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晋显陵

后晋显陵

后晋显陵又称石敬瑭墓,是五代十国后晋开国皇帝后晋高祖石敬瑭的陵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石陵村西,封土高20米,周长100米。墓前有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立“晋高祖之陵墓”碑。墓原立有石像生9对,现多埋于地下。2013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后晋显陵呈覆斗形,坐北朝南,墓底围长100米,高20米,保存完好。墓冢前有石碑1通,上 书-“晋高祖墓冢”5个大字,刻立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九月。墓前原有石人石兽9对,但皆淤埋地下。墓前300米处的现有两根六楞形石望柱露出地表约1.5米,望柱间距25米。陵园东有“邱灵寺”,据县志记载,是石敬瑭灵辇停放之处,后为护园人住所。寺内建筑多已改建,1965年尚存巨碑一通,是宋景德年间所立,已不复存在。

国成立后第一座大型烈士陵园—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位于晋冀鲁豫四省的交界城市——河北省邯郸市陵园路中段,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大型烈士陵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题词和碑文最多的烈士陵园,安葬有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中共北方局军委书记张兆丰,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一等杀敌英雄赵亨德、王克勤等200多名为国捐躯的战斗英雄。

1946年3月奠基,1950年10月落成。陵园占地320亩,分南北两院,是我国建筑最早、规模最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词和碑文最多的烈士陵园。 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该烈士陵园是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晋冀鲁豫四省的英雄们,目前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已成为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时会有来自四个省份的人前来祭拜。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从1937年冬开始创建,到1948年8月与晋察冀边区合并,有着11年光辉战斗的历史

在此安葬着副参谋长左权、冀南银行行长高捷成(我国金融事业奠基者)、《新华日报》社社长何云、北方局政权工作部秘书张衡宇、冀南银行第二任行长赖勤及其夫人、中共北方局军委书记张兆丰、朝鲜义勇军领导人陈光华和石鼎、抗日英雄范筑先等烈士。

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入选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与人们印象中烈士陵园的“庄严肃穆”相比,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的气氛多了几分祥和:没有围墙阻挡,开放式的陵园中有不少市民在成荫的绿树间纳凉、散步,老人们扇着蒲扇聊天,孩子在父母身边嬉戏,陵园似公园一般融入了城市生活。在眼前幸福和乐的场景中回想血与火岁月中无数英烈的壮举,让人格外动容。管理处主任李继升介绍,前些年河北省民政厅提出陵园向公园化发展的理念后,陵园在注重保持庄严肃穆气氛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除免费开放、不设围墙外,还创造性地在园区内播放轻音乐、红色歌曲、著名烈士的事迹介绍,使人们在休闲游览园区中就能接受教育,既充分发挥陵园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也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受到市民欢迎。

晋城市陵川县6大推荐美食,地方美食彰显地方特色

美食领域创作者

陵川县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端最高地带,隶属于山西晋城市,西连高平西南泽州县,北、西北长治市的壶关长治县毗邻,东部和南部与河南辉县市林州市修武县毗邻,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到了陵川县6大推荐美食。

1、石头炒鸡蛋

在山西陵川,有一道流传很久的特色菜--“石头炒鸡蛋”。选用的表面光滑石头,如核桃般大小,选用新鲜的土鸡蛋,在做熟后面试投中富含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释放,与鸡蛋的营养完美结合,香味怡人。

2、陵川羊肉火烧

陵川羊肉火烧是陵川一种传统名吃。羊肉火烧的特点是香酥可口,软硬适宜,暖胃祛寒,风味独特。是当地一道让人食后难忘的美食。

3、陵川小米

山西晋城陵川小米,产于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陵川是一个气候宜人,土地肥沃,周边无任何大型污染企业,为小米提供了一个绿色的生长环境,小米无公害,常吃可增强体魄,可做粥、做稀饭、做小米面等,是绝对的绿色食品。

4、陵川核桃

陵川县核桃湾山位于丈河乡丈河村东7公里处。盛产核桃,该地核桃仁含蛋白质15.4%,含脂肪40%~63%,含碳水化合物10%,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锌、胡萝卜素、核黄素及维生素A、B、C、E等。味美多脂的核桃仁不仅营养丰富,还有其特殊的疗效。

5、不烂汤

不烂汤做法简单,是一道极易上手的快手菜,但又风味多变,根据用菜的不同,可以变换各种各样的口味。一般来说是坐锅热水,水开后下入切成丁片的配菜,西葫芦、红萝卜、西红柿、嫩南瓜……都可以,菜到半熟,把搅成糊状的面粉下入锅内,边下边搅,喜欢吃疙瘩的面糊调稠一些、或者搓成干疙瘩也行,不喜欢疙瘩的面糊稀一点,锅开了后打个蛋花,调入香油、盐、醋即可,还可以加点青菜叶子,色香味俱全。

6、浆水菜地埋圪丝

“浆水菜地埋圪丝”是一道由土豆酸菜等食材制成的食品。夏天可以当凉菜吃,制作方法简单,酸脆可口。

以上是给大家分享的陵川县的6道地方美食特产,味道都很不错,到陵川县的朋友可以找找尝尝,欢迎陵川县的朋友给留言进行补充。

我是孤尘一粒沙,致力于给大家推荐各地美食,喜欢我就关注我,你的关注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

自称西汉名将李陵之后的李贤家族,从北周到隋朝荣耀显赫权倾一时

三朝元老、北周开国勋臣李贤自称,其祖先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将领、官封骑都尉的李陵(字少卿)后人,祖籍为陇西古成纪(今甘肃天水境内)。李陵的先祖是战国时代秦国将领,祖父是西汉前期抗匈英雄“飞将军”李广。叔祖父李蔡是汉文帝近卫武骑常侍。李广有三子:李当户、李椒、李敢,均为将侯高官。

李陵是当户的遗腹子。李广殉职后,李陵以长孙身份继承遗职,也成长为一名战将。在汉武帝组织汉军抗击匈奴的一次战斗中,李陵孤军深入,身陷重围,在血战九昼夜之后,因粮尽矢绝,寡不敌众,被迫投降匈奴,从此与子孙们都在北方少数民族的汗国中为官。到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间,北方鲜卑族拓跋部日益强大起来,并完成了统一北中国历史任务。

晋武帝太元十一年(386年),鲜卑部首领拓跋硅建立了北方大一统政权,史称“北魏”。李陵的后人李富、李斌父子,都是拓跋魏的开国功臣。后来,李富在西征的一次作战中战死,被魏太武帝拓跋熹追封为宁西将军、陇西郡守荣誉衔。李富的儿子李斌承袭父职,继续领兵西征。

陇右平定以后,北魏政权在原安定高平县设置军政合一的地方最高管理机构高平镇(今宁夏固原原州),李斌被任命为高平镇将,于是李贤家族从祖父时起,便落籍高平。李贤的父亲李文保,因早逝没有建功立业,后被追赠为泾、原、秦三州刺史、司空等荣誉衔。

李贤祖辈世系如下:

李贤(502一569年),西魏、北周大臣,字贤和。也有资料称其为李唐皇室和大诗人李白的先祖。李贤出生在安定郡高平城(今宁夏固原市原州)。北魏正光五年(524年)四月,胡琛发动高平民族起义,占据原州城。武泰元年(528幼,北魏派雍州刺史尔朱天光率军征讨义军。当时民族军另一部首领万俟丑奴正在围攻歧州(今陕西凤翔境内),只留下万侯道洛等部据守大本营高平。尔朱天光秘密派人前往原州(这时高平城已被改制为原州)联络李贤,要他在城内想办法配合官兵做内应。

李贤巧妙利用民族军的矛盾,采取调虎离山计策,把盘踞在原州城内的民族军头目万侯道洛部众6000人引诱出城,使尔朱天光的部队顺利收复了原州。尔朱天光任命李贤为原州主簿。万俟丑奴的余部达符显带队反攻原州,李贤又冒死出城到雍州(今陕西西安西北)向尔朱天光求援,解救了原州。李贤因功授威烈将军、殿中将军、高平令。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大将军宇文泰西征进驻原州,任命李贤为都督,全权镇守原州。当年七月,西魏政权诞生后,宇文泰升李贤为左都督、安东将军,加封上邽县公,继续镇守原州。

西魏大统二年(536年),原州人豆卢狼杀死都督大野树儿等守将,再次据城反叛。李贤组织敢死队,亲率300名勇士,平定了叛乱,李贤升任原州刺史。大统十二年(546年)以后,李贤先后从征凉州、打败茹茹(柔然),抚慰河西五郡,屡建功勋,被封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位极人臣,步入统治集团的最高核心圈子。

李贤曾与北周政权的奠基人,时任西魏大将军的宇文泰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宇文泰凡到原州,必在李贤家中“欢宴终日”,甚至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寄养在李贤家中,交由李贤的妻子吴辉照管多年,其中一个儿子就是后来北周王朝的皇帝宇文邕,另一个是北周齐王宇文宪。宇文邕做上皇帝之后,曾于保定三年(563年)七月至九月西巡原州,特意探望李家。他对儿时生活的地方有着深厚的感情,触景生情,多为感慨,便把李贤当作北周的“皇亲国戚”看待,对李家大加表彰和奖赏。

由于与北周皇室的特殊关系,李贤受到格外重用,曾担任使持节、河州总管、洮州(今甘肃临潭)总管,统领三州七防军诸军事、河州刺史、洮州刺史等要职,成为北周政权西边陲的守护神,“虏遂震摄,不敢犯塞”。

北周天和四年(569年)三月,李贤在京师长安病故,享年68岁。周高祖宇文邕亲往吊丧,悲恸之情,哀痛之声,使左右闻者都流下泪水。同年,李贤归葬原州。北周朝廷追赠李贤使持节、柱国大将军,谥曰桓,子李端嗣。

李贤有五子:长子李端、次子李吉、三子李崇、四子李孝轨、五子李询(亦书李回方、李元方),均官至刺史、大将军等要职,人人封侯、封公,荣极当朝。李崇有子名李敏,字树生(亦书李穆子)。北周时袭封广宗公爵,后与北周末代皇帝周静帝妹妹、周宣帝后乐平公主之女娥英结为夫妻。进入隋朝,隋炀帝视之如附马,由广宗公改封为经城县公(为避杨广之讳)。李敏历任幽、金、歧等州刺史和屯卫将军,光禄大夫,加柱国显位。后遭奸臣诬告,伏除。

李贤还有两个弟弟,大弟李远,生卒年月不详,字万岁,少年时期就是当地的娃娃头,平时爱玩战斗、布阵游戏,乡人多预言“此小儿必为将帅,非常人也”(北史·李贤传驸)。北魏正光间(520一525年,天下大乱,胡琛、万俟丑奴义军占据高平,李远自告奋勇组织乡民实行自卫,配合官兵充当内应。

因功初授武骑常侍、长城郡守、高平郡守等职。魏孝武帝时(532一534年),李远被加封安定县伯。西魏大统元年(535年),魏文帝即位,李远晋升公爵,授都督、原州刺史、河东郡守,都督义州、弘农等21郡诸军事,官至尚书左仆射和柱国大将军,位居当朝文、武最高职务,还加封阳平公爵。在北周宫廷争权夺利的斗争中,李远成为牺牲品,被迫自杀。北周建德元年(572年),李远得到平反,恢复原官爵,加太保衔,谥“忠”,到隋朝再追赠上柱国,改谥为“怀”。

李远有二子,长子李植,初任相府司禄,升梁州刺史,但在北周宫廷变乱中与其父一同遇难,建德元年又与其父同时平反。次子李基,字仲和,因系功臣之后,被招为 驸马,与义归公主结成夫妻,封建安县公、清和郡公,官至大都督、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敦煌郡、阳平国世子等,后因受父兄案牵连,论罪当死,但在叔父李穆的活动下,朝廷看在公主的份上,免死,贬任江州刺史。

如此巨大的政治和生活上的落差,使他难以适应和接受,于保定元年(561年)忧愤而死。宣政元年(578年)平反,追赠使持节、上开府仪同三司、大将军、曹徐谯三州刺史、敦煌郡公,谥曰孝,其官爵由儿子李威承袭。李威,字安民(后来的史书因避唐皇李世民之讳,改为“安人”,承袭祖父李远的阳平郡公爵位,加上开府。大象末年(580年)进升为柱国。隋朝开皇初(581年)再进上柱国,封黎国公。

李贤的二弟李穆(509一586年),字显庆,初任宇文泰部将,在北魏孝明帝时(516一528年),因平定原州事件,与兄李贤、李远共同立功。后又迎魏孝武帝(532年),再立新功,授都督,封永平县子爵。因屡建奇功,摧授武卫将军、膘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安武郡公、侍中等显职,还特赐“铁券”,享受“免十死”的豁免特权,并赐皇族姓拓跋氏。

进入北周时,李穆官至开府仪同三司,任并州总管,后因受到二哥李远和侄儿李植一案的牵连,被免去一切职务,后又与兄侄一同得到平反。北周末年,他带头支持杨坚篡夺北周政权,进入隋朝便官居太师,成为权倾朝野、位列百官之首的煊赫大臣。

李氏族众虽然手握兵权,权重如山,但在那武力横行,动辄废君自立称王的动乱年代,李家子孙上下坚持儒家操守,忠君、报主,无一人有僭越之心。

镇墓武士俑

1983年,宁夏考古工作者在固原县南郊乡深沟村,对李贤夫妇墓进行发掘,出土李贤夫妇墓志两盒及金、银、铜、铁、陶、玉等各种随葬品七百七十余件,彩绘陶俑二百余件,壁画二十三幅。其中鎏金银壶属于典型的中亚萨珊王朝的工艺品,是研究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与中亚文化交流不可多得的重要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