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茂陵

汉武帝茂陵

AAAA级旅游景区

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兴平市城东北南位乡茂陵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41年)武帝刘彻在此建寿陵,公元前87年武帝死后葬于此。汉武帝刘彻是历史上可以和秦始皇相提并论的很有才略的封建帝王,他在位时,是汉帝国的鼎盛时期,他采用奖励农耕、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抗击匈,汉武帝茂陵,汉武帝茂陵简介,汉武帝茂陵-咸阳市兴平汉武帝茂陵旅游指南

汉光武帝陵里景点 汉光武帝陵的传说

1. 汉光武帝陵的传说

河南省最早的古代建筑:

一,登封嵩岳寺塔,有1560年历史,也是中国年代最久的古塔。同样也是河南省最古的地上建筑物。

洛阳的光武帝陵,白马寺,关林,虽然都是古建,但是地上的古建已经是后建的 由于历史的岁月沧桑都废祀了不少。唯有这嵩岳寺塔保存至今,堪称国宝。

2. 汉光武帝原陵在什么地方

北邙山和芒砀山不是同一个地方。

北邙山在洛阳市境内位于河南的中西部,芒砀山在商丘市境内位于河南的东部。

这两个地方都是风景区,芒砀山还是国家AAAAA级景区。

北邙山,即芒山,又名北芒。海拔300米左右,东西横亘数百里,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黄河南岸,是秦岭山脉的余脉,崤山支脉。邙山是洛阳北面的天然屏障,也是军事上的战略要地。邙山又是古代帝王理想中的埋骨处所, 白居易诗:“北邙冢墓高嵯峨”。俗谚说:“生在苏杭,死葬北邙”。古时树木森列,苍翠如云。诗云:“人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邙游”。登阜远望,伊洛二川之胜,尽收眼底;傍晚时分,万家灯火,如同天上繁星。“邙山晚眺”,被称为“洛阳八大景”

芒砀山,古称砀山,又称“仙女峰”,位于豫、皖、苏、鲁四省结合部的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芒山镇。芒砀山因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而闻名于世,中国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亦埋葬于此;孔夫子在此避雨讲学留下了夫子崖、夫子山等景观;中国最大的汉墓群汉梁王墓群星罗棋布,传承千年的芒砀山古庙会每年在此上演,是豫东集山水、人文、民俗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3. 汉武帝 陵

各有特色,不能对比说哪个好。乾陵在乾县,是唐朝女皇武则天和唐王李治的合葬墓,墓园规模很大,宏伟壮观,保护良好。昭陵在礼泉县,是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的墓葬,倚九堫山而建,雄伟高耸。茂陵在兴平市,是汉武帝刘彻墓葬,陵体如祁连山,平地起山,规模宏大,附近陪葬墓众多。三个墓葬都是历史上当时最伟大的帝王墓葬。

4. 汉光武帝陵的传说简介

汉光武帝陵,国家3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东汉开国皇帝—世祖光武帝刘秀陵园。该陵南倚邙山,北临黄河,近山傍水,蓊蔚肃穆,神道宽阔,阙门巍峨,气势壮观,两侧石刻林立、碑碣参差。光武帝刘秀墓冢位于陵园正中,为夯土丘状,高17.83米,周长487米。陵园西侧的光武祠,由阙门、碑廊、二十八宿馆、光武殿等组成,构成一鳞次栉比的汉代建筑群落。  汉光武帝陵现存隋唐植柏1458株,古木参天,肃穆庄严,为国内仅有的陵墓园林,独具“四绝三奇”神奇景观。“汉陵晓烟”、“鸟鸣柏”、“汉皇仰卧”等奇特景象,至今尚是千古之迷,千百年来为观者所称奇而乐道。陵园内的“光武帝刘秀生平事迹展”、“邙山出土石刻展”等展览,充分体现汉代历史文化的厚重,对研究陵寝文化有着较高的历史科学价值。   1、景区名称:汉光武帝陵  2、地址: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镇  3、门票价格:20元/人

5. 汉光武帝陵游记

汉光武帝陵位于洛阳市北 20 公里 处的孟津白鹤乡,是东汉第一代皇帝光武帝刘秀的陵墓,分陵园、光武祠两部分,总占地 6. 6 万平方米 。墓冢位于陵园正中,高 20 米 ,周长 500 米 。园内还有刻于宋、元、明、清时期的石碑五通,隋唐植柏近 1500 株,柏体杏香,俗称杏柏,是我国仅有的特殊乔木树种。本称原陵,又称汉陵,俗名刘秀坟。在洛阳市东北约 40 里,南依邙山,北临黄河。陵冢高大, 长约 1400 米 ,高约 20 米 。陵园四周有短墙回护,内植古柏千余株,苍劲挺拔,葱郁幽静。陵园西面为光武祠。光武殿前大道二侧原有古柏二十八棵,相传为东汉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的化身。陵冢前的巨碑立于清乾隆五十六年 (1791 年 ) ,上刻“东汉中兴世祖光武皇帝之陵”十个大字。

6. 汉光武帝陵园

洛阳市内乘前往前往孟津的汽车到白合乡铁村即到,与龙马伏图寺一个方向,两处相距不远。汉光武帝陵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20公里处的孟津县白鹤镇。汉光武帝陵古谓原陵,俗称汉陵,又称原陵、汉陵。为东汉开国皇帝――世祖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年)的陵园,始建于公元50年,由神道、陵园和祠院组成。光武帝陵南倚邙山,北临黄河,近山傍水,蓊蔚肃穆。阙门巍峨,气势壮观,神道宽阔,直达陵前,两侧石刻林立、碑碣参差。陵园呈长方形,占地6.6万平方米,墓冢位于陵园正中,为夯土丘状,高17.83米,周长487米。树可称一奇刘秀坟的柏树可称一奇,整座墓园,松柏苍翠,千年古柏拔地通天,苍翠蓊郁,其中“鸟鸣柏”、“苦恋柏”更是柏中一绝。

整座陵内一种奇香,由满园翠柏发出,如雨过天晴,这种余香感觉更深,风过之处,古柏清香可传10里之遥。汉陵古柏殊异,是国内仅有的乔木树种,这种柏树质坚性柔,剖面色美,香味浓郁。因它木色金黄,柏体杏黄,又称“血柏”,千百年来为人称奇。其实,刘秀主张简葬,当时的葬仪和陪葬物品甚为简陋。当初并无巍殿崇榭,园内的千年古柏,也是在他去世500多年后的隋唐时期栽植的。刘秀确实不愧为一代明君

7. 汉光武帝陵介绍

汉光武帝陵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7年)的陵墓,位于河南省孟津县白鹤镇铁榭村。

古谓原陵,当地亦称“汉陵”,俗称“刘秀坟”,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1963年被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光武帝陵始建于公元50年,由神道、陵园和祠院组成。

8. 汉光武帝陵的传说和历史

汉光武帝陵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镇铁谢村,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和光烈皇后阴丽华的合葬墓,当地人称“汉陵”,俗称“刘秀坟”。始建于公元50年的汉光武帝陵,整体由神道、陵园、祠院三部分组成。

“汉陵”南依连绵起伏的邙山,北邻波涛滚滚的黄河,可谓是近山傍水、蓊蔚肃穆。陵墓阙门巍峨、气势壮观;神道宽阔、肃穆威严,神道两侧石刻林立、碑碣参差,可谓天下奇观。陵园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整体呈长方形,夯土丘状墓冢位于陵园正中间,高17.83米、周长487米。

9. 汉光武帝陵的传说有哪些

东汉十二个帝陵,除献帝禅陵远在河内郡山阳以外,其他十一个帝陵都在洛阳故城附近。

光武帝原陵

原陵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陵墓,在河南省孟津县白鹤镇附近。南依山势平缓的邙山,北顾山峦起伏的太行,波涛滚滚的黄河沿陵北侧咆哮东去。这里风景秀丽,是引人注目的形胜之地。

光武帝的陵冢位于陵园北部,坐北朝南,封土为陵,当地百姓称之为"刘秀坟"。陵冢上下松柏掩映。陵前有一通穹碑,碑身镌刻"东汉中兴世祖光武皇帝之陵"。其中"中兴世祖"四字尤为明亮。传说过去老百姓多到这里抚碑择吉问凶:人离碑十步,双手平伸,闭目走去,能摸到这四个字就是吉兆。从陵冢到门阙修有神道,神道两侧原排列有石象、石马等石雕和整齐葱茏的柏树。现在柏树犹存,其中有二十八棵高耸入云的柏树,当地百 姓称之为"二十八宿",传说是象征跟随刘秀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的"云台二十八将"。

汉明帝显节陵

汉明帝显节陵,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邙山以南,俗称“大汉冢”。

汉明帝显节陵

东汉明帝刘庄,是光武帝刘秀的第四子,初封东海公,后立为太子,即皇帝位。在位期间尊奉建武制度,不封后宫之家。为维护边境安宁,多次遣兵出击匈奴,后设置西域都护。他崇好儒佛,在洛阳建了白马寺。

后世皇帝曾为明帝显节陵建制寝殿等。关于白马寺,是明帝所建。传说有一天明帝梦见金光闪烁的一个人,有六丈高,头顶上都是日月的光环,胡神称他为佛。于是明帝派人向西域寻访,得到了经像。当时是由白马驮经而来,因此得名白马寺。明帝死后,起祗园在陵上。陵上可能置有佛教建筑。由此可想而知。当年的陵园建筑是相当宏伟壮观的。

根据历史资料,显节陵的地宫也极为奢丽。史书记载,地宫用虚文画着日、月、鸟、龟、龙、虎、连壁、偃月等。

显节陵曾经被盗。现在陵前留有清人龚松林所立的"汉明帝显节陵"石碑一通。登上冢顶,周围陵墓星罗棋布,非常壮观。

汉章帝敬陵

汉章帝敬陵,在河南省洛阳市西北的邙山上,俗称“二汉冢”。章帝在位期间注重民事,平徭减赋。并且诏郡国举行明经,使儒学日盛。

敬陵是章帝和章德皇后的合葬墓。陵冢高大宏伟。今天陵冢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剥蚀,仍然不减当年风采。陵前有清人龚松林所立的"汉章帝敬陵"石碑一通。陵冢周围没有发现砖瓦遗物。说明当时可能没有寝庙建筑,与史料记载相符。

汉和帝慎陵

汉和帝慎陵,在河南省洛阳市西北的邙山上,和敬陵相邻,俗称“三汉冢”。

慎陵是和帝和皇后邓熹的合葬墓。慎陵建筑规模比敬陵更为高大壮观。现在慎陵前有清人龚松林所立的"汉和帝慎陵"石碑一通。登上冢顶,可以远眺滔滔黄河,山上汉氏陵墓尽收眼底。

东汉皇陵

东汉皇陵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十七公里、孟津县和偃师市交会处的汉魏故城附近。东汉十四帝,除汉献帝刘协葬在河南省许昌市曹魏故城的张潘乡古城村、北乡侯刘懿早卒和少帝刘辩被董卓所废未建陵外,其他十一帝均葬在洛阳汉魏故城东南和东北两大陵区。其中,东南陵区有汉明帝刘庄的显节陵、汉章帝刘褡的敬陵、汉和帝刘肇的慎陵、汉殇帝刘隆的康陵(在慎陵中)、汉质帝刘瓒的静陵、汉桓帝刘志的宣陵共六帝六陵。

中国东汉皇陵

东汉皇陵陵区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大口、高龙、寇店乡一带。东北陵区有光武帝刘秀的原陵、安帝刘祜的恭陵、顺帝刘保的宪、冲帝刘炳的怀陵、灵帝刘宏的文陵,共五帝五陵。陵区均位于今洛阳市孟津县境内的北邙山上。东汉皇陵从选址、布局到地宫建制基本上承袭西汉。但因为东汉王朝是我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所以,东汉皇陵在陵寝建筑、丧葬礼仪、祭祀祖先等方面也有所改变,这些改变,对后代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汉武帝茂陵旁惊现无名墓,被挖出珍贵文物,竟雕刻着仙山!

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影响深远了,因为他做出的贡献也很多,开辟丝绸之路,创造盛世朝代等。汉武帝去世后被葬在茂陵,很多的大臣也被陪葬了旁边,因为茂陵是个墓葬群。后来汉武帝茂陵旁惊现无名墓,被挖出珍贵文物,竟雕刻着仙山!

有关资料记载,汉武帝在位时很喜欢打猎的,有一次打猎经过茂乡,在茂乡见到一直长相奇特的动物,长得像麒麟,于是他就觉得茂乡是风水宝地,就命令手下的人在这里修建陵墓和陪葬墓。历史记载,汉武帝的茂陵中陪葬了需要的金银珠宝,所以吸引很多盗墓贼的注意。古时候,茂陵就遭到两次盗窃,大多数奇珍异宝都被盗走,旁边大臣的墓也所剩无几。

在1981年的时候,考古学家发现茂陵旁边还有一座古墓没有被发掘,于是考古学家就开始挖掘,一共出土有236件文物。经过研究确认这是西汉时期的幕。挖掘的文物当中,最珍贵的就是“鎏金银竹节熏炉”。鎏金文物在东汉时期是皇家文物,十分珍贵。在这个鎏金薰炉上雕刻着两条金龙,金龙端起整个熏炉。考古学家研究之后称,这就是当时皇帝认为的仙山!

秦汉的时候,迷信一种说法,世上是有长生不老药的,而长生不老药就在海外的仙山上,所说的仙山就是博山,为什么会刻在熏炉上呢?因为它代表着长生不老的意思。

汉光武帝陵里景点介绍 汉光武帝陵园

1. 汉光武帝陵园

这不是传说,而是因为李渊是让位于李世民而得“献”字。

唐献陵为唐高祖李渊和太穆皇后窦氏合葬陵寝。唐贞观九年(公元635)五月,李渊卒,十月葬,唐太宗李世民依东汉光武帝原陵之规格修筑献陵。该陵座北朝南,封土为陵,呈覆斗型,平面呈长方形,陵园为夯筑城恒,四面各壁一门,门外各置石虎一对。陵墓陪葬区位于陵园东北,现存有封土67座,除襄邑李神符在三原县境内外,其余均在渭南市富平县境内。

2. 汉光武帝陵景区

汉光武帝陵,古谓原陵,当地亦称“汉陵”,俗称“刘秀坟”,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和光烈皇后阴丽华合葬的陵墓,位于河南省孟津县白鹤镇铁榭村。

汉光武帝陵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汉光武帝陵1963年被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东汉开国皇帝——世祖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7年)的陵园,汉光武帝陵始建于公元50年,由神道、陵园和祠院组成。汉光武帝陵南倚邙山,北临黄河,近山傍水,蓊蔚肃穆。阙门巍峨,气势壮观,神道宽阔,直达陵前,两侧石刻林立、碑碣参差。汉光武帝陵园呈长方形,汉光武帝陵占地6.6万平方米,墓冢位于汉光武帝陵园正中,为夯土丘状,高17.83米,周长487米。

2020年2月,为感谢医护人员的坚守奉献,景区自恢复开放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医务工作者凭医师资格证、护士资格证等相关工作证件实行免费开放政策。

3. 汉光武帝陵开放了吗

神州牡丹园不能使用洛阳旅游年票。

  实行洛阳市旅游年票的旅游景区(点)

  洛阳本地景区:

  龙门石窟、白云山、龙潭大峡谷、鸡冠洞、关林、白马寺、天池山、龙峪湾、木札岭、神灵寨、黛眉山、栾川竹海野生动物园、新安函谷关、青要山、天河大峡谷、天子驾六博物馆、汉光武帝陵、王铎故居、有生工矿游景区、东方红农耕博物馆、定鼎门遗址博物馆、龙马负图寺、天堂明堂景区、丽景门、蝴蝶谷、荆紫仙山、程园、范园、玄奘寺、玄奘故里、张钫故居、国色天香四季牡丹展览馆、花果山、国家牡丹园

4. 汉光武帝陵在哪里

汉光武帝陵,古谓原陵,当地亦称“汉陵”,俗称“刘秀坟”,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和光烈皇后阴丽华合葬的陵墓,位于河南省孟津县白鹤镇铁榭村。

5. 东汉光武帝陵

汉光武帝陵千年古柏,嵩阳书院大将军柏,二将军柏,嵩县何村乡吕岭村的“中华第一黄连木”,白河镇马路魁村的“嵩县银杏王”,闫庄镇冉扒村的“张良栎”,新密尖山风景区千年匙叶栎,洛阳市汝阳县杜康河西岸的杜康祠门前拓桑树,平顶山市鲁山县的文殊寺内5棵银杏树,南阳市的千年古刹菩提寺内四棵菩提寺

6. 汉光武帝陵墓

汉光武帝刘秀的墓最早是在东汉末被董卓的部队盗过,后来又屡次被盗.

7. 汉光武帝陵园门票

华陵不收门票,是免费对外开放的。

华陵是华国锋同志的陵墓。

2008年8月20日,曾任中共中央主席、军委主席和国务院总理的华国锋因病去世,享年87岁。华国锋夫人韩芝俊转述其遗愿说:“让我回卦山吧。那里树多,清净。小时候在那儿,打游击也在那儿。当韩芝俊及华国锋子女向中央提出这个请求之后,很快就被批准了。

8. 汉光武帝陵的传说

汉光武帝陵五一是免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