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纸坊遗址

登封纸坊遗址

纸坊遗址根据实地调查的情况来看,略呈长方形,南北长约470米,东西宽318米,面积约149060平方米。整个遗址的地形呈中间略高,东、西、北三面稍低,南面为一高断崖。遗址中,西部的文化层保存较好,文化内涵较为丰富。在遗址南部的路东断崖上(华楼至纸坊村路东侧)可明显地看出文化层和灰坑遗迹,尤其是提灌站水渠南头东侧的东西断崖上和水渠西边的南北断崖上散存有大量的烧土块、草木灰及灰坑,文化层厚度达2—4米不等。从采集的器物标本来看:主要有尖底瓶、甑、罐、鼎、鬲、大口尊、翁等,另外还采集有泥质灰陶杯残片,残陶环,另采集到一口沿外表面饰有一周黑红色的图案的陶钵残片。器表纹饰以绳纹为主,刻划纹次之,另有蓝纹,方格纹,附加堆纹等。陶质均为泥质夹砂陶及泥质红陶,磨光黑陶等。生产工具有石斧、石铲等。

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河南登封大周封祀坛遗址

河南登封城西不远,登峰大道与中岳大街交汇处西边有一座叫做万羊岗的土山,山上武则天封禅嵩山留下的大周封祀坛遗址

【空中看大周封祀坛遗址】

【空中看大周封祀坛遗址】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公元690年66岁时取代李唐建立大周,历史上称为武周,做皇帝六年后的万岁登封元年(696年),七十二岁的武则天封禅嵩山

祭坛建在嵩山之阳的一座小山山顶,据测量是东西南北各180米的方形,高度有16米,岁月久远,现在山上长满树木,祭坛只能依稀看出轮廓

【封祀坛已草木旺盛】

坛的西南角原立有《大周封祀坛碑》,武三思撰文,薛曜书丹,4.5米高的大碑,现在这块碑已移到别处

【《大周封祀坛碑》已移走,原址只剩下一块文保碑】

封禅是为祭祀天地,封为“祭天”,禅为“祭地”,祭天的登封台在嵩山之巅,山下的封祀坛是祭地的地方

古代帝王封禅多在泰山,如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李治等,只有武则天选在嵩山,这可能和武则天的族源有关

武则天认为其始祖是周平王少子姬武,武姓源于姬姓,周平王是东周第一位皇帝,首都从镐京(今西安附近)搬到了洛邑(今洛阳附近),所以武则天的国号也选择了周,首都也在洛阳,而嵩山就在洛阳旁边,就近选择守护社稷之山,也能和李唐封禅的泰山区别开

【洛阳天子驾六殉马坑】

这次封禅后,改嵩阳县为登封县,登嵩山封中岳之意;改阳城县为告成县,取大功告成之意,告成县即今登封告成镇,古观星台所在地,同时还免洛阳、登封、告成等地租税数年

同一年,新的洛阳明堂建成,原有明堂在上一年被大火烧

【洛阳明堂遗址公园

也是在这一年,契丹李金忠、薛万荣造反,武则天派李多祚等二十八将讨伐契丹,大败,继派侄子武攸宜再讨契丹,武攸宜军中有位参军陈子昂,留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千古名篇《登幽州台歌》

【位于河北易县黄金台即古幽州台】

唐军最终未能攻灭契丹,但契丹被突厥击败后依附,此后长时间成为唐朝边患,四十余年后安禄山主掌对契丹前线军务,最终导致了改变唐朝命运的安史之乱

李金忠、薛万策造反之后二百一十余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大辽

内蒙巴林左旗耶律阿保机辽祖陵】

辽祖州城和辽祖陵>>>

2018.10.14,大周封祀坛遗址

龙门石窟张九龄撰《唐赠陇西县君牛氏像龛碑》>>>

龙门石窟杨思勖造石窟>>>

龙门石窟宋真宗《龙门铭》>>>

宋仁宗赵祯和曹皇后的永昭陵(第二稿)>>>

登封王城岗遗址2021年考古

龙山文化房址

龙山文化晚期陶器

二里头文化兽面纹方杯

河南文物考古研究院马龙的报告题目是 《登封王城岗遗址2021年的考古工作汇报》。 王城岗遗址位于登封市告成镇与八方村之间,南邻颍河、东临五渡河。2021年,通过对大城的系统勘探和多学科合作研究,深化了对遗址所处区域河流阶地下切、山洪冲积等自然因素对龙山人群出现之前地貌的影响的认识,搞清了河流地貌演化和聚落大时间尺度变化的关系。通过精细化考古发掘,发现在大城东北部有龙山文化晚期居址、窖藏坑,出土精美陶器、石器、玉器等。通过2021年的考古工作,大体弄清了王城岗聚落不同时期的人类活动区域和王城岗大城内总体的功能分区等情况:大城内龙山文化晚期的居民集中围绕东北部临近小城的区域生产和居住,二里头时期的居民星星点点地分散在大城中北部各处,二里岗时期的居民则建造了新的环壕聚落,在大城区域内广见分布。

【报告发表于 2021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上, 2021年12月17日上午,河南南阳。】

扩展:

王城岗遗址是中原地区率先迈入文明社会、国家阶段的地方

走进登封王城岗遗址发掘现场,遗址附近一边是绿油油的麦田、车水马龙的道路,一边是考古工作人员一担一篮剥除历史尘封的忙碌身影,一座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在此交相辉映。

王城岗遗址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镇与八方村之间、颍河与五渡河交汇的台地上,南眺箕山、北依嵩山。遗址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

1976-1981年发现两座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小型城址,并发现有奠基坑、青铜器残片、玉器和文字等,有专家称之为“禹都阳城”。

2002-2005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进行调查、钻探和发掘,新发现一座面积34.8万平方米的龙山晚期大城,同时发现祭祀坑、玉石琮和白陶器等重要遗存,并在大城中部偏北处发现几处大面积夯土基址。

2020年4月,“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项目获国家文物局批复,登封王城岗遗址作为项目的重点遗址之一,开启了新一轮的考古工作。2020年的钻探发现在大城北部分布有面积超过两万平方米的夯土群,是龙山晚期到二里头时期所发现的中原地区最大的夯土基址之一。大范围夯土基址的确认,一方面证明大城中北部是生活居住区,且极有可能是贵族生活区;另一方面佐证王城岗大城在颍河流域的中心地位及环嵩山地区“雏形国家组织”的出现。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马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王城岗遗址龙山时代遗存中既发现了文字又发现了工艺成熟的青铜容器,既有城墙城壕又有大范围的夯土建筑基址,既有外来的礼器(石琮)又有阶级压迫的证据(奠基坑),可以证明中原地区的王城岗遗址在龙山时代晚期已迈入文明社会,甚至形成了包含国家机器的“雏形国家组织”,是中原地区率先迈入文明社会、迈入国家阶段的有力证据之一。

登封这一遗址入选河南重大考古项目

在近日河南文物局发布的《关于切实做好黄河文化相关重大考古项目发掘研究传播工作的通知》中,明确9项河南省黄河文化相关重大考古项目,登封王城岗遗址入选其中!

▲王城岗遗址方位图

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王城岗遗址

王城岗遗址跨越新石器时代和商代,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位于登封市告成镇八方村东北,俗称“王城岗”的岗地上,是一处以龙山文化中晚遗存为主,兼有裴李岗文化、二里头文化以及商周时期文化遗存的遗址。

▲王城岗遗址

1975~1982年河南省文物考古部门对此进行考古发掘,发现龙山文化晚期的东西并列的小城堡2座以及大型房基、奠基坑、窑穴、灰坑等遗迹,出土有大量陶器、石器、骨器、铜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对研究豫西地区龙山文化的分期和城垣建筑结构等具有重要价值。

▲1975~1982 发掘现场

1996年“夏商周断代工程早期夏文化研究”专题组在王城岗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城址内发掘采样。

2000年至2005年国家启动的中华文明探源等工程,又对该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及发掘,在小城堡的西面发现了一座龙山文化晚期的大城,由夯土城墙和城壕组成,总面积约34.8万平方米。

▲王城岗遗址周边地貌

王城岗遗址分前期、后期。前期的遗迹以小城址、奠基坑为代表等;后期的遗迹以大城址(城墙、城壕)、祭祀坑等为代表。

▲王城岗出土陶器

经过多学科的联合攻关,确认王城岗遗址为文献记载“禹都阳城”的夏代初期都城,年代为公元前2070年左右。

王城岗遗址平面图

王城岗遗址立体图

王城岗遗址的发现, 对于研究夏文化的学术价值得到进一步肯定, 使夏商周文化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 对探索夏文化、中华文明起源等都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价值。

(来源: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