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丹寺

甘丹寺

甘丹寺,是黄教六大寺中地位最特殊的一座寺庙,它是由佛教格鲁教派的创始人宗喀巴于1409年亲自筹建的,可以说是格鲁教派的祖寺,清世宗曾赐名为永寿寺。

甘丹是藏语音译,其意为“兜率天”,这是未来佛弥勒所教化的世界。宗喀巴的法座继承人,历世格鲁派教土甘丹赤巴即居于此寺。寺内还保存着历代甘丹赤巴的遗体灵塔90余座,并藏有许多明代以来的文物和工艺品。

甘丹寺位于拉萨达孜县境内拉萨河南岸海拔3800米的旺波日山上,距拉萨57公里。寺庙傍山而立,群楼重叠,巍峨壮观。整座建筑群由佛殿、喇章宫殿、僧院扎仓和米村及其附属建筑单元组成。1419年,宗喀巴在甘丹寺圆寂,灵塔内尚存宗喀巴的肉身灵塔。

甘丹寺中藏有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其中有1757年清代乾隆皇帝赐予该寺镶满金银珠宝、书有汉满蒙藏四种文字的盔甲,国家特级文物、纯金汗书写而成的藏文《大藏经》中的整套《甘珠尔》佛经,由十六罗汉和四大天王等组成的整套二十四幅的缂丝唐卡“唐绣”,这些文物都展示出明清两代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之间的亲密关系。其中二十四幅要展示三周,形成了该寺一年一度规模盛大的“甘丹绣唐节”。

交通

在大昭寺广场有中巴前往,每天早上7:00发车,来回票价为20元,车程2个多小时,原车14:00返回。

地址:拉萨市达孜县境内拉萨河南岸旺波日山上

类型:寺庙古迹历史建筑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

9:00-16:00

交通

在路布停车场(大昭寺附近)坐直达甘丹寺的中巴车,人满发车,一般6:30出发。单程票价10元/人,来回20元/人,单程2小时,当天15:00-16:00原车返回,中途会在桑阿寺停留参观,无需门票

门票

50元/人

甘丹寺附近的景点 甘丹寺开放时间

1. 甘丹寺开放时间

早上9:00左右布达拉宫正门集合(具体时间以导游通知为准)頭條萊垍

上午集中游览:布达拉宫(约3个小时),布达拉宫海拔 3700 多米,依红山而建(高117米共13层,东西长360余米)。“布达拉”是普陀罗的译音,即菩萨住的宫殿。集宫殿、寺院和灵塔殿三位一体的建筑;也是旧西藏政教合一的的统治权力中心,分为红宫和白宫,红宫为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和各类佛堂;白宫是达赖喇嘛的冬宫,是旧时西藏地方政府的办事机构。

下午游览:大昭寺(约1:30个小时),又名“祖拉康”,藏语是经堂。距今已有 1350 年的历史,是拉萨最古老的寺庙,至今仍然是整个藏区地位崇高的中心寺。寺内供奉有释迦牟尼12岁时的等身镀金像,及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赤尊公主的塑像。(感受藏民在大昭寺点酥油灯,绕着八角街转经,整个八角街响彻着六字真言的声音,气势宏大,甚为壮观!)

八角街自由行(约30分钟),是拉萨乃至整个藏区人文景观的缩影,他汇聚着来自各地的朝拜者,还有那些令人眼晕的摊点,围绕在四周的众多建筑,也暗藏着众多古迹,它们述说着拉萨的历史。八角街,不仅是一条转经道,同时它也是拉萨比较大的商业街,两旁店铺林立,商品凝聚了西藏、尼泊尔及印度特色。晚餐后自由活动,建议逛逛老街小巷,在繁闹的夜市中品味拉萨的夜风情,或者去泡泡酒吧,在各色酒吧餐厅感受独有的异域韵味。

约下午5:00左右结束,晚上也可以自费观看西藏最原始的藏戏演出,也可以去观赏原生态的藏族歌舞表演,观赏完之后可以去拍布达拉宫的夜景,愉快结束当天的活动。

2. 甘露寺开放时间

景区目前暂停营业,请留意。

临沂天马岛旅游区位于莒南县县城北,景区由马鬐山和天湖两部分组成。天马岛主峰海拔662.2米,是鲁东南群山之冠,由三面湖泊环绕而成,湖水清澈、纯美甘洌,彰显“山疑画里看,水作琴中听”的江南诗韵,山水相映,气候宜人。

天马岛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刻下,似各种形态的奇石数不胜数,如诗如画,有着“华夏第一龟”的龟山,它身长2999.9米,身高599.9米,是天马岛的标志性景观。天马岛气势宏伟,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秀丽奇雄。岛上有天然形成的瀑布达数百条之多,尤在夏季,水量充沛,呈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丽景观。

岛上复建的千年古寺——甘露寺,是汉代建立的大寺,曾经与镇江甘露寺齐名,素有南北甘露寺之称。几度毁于战火,今天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身高6.6米端坐于荷花莲座中神态安详的“圣水观音”,伴着静心祥和的佛教音乐自水中升起,玉净瓶中圣水点点滴滴洒向八方众生,游客争相顶礼膜拜。條萊垍頭

3. 甘丹寺游览图

1、布达拉宫2、大昭寺3、色拉寺4、哲蚌寺(以上景点在拉萨市城关区景内)

5、甘丹寺(拉萨市达孜县景内)

6、羊珠雍措(日喀则市景内)

7、朗措(拉萨市当雄县景内)

8、雅鲁藏布大峡谷9、巴松措10、鲁朗林海(林芝市景内地)。景点有藏传佛教、高原湖泊、高原林海等等

4. 甘丹寺门票价格

作为拉萨三大寺庙之一,拉萨色拉寺的辩经是不可不看的藏教人文景观。

  色拉寺,位于西藏拉萨北面3公里处的色拉乌孜山脚下。与甘丹寺、哲蚌寺合称“拉萨三大寺”。“色拉”在藏语里是野玫瑰的意思。传说在明朝永乐年间,宗喀巴大师的弟子绛钦却杰在山下建寺的时候,这里长满了野玫瑰,色拉寺因此得名。从1417 建寺到如今,经历代增修扩建,此达到今天我们能看到的规模。横跨六百年的建设周期,色拉寺布局虽无整体规划。但寺内的建筑密而不挤,杂而不乱,主次分明,彰显格鲁派大寺的特有风格。

在雪域高原,很多的黄教寺庙都有喇嘛辩经活动,但色拉寺的辩经活动不论是规模场面、动作规范、严谨激烈的程度都更具特色,更加耐看。色拉寺的辩经活动在每天下午三点开始,并对游客免费开放。建议想看的朋友提前到达色拉寺,参观色拉寺需要买票进入,门票价格五十元,进入寺庙大门后沿着最宽的道路直行千米左右即可到达,进入辩经场不需另买门票。也不用担心西藏午后超大的太阳,因为辩经场内众多的参天大树,阻挡了高原刺眼炙热的阳光,使这里成为一个清新凉爽的宗教活动舞台。

  三点开始,众多僧人身穿红袍,鱼贯而入。简短的开场仪式后,辩经正式开始,几十名喇嘛分为一对一、一对多,或者多对一的各种组合。站立者藏语发问,席地者则藏语答辩,辩论话题涉及藏教佛学的各个方面。问题一出,席地者必须不加思索地作出回复,进行反驳或解答。随着辩经活动的深入,最有特色的画面开始呈现,站立者面对对方,采用各式各样的手势和丰富的肢体动作,甚至怒目而视、手挥念珠、单脚独立并大力击掌以壮声威。他们或在提问时高举手臂向下劈落;或拉动佛珠表示借助信仰的力量来战胜对方。虽然语言不通,不懂辩经内容,但我与周围众多参观游客一样,来色拉寺就是为了亲历这一天天传承下来、具备六百年历史的辩经活动,将自己融入短诵长吟、低念高唱的环境之中。我喜欢这里的氛围,喜欢看这些信众喇嘛在古树参天、碎石铺就的辩经场内为了心中神圣的信仰而展开辩论的场景。

5. 甘丹寺开放时间最新

宁玛寺,又称阿万仓召岱娘玛寺,位于甘肃省玛曲县阿万仓乡扎西贡色滩的中心,海拔3500米。

该寺於藏历第十六绕迥金马年(西元一九三○年),由甘丹寺赤哇罗桑华旦创建。寺院赤哇均由甘丹寺相则扎仓委派。是拉卜楞寺属寺。

新建的经堂内供奉甘丹哇索活佛所赐《甘珠尔》大藏经启动藏仓活佛、大法台华丹嘉措所赐吉祥天女唐卡和其他唐卡。

寺院的法会有∶每年举行密集、十三尊大威德、普明等自入法会七次;夏季举行坐夏法事。一九八五年有寺僧八十人。

一九八一年,经玛曲县人民政府批准开放,重建了大经堂及僧舍三十院,总建筑面积约三万六千多平方米,寺僧九十人,信徒四千四百九十六人。條萊垍頭

6. 甘丹寺附近的寺院

甘丹寺距离拉萨有50公里,寺庙很大

7. 甘丹寺开放时间表

转山会

藏族传统节日,又称沐佛节、敬山神。流行于甘孜、阿坝藏族地区。每年农历四月八日诞辰时,有九龙叶水为其沐浴,故又称沐佛节。每年这一天,甘孜藏区远近群众身着民族服装,汇集到跑马山上和折多河畔。人们先到寺庙里燃香祈祷,焚烧纸钱。然后转山祭神,祈求神灵保佑。转山后,支起帐篷进行野餐,演藏戏。唱民间歌谣,跳锅庄舞、弦子舞,骑手们还进行跑马射箭比赛。在此期间,人们还要举行物资交流活动和其他文化体育活动。

5、采花节南坪县博峪一带藏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节期两天。传说,很久以前博峪是一个荒僻的山沟,人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以树叶和兽皮做衣服。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位叫莲芝的姑娘,她美丽善良,心灵手巧,教会了当地人们开荒种地和织布缝衣,还采来百合花为人们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这天,莲 芝上山采花,被镍风卷下悬崖摔死了。人们很悲伤,便在这一天上山采花纪念她。久而久之,形成了采花节。

6、黄龙寺庙会垍頭條萊

黄龙寺庙会是阿坝州藏、羌、回、汉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夏历六月十五日在松潘县黄龙寺举行。座落在阿坝州松潘县岷山南麓丛山中的黄龙寺,它背依海拔5700多米岷山主峰雪宝项,因山顶上的清泉带着钙质飞腾而下,铺满了一条乳黄色、犹如一条黄龙飞腾而下的自然奇景,镶嵌着3400多个大小彩地,它们相互连接、五彩交辉。后人建寺,以庙会吸引邻近省、州、县信众朝拜,逐渐形成民俗节日。條萊垍頭

每年农历六月初十起,各地游人或骑马,乘车或徒步,带上炊具、帐篷来到这里旅游。集会上,人们不但要观赏黄龙寺的风光,而且举行藏戏表演、民歌对唱;青年壮士们,还要进行摔跤、射箭等活动。六月十五是节日的高潮,黄龙寺及周围的山腰林间排满各种土特产品,形成盛大的物资交流会。老人们进寺烧香,祈祝祷一生平安。年轻人载歌载舞,通宵达旦。條萊垍頭

7、牧民节

阿坝州藏族牧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下月初举行,节期一般为一周。节日前,家家户户打扫卫生,在太阳快下山时,将垃圾向西边倒去,意在让太阳的火焰将一切不祥之物烧化。然后,各家准备好青稞酒、酸奶等节日食品。节日的第一天早晨,各家父女争背吉祥水。然后,用加奶的吉祥水洗脸洗手,用洗净的手烧柏香,祈求水草丰盛、牛羊兴旺。接着,全家围坐一起欢宴。节日前三天,各村寨跳舞唱歌,比赛摔跤和进行各种娱乐活动,不出村外。三天后,人们开始走村串户,相互祝贺节日快乐。每天夜晚,人们聚集到村寨外,燃起篝火,载歌载舞。

8、俄喜节

为藏族传统节日,流行于木里县一带。节期在每年农历腊月初七日。传说,古时候木里一带很富庶,西藏和云南的八个藏族支系千里迢迢迁来居住,定居那天,是腊月初七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纵情欢乐。以后,每年这一天都要举行纪念活动,世代相传,成为固定节日。节日前一天,各家忙着准备丰盛的食物。节日这天,全家围坐在一起,举杯畅饮。按习惯,要让猫和狗饱餐一顿,如果它们先吃肉后吃饭,就兆示着来年风调雨,农牧业丰收。夜晚。人们围着一堆堆篝火。对唱山歌和跳舞。

9、谢水节

流行于冕宁县一带。每年农历三月初六举行。其主要内容是求雨和祈子。是日,喇嘛带上用糌粑做成的青蛙、蛇和癞蛤蟆,每家随去一二人。来到水沟边,喇嘛一边念经一边把糌粑做的动物放到水中。返回时,大家打着雨具,嚷嚷闹闹,表示雨已下起来了。接着,人们去敬一个圆形的塔子。塔内放有一把刀子和一个小锣锅,代表生育。久婚无子的妇女向塔神许愿,祈求生子。敬塔后生了孩子的侬,该日要去敬塔还愿。條萊垍頭

10、上九节

流行于宝兴县一带。每年农历正月初九举行。是日,人们汇集到山下,举办灯会和表演狮舞等,尽情欢舞高歌。夜晚,举行别具一格的男女对垒摔跤,结果常常是男败女胜,引起轰堂大笑,将节日活动推向高潮。

11、赏花节

又称看花节,流行于马尔康一带。每年农历六月举行,时间一般3-5天,有的地方长达10余天。人们带着食品、帐篷,骑着骏马,成群结队到野外游玩,欣赏山花。他们搭好帐篷,熬好酥油茶,盛满青梨酒,一边吃喝,一边赏花,一边祝福。晚上,燃起篝火,高歌欢舞。节日期间,还要举行摔跤、赛马等活动。也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机会。

.二、藏族宗教节日< /p>

1、雪顿节頭條萊垍

雪顿节,是西藏藏族人民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藏庆七月一日举行,为期四、五天。雪顿是藏语译者,意思是“酸奶宴”,于是雪顿节便被解释为喝酸奶子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以演藏戏为主,又称“藏戏节”。按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规定,每年藏历六月十五至七月三十日为禁期,大小寺庙的喇嘛不许外出,以免踩死小虫,待七月三十日解禁之后方可下山。喇嘛下山时,农牧民拿出酸奶敬献,形成雪顿节。到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初,清朝皇帝册封了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和五世班禅罗桑意希,赐给金册、金印,从此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进一步巩固。这时雪顿节开始演出藏戏。达赖喇嘛从布达拉官移居罗布林卡,雪顿节时藏戏班子来到罗布林卡演唱。届时,拉萨市附近的居民,身着鲜艳的节日盛装,扶老携幼,提上酥油桶,带上酥油茶对来到罗布林卡在繁茂的树荫下,搭起色彩斑斓的帷幕。在花香草肥的绿茵上,铺上新卡垫、地毯,摆上果品佳肴,席地而坐,边饮边谈,载歌载舞,观看藏戏,享受节日的欢乐。下午,各家开始串帷幕做客,主人向来宾一敬三口干一杯的“松准聂塔”(酒礼),唱各种不同曲调的劝酒歌。欲罢,客人将酒三口饮完。敬酒声、祝福声、欢笑声此起彼伏。当晚霞染红天际时,人们才踏着暮色离开林卡。

近年来,自治区各机关单位还将大型的文艺活动,学术研讨,经贸交流会安排在雪顿节期间,使场面更加热闹非凡。

2、大佛瞻仰节

藏族信仰佛教,不少节日均与宗教有关。西藏的日喀则僧俗民众每年藏历五月间在扎什伦布寺举行大佛瞻仰节。

扎什伦布(藏语音译“吉祥须弥山”)寺,喇嘛教格鲁派(黄教)第四大寺。在西藏日喀则尼色日山下,为历世班禅的驻锡地。

扎什伦布寺的大佛瞻仰节,是由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公元1357-1419)的第子根顿珠巴(公元1391-1474年)于公元1468年创办的。最初的佛像与展佛台仅有十几米高。随着宗教的兴盛,从四世班禅洛桑·确吉坚赞(公元1567-1662年)开始,历代班禅大师都对佛像及展佛台进行更新和扩建,逐渐形成宽阔宏伟的规模。條萊垍頭

展佛台建在扎什伦布寺的后山坡上,佛台由砖石水泥砌成,高28米,长41米,四周有石砌围墙。远远望去,犹如宽阔的银幕。

瞻仰节历时三日,每天展出不同的佛像,供信徒朝拜瞻仰。第一天,展出“过去佛”,即无量光佛;第二天,展出“现在佛”,即释迦牟尼;第三天,展出“未来佛”,即吉尊强巴贡波。大佛瞻仰节庄严隆重。节日期间,扎什伦布寺的五百名喇嘛身披袈裟,举行盛大法会。每天清晨将彩缎制成的巨幅佛,捆在梯形木架上,由16人抬起,前有“狮子”引路,后面仪仗队尾随,缓缓来到展佛台前。9时左右,大佛悬挂空中,在阳光下,彩缎光彩夺目,极为壮观。

节日期间,来自江孜、白朗、萨迦、拉孜、南木林等县和日喀则各区的僧侣信徒,赶着毛驴、马车,穿着节日服装,聚集在扎什伦布寺的门前,瞻仰大佛。垍頭條萊

3、牛王会

调牛节是藏族民众对牛在农业生产中重要地位的认识,他们在日常劳动中培养出对牛的浓烈情感,从而出现了大量的牛文化现象,他们视牛为神,以牛为献祭神灵的最佳牺牲,于是牛王会也就出现了。牛王会从农历八月十五日开始,一般延续十多天,有时甚至历时一个月之久。人数常达千人以上。在牛王会期间,人们请黑叭(巫师)念经、吹牦牛角、宰杀数十头牦牛或上百只羊,狂欢滥饮,无比热闹。由于牛王 耗资巨大,所以近百年来这种大规模的牛王会仅举行过一次。参加牛王会的成员都具有共同的血缘关系,它还属于祖先崇拜的文化节日之列。垍頭條萊

4、传昭大法会

是西藏最大的宗教节日。藏语称“默郎钦波”或“坚安曲巴”,意为“正月十五供奉”。节期从藏历正月六日到正月二十日,届时拉萨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三大寺的僧人都集中在拉萨大昭寺。各大喇嘛寺都要举行盛大的酥油花展,以五色酥油塑造各种人物、动物、花卉,大者数尺,小者数寸,做工精美,形象逼真,件件堪称艺术珍品,这是寺院僧侣的创作与创造。寺院周围的藏民纷纷到寺院欣赏僧侣们的杰作,观看酥油花展,并同僧侣一起举行迎佛、转经等宗教仪式,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氛。條萊垍頭

这一节日的来历,据传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为纪念释迦牟尼、光大佛学,聚集了万余名僧侣在藏历正月初八至十五日,在拉萨大昭寺组织了一次发愿祈祷大法会,并举行格西学位考试,西藏其他地方的佛教信仰者也前来朝佛。在此期间,宗喀巴梦见荆棘变为明灯,杂草变为鲜花,山石变为奇珍异宝,寺内奇花异卉、灿烂夺目。宗喀巴为了再现梦境,组织僧侣用酥油塑造各种花卉、树木、禽兽、人物,连同百盏酥油灯一起供奉在佛像前。此后,规模不断地扩大和丰富,使祈愿大会成一个固定的宗教节日,还十分盛行,其规模不亚于刚创立之时,一直到今天。

5、酥油花灯节

藏历元月十五日,(2000年2月19日)也是传昭大法会的最后一天,是藏族人民规模宏大、绚丽缤纷的酥油花灯节。白天,人们到各寺朝佛祈祷;夜晚,拉萨八廓街举行酥油花灯会,满街搭起各种花架,上面摆满有五颜六色的各种神仙、人物鸟兽和花木形象,还有木偶表演。花灯点燃之后,宛若群星降落,闪闪烁烁,一片辉煌。西藏各地方官员、群众也赶来看花灯。夜间,郊区农人进行载歌载舞,对歌比赛,有时还延续几天才能结束,这是拉萨最热闹,最快活的节日。

6、萨噶达瓦节

藏历四月十五日(2000年6月16日),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诞辰、成道及圆寂的日子。也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藏历四月是佛日,因此,用藏语就称之为“萨噶达瓦”。每年的藏历这一天,藏族男女身着节日盛装,按照他们的传统习俗,成群结队地汇集在雄伟的布达拉宫背后的龙王谭举行这圣大的节日,经过长期发展,萨噶达瓦节逐渐演变成为藏族人民春夏游园和预祝农牧业生产丰收的群众性节日。在节日期间,人们有的搭起色彩斑斓的帐篷,有的摆上青稞酒,酥油茶,全家欢歌笑语,小憩于湖边。接着,藏族青年们围成圆圈,踏地顿节,欢歌而和。现拉萨市藏戏团及其他文艺团体也来进行文艺演出,为节日助兴。

7、祈祷节

祈祷节是藏族地区最为隆重的既是大型宗教活动,也是民间性的节日活动,藏语叫“莫郎切波”。在州内藏区,有两类这种盛会,一是格鲁派的祈祷节;一是藏族原有的宗教,本波教的祈祷节。格鲁派的祈祷节与西藏拉萨一带的祈祷节相同,每年举行两次,一次是在农历六月十五,一次是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正月的祈祷节比夏季的祈祷节要隆重。州内还有本波教的寺庙和信徒,他们至今还保留着浓厚的原始宗教的习俗。每年也有极为隆重的两次祈祷节,一次是在农历六月十三至十五,据说这次祈祷会,是为了纪念在安多地区“降魔建寺”的阿尼雄大师而举行的,他是本波教的始祖登巴辛绕的弟子。另一次的祈祷节,是在农历正月十三至十六,在祈祷 上,全寺僧人在活佛的主持下,为这个地区在新的一年里去灾灭祸、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而祈祷、正月十五是祈祷节的高潮期,这天,如松潘本波教寺院尕米寺,前来朝觐的有来自若尔盖、红原、九寨沟等地的香客及本地群众,多达2万余人。前来参加盛会的人们,在正月十三或十四要去转一圈尕米寺后的圣山——小西天。正月十五一早,寺里僧侣喇嘛,披上新袈裟,由寺内乐队吹响的大、小铜号,随后全寺和尚齐聚经堂诵经,并由活佛安排这一天各人的责任。近12时,和尚们向前来朝觐的各地香客和观众,表演“跳神”节目(也称访仙舞),跳神的内容既有歌颂历史上藏汉团结的故事,也有根据本波教经典故事而编跳的舞等。

8、燃灯节頭條萊垍

为了纪念佛教改革家,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逝世而举行的活动,于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举行。这天凡属该教派的各大小寺庙、各村寨牧民,都要在寺院内外的神坛上,家中的经堂里,点酥油灯,昼夜不灭。人们穿上节目的盛装,群聚在为佛教大师而诵祈愿经的寺院前,高诵“六字真经”,向怫的神灵祈愿、磕头,各村寨的男人们骑上马,带上早已备好的柏香树枝,到村旁的神塔前,高诵祷词,举行盛大的煨桑仪式。并向天空抛撒印有狮、虎、龙、鹏的“龙达”(风马),继而,骑手们为寺院的僧人们和全村寨的人们,表演马术;男女青年跳起“锅庄”,老人们坐在看台上边喝酒、聊天,由歌手唱祝愿歌,由能说善唱的艺人说唱藏族民间长诗、格萨尔王传等,直至圆月升起,人们才扶老携幼,高唱诵念“六字真经”愉快地回家。條萊垍頭

9、扎崇节條萊垍頭

扎崇节是阿坝县藏族人民特有的节日,由宗教活动而演变为民间贸易节日,“扎”是陶器之意,“崇”是市场的意思。所以,它是由交易陶器为主要市场的大型交流会。节日期间引来川、甘、青三省边界人们集会贸易。它始于18世纪末,阿坝麦桑第九世土官阿木让,因说要到拉萨去拜佛,但后来却未能去拉萨,为求佛赦免许诺不行的罪过,在几位老民的建议下,她把所辖牧民们.集中在一起念“真经”。从此,每年的农历五月二十日,便成了牧民们聚在一起,诵念“真经”的日期,汇集之地在今县城处。到了19世纪初,麦桑土官的势力渐为扩大,所以一年一度全体牧民念“真经”的聚会日,渐渐成了较为隆重的民俗节日。集会上,人们不但要念“真经”,而且村与村之间,举行各种文体活动,如赛马、摔跤、跳锅庄等。并在聚会上,出现了省内外来交易陶器的许多商人,人们对这些陶器大受欢迎。虽然后来在聚会上出现了陶器以外的交易物品,但当时,陶器是市场上的主要商品,所以人们称之谓“扎崇”(陶器市场)。

格东节

格东节又称跳神节,是一种跳神驱鬼的宗教活动。跳神活动由喇嘛寺自行组织。各寺举行格东节的时间不一,多数寺院在藏历冬月举行。中甸松赞林寺(归化寺)过格东节的时间在藏历冬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九日。二十六日举行跳神预演,二十七日、二十八日进行诵经法会,二十九日正式举行跳神活动。这天喇嘛们要带上动物面具跳神。面具众多,有马、鹿、猴、牦牛、狗、乌鸦、猪、虎等动物面具。这些面具是喇嘛自己动手制作的,做工精致,栩栩如生。每位喇嘛带着一种面具,身穿袈裟,在唢呐、鼓、钹等宗教乐器的伴奏下,在归化寺前面的平台(小广场)上,比试着各种动作,形象逼真,给人一种神秘感,气氛庄严而肃穆。归化寺附近的藏民,包括中甸县城的藏民把归化寺前面的平台挤得满满 的,周围屋顶、断墙上也站满围观生众。带着面具跳神的喇嘛,好像并不关心围观群众的多少与反映,他们专心致志地跳着古朴的舞蹈,这是跳给神看,这是为神饿日跳,并非为生众们跳。这种氛围、这种感受,只有观看过跳神的人才会有。垍頭條萊

德钦东竹林寺、维西康普寿国寺、中甸大宝寺等喇嘛寺院,每年也都举行格东节。

鸡足山朝山会

鸡足山是佛教名山,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为朝山拜佛的日子。据史料记载,佛教进入鸡足山始于宋代,盛于明代。清代范承勋的《鸡足山志》载:宋代有僧人济在青巅山峻石出家修行,崇奉迦叶。元代有僧人源空、普通、本源等先后在山结茅潜修。明代先后有圆庆、净月、周理、无住、洪如、大错、担当等高僧在此山修行。在嘉靖至万历年间,鸡足山有大小寺院数百座,僧人上千。同时,道教也进入鸡足山,并在山上修建了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玉皇阁、真武阁等道观。清代有虚云、自性、洪舒、普行等高僧在此山修行。鸡足山是中国佛教名山,与峨眉山、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齐名。届时,当地及邻县、邻地州的白族、纳西族、藏族、汉族、彝族等民族的佛教信众,蜂拥而至,络绎不绝,到鸡足山拜佛敬香,也有来自西藏的藏民和海外的佛教信众,香火之旺,为滇省之最。垍頭條萊

鸡足山又是享誉国内外的风景胜地,有四观八景。四观:观日、观云、观海、观雪;八景:天柱佛光、华首晴雷、苍山积雪、洱海回岚、万壑松涛、飞瀑穿云、重崖返照、塔院秋月。历代名人杨黼、杨慎、李元阳、徐霞客、赵藩、袁嘉谷、徐悲鸿等慕游鸡足山,并写下赞美诗文和留下字画,大大增强了鸡足山的文化品位。于是,朝山会期间,附近白族、汉族、纳西族、彝族等民族中,不信佛教的群众也前往鸡足山游览。成千上万的人朝鸡足山,人们称之为朝山拜佛节。頭條萊垍

西藏是以藏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区。藏民族有一些独特的风俗习惯,进藏游客应尊重。條萊垍頭

献哈达是藏民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种礼节。当好客的藏族主人向客人敬献哈达时,客人应躬腰接受;走进普通藏民的家,切记不可用脚踩门槛;要称呼人名时,一般在名字后面加“啦”字,以示对对方的敬重、亲切。主人如请就坐,可盘腿而坐,切勿伸直双腿,脚底向人。此外,不能随便用手去抚摸藏族人的头顶。

三口一杯是藏民族在会客时最主要的一种礼节。三口一杯的程序大概为这样:客人先用右手无名指沾点酒,向空中、半空、地上弹三下,以示敬天、地和祖先(或者敬佛法僧三宝),然后小喝一口,主人会把杯子倒满,再喝一口,主人又会把杯子倒满,这样喝完三次,最后把杯子中的酒喝完。

在西藏,马肉、驴肉和狗肉是从来不吃的。有些地方的藏民连鱼肉都不吃。因为藏族人认为狗和马是通人性的,是不能吃的;而驴被视为一种很不干净的东西,也不会食用。所以,在西藏千万不能提起吃驴肉、狗肉等事情。

西藏主要的旅游景点是寺庙。目前,西藏对游客开放的很多寺庙都是藏传佛教寺庙,藏民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所以,在转经时一定要按顺时针方向行走,切不可逆时针方向行走。很多藏族老者在转经的时候,身后会跟着一些挂着红绸子的羊,这种羊被称做“放生羊”,不可对这些羊进行骚扰。同时,在寺庙佛殿之内,不可大声喧哗和随意触摸佛像,在没有允许的情况下,更不能在佛殿内录像、照相等。

藏族人伸舌头是一种谦逊和尊重对方的行为,而不是对他人不敬 。双手合十表示对客人的祝福.

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婚丧嫁娶、民俗节庆、拜会尊长、拜佛,迎送宾客等等场合,通常都要献哈达。哈达是一种生丝制品,长短不一,献哈达是对人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自古以来,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的。垍頭條萊

敬酒茶:到藏族人家做客,主人便会敬酒,一般是青稞酒。青稞酒是不经蒸馏、近似黄酒的水酒,度数十五度至二十度。敬献客人时,客人须先啜三口,每喝一口主人都要掺满,最后再喝干一满杯。喝茶则是日常的礼节,客人进屋坐定,主妇或子女会来倒酥油茶,但客人不必自行端喝,得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过去喝,这样,才算懂得礼貌。條萊垍頭

打招呼:与藏族人打招呼时,一般在其名字后面加一个"啦"字,以示尊称,行路时,不抢在他人前面,相遇必先礼让。其次,在饮食方面,还有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等规矩。頭條萊垍

甘丹寺景点 甘丹寺开放时间

1. 甘丹寺开放时间

作为拉萨三大寺庙之一,拉萨色拉寺的辩经是不可不看的藏教人文景观。

  色拉寺,位于西藏拉萨北面3公里处的色拉乌孜山脚下。与甘丹寺、哲蚌寺合称“拉萨三大寺”。“色拉”在藏语里是野玫瑰的意思。传说在明朝永乐年间,宗喀巴大师的弟子绛钦却杰在山下建寺的时候,这里长满了野玫瑰,色拉寺因此得名。从1417年建寺到如今,经历代增修扩建,此达到今天我们能看到的规模。横跨六百年的建设周期,色拉寺布局虽无整体规划。但寺内的建筑密而不挤,杂而不乱,主次分明,彰显格鲁派大寺的特有风格。

在雪域高原,很多的黄教寺庙都有喇嘛辩经活动,但色拉寺的辩经活动不论是规模场面、动作规范、严谨激烈的程度都更具特色,更加耐看。色拉寺的辩经活动在每天下午三点开始,并对游客免费开放。建议想看的朋友提前到达色拉寺,参观色拉寺需要买票进入,门票价格五十元,进入寺庙大门后沿着最宽的道路直行千米左右即可到达,进入辩经场不需另买门票。也不用担心西藏午后超大的太阳,因为辩经场内众多的参天大树,阻挡了高原刺眼炙热的阳光,使这里成为一个清新凉爽的宗教活动舞台。

  三点开始,众多僧人身穿红袍,鱼贯而入。简短的开场仪式后,辩经正式开始,几十名喇嘛分为一对一、一对多,或者多对一的各种组合。站立者藏语发问,席地者则藏语答辩,辩论话题涉及藏教佛学的各个方面。问题一出,席地者必须不加思索地作出回复,进行反驳或解答。随着辩经活动的深入,最有特色的画面开始呈现,站立者面对对方,采用各式各样的手势和丰富的肢体动作,甚至怒目而视、手挥念珠、单脚独立并大力击掌以壮声威。他们或在提问时高举手臂向下劈落;或拉动佛珠表示借助信仰的力量来战胜对方。虽然语言不通,不懂辩经内容,但我与周围众多参观游客一样,来色拉寺就是为了亲历这一天天传承下来、具备六百年历史的辩经活动,将自己融入短诵长吟、低念高唱的环境之中。我喜欢这里的氛围,喜欢看这些信众喇嘛在古树参天、碎石铺就的辩经场内为了心中神圣的信仰而展开辩论的场景。

2. 甘丹寺附近的寺院

降央曲吉-扎西班丹。

哲蚌寺创始人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之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于1416年创建。解放前该寺僧众超过一万人,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拥有141个庄园与540多个牧场,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

哲蚌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位于拉萨西郊更丕乌孜山下。整个寺院规模宏大,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群依山铺满山坡,远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哲蚌,藏语意为"米聚",象征繁荣,藏文全称意为“吉祥积米十方尊胜洲”,它是格鲁派中地位最高的寺院。

3. 甘丹寺门票价格

甘丹寺需要门票的。只有当地人和带团中的司机导游免费。

4. 甘丹寺关门时间

色拉寺早上6:00-下午16:30开门。色拉寺全称“色拉大乘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与哲蚌寺、甘丹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 色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拉萨北郊3千米处的色拉乌孜山麓,周围柳林处处,自古就是高僧活佛讲经说法之地,有许多僧尼小寺环绕其间,寺东和寺南有普布觉寺、米琼热尼库寺、贡巴萨寺、帕奔岗寺、扎西曲林寺、曲桑寺、嘎丽尼姑寺;寺后还有珠康日却、色拉却顶寺等等。

5. 甘丹寺开放时间表

中秋节景区需购票入园。< /p>

开放时间:早上10:00到13:00 下午15:30到18:30 中午时间暂不可进入

扎什伦布寺的藏语意为“吉祥须弥山”,是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其余五个是: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塔尔寺、拉卜楞寺),也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后藏地区规模较为庞大的寺院。公元1447年由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大师的弟子根敦珠巴主持创建,历时12年方才建成。自四世班禅之后,扎什伦布寺成为历代班禅驻锡之地。

措钦大殿是扎什伦布寺的主殿,步入寺院大门眼前的建筑物就是此殿。殿门外是由回廊围成的院落,是寺院的讲经场。过去班禅大师经常在这里向全寺僧人讲经布道,也是喇嘛们进行宗教答辩的场地。大殿前部是大经堂,经堂的中央是班禅的宝座,经堂后面的三间佛殿,释迦牟尼殿居中,西侧是弥勒殿,东侧为度母殿。

6. 甘丹寺开放时间几点

宁玛寺,又称阿万仓召岱娘玛寺,位于甘肃省玛曲县阿万仓乡扎西贡色滩的中心,海拔3500米。

该寺於藏历第十六绕迥金马年(西元一九三○年),由甘丹寺赤哇罗桑华旦创建。寺院赤哇均由甘丹寺相则扎仓委派。是拉卜楞寺属寺。

新建的经堂内供奉甘丹哇索活佛所赐《甘珠尔》大藏经启动藏仓活佛、大法台华丹嘉措所赐吉祥天女唐卡和其他唐卡。

寺院的法会有∶每年举行密集、十三尊大威德、普明等自入法会七次;夏季举行坐夏法事。一九八五年有寺僧八十人。

一九八一年,经玛曲县人民政府批准开放,重建了大经堂及僧舍三十院,总建筑面积约三万六千多平方米,寺僧九十人,信徒四千四百九十六人。

7. 甘露寺开放时间

《甄嬛传》甄嬛从甘露寺回宫是第55集。甄嬛在甘露寺怀了果郡王的孩子,没多久就听到果郡王葬身长江的噩耗,自己的父亲也被打入大牢,为了保住腹中的孩子,也为了复仇,甄嬛设计和皇上重逢,称怀上了皇子,顺利回宫。

甄嬛以怀孕的名义,加上皇上对她余情未了,所以顺利回宫成为熹妃,这次回宫甄嬛谨小慎微,为了保住果郡王的孩子也为了救出自己的父亲,甄嬛一步步为自己铺平道路,扳倒了皇后的党羽,最终成为后宫掌权人。

甄嬛迁居甘露寺法号莫愁,进入甘露寺的女人基本上是被打入冷宫还凄惨,甄嬛回归后,皇上改甄嬛为钮钴禄氏,将其称为皇四子的生母,对外称是生下皇四子后自愿去甘露寺修行,为国祈福,掩盖了甄嬛废妃的身份,大逆转,这次回宫甄嬛开启了她的复仇之路。

景点甘丹寺 甘丹寺门票多少钱

1. 甘丹寺门票多少钱

不需要预约,可以现场购票进入。

扎什伦布寺位于西藏日喀则的尼色日山下,意为“吉祥须弥寺”。全名为“扎什伦布白吉德钦曲唐结勒南巴杰瓦林”,意为“吉祥须弥聚福殊胜诸方州”。是该地区最大的寺庙。明朝正统12年,宗喀巴弟子根敦主兴建。后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加以扩建。寺中错钦大殿可容2000人诵经,殿中有释迦牟尼像,两边有根敦主与四世班禅立像。

2. 甘丹寺开放时间

位于康定市瓦泽乡居里,是川西康定市黄教庙之一,藏历八十三饶迥年间,瓦泽喇嘛罗桑·巴登经申请,由营官寨迁至现在的居里。庙宇建于金刚女神神庙山麓,这座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古庙,虽然不像拉萨哲蚌寺那样出名,也不像青海塔尔寺那样有佛学地位,但也有其价值。据说寺院里最轰动的一件事,就是活佛活佛西康法海死后,拿出18颗佛舍利,他是藏传佛教中5个有佛舍利的大德僧人之一,这一事件至今还很轰动。

雅江县318国道边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寺庙,康朗伦查大乘菩提寺。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最雄伟宝藏最多,是西藏最重要的政治中心。在这里,可能应该是一生中看见宝藏最多的地方了。

大昭寺

大昭寺最招人的是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还有门前的信徒,邻近的八角街,大昭寺上面的金顶很夸张,非常耀眼。

哲蚌寺

哲蚌寺很大,丰富的黄教前史和学术素养还有寺庙特征则是让人大饱眼福的。雪顿节晒佛也在这里。五世达赖的前史、多尊小金佛和淳朴的信徒,是哲蚌寺最纯色的地方。

扎什伦布寺

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则是班禅的生活中心,属于另一政治中心。它规模巨大,占据了日喀则城区一角,站在寺庙上也可以俯看全城。

色拉寺

色拉寺有些殿不怎么开放,但这里辩经,辩经规模之宏大,很震慑。不过从06年以后,这种活动已经开始商业化。

桑耶寺

山南桑耶寺,镇寺宝藏很招人,莲花生大师的金杖,还有西藏人一辈子无法解释明白的问题——男女双修。密宗的教化有点偏激,教得懂教,教不懂走人,佛学很有个性。

萨迦寺

萨迦寺并非在318国道主路上,需要绕道去萨迦县。这是一座非常陈旧的寺庙,其保藏有很多经书,看过的人都会被震慑到,同样不能错失的是其壁画。

甘丹寺

黄教六大寺中地位最特殊的一座寺庙,它是由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于1409年亲身筹建的,在达孜县的一个山顶上。

3. 甘丹寺附近的寺院

甘丹寺距离拉萨有50公里,寺庙很大

4. 甘丹寺门票价格

扎布伦寺要门票,淡季每人55元,旺季100元。扎什伦布寺意为“吉祥须弥寺”,全名为“扎什伦布白吉德钦曲唐结勒南巴杰瓦林”,意为“吉祥须弥聚福殊胜诸方州”。位于西藏日喀则的尼色日山下。是该地区最大的寺庙。

明朝正统十二年,宗喀巴弟子根敦朱巴兴建。后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加以扩建。寺中错钦大殿可容2000人诵经,殿中有释迦牟尼像,两边有根敦朱巴与四世班禅立像。大殿两侧为弥勒殿与度母殿。寺的西侧有大弥勒殿,高30米,甚宏伟;另有历世班禅灵塔殿、藏舍利肉身。寺有四扎仓(经院),教学显密并重。扎什伦布寺可与达赖的布达拉宫相媲美。它与拉萨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四大寺”。四大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并列为格鲁派的“六大寺”。建筑结构也深刻影响了其他藏传佛教建筑如五当召。

5. 甘丹寺游览图

乌兰巴托位 蒙古高原中部,意思是“红色英雄城”,为蒙古国的首都,是蒙古国最大的城市和政治、交通中心。该市市民平均年龄非常轻,30岁以下的人口高达70%,有“世界上最年轻的城市”之称。

由于乌兰巴托是一座相对年轻的城市,因而拥有为数不多的历史建筑,寺庙成为最大的看点之一,最受欢迎的当属福祈寺,此外,还有兴仁寺(吹仲-庙)、甘丹寺等。蒙古国家古典艺术剧院、苏赫巴托尔广场、宰桑纪念碑、蒙古国家体育馆、友谊公园、成吉思汗骑马塑像也是乌兰巴托值得一游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