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民生部

伪满民生部

伪满民生部

旧址位于人民大街77号。现为省石油化工设计院。该建筑物建于1937年。整个建筑平面呈F字型,钢筋混凝土结构,主楼二层、地下一层、正门朝东。在五级台阶上有六根圆柱支撑着挑檐、挑檐与四坡屋顶间设一夹层。在中间四根圆柱后方,门的上部有半坡檐做点缀。第二层楼全部为拱窗,在一、二层窗之间有双柱浮雕。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伪满军事部伪满八大部伪满交通部伪满外交部伪满经济部伪满文教部伪满兴农部


史海钩沉:伪满洲国兴农部旧址,每一处都充斥着东北人民的血汗

丰富的农业资源,是大自然对东北最宝贵的馈赠。经过早期的开拓与耕耘,一代又一代勤劳朴实的东北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劳作,安居乐业

农业生产避不开天灾,可东北的农民也没能避开人祸。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想要开拓海外市场,暴力地敲开了中国的国门。日本侵略者也将魔爪伸向了地大物博、沃野千里的东北。

早在1906年12月,日本就在东北设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开启了对中国东北长达四十年的侵略性经营。其中,农业资源就是满铁搜刮的重点。

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满铁在东北各地建立农事试验场,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从日本国内招聘农业专家来调查农业基本情况,通过农业试验选育优良农作物品种,或从国外引入良种,在各地区普及合适的农业品种。

尽管满铁的举措在客观上促进了东北农业的发展,但其本质上仍然是在为经济侵略服务。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植了伪满洲国这一傀儡政权,并逐步建立了伪满大八部。从经济、军事、司法等多方面编织了一张阴谋的巨网,企图将东北收入囊中。伪满洲国兴农部,就是从农、林、牧和水产等方面侵吞东北资源的工具。

伪满洲国兴农部最初的前身是实业部,由张燕卿担任总长,后改名为产业部。

1937年,伪满洲国产业部为了推行产业五年计划,以县旗为单位成立“农事合作社”。农事合作社是一个综合性农业组织,其职能包括农产品的检查、储藏、加工及销售;建设农业仓库;接受储蓄及与农业金融相关的资金融通,设立农产品交易市场等,实际上就是农产品交易的统制中心。

日伪当局在设立农事合作社时,企图以指导农民生产、改善农民生活一类冠冕堂皇的说法粉饰太平,但事实是无法被掩盖的。

通过在各地建立农事合作社,日本布下了控制东北农村地区的网络,企图增加对东北农村农产品和特产的掠夺,掌握东北农村经济的命脉。

1940年,在伪满洲国经济和产业两大部的推动下,“金融合作社“与“农事合作社”合并,成为了“兴农合作社”。

兴农合作社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对农村经济的统制,对东北农民的剥削也更加地变本加厉,几乎完全是在野蛮掠夺农产物资,给广大东北人民带去了极大的伤害。

兴农合作社是日伪统治者的强行掠夺机构,完全适应于战时体制下的经营,其影响范围扩及农民生产、生活全部领域,是日伪统治者无孔不入地控制东北农村的得力工具。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陷入战争泥潭的日本对物资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也对农产品等资源越来越重视。在此之后,兴农合作社几乎一手操控着伪满洲国的农业金融。

1940年,日伪当局对中央农业机构进行了整改,原有的产业部解体,其工矿业部门移交经济部进行管理,农业部门则独立出来成立了兴农部。

兴农部主要负责保证日本在战争过程当中关于农产物资上面的需求,同时从全局管理伪满洲国境内的农业生产与流通工作。兴农部继续压榨着东北人民的每一滴血汗,成为了难以摆脱的枷锁。

长年掠夺性的农业生产,不仅造成了东北农业资源的大量流失,还使得土壤的地力损耗严重,残酷的剥削给东北农民带来了无法磨灭的深重伤害。

在不断的抗争中,东北人民终于在1945年迎来了希望的曙光。日本战败投降后,曾经的伪满洲国兴农部旧址先后由国立长春大学和东北大学所用,后来成为了现在的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学楼。

从此围绕着这栋建筑的不再是充满剥削的阴谋,而是朗朗的读书声。东北也将在新生力量的崛起下,走向一个崭新的时代。

部分资料来源:《日伪时期兴农合作社研究》《日本在东北的农业科研活动与农业统制》《伪满洲国农产品流通研究》《伪满洲国农业金融统制研究》。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十八

编辑:马贺

伪满八大观景点 伪满八大部遗址

1. 伪满八大部遗址

春节正当冬季,我国冬季旅游胜地自然首推东北。

先说辽宁省,辽宁滨临渤黄海。冬季可以在葫芦岛,锦州,营口一线看渤海的海冰。严寒的冬天冰面可能向海延伸十几,几十公里。幸运的话,还有可能看见在冰面上活动的斑海豹;冬天的大连另有一番风味,特别是大雪覆盖下的俄式建筑充满了异国风情;丹东的鸭绿江大桥下失流的江面把中朝无缝地连接在一起,只有断桥时刻提醒我们几十年前发生过的跨国保卫战。

再说吉林省,冬天的长白山天池也是令人向往的地方。虽说冬季登临天池比较困难,挑战和美景往往使人跃跃欲试。松花江上的雾凇岛梦幻一样迷人,从东升林场到雪乡的林海雪原徒步穿越可以给自己带来无尽乐趣;

最后说说黑龙江省,黑龙江省的冬季旅游资源丰富,仅哈尔滨市好玩的去处就很多。什么冰雪大世界,中央大街,松花江太阳岛不一而足。亚布力是冰雪运动的胜地,还有.....

这些只是自己去过的一部分冬季旅游景点,至于还有很多,就无法一一列举了,待下次冬季东北游后再仔细总结。

2. 伪满皇宫遗址

1932年3月9日,在日本侵略者扶持下,溥仪出任“满洲国执政”;4月3日,溥仪迁居于此,这里便成为“满洲国执政府”。1934年,伪满推行帝制,“满洲国”改为“满洲帝国”,3月1日,溥仪在勤民楼举行登极大典,由“执政”改头换面为“皇帝”,“执政府”随之改为“帝宫”,俗称“皇宫”。此后,伪满帝宫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建。1934年到1940年这7年间,先后修建了怀远楼、同德殿、东御花园、防空地下室、假山、嘉乐殿、建国神庙等建筑。

1945年8月,伪满洲国垮台后,守卫伪满皇宫的禁卫军、近卫军士兵和宫中杂役人员以及周围的百姓乘混乱之机在伪满皇宫中大肆抢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国民党统治东北时期,伪满皇宫先后成为松北联中校舍和国民党六十军的驻地。新中国成立后,伪满皇宫又陆续成为沈阳重工业机械学校、第一汽车制造厂技工学校、吉林省文化干校、吉林省政法干校、吉林省农业展览馆、吉林省公安总队干训班、长春市第二非金属材料试验机厂等单位的驻所,大量居民也搬入伪满皇宫居住。此间,除宫廷主要建筑保留外,原来的一些建筑被拆毁,又添建了一些新房舍,伪满皇宫的原貌已荡然无存。1954年末,吉林省博物馆由吉林市迁到长春市,临时选址在伪满皇宫,以同德殿、嘉乐殿和书画楼等作为其馆舍。

1962年7月,时任中宣部副部长周扬在考察伪满皇宫旧址后,做出“要把伪皇宫由文化部门管理起来,使之成为展览中国末代皇帝前半生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罪行的场所”的指示。中共吉林省委常委会于1962年12月1日做出决定:“同意将伪皇宫遗址交省文化局筹办陈列馆。”同年12月24日,吉林省伪皇宫陈列馆遂告成立,当时对外馆名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十四年罪行陈列馆

3. 伪满八大部老照片

【词语】:伪满洲国皇宫【拼音】:wěimǎnzhōuguóhuánggōng【解释】:在吉林省长春市东北角。为伪满洲国傀儡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皇宫。占地4.3万平方米。分内廷和外廷两部分,内廷是溥仪及其家属日常生活的区域,有东西两院,西院有缉熙楼,东院有同德殿。中和门以外称外廷,有勤民楼、怀远楼、嘉乐殿等,是溥仪进行政治活动的场所。伪皇宫御花园在市中新民大街南端,占地20余万平方米。伪皇宫、伪国务院及下属八大部与净月潭合辟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4. 伪满皇宫博物院的历史

伪满皇宫博物院也推出了崭新的文创产品——御花园香氛图书馆,让大家可以把御花园的香气带回家。

香水以御花园内丰富的植物花香为原料制作,虽然带不走御花园满园花草,却可以带走满身花香,因此打出了“把御花园香气带回家”的口号。

伪满皇宫工作人员说,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款文创产品,更了解伪满皇宫,更了解历史。

伪满皇宫博物院多年来精心研制文创产品,除了可以带走御花园的花香,还可以带走御膳房的味道。

根据溥仪在伪满皇宫居住时的菜谱记载,伪满皇宫工作人员找到了溥仪最愿意喝的一款饮品,不仅有详实的信息讲述这种代茶饮是怎么制作,还有原料配比等。于是,伪满皇宫博物院研发了这款“五汁饮”,用苹果、梨、荸荠、甘蔗和藕按照一定的比例熬制后,制作出最适合春夏饮用的温润饮料。

由于今年是牛年,伪满皇宫博物院还邀请名家制作了牛的剪纸作品。

框在精美的木质相框中,带走一份带有东北风情的艺术享受。

在伪满皇宫正门的游客服务中心、文博雅汇文创产品商店,有诸多文创惊喜等着你。

5. 伪满八大部历史建筑

1、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

2、户部: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

3、礼部: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贡举。

4、刑部: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的大臣。

5、兵部:掌全国绿营兵籍及武职官员的机构。职掌内外武职官员的除授、封荫之典,乘载、邮传之制,甄核、简练之方,士籍、军实之数。

6、工部:掌管全国屯田、水利、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官办工业。

7、外务部:负责一切对外交涉的事务,除签订条约、划定疆界、派遣使节外,更多的是有关通商、海防、路矿、关税、邮电、华工、传教、游历等事务。

8、邮传部:交通行政,包括船政、路政、电政、邮政、庶务等。

6. 伪满博物馆

5A级为中国旅游景区最高等级,代表着中国世界级精品的旅游风景区等级

国家5A级旅游景区数量已经达到306家(含公示期)。其中,博物馆类型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有7家,分别为北京市故宫博物院(2007)、吉林省长春市伪满皇宫博物馆(2007)、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园林博物馆(2007)、陕西省西安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2007)、上海科技馆(2010)、恭王府景区(2012)(即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一级))以及上海市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四大纪念馆景区(2021)。

7. 伪满皇宫八大部

1.伪满皇宫博物馆:是在溥仪宫廷旧址建筑群基础上建立而成,是日本殖民统治中国东北14年的历史见证,也是近代长春城市变迁的地标式建筑群。

2.吉林省博物馆:是一座历史与艺术博物馆,直属于吉林省文化厅,属国家一级博物馆。

3.吉林市博物馆:位于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吉林大街100号,是一所融自然科学与人文历史、艺术于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

8. 伪满八大部和伪满皇宫离多远

长春市: 长春市位于吉林省中部,是一座“森林城”,不仅市区绿树成荫,就连城市周边也是绿色的海洋。

长春之名来自于古老的肃慎语“茶啊冲”,为肃慎祭天祈福之语,1945年建长春市。

长春也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城市,有“东方底特律”之称。

境内名胜古迹有中国现存三大帝王宫殿之一的伪满皇宫和八大部、净月潭、苏军烈士纪念塔等。

冬季的冰雪旅游更是长春的热点,吸引着无数南方的游客。

9. 伪满八大部地

去黑龙江的小兴安岭最好!

1、小兴安岭的气温好!国庆期间,此地早晚平均气温8℃以上,白天平均气温15℃以上。尽管早晚稍有点凉,但穿一件薄绒衣就行了。此时是深秋,也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秋高气爽,大雁南风,气候宜人。

2、小兴安岭的风景佳!金秋时节,小兴安岭披上盛装,色彩斑斓的五花山,漫山红遍、万紫千红、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简直就是一幅绝美的风景画!

3、小兴安岭的特产多!金秋十月,是当地最美的季节,也是硕果丰收的季节。榛子、松子、木耳、蘑菇、蓝梅、野葡萄等等特产不胜枚举,让你大饱口福!

4、小兴安岭的风情美!来到这嘎达(东北话,这个地方的意思),东北人的热情、好客、实在、豪爽的气质会让你激动不已,即使你离开了东北他们的盛情也会久久地感染着你……

图为黑龙江省小兴安岭美丽的五花山。

10. 伪满东行宫遗址

伪满洲国大致范围是今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全境、吉林省全境、辽宁省大部(不包括关东州)河北省北部部分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

伪满洲国(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是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地区后,所扶植的一个傀儡伪政权。因国民政府和中共及国际社会对“满洲国”政权不予承认,故被称作“伪满洲国”或“伪满”。“首都”设于新京(今吉林长春),“领土”包括现今中国除关东州(今旅顺和大连)以外的东三省全境,以及蒙东和河北省的承德市。

1931年9月-1932年2月日本侵占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后,成立“东北最高行政委员会”。

1932年3月9日,在日本军队的撺掇下,末代皇帝溥仪,从天津秘密潜逃至东北,在长春成立了傀儡政权——“满洲国”(日本语:まんしゅうこく)。

1932年9月15日,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兼驻满全权大使武藤信义和“满洲国总理”郑孝胥在长春签订《日满议定书》,日本正式承认“满洲国”。伪满初期为“共和”体制,不久后以立清废帝溥仪为“元首”,初期称号为“执政”,年号“大同”,溥仪后称“皇帝”,年号“康德”。

1945年8月,日本本土受到美国投下的两枚原子弹的攻击,苏联红军突袭了驻守在“满洲国”的关东军和“满洲国军”(伪满军),

1945年日本战败;同年的8月17日午夜至18日凌晨,溥仪在通化临江县(今属白山市)大栗子沟矿山株式会社技工培养所(日语:鉱山株式会社技术养成所,今白山临江大栗子镇伪满皇帝溥仪行宫博物馆)内举行“退位仪式”,宣读“退位诏书”,伪满灭亡,之后包括溥仪在内的伪满战犯被苏军抓获,并于1950年被移交给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受改造。

伪满历史建筑探寻:伪满时期“财政部” 沿着“金线”出发

站在人民大街上与这座80多岁的老建筑对望,从伪满时期的“财政部”到后来的财经学校,再到今天的银行,它的脉搏始终围绕着“财政和金融”跳动。

位于人民大街与解放大路交会处的东南角,浦发银行营业厅的墙上挂着四幅黑白照片,那上面是80多年前,这座建筑建设之初的模样。当我们把这几张照片下方的注解组合到一起,便有了这样一段故事:

伪满洲国财政部,主体修建于1933年4月,是伪满政权建造的第三座政府办公建筑,故有“第三厅舍”之称,与日本神奈川市政厅名古屋市政厅、京东市美术馆、军人会馆为同一时期建筑,比具有同样建筑风格的台湾高雄火车站建造得更早。

考虑到财政部的特殊地位,伪满政权在建设中首次使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方式。从建筑风格上看,伪满财政部既有日本式的平直屋顶和构件,又有中国式的兽饰。这些特点都反映了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建筑风格。

在浦发银行的马路对面,姜先生拿着手机试图寻找一个最佳拍照时机。他说不想拍到人民大街上川流不息的车辆,也不想拍到浦发银行身后那座挂着红色条幅,上面印有“全省第一高226米”的长春国际金融大厦。

姜先生环视着浦发银行周围的上空说:“周围起来的这些高楼,可不像我们在这儿念书的那几年了。”姜先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毕业于长春税务学院,“我们念书的时候,这座楼的外表是黄色的,看上去还没有现在新呢。”

两个路口红绿灯交替的当口,姜先生适时地举起手机拍下了他昔日读书的“校园”,向斑马线那边走去。

1933年以前,伪满洲国财政部的办公地址在北大街,就是今天的大马路原东三省官银号办公地(即最早的横滨正金银行老楼)。新的财政部办公楼建好之后,才搬迁至此。四年后,伪满洲国财政部取消,归于经济部,这里也随之成为了伪满洲国经济部的一部分。

当时的伪满洲国经济部,位于今天新民大街吉大三院所在地。1942年10月,为了适应战时体制,这座建筑又变身为属于民生部外局的国民勤劳奉公局,后又成为国民勤劳部。与此同时,伪满营缮需品局和建筑局等部门也曾使用过此地。

至此可以说是这座建筑的前半生,在动荡的时局里,它的命运始终与伪满政权的职能机构密不可分。直到1957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长春银行学校迁至此楼办公,从此与这座建筑结缘,在此后长达50多年的时间里,它们多次更名,共同经历了长春银行学校、吉林财贸学院、吉林省财贸学校等几个历史时期。1978年恢复吉林财贸学院,1992年更名为长春税务学院,2005年学校整体搬迁到净月,2010年更名为吉林财经大学

告别了长春税务学院,又迎来了浦发银行,它始终沿着“金线”前行。

站在人民大街上与这座80多岁的老建筑对望,从伪满时期的“财政部”到后来的财经学校,再到今天的银行,它的脉搏始终围绕着“财政和金融”跳动。岁月似乎并未在它身上留上侵蚀的痕迹,反倒是背后两座在建中的塔楼,越发衬托出了它古朴厚重的美感。

声明:此稿件为房地产报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采用本稿件原文链接。房地产报保留追究抄袭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