辅其势,达者无讥焉。”

南清河特殊的地理形势及文笔峰塔位置。“当淮、河之交,漕渠贯其中,双渎襟抱,灵气潏湟【yù huáng】,腾虹扬霄,人才勃兴矣。”文中所述“大漕之闸”应是清江闸,“平川夷陆之界……大具土气之涣。”应为清江闸东面南岸的石桥一带,原禽兔厂南与《咸丰清河县志》图标文峰塔位置相似。

咸丰清河县志图标“文笔峯”塔

1936年7月出版首印的《淮阴风土记》的作者张煦侯等人曾游历文峰塔遗址,他们写下了“过演武厅而东,沿土圩行,欲观玉带河入运之云昙坝,则遗迹半堙。文峰塔仅存培塿,有水环之,东流入淮安境……”“培塿”即为小土丘。这里所引《淮阴风土记》中的文字与咸丰清河县志地图标注完全一致,文笔峰塔是建在地势较高的环水的一座小岛上。

《淮阴风土记》中有关“文峯塔”的文字

关于建文笔峰塔的起因和争议。清河县有名望的乡贤提出“学乃育才重地”,要把它放在地势好的位置上,建议选个风水好的地势建一座文人景仰的灵塔——文峰塔。围绕建塔,一些有识之士发表了不同的意见(见译文),最后形成共识。

4

清江浦文笔峰塔造形、层数、高度等及其它辅助建筑尚未找到文字说明,这不能不说是一遗憾(也许以后能有新发现)。据查阅,全国多处曾建有造型不同、风格迥异的文笔峰塔,有的至今保存很好,可以帮助关心清江浦文笔峰塔历史的人遥想。安徽的五河湖北南漳河南宝丰山西晋城、湖北的京山等地的文笔峰塔都是当地的文化景点,有的建于明代,有的造于清代,特别是道光年代前后造文笔峰塔较多,如湖北南漳的文笔峰塔就建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

山西晋城九层文笔峯塔

多地的文笔峰塔都建于城邑东或东南方向地势高的地方,清江浦文笔峰塔亦建在城东南离运河南岸不远的小岛上就可见是风水法使然。文笔峰塔造型不一,有六角,也有八角,有五层、七层,而九层不在少数,这有别于佛教的“七级浮屠”。

测日影的风水工具土圭

全国很多地方造文笔峰塔,其原因是崇尚科举。“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自古以来是人们孜孜以求的信念,有的文笔峰塔门额上刻着“天开文运”,寄托着读书人金榜题名的强烈希冀。清江浦文峰塔始建于道光十二年秋,完工于道光十四年夏天。《记》写于道光十四年秋八月初一。

《南清河县学文峰塔记》部分译文:

《南清河县学文峰塔记》以写实散文的笔调、深邃精妙的文字、浓郁厚重的河渎文化,生动地记述了文峰塔的建造经过,展现了当年清江浦崇文尚学的社会风貌和清江浦人文荟萃的繁盛景象。这里,将《记 》的后半部分摘译于下:

乡里有名望的贤能观察衡量后感慨地说:“学校是教书培育人才的圣地,起点要高,确实应发扬大厦那样的高耸挺拔的精神。学校培养的人才应是屹立在汹涌波涛中的柱石,是国家的栋梁。有他们倾心辅佐朝廷,斡运扶正时局,必然取得伟大的成就。”大家都赞同这一观点。

有人高兴地提出建议道:“在学校里造一座宝塔,赐名‘文峰’不是很有意义吗?要抓紧办好,不要拖迟延后!”

有人却提出异议:“宝塔是佛教的专有建筑物,声名赫赫的儒家圣殿,竟然降格承继建造异教的宝塔,顾虑这样做是走过去造佛塔的老路。”

争论明辨了事理。又有人转过弯来说:“相同的东西赋予不同的含义是可以的。舍去佛塔原来的意义而取其造型,这个塔就可树立,既超越佛塔,又显得端整、庄重。佛教建塔是用来增加佛教的肃穆清静的气氛,而学校里造塔是为了彰显如虎般的最好诗文;佛教建塔是用来提醒祛除杂念、潜心修炼,而学校里造塔是为了勉励学习。它们的作用有天地之别,谁还能混淆得了。”

造文峰塔意见统一后,确定建校造塔的大事由贤能的官吏负责。王甫廷、唐黼卿先后领导操作。清河县通晓经术的万镛等人共同商议,谋划计算如何建造,都拿出了很好的方案。依照显贵交付托办,从头到尾抓好这项工程。准备材料,招募工匠,开工于元黓(1832)的秋天,落成于阏逢(1834)的夏天,首尾三年。

把全身心投入到工程上的人是太学生(国子监学生)徐炳力。徐炳力尊崇爱好众多贤才,能干聪敏,一人抵上十人。细小的事,他都亲自过问而忘记了自己的劳累,对工程的各个环节,他熟悉得就像处理自家事一样。文峰塔快要完成的时候,他又让木工制作高阁,恭敬地祭祀掌管文运功名的文星神,司命神的安排依照周代的典仪方式,祭祀的祠堂沿用汉代的风格。大家都默默祷告,祈望第二年明显地能代替文教礼乐治民而取得好运。读书求学没有取得明显成绩的人在拜访祭祀时赠与财物,是对文峰塔的敬仰和表达自己在求学上的祈愿。

游览学校的人,掸掉衣服上灰尘,信步登上文峰塔。俯身近看,北边是悠长奔流的大运河;放眼远望,清水与淮水快速汇聚在城西边。突然之间,内心特别清楚明了,犹如看到清澈的泉水和云霁散开之后的明亮太阳。这里,将会聚通晓诗文、安邦定国的才俊,而不是那些只为观看宝塔外表而欢呼鼓掌的人。

有名望的乡贤都盛夸徐炳力,褒奖他的功劳。说他很善于征求和接受别人的意见,尊重和擅长使用各种能工巧匠。

哦,记下造塔过程并镌刻成碑,以昭示后人纪念。

注:峯,与峰为异体字。

20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