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天宁寺

扬州天宁寺

位于扬州市邗江区丰乐上街3号,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相传为谢安别墅,后由其子司空谢琰舍宅为寺,又名谢司空寺。宋政和二年(1112),徽宗赐名“天宁禅寺”。元末,寺毁。明洪武十五年(1382)重建,仍称天宁寺,清代列扬州八大古刹之首。天宁寺极盛时期是在清代康乾年间。康熙为天宁寺题“萧闲”、“皓月禅心”、“寄怀兰竹”、“般若妙源”、“净因”等匾,并写了《天宁寺》、《幸天宁寺》、《忆扬州天宁寺竹》等诗以及“珠日春日永,碧淑好风多”联;乾隆二十二年(1757)寺内建造行宫、御花园和御码头,乾隆先后为天宁寺题写了“淮南香界”、“浮山华海”、“神威拥护”、“省方设教”匾额和“花雨南天 灵文传妙谛,香云蜀阜 旧墅表名区”等十余副楹联,以及《天宁寺小憩》等十余首诗。康熙四十四年(1705),《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时任江宁织造兼两淮巡盐御史的曹寅,奉康熙之命在扬州刊刻《全唐诗》,设“扬州诗局”于寺内,后又于此刻印《佩文韵府》。乾隆六巡江南,曾五次驻跸寺内行宫。

扬州佛教文化博物馆展厅,设在华严阁(即藏经楼)内。扬州是中国佛教文化最早流布的地区之一。史载,佛教于东汉初年传入扬州,东汉末年丹阳人笮融在扬州建造了江南最早的佛寺。唐代扬州寺院多达40余所,成为中国佛教最活跃的地方之一。明清以来,扬州刻经名闻天下,为佛教的传播作出重要的贡献。扬州文化具有独特的佛教内涵,其中“笮融祠佛”,“杨广受戒”,“鉴真东渡”,“天宁寺的故事”是展馆表现的重点。

2014年4月,《四库全书》陈列馆落户天宁寺万佛楼。此套《全书》系由恒通集团赠送扬州市政府,为国内首套依据《四库全书》(文津阁本)原色原样复制而成,扬州国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制。置放3.6万册的《四库全书》,一共用了128个书架、6144个木函。书架和木函,用进口楠木制成。《四库全书》封面,分别用绿、红、蓝、灰四色来对应“经、史、子、集”四部,分别摆放在各自的书架上。

《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费时十三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种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当年,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就是所谓的“北四阁”。后抄好的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就是所谓的“南三阁”。

扬州八怪艺术广场位于天宁寺天王殿与大雄宝殿甬道两侧,约300多平方米的草坪上,2015年秋建成。为了再现天宁寺与扬州八怪的历史渊源,在依据清末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所载,艺术广场新塑了“扬州八怪”铜像,大小与真人相仿佛,他们是郑板桥、金农、罗聘、汪士慎、黄慎、李鱓、李方膺、高翔等八位。郑板桥35岁时,因读书寄住于扬州天宁寺;金农也曾寄寓天宁寺,做一些抄写经卷的工作。与此同时,八怪好友们常常聚在天宁寺一起谈经论道,修禅展艺,与天宁寺结下不解之缘。“八怪”的每尊铜像脚下附有一方本人的印章,旁边还有配景石与石案,配景石上是精选的每位"八怪"的代表诗作,如罗聘的《竹林放鹤》、金农的《题秋竹》等,郑板桥则是“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广场展现了“扬州八怪”在艺术上的种种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