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盘谷

小盘谷

小盘谷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大树巷58号。原为清光绪两江、两广总督周馥之宅园,占地约5000平方米。园在宅东,由回廊花墙分隔为东西两部,南有假山一组,北有曲尺花厅三间,三面有廊,厅南院中有湖石山一组,间植林木花卉。厅后为一广池,有廊道与池西水阁相接;阁三面临水,与池东湖石盘谷山峰遥遥相对,池东岸山峦起伏,一峰突起,湖石嶙峋,形似群狮,有“九狮图山”之称。山下为洞谷,由洞口接石梁可达北岸,又有洞口通池东南游廊。山上有小亭,于此可俯览东西两部园景,池西北有南向楼屋三楹。园东部置蝴蝶厅三间,缀以花木山石。整个布局紧凑,小中见大,园西部住宅,东西两轴,前后各三进,总建筑面积约2000余平方米。2010年修缮,园林部分对外开放。

“盘谷”,为归隐者绝佳处。语出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中“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周馥以“小盘谷”名园,寓退隐之志。

住宅有中、西两路,前有厅堂。园在住宅以东。园门西向,作月洞形,门额刻隶书“小盘谷”三字。园内湖石假山,峰危路险,溪谷幽深,石径盘旋。园以花墙和游廊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为园之精华。入门有南向之曲尺形花厅,从东面绕厅后,园中有广池,池西中部有阁,三面临水,与池东的湖石盘谷山峰遥遥相对,隔水相望。池东山峦起伏,中间一峰突起,奇拔高峻,嶙峋的湖石仿佛狮形,有“九狮图山”之称。山中洞谷深广,向北又另有洞口,其下有步石可越水,谷口有石额“水流云在”。由此向北达山峦尽头,其上筑有六角攒尖顶“风亭”。从亭上沿东廊拾级而下可达园之东部,入口为一别致的桃形圆门,内建有花厅三间。陈从周教授在《扬州园林》一书中,对小盘谷的假山作如下评价:“……山拔地峥嵘,名九狮图山,峰高约九米余,惜民国初年修缮时,略损原状。此园假山为扬州诸园中的上选作品。……叠山的技术尤佳,足与苏州环秀山庄抗衡,显然出于名匠师之手,按清光绪《江都县续志》卷十二记片石山房云:‘园以湖石胜,石为狮九,有玲珑夭矫之慨。’今从小盘谷假山章法分析,似片石山房为蓝本,并参考其他佳作综合提高而成。”

周氏史料陈列展于小盘谷厅堂内布置,简述了周馥与小盘谷的历史渊源。1897年8月周馥夫妇及其长子全家正式迁入大树巷小盘谷新居。周馥夫人吴氏,定居小盘谷一直未离开,直至1907年底病逝,享年73岁。但,周馥在小盘谷颐养天年的愿望未能实现。当年11月即受李鸿章敦请复出,受任为四川布政使,光绪三十年(1904)署两江总督,1906年11月赴广州任两广总督。在两广总督任上,慈禧太后、光绪为周馥70寿辰赐寿。慈禧赐有“风清南服”的匾额和“粤海波澄(原为澄的异体字)资上略,蓬山春霭眷长年”对联一副及牡丹中堂一轴、“寿”字一轴、无量寿佛一尊、玉如意一柄等。光绪皇帝另有赏赐。据其曾孙女周幼玲回忆,周馥从两广总督任上辞退时,曾将慈禧赐寿“风清南服”的匾额和那副对联、“福”“寿”匾悬挂于大树巷宅邸的厅堂。2010年春,在厅堂上复制了慈禧“风清南服”匾。

石径盘旋 溪谷幽深 烟雨朦胧小盘谷

小盘谷,因其石径盘旋,溪谷幽深而得名,原为两江总督周馥购得徐氏旧园重修而成。

扬州园林,只知道瘦大个何,却不知小盘谷这一僻静之地的存在。这也难怪,它一直以来是以私人会所的形式而存在,故很少人能一觑其美景。这里要感谢习大大,让它重新回到扬州人的视野之中。

沿着丁家湾,走到四岸公所正对的巷子进去,再到滚龙井左拐,便进入了小盘谷的地界。

这是第二次走进这里。去年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画古巷地图的时候曾偶然晃悠到此,不想第一眼就被其吸引。在幽幽南河下古巷中,竟然隐藏着这么一座清幽的私家园林。从踏入门内的那刻起,这仿佛成为了你的私家园林。游客寥寥,自然可以静静随意欣赏,当时只可惜没有一场大雨,可以静听雨声,这也是第二次来到这里的原因。

漫步园内,城市的喧嚣轰鸣此时已不知躲到何处去了,听着大雨敲打着屋上的瓦片,再从屋檐滴落到地面的石砖上,可能世间没有比这个更好听的声音了,这是久违的大自然的声音。泥土的清新气息环绕左右,恬静,翠绿,油然而生的旷达,犹如潺潺流水滑过,抚平了心镜,洗涤了那丝搁置在角落里的烦躁与茫然。

小盘谷布局严密,因地制宜,随形造景。园中山、水、建筑和岸道安排,无不别具匠心。岩壁险峻,谷洞深曲,廊、厅随地形曲直,小径陷现通幽。虽为人工所筑,却宛如天然图画。园内北部临池依墙的湖石假山,叠艺高超,过去一直以“九狮图山“相称。其空间虽小而山峰峻峭,曲洞危崖,濒水有桥,远近成景。

当别处是酷暑难耐之时,这里却是清凉安逸。这里既可以欣赏到“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也可以看到“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当然也有“花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这就是烟雨朦胧中的小盘谷,一个石径盘旋,溪谷幽深的地方。

陈卫新 | 小盘谷 别有天

微信ID:ourreader 读一本书,走一段路,认识一群人. 悦的读书,您的户外书房

提到陈卫新这个名字,会不自觉的想起先锋书店巨大的十字架、醒目的双黄线;会想起柴门,雅致的桌椅、精致的小景;还有在紫金山脚下悄悄虚掩着半扇门的云几,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含蓄曲幽之美发挥到淋漓尽致。安静的驻足、欣赏,这就是作为设计师的陈卫新给我们带来的美好体验。

而他的文字,却如设计之外的惊喜,干净、细致,如一张张小品画,映射出写字的人平静观察这个世界的内心。

这就是陈卫新,一位室内设计师,也是一位写字的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不为人所熟知的内心世界。

悦的读书 张静

小盘谷 别有天

车到大描金巷,由巷口步行去大树巷的小盘谷。虽说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但因为藏得深,知道的人反倒少了。大描金巷,大树巷,小盘谷,我想,这由大到小寻觅来的地名应该是很合小盘谷主人心意的, “大中藏小,小中见大”。在扬州,很多湮没的典故是需要点耐心寻觅的,不算远的驼岭巷有个大槐树下“南柯一梦”的成语传说,与此处相较,也是极类似,极有情趣的。扬州的巷子与南京的巷子相比,保存要好得多,因为完全留下了过去的街巷尺度,不能通车,也就留下了如同往昔的安静,行走在其中,能清晰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巷里铺地用条石、弹石皆有,有古意,也显干净。两侧的民居,墙体斑驳。偶尔,有藤萝隔墙奔袭而来,那绿色也透出了一些怀旧的姿态。寻常人家,门上对联却是手书的,在转折拐弯处,有一户写的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门前不远,有两口古井,右边一个已经废弃了,左手一个,湿漉漉的,依然保持着传统巷陌里的实际使用意义。又过一个弯,看见了一排高大的围墙,地上刚重修不久,一律是条石与小青砖间铺的,人字纹,出人头地的瑞兆。

在扬州的古巷里,“发现”小盘谷,是偶然,也是必然。不过眼缘也很重要,当我看到园中“水流云在”的石头匾额与那逶迤而去的白墙时,确实有惊为天人的感觉。问及好几位管理人员,都不知水流云在的出处,想起老杜好像有一句,“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应该是暗合贴切的,如果是,那清代光绪三十年,两江总督周馥购得徐氏旧园的时候,不知是不是就是这样的心境呢。此处现已是扬州城市园林代表作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让人意外的是,整个小盘谷占地仅五千多平方米,真的是小中见大啊。陈从周先生著述中曾多次提到这一处娟秀山林,他说,此园“危峰耸翠,苍岩临流,水石交融,浑然一片,妙在运用‘以少胜多’的手法。”“叠山的技术尤佳,足与苏州环秀山庄抗衡。”我想,这园子里最核心的应该就是这叠出来的“九狮图山”了。九狮图山自然说的就是小盘谷中的湖石假山,据说,“积雪时,九狮之状毕现”,实际上狮形并不明显。所谓狮形,可能当从意境和气势上去体味,才能得其神似。对此,陈从周的评价是:“山拔地峥嵘,名九狮图山,峰高约九米余……园以湖石胜,石为狮九,有玲珑夭矫之概。”与山相连,又逶迤而下的围墙,巧妙地分隔为左蹬右道,一墙之隔,自然而成的东西两园也各尽其妙,迥然不同,又两两相宜,实在妙趣。能够在这样的院落里闲坐一下午,实在是件雅事。后来一次闲聊,适逢扬州学者韦明铧,他以为扬州文化之特征,可以“精致”二字来概括。而我更以为扬州文化在于如同小盘谷般的“小中见大、大中见精”。除了这精妙的“九狮图山”,小盘谷的建筑也别有风格,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造屋之工,当以扬州为第一。如作文之有变换,无雷同,虽数间小筑,必使门窗轩豁,曲折得宜。此苏、杭工匠断断不能也。”此述虽有夸大,但体现在这园子里,建筑的转折汇合,别有洞天确是有实在落处的。

私家园林的兴起,可以直溯汉代。但就审美趣味来说,这种追求情韵意趣,小中寓大,情景交融的园林,是由唐代开始的。白乐山曾用“中隐”(也有称市隐)概括了一种士大夫的园林意趣。他在一首《中隐》的诗句中就说,“大隐”是朝隐,“小隐”是山隐,“中隐”是隐于市,中隐之妙,既能超脱政治上的羁绊与烦扰,又不至于受“丘樊”的冷落、清苦。后代士大夫皆以对“城市山林”的追求,表达一种精神境界与审美意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儒家的入世立业建功的追求与老庄无为逍遥的情怀在士大夫的心理上往往会有失衡之处,而私人宅园必然成为了他们闹中取幽,小中见大,两全其美的人间仙境。小盘谷的主人周馥自然也是如此。但在小盘谷小中见大的两全其美中,我看到了英雄迟暮的淡淡伤悲,“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而一百年后的今天,隔壁的邻居在门上贴的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这时空交错之中,作为一个观望者,我感觉还看到了些其他的东西。

春节前,恰好收到忆明珠先生赠予的字,书法文秀,“忆昔扬州曾放歌,瘦西湖畔有横波。茜色衫子春风里,竹林相对噉樱颗。”继而,想起他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写在小盘谷》,那首著名的诗歌来,“一道粉墙,隔开两处庭院;两处庭院,萦回一座秋山。小盘谷,别有天。”眼前的小盘谷,不正是这般吗?

对于一座园林,一座玲珑山无论它多么巧夺天工,都不及那作为背景的天空。人世间的快与慢,只一杯茶而已。

陈卫新

扬州人。设计师、诗人。《中国室内设计年鉴》主编。现居南京。设计项目有:先锋书店五台山店、先锋书店碧山书局、廿一熙园、小盘古青果、随园书坊等。长期关注与参与历史建筑的修缮与运用,主张以低成本的“合适性”使用活化历史街区。出版有诗集《夜晚后面的西花园》、随笔集《鲁班的飞行器》等。

致 歉

由于小编的疏忽,昨天推送的标题为《小盘谷 别有天》的文章,其内容为《江南》一文。在此郑重向陈卫新老师道歉。由此给书友们的阅读带来了困扰,也一并在此道歉。

悦的读书

版权声明

本篇文章选自陈卫新所著《鲁班的飞行器》

江苏文艺社出版

经作者授权刊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如果今天的分享让你有所收获

........并推荐给身边爱读书的朋友

........让我们一起用阅读

........汇聚碎片时间

........点亮品质生活

2020年江苏期待游:南北半园,水绘园,小盘谷,汪氏小苑

北半园

南北半园是一处始建于清代中期的汉族古典园林建筑。在苏州众多的园林中,有两座半园很有名气,因园仅占地一隅,造园时在半字上做文章,其亭、廊、舫往往只建其半,小巧玲珑。一座建在城南的俗称“南半园”,一座建在城北的俗称北半园。南半园址原为一老宅,清同治年间先为俞樾在马医科购地建曲园第宅,遂将此处转让史伟堂,建东宅西园。时西邻尚有隙地,但园主“知足而不求齐全,甘守其半”,遂名“半园”,今称“南半园”。北半园即陆氏半园,位于白塔东路60号,清咸丰年间道台、安徽人陆解眉建,取名“半园”,因在仓米巷史氏半园之北,今称“北半园”。园东北部的二层半重檐楼阁,为苏州园林所仅见。全园布局以狭长水池为中心,周围环以旱船、四面厅,水榭,半亭等建筑,建筑多以“半”为特点,半桥、半亭、半榭等。园中花木繁盛,面积虽小,但布局紧凑,建筑小巧,环境雅致。然而南半园历经沧桑,现已危在旦夕,一些景致不复存在,实在令人惋惜。

水绘园

水绘园江海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以水为贵、倒影为佳,既秀且雅;而其以园言志,以园为忆、并融诗、文、琴、棋、书、画、博古,曲艺等于一园。位于江淮之间的水绘园,是明末才子冒辟疆和秦淮名姬董小宛的杰作。其造园不设垣墉,利用如皋频江临海、水网纵横的地理特点,沿一带小溪喘喘融融,串起洗钵池、月池,大片大片的水面,清清洋洋。寂静处楼台映水,繁闹时浆舞鱼跃。既是天然屏障,省缺了造围墙的费用,又是难得的水景,那水里的一个,倒比岸上的一个还楚楚动人。

小盘谷

小盘谷是一处始建于清代的汉族古典园林建筑,光绪三十年两江总督周馥购得徐氏旧园重修而成。园内假山峰危路险,苍岩探水,溪谷幽深,石径盘旋,故而得名“小盘谷”。小盘谷布局严密,因地制宜,随形造景。园中山、水、建筑和岸道安排,无不别具匠心。岩壁险峻,谷洞深曲,廊、厅随地形曲直,小径陷现通幽。虽为人工所筑,却宛如天然图画。园内北部临池依墙的湖石假山,叠艺高超,过去一直以“九狮图山“相称。其空间虽小而山峰峻峭,曲洞危崖,濒水有桥,远近成景。园内北部临池依墙的湖石假山,叠艺高超,过去一直以“九狮图山“相称。其空间虽小而山峰峻峭,曲洞危崖,濒水有桥,远近成景。

汪氏小苑

汪氏小苑是今存扬州大住宅中最为完整的清末民初盐商住宅之一。其宅特点是房屋布局规整,装饰雕琢精湛,庭园玲珑精巧,文化底蕴丰厚。小苑组群布局规整:住宅横为三路并列,纵为主房三进延伸,前后中轴贯穿,左右两厢对称,体现儒家中庸之道思想。构屋取奇数组合,体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的神秘风水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