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华珍藏羌文化博物馆

成都华珍藏羌文化博物馆

成都华珍藏羌文化博物馆是一个集藏羌民族文化藏品收藏、展示和藏羌织绣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为一体,且民族文化特色十分浓郁的民办博物馆。经四川省和成都市文化、民政部门的考察、申报和审批,于2012年8月在青羊区文殊坊正式成立。

博物馆自建立以来,在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财政局等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坚持以保护、抢救、继承、弘扬、发展藏羌民族传统民间手工艺文化为宗旨,坚持静态文物展示与活态传承展演相结合,力求在展示藏羌民族文化的同时,开展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和羌绣这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经过与成都金沙博物馆结对帮扶和自身的积极努力,博物馆在展陈布置、藏品档案、讲解员培训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为藏羌民族文化提供了一个对外展示的窗口,还通过创意、设计、培训、生产、销售等方式,将藏羌非遗文化元素转化为诸多产品,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促进了成都妇女增加收入,使藏羌文化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保护和传承,实现藏羌文化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

目前,我馆建立了藏羌文化元素设计创意工作室、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羌绣分会、四川大学研究生创业实习基地等保护机构,培育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此作用下,馆内设计制作的艺术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展示展览活动大奖。在成都市青羊区、龙泉、邛崃等地免费培训了3000余名妇女,使部分妇女、残疾人士实现了“居家就业”,与邛崃市南宝山镇的汶川羌族移民建立了培训班。博物馆在对外文化传播中也广受欢迎,近年来多次作为成都市非遗文化代表前往欧美地区举行文化交流,其中包括2015“成都•中国年——法国安纳西活动周”、“中国民间艺术家美国巡展”等活动。我们注重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先后在美国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大学、东北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进行讲座与交流,并与各校“中国学生会”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通过文化研究、创意设计、品牌营销等方式,激发海外学子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特别是得到香港理工大学院士袁文俊等作为博物馆品牌顾问,开展了与国际品牌、名人的合作,以现代方式演绎传统之美。比如:为法国欧莱雅的彩妆品牌“植村秀”限量版洁颜油,设计了两款具有深远寓意的羌绣图案。与-乐队主唱阿信、台湾艺术家设计师不二良、香港美发品牌Hair Corner等,将藏羌文化元素融入了服装设计、品牌推广中,让年轻人换一个角度看待传统藏羌文化,使其既拥有古老的历史,又体现了现代的时尚。

博物馆现收集各种织绣实物、古籍经典、服装配饰、各式佛像及手工艺艺术品等藏品共计2587件,在织绣藏品中,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其中有清代《天地吉祥》、《富贵牡丹》等文物藏品以及现代巨幅刺绣唐卡《释迦牟尼讲经说法》、《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五部文殊菩萨》以及各种材质的精美织绣工艺品。

地址 邛崃市临邛镇十方村7组邛窑遗址公园3号馆

联系电话 13018270919

服务时间 周一-周六:9:00-17:00

交通线路 1、成温邛高速——成温邛高速“邛崃西”出口下—下高速第一个经绿灯路口右转—前行500米—在“邛窑遗址公园”路牌处左转进入停车场 2、公交路线:邛崃客运站从3路公交车至恒大洒店站下,过马路,顺河边走500到遗址公园 3、导航“邛窑遗址公园”

《记忆黔南》博物馆:珍藏农耕文化记忆,传承中华传统文明

6月18日上午,贵州省档案馆一行在原副巡视员欧阳锋同志的带领下,到都匀毛尖广场《记忆黔南民俗文化博物馆参观考察。

有关领导参观考察

《记忆黔南》农耕文化博物馆现收藏有明清以来各种农耕文化文物近2千件,很多农事工具因年代久远而弥足珍贵。

博物馆内摆满文物

该馆馆长何仕银向参观组介绍说:《记忆黔南》农耕文化博物馆是贵州省内唯一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开馆以来已免费接待市民1万多人次参观,深受广大市民好评,得到了上级相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成为黔南州内多个学校学生学习参观体验研究的必选基地。对推动优秀农耕文化的保护研究和利用起到积极作用。

《记忆黔南》农耕文化博物馆馆长何仕银

该馆由贵州智熠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和贵州天演收藏品贸易有限公司共同创建兴办,现已完成投资一百多万元。

充满远古气息的农耕用具

贵州少数民族乐器

布依族乐器---铜鼓

通过对博物馆的考察,大家对《记忆黔南》农耕文化博物馆的创办给予充分肯定。同时期待博物馆在珍藏农耕记忆,弘扬民族文化,教育子孙后代,传承中华文明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有关领导合影留念

南州档案馆副馆长方景发等有关领导同志陪同参观考察。

编辑:卢祖军

编审:何仕银

中国首家灯文化专题博物馆在成都开馆

孩提时代围坐在灯下写字,小小的火苗旁,母亲为自己缝补作业本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流水带不走光阴的故事,通过收藏,童年的这一切又回到眼前。

6月12日,金府路668号,我国首家中外古灯与现代灯饰紧密结合的灯文化专题博物馆开馆。这家博物馆由著名中外古灯具收藏家、成都阿拉丁——姚宇林倾力打造。姚宇林30岁出头就开始收集灯具,现在已经整整30年。他亲手淘买的中外古灯老烛达3000余具,相关资料图片20余万字(张)。更为难得的是博物馆里还有不少非常少见的制灯老模具。

目前,馆中展陈各种中外古灯老烛1000余具:它们历史悠久,历经千朝百代,其材质丰富,石、贝、玉、陶、瓷、金、银、铜、铁、锡、竹、木、水晶琉璃、象牙、刺绣,应有尽有,不一而足;其形制多样,豆、盏、匜、壶、人物、动物,凭想而造,异样纷呈;其形式多种,座、挂、吊、插,因境而别,方便实用;其用途广泛,除照明之基本功能外,更有宗教、生殖、军事、医药、婚丧嫁娶、科研仕第、祈福贺寿以及探照等专用之器;其工艺精湛,掐丝彩绘、鎏金镀银、木雕瓷塑,匠心独具,巧夺天工;其覆盖宽广,首为古老中华,尚有美、英、德、意、法、俄(前苏联)、澳、日、荷、加、印度等十余国家和地区;其文化厚重,历史事件、人文典故、世态民情、依灯而载,以物传情。

一灯如豆的时代早已远去,但我们必须铭刻那些在昏黄灯花下逐渐流走的时光。可谓一盏灯一段历史,一盏灯一方文化,一盏灯一个故事。 (记者 王若冰 于谭阳 )

小资料

2015年3月20日,《博物馆条例》开始正式施行,其中关于公平对待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的规定,为私人“博物馆”的发展打开了一扇门。 摊开成都博物馆地图,一个个私家宝库浮现眼前:成都皮影艺术博物馆、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四川原道文化博物馆……每一个都有着鲜明特色,数量更是惊人:截至2014年4月,成都市博物馆总量为113座,位列全国城市第一。其中,民办博物馆占据了69座,数量为全国第一。如今,全国每10家私人博物馆,就有1家在成都。

博物馆成为成都“国际范儿”背后强有力的文化支撑。据悉,2014年成都全市的博物馆共吸引1037万人次的游客参观,其中境外观众37万人次,预计今年人数仍将超过1000万人次。

歙县博物馆:珍藏古徽州文化记忆

歙县博物馆依山而建,为徽派园林建筑风格,置身其中,感觉古朴而静谧。

歙县是古徽州府所在地,又是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素有‘东南邹鲁’之美誉;歙县博物馆珍藏着古徽州的文化记忆,馆藏极为丰富,是我们认识古徽州、了解古徽州的重要载体。”博物馆工作人员方晖告诉记者。筹建于1958年的歙县博物馆,占地面积1003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3330平方米,由展厅文物库房、办公楼等组成。馆内收藏有书画陶瓷砚台徽墨、徽州三雕、金玉器、古书籍等各类文物3万余件。目前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安徽省首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歙县博物馆对研究徽州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这一点,从馆内极为珍贵的3000余件文物中可见端倪。”据方晖介绍,歙县博物馆内藏有国家一级文物62件(套),二级文物191件(套),三级文物1370件(套),涉及唐、宋、元、明、清各朝代。其中,瓷器以当地出土的两批窖藏元瓷珍品而享誉全国;书画藏品最早有宋翟院深《雪山归猎图》中堂,著名的有新安画派代表人物程邃山水册页、黄宾虹的山水画精品;砚台有唐风形歙砚、唐十八足辟雍砚、明汪廷讷铭文歙砚等精品;此外还有古籍文献近2万件。

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国首批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歙县博物馆近些年来每年都要接待全国各地大量的专家学者前来参观和查询资料,同时每年接待普通游客参观均在10万人次左右。因此,该馆非常注重对藏品的科学保管和日常保护。截至目前,博物馆内每一件古籍和文物都有固定、专用库房,并且由专人管理。藏品管理做到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博物馆还制定了一整套藏品的接收、鉴定、登账、编目等顺序步骤和库房日常管理制度。藏品管理做到账、物、卡相一致,并不定期进行检查和清点。另外,库房保管人员建立《库房日记》,严格按照库房管理制度对藏品进行科学管理。

近年来,根据国家、省、市相关要求,歙县博物馆除了日常对藏品进行数字化编目和建档外,还开展了3次大规模的数字化建设。第一次是2009年至2011年进行珍贵文物普查,共普查一级文物62件(套)、二级文物191件(套)、三级文物1370件(套)。第二次是2012年至2013年进行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共普查数据1282种,7745册。第三次是2014年至2016年进行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共普查数据4282件(套)。

(钟 伟 来源:黄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