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春后社旧址

冶春后社旧址

扬州文坛上流传的“冶春”——这个富有诗意的名词,源于清初顺治年间的红桥茶社。康熙甲辰春日王士祯赋《冶春绝句》二十首,在“虹桥修禊”活动中,冶春词独步一代。清康熙年间,著名戏剧家孔尚任题“冶春社”。乾隆乙酉年建冶春诗社,后屡经兴废,诗风流韵三百余载。

晚清时期,扬州以臧谷为盟主的文人学者继“冶春诗社”传统,发起成立了冶春后社。建社伊始,举行诗文酒会雅集,多集中在城内左卫街(今广陵路)花局巷之风来堂、南门城楼及教场惜余春酒肆。民国四年(1915),冶春后社建于徐园,结束了“社无定址”的局面。

民国十年(1921),康有为来游瘦西湖,小住冶春后社,极为称赏,并赋七言律诗《康南海先生辛酉六月再游扬州感赋》:崇墉仡仡是扬州,千载繁华梦不收。芳草远侵隋苑道,芜城空认蜀冈头。名园销尽负明月,文物凋零思选楼。四十年来旧游处,邗沟漫漫水南流。

为了更好的展示瘦西湖的人文底蕴,2015年底,瘦西湖风景区管理处根据王振世所著的《扬州览胜录》记载,复原冶春后社旧址内场景,让藏在深闺历经百年沧桑的冶春后社旧址原汁原味的走向游客,更好的展示了瘦西湖的人文底蕴。旧址内辟有精室三间,极为幽敞。匾额提曰“冶春后社行窠”,为吉亮工写。联云:“社名仍号冶春,何必改作;来者都为游夏,可与言诗”,为当代书法家蒋永义所提。内供王文简公粟主,悬文简遗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