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家遗址

白家遗址

白家遗址

〔概况〕白家遗址为七八千年前老官台文化,遗址在县城东北渭河北岸油槐乡白家村南。1958年普查土地时发现,曾经多次发掘。据80年代初发掘了解:北半部为村庄所压,南部一部分被渭河冲毁,面积共约6万平方米。现存3000平方米。地层堆积较单纯,第一层厚20厘米,为近代扰乱层。第二层厚80至100厘米,土色为棕灰色,较松软。第三层厚40厘米,土为黄灰色,较松软。

〔出土文物〕遗物多数从第二层发现。在一处墓葬中有14岁男孩骨骼一具,脚下随葬品有小罐、小杯、石斧各一件。还发现生产工具有通体磨光的石铲、石斧和骨矛头。生活用具有夹砂红褐陶制的器物,器多内黑(或灰)外红(或灰褐),器具有三足钵、圈足钵、三足罐、小口球腹瓮和小杯。其中三足罐口缘多制成细密锯齿状,纹饰主要为网状交叉绳纹。彩陶仅见宽带纹,皆红色,多饰于三足钵的口缘内外。三足器物的足均矮小,最高10厘米。

白家遗址出土的陶、石器

白家遗址的出土文物,证明它是七八千年前新石器时期早期村落的遗址,属华县老官台文化。亦是本县迄今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化遗址

白家遗址:一个村庄的前世今生

白家遗址位于临潼区河北岸的油槐乡白家村中,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它是一处内涵单纯、文化遗物较为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距今约7000—8000年,属于“老官台文化”。

3月18日清晨,我独自骑车从渭南市区出发,跨过渭富大桥来到对岸,随后顺着渭河北岸的公路向西,不知不觉就进入临潼境内。公路两侧,各类村庄此起彼伏,当写有“白家村”三个字的牌楼,赫然呈现在眼前时,我顿时怦然心动!

白家村和渭北其他的村落一样,房屋修建得平平整整,不见一座突兀的高楼;院落顺东西方向排列,横平竖直的道路贯穿其中。成年人基本都外出务工了,村中留下的大多是老弱妇孺,所以远远望去白家村一片安静。

村子南侧不远处,高耸的渭河大堤,仿佛村庄坚固的城墙。施工的机械和车辆,在大堤上来来往往,他们正在忙着修建河堤路。未来这里也将和南岸一样,成为风光秀美的景观大道——

离开宽阔的公路,向南骑行一段,才进入白家村。询问任何一位村民:“村中是否有一处白家遗址?”他们都能准确地回答上来。我按照一位村民指引的方向,很顺利地来到村子南侧的遗址范围内。

在村中的路旁,随处可见侧面写着“文物保护区”的石桩。它们就像电线杆的底座一样,在村民的家门口外,一个接一个地矗立着。如此整齐排列的遗址标识,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令人叹为观止!

如果将地面上这些小小的标识碑比作一串串音符的话,那么安放在路口边上的两块“陕西省文物保护碑”,无疑是整个乐章的最强音了!这里在1992年4月20日,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直到近年才树立起石碑。

白家遗址在1956年被发现,1974年半坡博物馆进行试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后于1982年、1983年发掘1000多平方米。发掘出土房址两座,均为不规则圆形半地穴式,居住面光滑平整,内有灶炕;灰坑35个,以不规则圆形和椭圆形最多;墓葬17座,多为长方形竖穴。

同时,出土大量的陶器、骨器、石器和蚌器等。陶器有圜底钵、圈足碗、三足钵和筒形罐、小口鼓腹罐等,均为夹砂陶,以红褐、灰褐色为主,皆为手制,陶胎多较厚,器表装饰多为绳纹。石器多为磨制,骨角器磨制较精细。

如今,这里早已恢复平静,看不到任何曾经的遗迹。村中的老房屋,依然不断地被废弃,新的活动场所又在陆续建成。当我看到高高悬挂的《白家村村规民约》时,小说《白鹿原》中的场景浮现在了眼前。

七八千年前,白家遗址上生活的人们,也许和今日白家村的村民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无论是否流着同样的血,他们都生活在渭水之畔,被这片土地养育起来。因此,村庄还是那个村庄——

白银市又一遗址上榜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名单

白银市又一遗址上榜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名单

贠守勤

(2019年10月17日)

昨天晚上从网上看到《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十分欣喜,反复捧读。这次将白银市小川磁窑遗址(宋至民国)列入,也是这一批白银市唯一列入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至此,白银市已有会宁红军会师旧址(第四批)、牛门洞遗址(第六批)、永泰城址(第六批)四处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1月28日,我应平川区文联邀请,参加了“白银平川文艺界迎新春座谈联谊会暨刘建荣诗词作品集《陶翁行吟笺》《周永岐书法集》首发式”,期间,参观了陶瓷小镇,即小川磁窑遗址,留下了深刻印象。

小川瓷窑遗址(宋至现代),2009年列入区级文保单位,2016年列为省级(第八批)文保单位,我的朋友王承栋老师昨晚即兴写诗(欣知小川磁窑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曰:

秋雨飞归洗北山,暮风急起送京报。

喜闻陶址写新篇,笑记磁诗忆旧道。

小川磁窑遗址位于磁窑沟,即平川区宝积镇小川村境内,故称小川磁窑。

小川磁窑创烧于北宋,烧窑史历经西夏、元、明清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20世纪80年代的窑址100余座,堪称露天博物馆

遗址沿瓷窑沟北岸自东向西分布,由依山而建的直烟窑向平地而建的馒头窑过渡,规模渐次宏大,分布面积达60万平方米。窑址主要由黑石岘遗存、大水沟遗存、老瓷窑遗存和靖远陶瓷厂旧址4部分组成,堆积层厚度达6—10米。

小川瓷窑创烧于北宋,其剔刻花瓷器烧制或早于其他西夏窑址,对研究西夏窑的起源和兴衰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烧窑史历经宋、西夏、元、明、清直至今天,一直没有中断,有深厚、完整的文化堆积层,对研究北宋以来北方民窑体系具有重要价值。

众多专家齐聚河东!填补全国空白的万年遗址!

近日,临沂河东考古文化

凤凰岭遗址春秋故城祝丘研讨会举行。

众多考古专家齐聚临沂。

凤凰岭遗址

文物局副局长孙世勤指出,河东区作为全省遗址资源的重要聚集区之一,其旧石器、细石器、汉晋文化和近代革命遗址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位置。

东区委书记隽新阳表示,河东是古齐、鲁、莒、楚交汇地,“凤凰岭文化”、“春秋故城—祝丘”两大历史文化品牌是河东的文化高地。文化塑造品格,文化激励前进。通过对河东区远古历史文明进行深度挖掘和探讨,让令人自豪的灿烂历史文化成为河东最靓丽的名片,提高河东的文化自信、精神动力和城市魅力。

据悉,凤凰岭遗址距今已有1万年的历史,是山东省首次发现的细石器时代遗址,填补了我国细石器地理分布上的空白,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的考古学意义和历史文化价值。

【凤凰岭遗址介绍片】

(来源:头条号—沂蒙老杆的摄影世界)

祝丘故城遗址

祝丘故城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故城遗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对祝丘故城的成因、发展、兴衰进行研究论证,能够为两千多年前河东作为临沂最早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提供史料支撑。

【祝丘故城遗址介绍】

(来源:头条号—沂蒙老杆的摄影世界)

看完视频,

是不是感觉发现了新大陆一般?

咱临沂文化竟然如此繁荣!

为河东点ZAN!

☆联系小编阳亮(QQ号&微信号):81820295

提示:更多精彩内容请猛戳"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