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晟碑

李晟碑

《李晟碑》,全称《唐故太尉兼中书令西平郡王赠太师李公神道碑铭并序》,唐代名相裴度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镌立于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碑连额高一丈四尺二寸,宽五尺八寸二分,三十四行,行六十一字。碑现存高陵区高陵博物馆内。

作品名称:唐故太尉兼中书令西平郡王赠太师李公神道碑铭并序

简称:李晟碑

年代: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

撰文:裴度

书丹:柳公权

书体:楷书

号称“三绝”的《李晟碑》

西安高陵秦时即为京畿之地,秦孝公十二年置县,为我国历史悠久的古县

高陵文化底蕴丰厚,历史遗存众多。我最为熟悉的珍贵文物就是《李晟碑》,也称“三绝碑”。因为我曾在二十多年前有幸收藏到其碑拓片,让我惊叹的是,当时把拓片铺在我单位会议室又宽又大的可围坐二十多人的桌子上,竟然还展不开。

由于风雨剥蚀严重,此碑拓片上的文字较模糊,令人遗憾。后查资料发现,原来此碑明代已多漫漶,近拓石花满布。王昶在《金石萃编》中说:“碑(李晟碑)经后人重剜,虽间架尚存,而神采已逊。”但孙承泽《庚子消夏记》却云:“字虽剥落,然一看挺拔不群之概,尚可扪而得之也。”与柳公权的《金刚经刻石》相比,加强了斩钉截铁、棱角分明、点画爽利森挺、挺拔不群之概。能够收藏此碑拓片,真是难得。

《李晟碑》全称《唐故太尉兼中书令西平郡王赠太师李公神道碑铭并序》,由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中的唐代书法家柳公权书丹,唐代名相裴度撰文,碑主为唐代名将李晟。《金石后录》评:“晋公(裴度)之文成能风发电掣,凛凛有生气,特以诚恳(柳公权)书法为古今所重。”名书家、名相、名将,因“三名”而成“三绝”,确实非同凡响。

何谓碑刻之“三绝”呢?即或以撰文、题跋、书法而闻名遐迩,或以文章、书法、刻工而享誉天下,或以碑文、书法、所颂之人而声名显赫。

在数不胜数的中国书法名碑中,能够称得上“三绝”的,可谓凤毛麟角。而西安高陵的《李晟碑》以其品质高迈、风韵独具,与四川成都《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湖南永州《苏轼荔子碑》、湖南郴州苏仙岭三绝碑》、山东潍坊《潍坊新修城隍庙碑》等,并称中国十大“三绝碑”。

据《高陵县志》载,《李晟碑》立于唐大和三年(公元829年)。楷书34行,行61字。《高陵县地名志·名胜古迹》载:“李晟碑,又名三绝碑。位于县城南偏东约7.65公里,耿镇渭河公路桥北头,西禹公路东侧,榆楚乡渭桥(村)内。”

李晟(公元727年—793年),字良器,唐朝宰相、军事家,因爵封西平郡王,故世称李西平。

李晟因屡建奇功而步步升迁。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泾原士卒在长安哗变,德宗仓皇外逃,诏正在河北平叛的李晟回师勤王。李晟克服艰难险阻,凭机智谋略才得以率军西归,扎营于高陵境内东渭桥畔,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亲人被叛军当作人质,处境极为险恶的境况下,孤军奋战,克复长安。《新唐书》记载:“晟无积赀输粮,提孤军抗群贼,身佩安危而气不少衰者,徒以忠谊感人,故豪英乐为之死耳。”克复长安消息传到皇帝处,“帝感泣,群臣上寿,且言:‘晟荡夷凶憝,而市不易廛,宗庙不震,长安之人不识旗鼓,虽三代用师,不能加之。’帝曰:‘天生晟,为社稷万人,岂独朕哉!’”意思是:皇帝感动得流泪,群臣向皇帝祝贺,并且说李晟荡平凶恶的叛贼,但市场摊铺没有移散,宗庙没有惊动,长安居民未受惊扰,即使是三代时用兵,也不能超过他。德宗说:“上天生下李晟,是国家和百姓的福分,哪里是我一人的福气呢?”于是返京途中,在东渭桥为李晟立纪功碑,亲自撰写碑文,又命皇太子录下碑文副本,赐予李晟。

贞元九年(公元793年),李晟去世。德宗“抚几哭于别次”,率百官吊祭,废朝五日,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册赠太师,谥曰忠武”。李晟下葬时,德宗又亲自到望春门送葬,派使者在灵车前宣读诏书,又命百官在路旁哭拜,“自都邑达关畿,无士庶,无老幼,皆发哀相吊”。

李晟孝忠报国、仁义贤德的品德,为当世推崇,其画像被挂在凌烟阁上,其事迹功勋被编为《兴元圣功录》,以激励将士。后世亦对他敬仰有加。北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宋室为古代七十二位名将设庙,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明太祖朱元璋取古今功臣三十七人配享历代帝王庙,李晟均在列;南宋爱国诗人陆游《长歌行》中赞曰:“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南宋爱国诗人、民族英雄文天祥《西平王谱诗》赞曰:“李公文武孰能传,勋业声华遍九州。一片忠心照日月,万方民社奠春秋。”

号称“三绝”的《李晟碑》,1956年被列为陕西省名胜古迹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被评为陕西省第一批书法艺术名碑;1998年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李晟碑》原立于李晟墓附近,但多年来流落荒郊野外,受损严重,现存于高陵区博物馆内,得到了妥善保护。(四知)

汉碑中的“李白”:高古而烂漫的《张迁碑》

《张迁碑》又称“张公方碑”,碑额题“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东汉灵帝中平三年(186)二月上旬韦萌等立,孙兴刊。此碑明朝初年出土于山东平东阿县,不久即转移到东平州学保护,1965年移置山东泰安岱庙,保存至今。碑高二百六十七厘米,宽一百零七厘米,圆首,顶部及两侧皆刻蟠龙,碑阴碑阳皆刻文字。碑阳隶书十五行,行四十二字。碑额二行,篆书十二字。碑阴刻题名三列,上二列各十九行,下列三行,计四十一人。张迁,字公方,曾任谷城长,迁荡阴令,《张迁碑》是歌颂其政绩的德政碑,虽用典丰富,文辞精美,但对张迁祖先的介绍宗系混乱,对其个人赞美亦不涉实事,故自明王世贞后,历朝对此碑真伪皆有争论。原刻之外,另有翁同龢本等翻刻本数种。

《张迁碑》自出土之日起,就为历代书家所推崇。明王世贞评价此碑“其书不能工,而典雅饶古意,终非永嘉以后所可及也”。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则指出其特点与价值:“书法方整尔雅,汉石中不多见者。”清末杨守敬更是指出,其“用笔已开魏晋风气”。《张迁碑》是汉碑中以方正见长的隶书代表作,凝重浑朴,为学习隶书的最好范本之一。

结字

《张迁碑》结字巧中有拙,拙中寓巧,大巧若拙。它完全去掉了雕饰的成分,一任天然,真可谓道法自然,浑然天成。字的各部分关系处理得非常生动,挪让呼应,顾盼有情,憨态可掬。在整体上虽扁方,整饬划一,又因字立形,顺其自然,险中求正,字体端庄朴茂,笔短意长,有些字突出主笔横画和捺画,以尽其势。全碑各字稳而不呆,动感强烈,动中求稳,稳中求变。神采奕然的体态特征在形体、笔画的避让、空间布白的处理、平正与险绝的错落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看似简单,实则妙趣横生,有“险绝”后“复归平正”之感。

章法

《张迁碑》章法不拘一格,生动活泼。汉代碑刻多有边框方格,排列整齐,所以大部分汉碑字形大小一致,平均摆放,给人中规中矩的感觉。而《张迁碑》却独树一帜,通篇取茂密之势,但字间和行间都无严格的固定距离,疏与密适当,“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既严谨又空灵,疏处阔绰而不散漫,达到了疏与密的对立统一。同时,字形大小参差,正斜互用,疏密随意,但整体上又相互呼应,左右顾盼,一派天真烂漫的景象。

《张迁碑》存世最早拓本是今藏故宫博物院的明初拓本,其第八行“东里润色”四字未损。国家图书馆藏本为清初精拓本,首行“君讳迁”之“讳”字右下垂二笔尚存,“东里润色”之“色”字、“君垂其仁”之“君”字皆完好无损。此本碑阴失拓,以民国拓本配补,裱为一册。册高三十四点五厘米,宽十九点五厘米,墨心高二十七厘米,宽十五厘米;凡三十二开,其中碑文二十九开,额二开,跋一开;半开三行,行六字。梁启超正书题书板外签,孙元复隶书题内签,王世仁题端曰“百粤第一精本”,仓兆彬、刘景堂、梁启超等题跋四则,钤“饮冰室”“王世仁”“冯汉”“曾在冯师韩处”“秦斋”等二十方印章。

此本最初为清嘉庆甲子(1804)举人郑勉所藏。道光丙戌(1826),仓兆彬馆于其家,为郑勉课其幼孙,郑勉之子郑香将此本赠予仓氏。同治十一年(1872)尚在仓兆彬手中,此后经冯汉,辗转归于梁启超之饮冰室。癸亥(1923)正月,梁启超先生为其题跋考证。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先生逝世,遗言将其全部藏书永久寄存北平图书馆,这批藏书即包括饮冰室旧藏拓本五百九十九种、六百八十八件。金石部特建“梁启超专藏”庋藏,精拓《张迁碑》从此入藏国家图书馆。将私人所藏公之于众,造福艺林,是先贤榜样。今西泠印社出版社将此本影印出版,以广其传,也是梁先生美好心愿的延续和发展。

汉·张迁碑欣赏

投稿邮箱:feitianjingshe@163.com

乐府之妃豨谁和

1这后花园窣静无边阔,亭台半倒落;

2名香叩玉真,受恩无尽,赏春香还是你旧罗裙。

​唐 王知敬《李靖碑》

唐 王知敬《李靖碑》

大唐故尚书右仆射特进开府仪三司上柱国赠司徒并州者督卫景武公碑(并序)

有唐建极,将事补天,物色异人,营求国器。采六奇于楚将,而疆宇廓清;探九赜于商贤,而彝伦式叙。若乃西戡建木东剪(阙三十四字)者,其在景武公乎!公讳靖,字药师,陇西成纪人也,原夫龙德在躬,法混成而谓道;猿灵象臂,纵饮羽以穷神譬诸吞乙,皇灵由其锡庆;(阙二字)扰龙,(阙三十四)若水□□□□□梓,灵源所渐,美地冠于神洲;国谍攸章,茂绪光于列代。盖以被于金石,无俟一二详焉。曾祖忄,后魏河、秦二州刺史杜县开国公(阙三十三字)开府仪同□□□□和、复、硖、殷五州刺史永康县公。中南降灵,材高文梓;关西出将,气盖削成。游刃六条,理棼丝而有绪;拥旄千里,(阙一字)敌以销锋。(阙二十七字)公(阙五字)赠使持节都督□州军事荆州刺史。绮岁权奇,慕成庆之高义;弱龄耿介,服子路之嘉言。竟能絷马埋轮,自立(阙二字)之誉;走魂裂骨,以表知己之(阙一字)。公心(阙四十字)以纳方邵于胸中,蔺赵辛于跨下。岂非帝锡贤弼,以祚圣人,比夫文成作师,用康汉道;滋泉入繇,实沃(阙一字)心。生命(阙七字)之(阙三十八字)行事咸施可久。谋而后动,智越老成;宽而纳众,量含多士。数召与语,嘉其志气,每商榷通变,靡究端涯,□叹久之。(阙四十七字)之可畏矣。年十有六,长安令调为功曹。盖以望表黄图,光膺礼贲;英В赤县,不谢弓招。俄而雍州引升宾贡,擢策(阙二十七字)崩次骨严科,滥加端士,天伦之长,竟被凝脂。由是除公为汲县令,历安阳三原,考绩连最。

于是寰中万宇,并厉秋(阙四十一字)昼(阙五字)设地险而分疆。公乃以德安连,长城弛柝;运奇料敌,合境无尘。于时鼋鼍为梁,久盘泽国;盗骊穷辙,留滞水乡。公(阙四十二字)代(阙三字)条而涣汗。流汤之旅,犹未倒戈;渐台之众,尚婴穷垒。故知元天覆构,非断鳌之所持;臣壑腾波,岂精卫之能(阙一字)公□□有□不以(阙四十八字)引居周卫,申之以心膂。太宗地居帝子,冥应宝图。则哲钦明,内韫知臣之鉴;推心通梦,预纳投(阙二字)之谋。耀(阙四十六字)耶溪赤堇,守江堑以谁诃。由是命公抚宁荒憬,建直指,进次夔州,招集遗黎,将申部罪。铣徒冉肇跨有群蛮,利尽沉黎,(阙二字)迈(阙四十二字)止授以兵权,慰勉痍伤,人皆拔拒,奋扬衷怠,发并冲冠,孤城掩扉,已经二载,能胜兵者,裁八百人,夜赴贼营,乘其不意,□平三(阙四十五字)扬尘翳景,我师既鲜,人皆色变。公徐马策,而谓众云!:「贼扰且嚣,是其怯也,及未成列,可以薄之。」分二百人,蔽山而出。公方(阙四十四字)且□是清定,因请孝恭进图萧铣,诏授行军总管,便事首途。于时八月凉秋,稻水凑荆门之厄;二江行潦,暮雨□五岭之(阙一字)舡(阙四十四字)即□其巢,势若疾雷,敌必无备,远征不可以应速,近召未足以成军,计日就擒,此兵家之上策也。由是决计躬为先锋,迅□□□倏(阙四十六字)城□□□之争搏,救其悬命,处死地以图山,先犯后军,王师遂恧,贼争虏掠,散地交驰。公亲率前茅,射虚而进,擒其为帅,由是倒戈(阙四十四字)江抚循岭外,承制选补,百越率从。敕授岭南道安抚大使检校桂州总管。东渐闽区,南逾象浦,雕题凿齿,并(阙一字)淳风;断发文身,尽(阙一字)宏德。(阙三十六字)烈霆霓分□投醪,惠深时雨,玉桴括野,侯玉弩以弛威;金镯成飙,指金陵而振旅。僵短狐于洞泽,则溆浦□流,斩长蛇(阙四十五字)太宗统极,宠渥增隆,征拜刑部尚书,参图国政,别食邑四百户,仍以本官行太子左卫率。未凡,转兵部尚书,再践□□□参,百揆(阙三十九字)八(阙一字)俱远若,乃旄头上列,星野于是分区;大沙下布,地脉因而致绝。谓天骄子,代蹙中原,随氏季年,长围(阙一字)。自兹厥后,遂失榆中(阙四十六字)无复引弓超忽,白登不闻吟镝。公乃轻赍毕景,随飞雪而长驱;勒骑通霄,遗风而远袭。奄逾高阙,势若飙弛,潜□虏庭,倏如□降(阙四十五字)之功是称医赖。进封代国公,增邑三千户,加位左光禄大夫,余官如故。曩代和戎,赏褒舞佾;昔人出塞,加号冠军。以彼□今,曾何(阙四十字)尚书右仆射。当权执宪,象雨露之无私;纬俗经邦,法岳渎之为纪。远清迩晏,画一之道无差;翊政还醇,登三之化斯在。□□深(阙四十五字)上不能抑下,诏从之,加授特进,许其闲逸。散金之赏,拟迹疏公;松子之欢,比肩张傅。安车弘大隐之义,杖国协(阙二字)之(阙四十四字)。

太宗悯兹视肉,疟彼游魂,乃诏征公为西海道行军总管。于是羽申令,立表即戎,县旌鄯善之阿,酣战昆仑之表,(阙四十七字)公,彼有惭德。改封卫国公,授濮州刺史。畴其爵邑,子孙承嗣。太山如砺,信誓之文不渝;镂鼎传铭,世禄之猷方永。皇情眷(阙四十四字)诏曰:仪比台阶,允归时望;位参衮职,履俟茂勋。是以汉之邓骘,垂芳于往载;晋之郑袤,著美于当时。特进卫国公靖器宇□□,网□□远,(阙四十六字)职居端副,志在奉上,知无不为,叶赞之道既彰,止足之风弥远。自违朝宠,仍属沉疴,摄养私第,炎凉亟改,言念庸□,无忘(阙四十九字)职事望重台槐,职雕神化,追踪昭伯,腾映前猷;继美叔林,仪形当代,庶将乞言胶序,相礼云亭,天不留,俄从化往。以贞观廿三年八(阙四十一字)诏赠司徒、使持节孝督并汾箕岚四州诸军事并州刺史,给东园秘器,班剑人,羽葆鼓吹,凶事所须,并令优厚,赐茔于昭。(阙三十八字)谥曰景武公,礼也。

惟公才膺衡石,契合休明,受律九天之上,心功四维之表。洞庭狼顾,剪不崇朝;惟扬蚁徒,擒如拾芥。(阙四十字)生灵。巨川始济,东流遽阅,揭日未淹,西嵫已晦。将军从骠之客,望祁山而动怀;丞相开ト之宾,对佳城而掩泣。乃与家臣室老,追述德音,(下阙)

猗欤茂族,同源帝先。郁云陇,切汉分川。(阙一字)床攸出,金舆在旃。洪基诞圣,末派生贤。秦州忠烈,执羁从誓□□芬(阙四十三字)达变在□□通。顾盼扬采,鼓动生风。惟皇作极,求贤委政。轩后顺风,有虞申命。在我明辟,道包前圣。拟汉藩荆,如周引郑。(阙一字)宫南纪,九(阙四十五字)智缴大风,威歼凿齿。夷波海ㄛ,廓气江汜。昏昏鹿塞,渺渺鸡田。编穹浃野,蕴蒸天。受律横奋,电扫云褰。垂衣削衽,截翰(阙五十字)明明。□□著绩,溢宇腾声。壑舟潜徙,国栋俾倾。托辰沉曜,爱景韬精。朝念明谟,哀深诏葬。士思令范,缅怀宗匠。晋原不作,岘山徒望。(石刻。《昭陵碑录》中)(按:此首较多一百二十余字。)

1.【名家集思】一言一诗一心境,一山一水度浮生

2. 【名家焦点】色斑釉:古瓷的造化之美

3. 【名家巨作】卢中南楷书《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上海名家教育进修学院

1. 【鉴定知识】瓷器鉴定的9大诀窍,你知道多少?

2. 【合作启事】上海名家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

3. 上海名家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专家走进第22届上海艺博会

上海名家艺术品鉴定评估经纪中心

A

BOUT MASTERSART

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

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 英文名SHANGHAI MASTERS ARTS RESEARCH ASSOCIATION,缩写名 MARA;是由我国文化艺术创作、研究、鉴定、收藏、评论等方面的领导、名家、专家和学者等创立。是经上海市委宣传部批准,上海市社团管理局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法人组织,系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属下的省(市)级协会。

协会宗旨是:“名家艺术,光扬中华,海纳百川,博采众长”-----通过不断继承与弘扬优秀文化艺术,团结文化艺术名家,联合其它文化艺术团体,倡导文化艺术研究交流,挖掘和培养文化艺术人才;与时俱进促进发展祖国的文化艺术事业。

协会倡导名家艺术,组织开展文化交流、艺术研讨、評审鉴定、专业展览、书刊编辑、教育培訓、咨询服务等活动。推动名家艺术,负责组织、指导名家艺术的创作和理论研究,承担名家艺术的组织、实施、评选、评奖,举办名家艺术的各种展览。提倡体裁、题材、风格、流派及艺术形式的多样化研究,以各种类型名家艺术为对象,组织开展文化艺术研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传统,推广普及文化艺术研究知识,進行教育培訓;并向有关管理部门和相关名家提供信息。

协会由我国文化管理部门的资深领导和热爱文化艺术的名家、将军、学者,以及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西泠印社资深会员和故宫博物院、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教授、研究员等组成;属纯艺术创作及研究的省(市)级专业社会团体组织。

协会系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太平洋地区发展与教育组织理事单位,被评为4A级中国社会组织和上海市文联优秀社团,并且是名列政府公示《上海市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推荐目录》的机构。下设名家教育进修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张大千研究会、谢稚柳陈佩秋研究会、篆刻研究会、易学研究会、收藏鉴定联合会、收藏鉴定专家委员会、张大千书画鉴定专家委员会、名家书画院、玉文化研究院、大风堂琴社、教育培训委员会、艺术评论委员会、雕塑专业委员会、版画专业委员会、名家联谊会等分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