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磨石造像

水磨石造像

水磨石造像位于郑州市二七区马寨镇水磨村东150米佛爷庙内,南临贾鲁河正源圣水峪河。石造像青石圆雕,高1.10米,善跏趺坐于须弥座上,右手作说法相,头部轶失,底座刻“大唐咸亨元年”题记。水磨石造像雕刻艺术精湛,铭文内容清晰,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磨石造像,水磨石造像简介,水磨石造像-郑州市二七区水磨石造像旅游指南

设计推荐:美得不像话的水磨石

提起水磨石,都会勾起很多过往的回忆。上小学的时候,最开心的事莫过于每周五下午的大扫除,不用上课!最不想干的事情就是用小刷子蘸着洗衣粉,一块一块地刷地,教室外的地面很多都是水磨石地面,那样的地面承载着我们太多我们童年的回忆。

水磨石(也称磨石)是将碎石、玻璃、石英石等骨料拌入水泥粘接料制成混凝制品后经表面研磨、抛光的制品。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国内,水磨石地面广泛地运用于国内你熟知的各个场所,医院、电影院、学校、商场等等。如今在设计师的创意应用和搭配下,经过小小的改造,摇身一变成为了装饰界的宠儿,登上了国际的舞台。在商业空间、居家住宅、家具、饰品和灯具等等行业,都有它的靓丽身影。

下面小编就带你感受一下水磨石的在设计应用中的独特魅力。

❥水磨石在商业空间的应用

01 镜花水花月

精油按摩空间一向给大家呈现的大多都是幽暗和神秘的,但是很多时候都忽略了最核心的问题-干净。一个纯净和舒适的空间对于体验的用户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基于这样的基础需求,设计师想去创造一个白净、舒适、纯洁的空间。

使用水滴状的不锈钢作为墙饰和装置。通过反射的虚实影像给纯净的空间增添更多的趣味和幻想。创纪元,利用虚实,创造一个新的空间维度和更奇妙的视觉体验。

通过镜面不锈钢的效果将空间的维度进行拓展,就像蜻蜓点水后泛起的涟漪。正如宋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所说:“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整面的镜面墙从空间的尺度上将半个拱形过道拓展出一个完整的视觉拱形通道。这对于狭窄的过道空间来说无疑是巧妙的,而顶部半圆的镜面不锈钢让虚幻的镜面空间再一次拓展了维度。一个半拱形的过道空间就延展出了三个镜像空间,如盗梦空间一般,虚虚实实,却又如此的真切。

对于空间的体验,不再满足于形式化的弧线和拱形。通过对尺度的调整从而产生新的变化,从二维视觉延展到三维空间。

“利用映射出虚像中的景况,拓出一个新的纪元,在繁杂的尘世中,辟出一块净土,为来此按摩的人卸去满身的乏惫”,这是我们对于这个空间的寄语。

02 NOUS花艺餐厅

位于深圳的创意机构0321studio与Nous合作,为这间沿街店铺进行组织与设计。客户的要求重点在于如何解决花艺与餐饮的关系,视觉,功能,以及情绪。

沿街有关餐厅的视觉信息完全隐蔽,退守在花艺功能后,花艺区域不作为餐厅附属,而起到干扰作用——堵塞与室内和公共街道。一个透明的方体怼在门口,既作为街道的背景,也作为餐厅向外看的背景。并且这个方块要通体透亮。去往餐厅的顾客需穿过这个盒子。

设计师喜欢这种相互冲突甚至干扰阻挠,而不是一种平庸的和谐共处。选择一种相对极致的彩色透明玻璃大面积出现,作为店与外界的界限,花艺展示、花艺操作,储藏等功用以集合的方式制作成一个全金属体量操作台。

水磨石现浇通长座位,与两公分厚毛毡和简易的金属构件组合成利落的餐位布局,去维护增强顾客独特的用餐体验,在不丢失舒适感的前提,实现空间重要元素与其他同类餐厅的差异化,激发在这个环境里每个人的想象力,用餐的想象力。

粉色楼梯做垂直交通外也作为空间的装置元素,点缀以满壁碎片,相比它的装饰性,我们更在乎他情绪化的密集,三维空间里的二维故障美学。

❥水磨石在住宅空间的应用

你以为水磨石的应用,仅限于商业领域吗?NO ,水磨石在住宅中的应用经验同样已经炉火纯青。

梦幻、柔和的粉色系厨房地柜,搭配相近色调的水磨石台面,简单而不失格调,无形中为这个白色空间增添了不少浪漫气息。

水磨石墙面与厨房柜体的和谐搭配,共同勾勒出一个清新自然的草木绿厨房,让人不禁眼前一亮,一整天都元气满满。

水磨石与大理石的巧妙混搭,看似随意,实则充满了艺术张力,呈现出时尚、个性、有范的视觉效果。

此外,水磨石工艺还广泛的应用于家具用品的制作,用水磨石元素勾勒的家,更像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纯净而温暖的家的样子。

中国影像方志|长垣:先贤文化铸就文化基石 黄河精神造就豫北水乡

2021.5.26 23:16

中国影像方志》 河南长垣

先贤文化 铸就文化基石

长垣一带早在春秋时期便是明贤汇聚之地,在长垣市区东北方向约五千米,有一座不足千人的小村庄,名为学堂岗村。它的名字,就来源于一段贤者佳话。

一日,孔子带着众弟子路过蒲邑,并在此处开坛讲学。后人为了纪念孔子随遇而安的精神,便将这里称为学堂岗。

在距离学堂岗圣庙十余千米的伯玉村,同样有一片古朴的明代碑刻。传说,这里是春秋先贤蘧伯玉的墓葬,人们称它为“蘧公祠”。

蘧伯玉主张“施仁爱于民,以德治国”,被后人誉为“中国君子第一人”。同时,他也是孔子一生中重要的挚友和师长。

在长垣市第一初级中学的校园里,静静矗立着一座高大素洁的雕像,雕像中这两个默默守望的长者,正是孔子和蘧伯玉。跨越近三千年的历史,这两位先贤对长垣的影响仍德厚流光。

地名变迁 述说黄河之困

已过耄耋之年的萧岐峻,很早就发现,有关长垣地名的由来,在各大史书中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他从无数纷繁冗杂的历史线索中,梳理出一条以黄河为中心的地名变迁脉络。

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卫国在今长垣一带设蒲邑、匡邑。时至战国,七雄争霸,强大的魏国开疆拓土,覆灭卫国。为了巩固统治,魏国将蒲邑、匡邑两地合并,设首垣邑,取有“城墙”之意。其邑治所在地,就在今天长垣境内的陈墙村一带。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将首垣邑改设为长垣县,从此拉开了这片土地的建县历史。长垣之名,沿用至今。

根据当地《长垣县志》记载,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为了躲避水患,长垣的县治迁于古蒲城一带。在这里,长垣人的首要任务依然是修筑城墙。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几乎抹去了这片土地上过去的所有印记,只留下一段残存的城基,在后人的唏嘘中,依稀展现了那段长垣先民们战天斗地的炽热年代。

2019年8月29日,长垣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县制历史,撤县设市,开启了崭新的发展篇章。

兴利避害 造就豫北水乡

据《孔子家语》记载,子路任蒲宰时,曾大力主持兴修水利。这是关于长垣水利较早的记载,也是长垣人与水抗争的序幕。在漫长的历史中,长垣始终备受黄河危害之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彻底杜绝黄河水患,在黄河上兴建了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大坝,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自此,黄河安澜几十年。

与此同时,河南省政府也将武陟获嘉新乡原阳延津封丘、长垣、濮阳8县市的故有河道疏通,形成了一条全长160千米,与黄河平行的防旱排涝河。它由黄河引出,又最终汇入黄河,人们称它为“天然文岩渠”。

长垣天然文岩渠,距离黄河仅几千米。它向市内连通的河流、沟渠密密麻麻,遍布全市每一个角落,不仅兼具防洪排涝与蓄水抗旱的作用,还给当地带来了丰富的生活和农业用水。2017年11月,长垣黄河水利风景区入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长垣落腔 演绎动人乡音

长垣落腔,起源于古时的民间曲艺莲花落。清朝末年,在杜沙邱村,一位牛姓街头艺人,将莲花落改进成多人多角分别登场的戏剧形式。此后,艺人们不断吸收其他戏曲艺术的特点,最终将其演变为今天的长垣落腔。

杜印生是长垣落腔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曾与当地的几位老艺人撑起了长垣的落腔剧团,并培养了大量落腔艺人。二十一世纪初期,由长垣落腔艺人表演的《三告李彦明》、《卖苗郎》等经典剧目多次在省内外的表演中斩获大奖。

然而,随着杜印生为代表的老艺人相继离世,剧团一度陷入了低谷。在杜印生临终时,王银网受老人的嘱托,挑起了团长的重担。

为了维持剧团的运转,王银网不断寻找着表演机会。闲暇时间,她还会带着团员们给乡亲们免费义演,只为坚守这份传统艺术。

如今,古老的落腔,从乡野田间飘进了菁菁校园,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时光,也使传统艺术的种子在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

两百多年前,长垣的先辈们凭借着落腔谋生度日。今天,衣食无忧的长垣人将过去困苦岁月的悲喜记忆,演绎为幸福生活的动人乡音。

厨乡文化 以美食为骄傲

在长垣的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里,当地上百位国家级厨师,正在祭拜创立了“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的“中华厨祖”——伊尹。

长垣不仅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因在烹饪界人才辈出蜚声遐迩。

早在北宋时期,长垣就已经形成了宫廷菜、官府菜、市肆菜、寺庵菜和民间菜五大体系,肉丝带底、烧皮肚、炸八块、芥菜肉等都是享誉大江南北的美食。

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里,年轻的学生们正在潜心学习。建校50多年来,这里已培养了无数名厨大家。

时至今日,在长垣,专业厨师多达三万余人,其中有上百名国家级厨师。他们烹制的美食,香飘全球各地。

为了进一步发扬“厨乡”文化,长垣市政府还投资,修建长垣食博园,定期举办美食节和名厨交流会。深厚的美食文化,点亮了这座豫北小城的发展之光。

黄河精神 重塑黄泛千里

这里是河南长垣起重工业园区,崔培军正在指导工人们赶制一批订单。

这里汇聚了上百家以起重装备制造企业,园区的年销售额已达百亿元。

魏庄位于长垣东南部,紧临黄河,是名副其实的黄河滩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魏庄几位村民靠着一杆焊枪维修小型的起重设备,赚到了第一桶金,于是,带着乡亲们一起开设家庭修理作坊,并尝试制造起重机。历经30多年的发展,长垣人自主研发的起重机技术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长垣的中小起重机产业,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5%以上。

2020年年初,一场来势汹汹的疫情,将长垣推向了全国人民的视线。

据统计,疫情初期,长垣卫材行业为武汉及国内其他城市提供了数亿件医用防护物资,解决了一线医护工作者和广大民众的燃眉之急。

今天的长垣市,一座规模宏大的“医学博物馆”矗立于生机勃勃的产业新城中。在这里,长垣人发掘、保护中国医疗器械发展的历史。这些珍贵文物,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医疗器械发展的百年历程。

生长于贫瘠的黄泛区的长垣人,如同柔韧却生命力强大的芦苇,他们的血脉中流淌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永不言弃的勇气。正是黄河精神的不断延续,使他们在白茫茫的盐碱地上,开拓出一片富饶的新天地。

康提示:请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处。

中国影像方志

《长垣篇》

播出时间:5月26日 23:16

济南长清水母山圣佛洞!悬崖峭壁石窟造像有特色!旁边是卧牛山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