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勿幕墓

井勿幕墓

上塔坡村:上塔坡村……

井勿幕墓与清凉寺

下午阳光挺好的,大家想出去转转,也没那里好去,就选择了清凉寺。上一回去那里,是两年前的这个时候,寺里的大殿新落成,郭妍利老师带我们年级的同学一起去的,由于老师先前给那里的小尼姑们上过课,对这里比较熟悉,特意让我们来帮忙的,当时人山人海挺热闹的。

当时由于太急,并没有看到路边的井勿幕的墓,一直觉得挺遗憾的。连我自己都觉得自己挺奇怪的,我对历史上有名人物的生平和贡献没啥兴趣,就想知道他死后埋在哪里了?!过去对井勿幕的了解,仅限于西安清城墙上朱雀门和含光门之间,有一座用其名字命名的“勿幕门”。

今天和同学三人,步行由子午大道,上了西部大道,穿过杜城村和氵皂河,远远就望见了坐落在塬头的清凉寺。由于最近在施工,寺周围尘土飞扬的,沿着过去村里的路,一上塬就看到了井勿幕的墓,由于村子已经被拆除了,四周一片荒芜,这座小墓显得格外显眼。墓冢和普通的坟墓大小相当,远远看去就像一个垃圾堆,其上杂草丛生,夹杂着塑料袋。墓冢东侧立有两块石碑,略偏东南,竖着的碑是1981年为了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所立的,横着的是2008年长安区新立的。我看墓前正在修建殿堂,估计不久这里就会有变化了。

清凉寺在井勿幕墓西北不远处,始建于隋代,但之后寺院尽毁,现在的建筑都是近年新建的。主殿的南侧一墙之隔,有一座小院子,大门常年不开,这里埋葬的是前国民党主席连战的祖母,2005年的时候,连战曾经专程前来祭拜。

从新校区出发,步行大概一小时就到了;乘坐600路,在西安地勘院下车,向西步行大概10分钟。

2012.11.12

5张照片:记录“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墓变迁历史

图1、井勿幕照片。井勿幕1888年2月12日生,于1918年12月23日被人刺杀。井勿幕,笔名侠魔,陕西铜川市人,陕西辛亥革命的先驱和杰出领导人之一,被孙中山先生誉为“西北革命巨柱”。

图2、2010年之前的井勿幕墓。在1944年辛亥革命纪念活动中,张凤翙接受著名记者梁益堂采访时讲,“说到陕西的革命运动,大功应归于井勿幕和郭希仁两先生”,其“对于革命的功绩是永远不能磨灭的”。

图3、2011年井勿幕墓。井勿幕遗体最早被安葬在泾阳,后来被草草安葬于蒲城县东6公里处紫荆原南麓。

图4、2013年井勿幕墓。1945年,井勿幕墓正式迁葬于西安长安区少陵原清凉寺旁,并举行了盛大的迁葬典礼。章炳麟写的墓志铭也被镌刻上。惜乎墓碑后来被毁,棺材被砸。新的墓于1980年代重立。

图5、勿幕门。文从沈梦了解,在含光门和朱雀门之间,有一座于1939年开通的单洞城门。1945年在于右任的主持下,这座城门被命名为井上将门,后更名为勿幕门直至今日,只是,一直以来这座城门都被西安人俗称为小南门。

图6、井勿幕遗诗一首。

铜川文化之 井勿幕

井勿幕(1888一1918),名泉,字文渊,今印台区广阳镇井家原人,陕西辛亥革命的先驱和杰出领导人之一,被孙中山先生誉为“西北革命巨柱”。

井勿幕出身望族,性情豁达慷慨,学识渊博,记忆力强,性格刚毅且有抱负。清光绪三十九年(1903),赴日本就读于东京大成中学。求学期间,他一边读书,一边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组织的反对清王朝黑暗统治的斗争。三十一年(1905)在东京参加了资产阶级革命先驱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成为陕西籍的首批会员。是年秋天,井勿幕带着孙中山的指示回国,在陕西从事反清革命活动。三十二年(1906)春,创建同盟会陕西支部,自任支部长,发展同盟会员30多人。从归国后一直到辛亥革命爆发的宣统三年(1911年),井勿幕为反清斗争做了大量的工作。他撰写的《二十世纪之思想》一文,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学说介绍给陕西知识界。到宣统二年(1910)春,陕西大部分州县都有了同盟会组织,会员达1000多人。武昌起义取得胜利后,紧接着西安起义成功,井勿幕立即在渭北组织响应。陕西光复后,井勿幕被陕西军政府任命为北路安抚招讨使,负责渭北各县军务,为保卫和巩固新政权做出很大的贡献。民国元年(1912),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井勿幕被任命为陕西支部长。第二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旨在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后,他立即赴云南参加蔡锷领导的护国讨袁战争。之后,被任命为陕西关中道尹。7年(1918)被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于佑任推举为靖国军总指挥。他一生为官清廉,治军严谨,不徇私情。是年12月,被部下谋害.年仅30岁。

消息来源:网络

本期编辑: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