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坨子遗址

田家坨子遗址

田家坨子遗址为青铜时代遗址,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小城子乡李林通村田家坨子屯西,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

中文名:田家坨子遗址

地理位置: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小城子乡

王家山镇历代屯田遗址探讨

清朝初定居在水泉堡解甲归田的军伍家族流传:“王家山镇境内是历代军政屯田之地,镇内所有大型故窑及古窑皆为历代屯兵凿驻。”就这个传说,本文进行了探讨。

一、本镇境内历代军政屯田的依据索引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编纂的《装备与保障历史系列丛书·长城与古代装备保障》(解放军出版社)中叙:“屯田兵是以军事组织从事的农业和军事活动,属于且耕且守的边防建设活动。屯田兵的主要任务是从事农业生产,在边境形势紧迫时,要随时随地参加战斗。生产的粮食,既保障自身需要,又要供给边防军队作战需要。”此文章中,道明了屯兵的双重职责。其《丛书》中又叙:“如是守防与屯田兼行,屯田场所务必要扎在边防点的内襟地,这样方能得到防御设置的保护,尤其是长城、堡寨、烽燧的配套设置。”如果说王家山镇境内是历代兵屯之地,那就要有《丛书》中提示的所谓条件。《平川史话》中叙:“……本段长城应为原固原镇徐斌水至靖虏堡花儿岔(水泉堡西山)六百余里内边长城中最重要的防御工事……”这段长城工事内,包括王家山镇碑南泉山、水泉尖山的东脊和西脊、水泉堡西山的衔接边墙。《靖远县志》载有明代区境的边墙、墩台数为:迭烈逊堡管墩台十二座,边墙70里;水泉堡管墩台八座;陡城堡管墩台四座,边墙10里;打拉池堡管墩台十七座。此载说明至明代本区域已构成强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现出兵堡之间互相通讯、联络、报警、御敌的系统功能。更说明在水泉堡及这段边墙的近身地屯田,是有安全保护条件的。《装备与保障历史系列丛书·关隘与古代装备保障》中叙:“关隘是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支撑,是军事管理机构的所在地,也是驻军屯守的地方,各级城堡、寨、台按照等级高低均匀分布在长城沿线上。其修建的必要性和军事重要性,不亚于长城墙体本身。长城墙体的作用是阻挡游牧骑兵;而屯兵、囤粮、治安、引导交通、贸易保护等功能,只能靠堡塞、烽燧等聚落形式来实现。”这段载叙,系统地说明了边防各种设置及兵屯等事的关联性及作用性。其《丛书·长城与古代保障》中又叙:“明代防御工程,是在历代防御原址上修缮或筑建……”此叙提示,本区域明代所修的防御设置,亦是在历代不可放弃的前防要地。《靖远县志·财货志》载:“边徼之所重,则在军需。古者输粟实边,屯田径野,所以富盖藏,广积储也。积储则士马饱,士马饱则威武振。有备无患,久安长治之道也。”

根据此述,区境边防内襟地有历代军政屯田之事是肯定的。至此,完全肯定“王家山镇境内为历代屯田之地”的理由有三:其一,王家山镇境地离陡城堡、迭烈逊堡、水泉堡、永安堡最近,甚至是水泉堡的贴身地;其二,王家山镇境内是黄土丘陵地带,有凿窑、屯田、囤粮的优质和隐秘特点,可供数千名兵丁屯耕,更便于一边守防,一边屯耕,达成“有备无患,久安长治之道”;其三,有大量的屯兵驻地遗址、便利饮用的自然流泉作证据。

二、本镇境内历代兵屯遗窑的记叙中,经阅读《方志》及百姓《家谱》以及花脚力去考查历代兵屯驻窑遗址后,得知王家山镇境内,在清代之前的历代中没有民田。清朝统疆之后颁布移民之策,王家山镇境内才始居解甲归田者及大量移民。本域始来耕民,皆修缮明代屯兵遗窑而居耕。王家山镇四村的历代屯兵遗址的考查情况如下:

文中将不能修缮使用的旧窑称为“故窑”,将能修缮使用的旧窑称为“古窑”。

(一)井儿川村历代屯兵遗窑。常家窑有一山,周围凿十余口窑,窑中有地下储物窖,传为明代屯兵主事营遗址。常氏在平整宅院时,挖出宽9米,长60米的古代屯兵房石基。石窑岘有多处圆形围石基,据传为鞑靼兵包帐遗址。陈家湾有一土山,周围开凿二十个窑洞,窑内互通,传为明代囤粮库。陡路庄下部东山有三座故窑院。罗家埫有两座古窑院。井儿川庄有三座古窑院。阴洼有一座大型古窑院。正沟下部东山有两座大型故窑院,二泵房西岘有两座大型故窑院,二泵房南有一座故窑院,新庄口西山有一座大型古窑院,新庄沟下部西有两座故窑院,下川南山有两座古窑院,捡财塘庄中部西山有一座故窑院,窦家门东山有两座故窑院。贺崖湾庄有一座古窑院,其庄后山有两座故窑院。蒿子掌庄上部有四座故窑院,中部有两座古窑院。黄窑庄有一座古窑院,庄之西有一座故窑院。井儿川泉可供历代屯兵饮用。

(二)万庙村历代屯兵遗窑。胶泥崖庄东西有五处大型古窑院。据传有两座古窑院为明代兵家囤粮库,有一座古窑院为历代屯兵主事营盘。碑南泉北邻及西邻地,共有五座故窑院。万庙庄有两座古窑院,庄之方圆有六座故窑院。武家拐庄上部南山有数座古窑院。张大埧庄西山有三处大型故窑院。齐家大岘之西有三座故窑院。由于万庙村被国家开采煤矿,好多大型古窑址被毁去面目。碑南泉可供历代屯兵饮用。

(三)大营水村历代屯兵遗窑。大营水庄的东、西两社各有大型古窑院,据考为历代屯兵主事营盘。郭涝坝有一大型古窑院,为明代兵家囤粮库。黄毛沟庄有一处古窑院,西北有两处故窑院。牙条沟庄有一坐古窑。大树沟庄`有两座古窑院,庄之下部有两处故窑院。水泉尖山东脊的北麓有三处故窑院。高座坪有一座大型古窑院,其坪之北山有四处故窑院。栒条岘有两处故窑院。大营水泉可供历代屯兵饮用。

(四)于大川村古屯兵遗窑。据考井儿川地与于大川地,在历代为同一屯田营。于大川庄有一座古窑院,庄之北面有五处故窑院,庄之东山沟有两处故窑院,庄之西山有两处故窑院,下大川庄有一座古窑院,庄之西山有两座故窑院,双窑沟有四处故窑院。此处,于克劳泉可供历代屯兵饮用。

总之,经过探讨认为“很多大型古代窑院,非集中兵力而不能凿之。”因此,唯调研本域数计惊人的古代窑院,就有秘史在内,建议文物主管部门,在合乎文物管理法则的情况下,挖掘大量故窑,其内可能有不少重要军政文物。建议史学专家们集收本镇古代文物,对文物的发现地点,考研分出历代屯兵活动的朝代界限。我们不要小看这块土地,它有千百年的军政脉根,这个脉根就是人文史。(刘学 岳鹏孝)

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maidadou0714。未经授权转载的,我们将按照《微信公众平台关于抄袭行为处罚规则》进行侵权投诉。欢迎您分享到朋友圈

八卦田遗址|西湖胜迹玉皇山皇家籍田八卦状

杭州八卦田是南宋皇家籍田的遗址,位于杭州西湖风景区东南侧玉皇山南麓,东临南复路,南接虎玉路(陶瓷品市场),西至白云路,占地约150亩。据《西湖游览志》记载:“南山胜迹中有宋藉田,在天龙寺下,中阜规圆,环以沟塍,作八卦状,俗称九宫八卦田,至今不紊”。籍田是古代中国以农为本的农耕文化的缩影,是古代帝皇通过神圣仪式活动对农业生产予以重视的场所。

相看八卦田遗址全貌,可爬上玉皇山半山腰的紫来洞,在洞口处往瞭望,山下的八卦田遗址,及遗址公园一览无余:八卦田齐齐整整有八只角,把田分成八丘;八丘田上种着八种不同的庄稼。同时,在一年四季中,八种庄稼呈现出八种不同的颜色。在八丘田当中,有个圆圆的土墩,那就是半阴半阳的一个太极图。据《西湖游览志》记载:"南山胜迹中有宋藉田,在天龙寺下,中阜规圆,环以沟塍,作八卦状,俗称九宫八卦田,至今不紊"。

当下,八卦田遗址已定为遗址公园。种植区域分为环核心区、中心区和外围区等三块。环核心区面积很小,只有5亩,是八卦中心的阴阳图,以保留遗址为主,补种一些植物,如四季桂、石楠和红叶李等,主要种植龙井茶、火棘、红叶李以及部分时花,保证常年的基准色调;间隔地播种龙井43号和时花。外围区面积15亩,配置季节性观花植被,春为油芥菜,夏为半支莲,秋为杭白菊,冬为甘蓝类。中心区为主区块,面积25亩,种植8种农作物,根据卦位分种不同品种,包括:籼稻、糯稻、大豆、茄子、绿豆、粟、红辣椒四季豆等。到了第二年,将换季轮作,种上荞麦大麦、蚕豆、紫云英、春白菜、土豆萝卜小麦,保证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看。

据介绍,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正月,宋高宗赵构为表示对农事的尊重和对丰收的祈祷,采纳了礼部官员的提议,开辟籍田于国都南郊(即目前的八卦田遗址处),在每年春耕开犁时,皇亲率文武百官到此行“籍礼”,执犁三推一拨,以祭先农。明代八卦田逐渐成为杭城著名的景点,著名文人高濂在其著作《四时幽赏录》中有《八卦田看菜花》一文,记录当时的美丽景象。明嘉靖年间,提学使阮鄂建太极亭于宋郊丘故址阜上(中阜规圆)。明万历年间,知县聂正汤重修太极亭,今已不存。明以后,籍田一直作为良田由附近居民耕作。直至2007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启动玉皇山南综合整治工程,包括基础设施修缮、绿化充实调整及农作物配置和文化陈设展示三部分,工程占地面积为98178㎡。整治后的八卦田遗址公园分为主入口广场区,古遗址保护区,农耕文化体验区,农耕文化展示区等“四大板块”。

八卦田又称“八丘田”,最早出现于明代。因在上面种着八种不同的庄稼,一年四季,八种庄稼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呈八卦状,九宫八格,总面积约90余亩。在八卦田中心,有个圆圆的土墩,那就是太极图。传说,这八卦田是南宋年间开辟的“籍田”。

那年,南宋没出息的皇帝丢掉了汴梁京城,带着一大群皇亲国戚、文武百官,逃到了杭州。他们看看西湖这地方风景好,便留下来,在凤凰山脚下建造起宫殿和花苑,仍旧是吃、喝、玩、乐,过着奢侈的生活。杭州的老百姓,见皇帝这样昏庸无道,都大为不满,街上巷尾议论纷纷。风声一传两传,传到皇帝的耳朵进里。他怕老百姓要作乱,心里有点慌,便召集文武百官来商量。文武百官商量来商量去,一时想不出一个应付的办法。

后来,有一个文官想出一个主意:只要皇上开辟一块籍田,说是亲自耕种,百姓就会心服口服了,皇帝立刻飘下一道圣旨:寡人深念民间疾苦,开辟籍田躬耕,与庶民共尝甘苦……过不几天,在玉皇山下,果然开出一块籍田。旁边,整整齐齐地打下八个大桩,坚起八根粗柱子,柱子与柱子之间,张起厚厚的牛皮帷幕。——因为皇帝在里面耕田种地,平民百姓是不许偷看的。过了一些日子,牛皮帷幕揭开了。里面共有八丘田地,种着稻、麦、黍、稷、豆……八种庄稼。

在八丘田当中,留着圆圆的一个土墩。老百姓看见皇帝也和他们一样耕田种地,议论就慢慢少下去了。到了庄稼锄草浇肥的季节,皇帝又要出宫来“躬耕籍田”。那八根粗柱子上,又张起了牛皮帷幕,方圆十里路上,都有御林军把住,不准老百姓走近。

当时,有个种庄稼的老汉,他不相信皇帝真的会亲自耕田种地。这天,他半夜三更起来,乘着天黑,悄悄避过御林军,三步一跌、五步一跤,爬上玉皇山,躲在半山腰上的紫来洞里。等呀,等呀,慢慢地,天亮了,太阳升起来了,老汉朝山下望望,老百姓都下田干活啦,可是牛皮帷幕里却空无一人。一直等到太阳升到三竹竽高,才看见一群人从皇宫里出来,走进牛皮帷幕里去。老汉睁大眼睛仔细一看,嗨!原来是几个太监在那里锄草,皇帝和妃子们却坐在中间的土墩上饮酒取乐哩!老汉憋着一肚皮闷气,好不容易耐到天黑,仍旧悄悄地摸下山来。第二天,他就把自己亲眼看到的情形说给别人听。一传十,十传百,一下子全城老百姓都知道了。皇帝见自己的把戏已经被人戳穿。以后就不再去“躬耕籍田”了。但这块整整齐齐的“八卦田”,却一直保留到现在。

当下,在八卦田遗址的周围,还分布着不少历史文化遗迹,譬如国家级文保单位吴汉月墓天龙寺造像,省级文保单位吴越郊坛遗址,文保点杭县公署171号令碑和南观音洞等,已组成了一条西湖南部重要的旅游线路。

【温馨提醒】

1、在杭州市内,游客可以乘坐公交20/K20路、Y3路、809路到陶瓷品市场站下车,步行数分钟便可找达八卦田遗址公园。

2、想俯瞰八卦田的旅客,可在市内乘坐12/K12路、Y3路、809路,到丝绸博物馆站下车,从玉皇山景区入口上玉皇山上紫来洞,此处是最好的位置。当然,有飞行的旅客除外。

高邑县房子城遗址田野考古工作的计划

高邑县房子城遗址田野考古工作的计划

一、高邑县房子城址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

高邑县房子城址位于高邑县城西南7.5公里处,西富村乡古城西北。地处太行山脉东麓丘陵向华北平原过度地带,泲河南岸。城址中心点坐标为:北纬37°35′39″、东经114°31′34″海拔63米。

房子城遗址位置

二、房子城遗址简介

1、历史沿革

据史料记载,春秋高邑房子城址一带,原属鲜虞,后被晋所灭,属晋邑。战国初属中山国,后为魏邑、最终属赵邑。秦时为郡县,西汉初,置房子县,属恒山郡。三国时属魏,西晋为冀州赵国,十六国时为赵郡,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移的治所至今高邑县城所在地,并废房子县归高邑县辖,隋代为古城镇。

2、历史事件

帝舜时期(公元前2255一公元前2204年),帝舜封尧子丹朱于房,以奉尧祀。房为房国,丹朱为房侯。丹朱子名陵。自陵始以国为姓称为房氏,居房国(房邑)。《史记·五帝本纪》《辞源》

西周时期(周昭王前1052一前1002年),周昭王娶房氏女为后,生太子满。姬满即后来的周穆王。西周以子爵封房氏,之后房氏被尊称为房子";后商孙名房雅为清河郡太守,房氏因迁居清河。《太平御览》《辞源》周穆王前1001—前947年,丑,天子里圃田之路东至于房(魏晋赵国房子县):周穆王伐犬戎。《穆天子传》、《史记·周本纪》

春秋时期,公元前501年,鲁人阳虎来奔;赵简子借生病之机,对赵氏进行征服北方的战争鼓励与动员。《史记·赵世家》公元前500年,简子曰:吾藏宝符于常山上,先得者赏。诸子驰之常山上,求无所得。毋卹曰:从常山上临代,代可取出。《史记·赵世家》公元前491年,齐纠合鲜虞,乘赵简子与范吉射,荀演相互争斗内乱之机,伐晋取鄗等地,相持于当时。《左传》、《史记·赵世家》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赵简子死,埋葬在鄗地郊岗临水界,太子毋卹即位,是为赵襄子,未过服孝期,即打死自己的姐夫代王,从鄗地兴兵北上灭代国,致使自己的姐姐自杀在摩筓山上。《史记·赵世家》、《高邑县志》公元 前377年,赵敬候十年与中山战于房子。《史记·赵世家》公元前356年,赵成候与魏惠王会于鄗。《史记·赵世家》公元前332年,中山国引水围鄗《史记·赵世家》公元前323年,赵武灵王二、三年城鄗。《史记·赵世家》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十九年北掠中山之地至于房子。《史记.·赵世家》公元前258年,魏信陵君救赵,赵孝成王以鄗为魏公子汤沐邑,公子居鄗十年。《史记·赵世家》公元前255年,赵孝成王十一年,城元氏县上原,分鄗别置元氏县。《史记·赵世家》公元前251年,燕相栗腹将而攻鄗;廉颇为赵将,击破栗腹于鄗。《史记·赵世家》

西汉时期,公元前204年,韩信破赵于鄗下,初置恒山郡。《汉书》

新莽时期,改鄗为禾成亭、改房子为多子;封莽妹王月霞为禾成亭君,居房子城(鄗,禾成亭)。《汉书·地理志》《高邑县志》

东汉时期,公元24年,刘秀攻占房子邑。《后汉书

西晋时期,公元308年,石勒东下赵、魏,政陷冀州、赵国,守将战死。《晋书》

3、遗址保存状况

高邑县房子城址,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址南部被多个陶瓷厂占压,东南被古城村占压,从娣河南岸至南部煜珠大道南北长约600米,由西城垣至东部汇力大街东西长约1300米,残存面积780000平方米。城址现残存西北角,北城垣残存约270米,西城垣残存约250米,宽约10米,高约3米。现存城垣,初步推断应为汉代。

房子城遗址现状

三、以往考古工作

房子城址地表可见大量陶器及砖、瓦等残片,曾采集残陶豆、鼎、壶、铜镞、铜镜、带钩及汉五铢钱等。1993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未做任何考古发掘工作。

四、文物价值评估

据史料记载,春秋高邑房子城址一带,原属鲜虞,后被晋所灭,属晋邑。战国初属中山国,后为魏邑、最终属赵邑。西汉初,置房子县,属恒山郡。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移的治所至今高邑县城所在地,并废房子县归高邑县辖。

关于和中山国,在古文献中记载甚少。和中山都是西周和战国时期在石家庄一带建立的小国,不论还是中山国,今高邑房子城址一带,应是其边境地带重要城邑。

因此,房子城址的时代、性质、范围,对研究国和中山国南部疆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五、房子城址考古调查、勘察、测绘和发掘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房子城址因保护范围划定不清晰,不断被挤压、侵占。高邑文保部门为更好保护、利用城址,预申报为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拟建遗址公园。由于史料少,文字资料缺乏及出土文物较少,且未曾进行考古发掘,所以对于房子城址时代、性质、范围及其内涵,尚处于考证阶段。

因此,对房子城址的考古调查、勘察、测绘和发掘工作尤为重要,对构建房子城址考古信息,厘清其时代、性质、范围、结构及与房子城址密切相关的许多重大学术课题,如鲜虞与中山文化探索、国和中山国疆域的问题、春秋城邑制度、春秋、战国及汉代城址的演变等,田野考古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六、房子城址的田野考古工作计划

对房子城址的田野考古调查、勘察、测绘和发掘工作计划五年内完成,分为四个阶段:田野考古调查、田野考古勘探、测绘、田野考古发掘、田野考古资料整理、出版。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第一阶段:田野考古调查(第一年),以房子城址为中心,周边6公里范围内进行全覆盖式调查,预计考古调查面积约36平方公里。对房子城址区域内的不同时期不同文化阶段之间,聚落形态的变化过程进行动态的观察和研究。

第二阶段:田野考古勘探、测绘(第二年),在详细调查初步确定城址及周边遗址范围的基础上,对房子城址进行全面勘探及城外围采集点遗址的范围进行了大面积的勘探,预计城址内考古勘探面积约80万平方米,周边遗址区域勘探面积约10万平方米。对房子城址内的勘探,厘清城址内的整体布局结构,城垣、护城河、城门、道路及不同功能区的划分。对房子城址周边遗址区域的勘探,准确判断遗址的时代、性质、范围。并对勘探结果进行测绘,绘制勘探图,测绘平面图,为科学发掘提供依据。

第三阶段:田野考古发掘(第三、四年),分为城址试发掘、局部发掘、全面发掘及周边遗址试发掘四部分完成,预计考古发掘面积约1000平方米。试发掘,了解城址内涵、层位关系,解决城址年代问题。局部发掘,解决城址的结构、文化编年问题。全面发掘,研究整个城址的布局、结构、形态等问题,。周边遗址试发掘,包括不同时期重要遗址和同时期墓葬的发掘,以了解遗址和墓葬与城址的关系问题,探究城址的演变过程。

第四阶段:资料整理、出版(第五年),完成房子城址的田野考古调查、勘察、测绘和发掘工作所有资料整理、出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