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子埠遗址

现子埠遗址

现子埠遗址位于即墨市田横岛现子埠村。年代为新石器时代。 2006年12月7日,现子埠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温州子城遗址考古有重要发现!!!

12月26日,浙江考古奥斯卡——2021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评选结果出炉,温州子城遗址、舟山嵊泗黄家台遗址和余杭瓶窑北村遗址等十项考古项目入选。据悉,自2015年“浙江考古重要发现”首次评定以来,我市每年均有项目上榜。

温州子城遗址考古勘探项目是鹿城区广场路片区改造提升项目的配合性考古项目,目的是寻找子城西城墙、护城河及相关遗迹。鹿城区广场路片区改造提升项目位于五马街道康宁小区北部,计划建设鹿城区人民政府用会议中心和小广场,总用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约7.64亩。东侧是广府商厦,南侧是康宁路,西侧是广信大厦,北侧是广场路。

温州子城遗址考古勘探位置(红色五角星所在)

本次考古勘探鸟瞰图

2021年10月下旬至12月中旬,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温州博物馆联合对康宁小区地块以探沟发掘的形式进行了考古勘探,在区块南北两侧开设东西向探沟2条,共揭露面积约550平方米。考古队在南、北两侧的探沟内均发现了始建于五代吴越国时期的夯土城墙。城墙由夯土墙体及两侧包砖(或包石)的护城墙构成,城基厚度9.1~9.3米,夯土以青泥与黄泥相间夯筑,黄土层较薄,青泥层较厚。两侧包墙各厚约0.8米。迹象显示早期的护城包墙均使用青砖,后期维修多以块石包砌。

五代吴越国时期子城城墙照

“官”字款子城城砖

城内道路

护城河驳岸石墙

子城内侧,北探沟揭露的宋代道路亦颇引人注目。道路由瓦砾和粘土混合铺垫,表层铺墁河卵石,宽约2.8米。子城西护城河为温州首次发现,河道宽25-35米,南窄北宽。另外,两条探沟的东西两侧都发现了早晚两期石砌驳岸,早期河道较宽,晚期变窄。其中,北探沟子城一侧早期驳岸可早到宋代,南探沟驳岸要晚些,在改建时加筑了埠头。此外,还发掘了各时期水池、水井、灰坑等遗迹。南探沟的东侧还发现了清代公和酱园的水井和灶坑等。

清代水井

正在进行考古工作的考古人员

据文献记载,温州外城(永嘉郡城)始建于东晋太宁元年(323年);温州子城始建于后梁开平元年(907年),为钱氏所筑。康宁小区子城墙厚度及包砖墙体与2013年谯楼遗址发现者一致,青泥、黄泥层层相间的夯土结构则与2004年发现的外城北城门(即朔门)遗址一致,其始建年代皆为五代时期。《读史方舆纪要》之《浙江六》“永嘉城”条:“五代梁开平初,钱氏增筑内外二城。”该史料记载再次得到确证。

遗址出土元代龙泉窑青釉刻划莲花纹瓷碗

遗址出土的标本

考古人员表示,此次考古勘探揭露的丰富遗迹现象,是继朔门遗址、子城谯楼遗址之后的又一重要的城市考古新发现,大大丰富了温州城市考古的内涵,为理清古城脉络肌理提供了实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同于谯楼(子城正大门)和朔门(外城首要大门)的地标建筑角色,该地块偏处于子城西南隅,该段城址展现了子城最普通、最真实的面貌,弥补了温州城市考古的缺环。另外,此次考古勘探成果对于研究温州古城“回”字形结构布局、古今叠加的山水城市格局、子城墙的建筑方式及其演变历程具有重要价值,揭露的重要遗迹及出土的文物标本为我国城市考古和南方城池史研究积累了珍贵资料。

新闻+

温州历年来还有这些项目入选“浙江考古重要发现”

▶2015年,温州古城址

温州古城址包括罗城和子城。罗城(又称郭城、府城)始建于东晋太宁元年(323),在上世纪20至40年代,城墙被陆续拆毁。华盖山城墙遗址即温州罗城的一段,2015年揭露宋代砖砌城墙长14.8米,外侧发现有明代石砌护墙。子城为吴越王钱镠之子钱元瓘所建,史称“钱氏子城”,始建于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谯楼西侧地块揭露出上下叠压的三期遗存。

▶2016年,温州苍南海防城址勘探

温州海防城址的调查勘探,为温州市乃至浙江地区明代抗倭城址、海防体系等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考古实证资料,为沿海其他城址考古发掘提供借鉴和参照,也为苍南创建壮士所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7年,永嘉坦头唐代瓯窑遗址

永嘉坦头唐代瓯窑遗址位于温州市永嘉县三江街道龙下村,这里是楠溪江入瓯江口,也是瓯窑的重要分布区。坦头窑址是唐代瓯窑遗址中极具典型性的窑址。在此次考古挖掘中,揭露出龙窑炉以及丰富的作坊遗迹、祭祀遗迹,出土了大量高质量青瓷器、各种类型的窑具等。

▶2018,永嘉瓯北丁山汉六朝墓群发掘

2018年5月至9月,为配合104国道温州西过境瓯江特大桥工程建设,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永嘉县文物馆联合对瓯北街道丁山工地古墓群进行了发掘。本次发掘共清理汉六朝墓59座,出土陶瓷器、铜器等各类器物200多件。

▶2019年,温州市藤桥镇屿儿山遗址考古发掘

屿儿山遗址位于温州市鹿城区藤桥镇上寺西村周师湾自然村北部,是一座孤丘型的聚落遗址,海拔20米,分布面积约5000平方米,本次发掘700平方米,确认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好川文化的一处小型墓地和聚落遗址。

▶2020年,永嘉马鞍山元代龙泉窑遗址

马鞍山窑址位于永嘉县三江街道南岙村马鞍山南麓,西距楠溪江约1.5公里,南距瓯江约4公里,在其北侧不过500米处即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坦头窑址。

来源:温州晚报全媒体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凉山]地区发现猴子洞古人类遗址 现石棺墓葬及居住区

封面新闻讯(记者 戴竺芯 摄影 刘陈平)自去年6月,乌东德水电站四川区域考古发掘项目的启动以来,金沙江下游又有考古新发现。

4月26日至27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会理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乌东德水电站(四川)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论证会在会理县举行。

26日下午,记者从会议现场获悉,在受乌东德水电站工程影响的一处重要早期遗址猴子洞遗址中,目前已出土1000余件器物,并且,罕见的同时发现石棺墓葬地及居住区,这将为探索城河流域石棺葬的源流及与金沙江流域石棺葬文化的关系,解决青藏高原东麓、川西高原与云贵高原石棺葬人群的文化互动、人类迁徙提供重要资料。

凉山地区发现距今4300-3000年遗址

猴子洞遗址是受乌东德水电站工程影响的一处重要早期遗址,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新安傣族乡马鞍桥村6组,地处金沙江一级支流城河西岸二级阶地,海拔970至990米。

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包含生活区和石棺葬墓地,墓地主要分布于生活区的边缘地带。目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该遗址面积达4100余平方米。

共发掘石棺葬121座,灰坑78座,灰沟6条,房址19座,灶4座;出土陶器、石器、骨角牙蚌器等各类器物1000余件,包括生产生活用具、装饰品、武器等,并采集较完整人骨数十架。遗址初步判断年代可早至距今4300-3000年。

墓葬出土器物千余件 发现非正常死亡现象

现场可以看到,墓葬绝大部分成组成排分布,并发现数座合葬墓。“这显示了居民聚族而居,聚族而葬的习俗。”现场考古专家介绍。

在近半数墓葬中,共发现随葬石镞、陶器、骨饰、海贝、螺壳、蚌壳、动物骨、牙、角等千余件,以陶器和石镞为主,墓葬规模和随葬品差异显示社会总体较为平等。

专家介绍,17座墓葬中发现非正常死亡现象,包括身中箭镞、骨骼缺失、错位、破损、体态扭曲等5种形式,表明该社会经常面临人群间的剧烈冲突。

罕见:同时发现石棺墓葬地及居住区

为研究人类迁徙提供重要资料

现场考古专家介绍,猴子洞东遗址延续千年,且罕见的同时发现石棺葬墓地及居住区,以石棺葬为主体的丰富遗迹类型和独特器物群,将大大加深考古人员对以石棺葬为代表的诸考古学文化及社会状况的研究和理解,并为探索城河流域石棺葬的源流及与金沙江流域石棺葬文化的关系,解决青藏高原东麓、川西高原与云贵高原石棺葬人群的文化互动、人类迁徙提供重要资料。

此外,丰富的墓葬人骨为研究割肢葬等特殊葬俗、族群互动及其他相关体质人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作者:戴竺芯 刘陈平

探访石嘴子码头遗址:保护性修复重现历史风貌

视频加载中...

宁夏新闻网记者 马建宁 祁瀛涛 杨泠然 视频

位于宁夏石嘴山惠农区黄河岸边的石嘴子码头渡口曾是宁夏三大官渡之一,自秦汉时期就承担了宁、蒙、陕、甘、青等地的贸易进出口重任。随着时代的发展,石嘴子码头渡口的功能逐渐减退,默默隐退于时光中。为保护石嘴子码头遗址,重现渡口历史风貌,惠农区于今年4月份启动了石嘴子码头遗址修复项目,目前一期工程即将完成。

石嘴子码头遗址全长约1000米,两侧平均宽23米。该码头遗址修复项目从生态修复防汛区开始到地质遗址保护区止,计划在现状道路的基础上改造设计一条长6800米、宽4.5米的防汛巡查通道;在地质遗址保护区石嘴子岩体上部建设一条长357米、宽2.5米的安全通道,崖上设计木质安全平台,安全平台间以木栈道相连接;在石嘴子岩体下侧临黄河处建设生态通道427米。修复项目将于2012年全部完成,项目完成后,将有效提升石嘴子码头遗址生态品质,同时为市民打造一处休闲观光的好去处。(宁夏新闻网记者 杨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