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台遗址

霸王台遗址

【霸王台遗址】位于城阳区夏庄镇云头崮水库中心。原遗址三面临水,且高出地面约8米,东西长300米,南北宽约200米,由于河水常年冲刷,现仅存1/10。原有的小河已于1958年截为云头崮水库,使遗址成为孤岛。1953年发现后多次调查,发现一批石器、铜镞和陶器,并有许多灶址等遗迹。根据器物分析,确定其为一处重要的商代遗址。霸王台名称之由来,系当地村民在此处发现文物和红烧土,认为此处曾有人居住,就附会为楚霸王的点将台。1984年崂山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台历史 | 陈家庄乡王城村吴王城遗址

五台境内、多个地名、山名的来历与她有关,但至今尚未定论哪朝哪代的一个独立王国,她就是 坐落在陈家庄乡 的 吴王城......

吴王城遗址位于陈家庄乡王城村西沟交岔处一个杨家坟的地方。王城村由此而得名。据传,移城沟名的由来,也和吴王城移走有关。城址长宽各150米,四角有碉堡模样,四周有土墙痕迹,城垣均已倒塌,仅存西、北墙交界处残高约5米的夯土堆,夯土层0.3至0.5米。夯窝直径0.2至0.3米。夯土层内有排列规整的椽眼,每升高0.8米,便有一排,椽与椽的水平距离也为0.8米。土层内有少量的夹砂陶片,民间传说为吴王所筑。

王城村有一所寺院(现改学校),北面的大佛殿檐台上立有明朝时的两块碑,碑额写的是:“重修碑记。”碑文第一句就是“王城为吴王趾”。寺院中心有一个三尺高的石雕八棱石柱香炉,石柱上也刻着“王城为吴王趾”字样。据说,吴王是一个百里为王的王子。究竟在什么朝,尚末定论。据1992年苏巨田等编的《忻州文物》一书认为是春秋时代遗址,此说我们不敢苟同。因春秋时代,江苏浙江一带有个吴国,是否会在一个范围不大的五台小山沟再有一个独立的小吴王国?再说,和吴王城有关的一些建筑物和教场将台,似乎年代不象那么久远。我们认为东晋北方十六国时期至宋朝,这一历史阶段可能性大。因为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北方地区少数民族战争频繁,群雄并立,各据一方。一个小小的独立吴王国,易于在群雄角逐的空隙中存在下去。当然这只是个推测,并无佐证依据。

这个吴王势力范围,至少涉及到老三区大部地区。据传说,离王城村10里的教场村,就是这个王子练兵场地。那里曾有一个王子点兵将台,约三丈高,底层直径四丈,顶端直径一丈,是一个四棱形石砌建筑(于1968年修公路拆除)。村北叫营坊地。南坡村的小寨子是站岗放哨的地方。此外,窑头、寨里、县河沟的东寨、东坪寨子,坪上村有大、二、三寨,都和这个王子驻兵防守有关。在南黑山、胡家庄各有一个将军墓地,据说都是他守边驻防的将军的墓地。

王城村西南面叫“围墙坟”的地方,传说吴王墓就在这里。在民国初年,王城一个叫阎二红的农民在这里刨地,曾刨塌一个墓子。他下去查看,见里面的死人已贴骨,脸色略带红色,身穿盔甲,他害怕,依旧把墓子埋回去,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吴王墓吧!

王城村北面有一条山沟,沟里流着一股香甜可口的清泉,于是吴王常把它作为自己和将士们以及战马的饮用水,并把这条沟取名为水峪沟。

水峪沟面积约七千亩,南以移城河为界,向西延伸至清水河,向东延伸至河北省,北靠教场山,山势险峻,山岭奇特,山石有的像马、有的像猪。沟里树木成林,松、柏、桦、山桃、山杏沙棘人参党参黄芪、黄岑等遍布山野,豹子、山猪、狍子山羊出没无常。当时吴王率领兵将八千余人,在教场练兵点将,以西有石卜寺。传说吴王每次出兵之前都会在水峪沟的山顶上祭祀上天,以求神灵保佑将士们平安得胜归来。直到现在,山顶仍然留存着祭祀用过的大石头,后来人们把它命名为香炉石。吴王常在水峪沟游山望景,这里紧邻教场大山,便根据地形、地貌特征,把这些奇石怪山起了好多好听的名字以图吉祥。从里往外分别命名有石人仙、财国囤、银子崖、磨镰石、龙王庙、山神庙坪、桃园地、沙坪、石门、香炉石,说来也巧,石门的两边正好生有两块黑色巨石,人们就常把水峪沟描绘成“黑漆大门金字牌,上有石人仙照看,前有虎山来把门”的人间仙境,实在是一块风水宝地。

抗日战争时期,王城人民同解放军战士一道,凭着水峪沟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同日寇展开激烈的游击战争,进则能胜、退则能守。在王城战役中人民解放军拖住日军,保证了当时盂县中央机关的安全撤退。王城的日本驻军首领“毛猴子”到水峪沟查看多次,对这块军事要地非常重视。

经过王城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努力奋斗,如今的水峪沟,修水灌溉、大兴养殖、植树造林,已经初见成效,鸡羊成群、树木成林,核桃树、山桃山杏树果实累累,山泉瀑布层层相接,山间小溪流水不断,实在是人们度假旅游的乐园。

此地现在风景优美,实在是休闲的好去处。

图文来源网络,五台人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赫赫宗周—周文王灵台遗址(平等寺)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於牣鱼跃。

虡业维枞,贲鼓维镛。於论鼓钟,於乐辟雍。

於论鼓钟,於乐辟廱。鼍鼓逢逢,蒙瞍奏公。

——《诗经大雅•灵台》

上文讲述的是周文王在丰京修建灵台的事,由于周文王比较贤明,百姓很拥戴他,大家齐心修筑灵台,没几天就修好了。同时,还描述了灵台附近灵囿的美丽景色。

灵台遗址的位置在灵沼镇东南的沣河西岸,唐代建有平等寺,延续至今。现存寺院不大,坐西朝东,由主殿文王阁和南北两配殿组成,外加一座比较简陋的山门。主殿里供奉的是周文王,四周绘有歌颂文王贤明的壁画。我去时寺内正在施工,殿前堆得有沙子,但正好是雨后,加之有人看管,寺内显得还是比较整洁的。

从师大新校区出发,向西穿过郭杜镇,再穿过细柳镇,再向西跨过沣河后,向南穿过南上丰村后不久,过了阿底村,就可以看到坐落于路东侧田野里的平等寺了。寺庙被绿树包裹着,在田野里就像是一个孤岛。

从新校区骑自行车的话,一个小时就到了。

直面“霸王”级寒潮,探寻海沧古城寨遗址

海沧青礁慈济宫景区

当“霸王”级寒潮来袭之时,全国各地都经历了一场冬季最冷周。在严寒的冬天,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一场灾难;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却是一场狂欢。比如,我们!!!

▲最先到达集合地点的三位伙伴获得2016年志远天下行自制台历一本。

寒潮的到来打破了南方多年来最低气温的记录,今年的厦门也难逃这场迟来的冷空气。但寒冷并不能打退我们出游的勇气,经历了几天的雨水天气过后,气温愈发的低,寒风更加凛冽。当同伴还在被窝里呼呼大睡的时候,我们便早早地抵达集合地点。这是春节前的最后一场活动,伙伴们都不舍得错过,纷纷踏上了冬游之旅。

▲海沧青礁慈济宫大门

第一站:青礁慈济祖宫

青礁慈济宫,当地人又称东宫。东宫内祀奉的是北宋名医吴夲,又叫吴真人、保生大帝。青礁慈济祖宫内一年四季香火旺盛,香客众多,虔诚的信徒除了祭拜之外,更多的是到这里求取药签,据说这里的药签都特别灵验。

东宫主要分为:青礁慈济祖宫、闽台中医药博物馆、保生慈济文化生态展览馆、中医长廊、百草园几个部分。

中医长廊总共有七百多级台阶,阶梯两旁尽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有孙思邈李时珍等。爬到最顶端便是保生大帝的雕像,站在台阶的最高处,眼前的海沧美景尽收眼底。但这并不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接下去的寻访古山寨才是我们此行的目的。

【探寻海沧古城寨遗址

此次探寻山寨遗址,大家都是第一次前往,没有事先踩点,一切全凭地图上标记的大致方位去寻找。正因为如此,此行我们费了不少周折,折腾了一天,也走了许多的冤枉路和回头路。值得庆贺的是,伙伴们并没有为此而抱怨;特别是新朋友,她们第一次参加活动便走了个够,这绝对不是我们特意安排的,而是咱们一起走过的路。

第二站:崎山山寨

位于海沧青礁村海拔188米的崎山顶部,寨址年代约为宋-明代。寨址平面大体呈长舌形,长67.8米,宽46.5米。现东寨墙残长30多米,宽2.1米,北寨墙长度超过70多米,宽2.1米。西北部还见一方形寨门店 ,基本保持完整。在寨的东南部有一平面呈“凸”字形的明代三合土墓。

为了寻得崎山山寨和鸡冠山山寨,我们可谓是费尽了脚力,顶着寒风翻山越岭,穿过树林,闯过漫山遍野的芦苇荡,走过泥泞的小路,越过大小不一的山峰。

即使如此,伙伴们一路上有说有笑,互帮互助的精神,让我再次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让我感触特别深的是每次这样的户外活动,老队员总会主动照顾新队员,并不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被冷落在一旁,甚至会把他们当成是相识已久的朋友来对待。或许,旅途中的相遇之所以美好,大概就在于此。

第三站:鸡冠山山寨

位于海沧青礁村海拔147米的鸡冠山顶部,寨址建于宋-清代。平面略呈圆形,直径约50米。它以山顶为中心,四周中有环绕山顶一周的寨墙,寨墙墙体充分利用天然岩壁,叠筑就在所取的不规则花岗岩石块并加垫泥土而成,其中东南寨墙和西寨墙保存较好,东南寨墙上开有宽0.35高约0.3米的瞭望和射击孔。根据此寨在崎山寨的西面山头,与东面的崎山寨址仅山沟相隔,直线距离不到1公里,相互为犄角,可以推定为同时期的产物。

此次,我们相约在海沧。看似一场简单的户外活动,事实上是锻炼每个人如何通过这样的平台去接触更多的人?如何打开心扉有效地去融入陌生的群体?如何让这个群体永久的发挥余热?而恰恰是我们做到了,它蕴含着一股凝聚力,让大家不分彼此,不分你我。

活动花絮。。。。。。

▲叠罗汉

吃货的正确打开姿势:饭盒一打开,开始各种抢,特别是有肉的那盒。遇上这些吃货,让新队员情何以堪。

▲户外我们是这么吃的。。。猜猜哪个是我??

▲活动结束后,再美美的犒劳自己一顿

美女入镜了。。。听说都单身哦?

▲远姐跟低调的美丽倩影

▲水妹被围攻了,一路上就数你话最多了,整天就知道调戏妹子。

▲大波好接地气,此表情此景。不,他说他叫少波。

▲功德墙上合影,这样真的好吗?

【小贴士】:地址交通如下图

部分图文来源:志远天下行和影子君

微信公众号:一品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