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设施遗址

水利设施遗址

水利设施遗址

类别:古遗址

时代:唐 洛龙区文化西路

公布时间:2008/6/1

公布批次:第五批

青铜时代水利设施!温泉县呼斯塔遗址有新发现!

2021年夏季,呼斯塔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图片王鹏提供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21年度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会”上,温泉县呼斯塔遗址考古发掘项目领队王鹏结合5年来发掘成果,公布该遗址2021年度考古新发现:呼斯塔遗址核心区是青铜时代一处保存完整、规模宏大,有着复杂的水利设施和墓地的城址,这在欧亚草原东部地区属首次发现。从遗址的城址规模上看,它应是博尔塔拉河流域青铜时代的一处中心性聚落遗址。

2021年夏季,呼斯塔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图片王鹏提供

呼斯塔遗址位于温泉县东北约40公里的阿拉套山脚下,地处欧亚草原东部,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遗址主要由核心区及外围遗迹组成,总面积超过12平方千米,是目前已知博尔塔拉河流域最大、结构最为复杂的青铜时代遗址,年代距今3600年左右。

呼斯塔遗址航拍图。图片王鹏提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从2016年起对该遗址持续进行考古发掘。王鹏介绍,2021年考古发掘主要集中在由城址和墓葬构成的遗址核心区,城址由房屋建筑群、院落以及院落外城墙等遗迹组成,面积约6万平方米,呈现不规则长条形。

考古工作者在院落外布设探沟寻找西城墙时发现,西城墙西侧有一道与城墙大体平行的石墙,石墙北端通向城址西侧的河道,与西城墙共同构成一道长约百米、宽达1至3米的引水渠通向城内。

此次考古发掘发现的人牲祭祀现象。图片为王鹏提供

在对西城墙中部缺口处进行发掘时,考古工作者又在缺口处和城墙内发现分渠和支渠。“支渠通向一处石构建筑,支渠引水是为了生活用水还是其他特定用途,还需对石构建筑进行发掘研究后,才能揭开谜底。”王鹏介绍,呼斯塔遗址城址部分位于河流冲积扇的扇缘位置,结合周边地形地貌特点来看,当时聚落人是依据周边山势、水势,并利用河流冲击形成的卵石带修建而成。这一带历年都有洪水冲击现象,然而历经3000余年,城址的主体结构和外围水利设施却未受到洪水破坏,“可见当时古代居民有多么智慧,也显示出他们对自然环境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改造能力,甚至掌握了对周边河流综合治理的能力。”

左图为此次发掘发现的墓葬,右图为城址中的房址。这座墓葬结构布局和房屋几乎完全一样。图片王鹏提供

“城址是属于特定等级人群居住的政治中心,还是一处以畜牧业生产或其他手工业生产(如冶金)活动为主的经济中心?需要对城址内大面积未揭露的区域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才能逐渐揭晓。”王鹏说。

此次发掘发现的具有典型的安德罗诺沃文化特征的精美陶器。图片王鹏提供

此外,在城址西南约500米的地方,考古工作者发现一处青铜时代墓葬群。其中,1号墓结构布局与城址的房屋建筑几乎完全相同,有石包土的围墙、入口,里面由隔墙将其分为前后两室。“这种墓葬模仿房屋建筑的现象,也是此次发掘的重要发现之一。”王鹏说。

呼斯塔遗址房屋建筑群航拍图。图片王鹏提供

图中红线部分为遗址的西城墙,绿线为此次发掘发现的挡水墙,西城墙和挡水墙共同构成一道引水渠。图片王鹏提供

呼斯塔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图片王鹏提供

来源:石榴云

博尔塔拉报社出品

监审:吕海洪 编审:符艳平 编辑:程娜娜 责编:段梦茹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瓜州县文物局实施潘家庄古城遗址基础保护设施建设工程

为落实省、市文物局及瓜州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潘家庄古城遗址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近日,瓜州县文物局负责实施完成了潘家庄古城遗址基础保护设施建设工程。瓜州县文物局局长朱晓琴同志带领工程验收组,在施工、监理单位陪同下对该工程进行了预验收

瓜州县文物局局长朱晓琴同志带领工程验收组,在施工、监理单位陪同下对该工程进行了预验收

潘家庄古城遗址位于瓜州县双塔镇政府西北5公里,月牙墩村西300米处。遗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10米,东西宽170米,分布面积35700平方米。城墙现已全部倒塌成土梁,残宽4-5米,残高1.2-1.8米。该城址西侧500米为潘家庄墓群,根据墓群的发掘情况和城址内散落的青砖,可断定其时代为汉代--魏晋时期,是当时农耕区内居民居住地,对研究早期城址构筑形制及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2011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保护围栏树立情况

文物局朱晓琴局长及验收组成员检测树立的围栏界桩稳固性

潘家庄古城遗址周边耕地较多,农业灌溉、农户生产生活、农用车辆碾压及闲杂人员踩踏等因素,对遗址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对遗址周边环境的破坏较大。该建设工程的实施,对人为因素破坏城址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此次基础保护设施建设工程总投资18万元,主要工程内容包括:在城址保护范围外沿架设刺丝围栏1700余米,树立大理石质地文物保护标志牌3块,大型砖混文物保护标志碑、铁质说明牌各一块。检查中文物局局长朱晓琴强调:“该遗址位于农村耕地附近,虽然遗址有了围栏保护这道屏障,但文物安全检查不能懈怠,保护设施要经常维护,对附近农户的文物安全教育意识不能松懈”。检查中一致认为:该项工程施工速度快,桩体质量合格、围栏安装牢固,给文物基础保护设施建设工程树立了好榜样。

检查遗址围栏保护范围

文物保护围栏磨具安装

文物保护围栏界桩预制场地

编辑: 郭琴 文/图 王建荣

内容来源:瓜州县文化体育和广播影视

联系我们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临沂市对第四批重点保护水利设施遗迹(遗存)正式命名

日前,市水利局对全市31处重点保护水利设施遗迹和1处重点保护水利历史文化遗存进行了正式命名。

前期,市水利局印发了《关于开展第四批水利设施遗迹(遗存)调查及申报工作的通知》,各县区高度重视,积极组织上报,共提报38处水利设施遗迹(遗存)。10月份,市水利局对各县区申报材料进行了初步审查,对不符合申报要求的材料提出整改意见,县区根据整改意见重新上报;11月初起,市水利局组织人员对各县区申报的水利设施遗迹(遗存)进行现场勘察、对照复核;12月,根据上报材料,结合现场查看,形成评议材料经市水利历史文化挖掘工作组审定,通过的纳入全市水利设施遗迹(遗存)名录。通过分阶段实施,确保申报与认定工作顺利推进。

本次命名的31处重点保护水利设施遗迹为:兰山区余粮村古井 、崖头村古井、下艾崮古井(老泉子)、平和村古井 、大义山埠村水渠、闫屯渡槽;河东区葛沟灌区进水闸;罗庄区后官战湖大井、宝泉寺公园石桥、武河大桥 ;高新区北白埠村水塔、张小庄村老井、黄庄军民友谊扬水站、寿益庄村古井;郯城县龙潭水库放水洞、李庄镇一级扬水站及渡槽、王庄-曹西石渠、双曲拱桥;沂水县西山根渡槽、前文村一村桥梁式灌溉水槽;费县凤山桥、辉泉、柱子村扬水站、王大夫村古井、红山电灌站;蒙阴县眼光泉、东界牌村大口井;莒南县龙山水库机灌站渡槽、中峰四库渡槽;临沭县杨家庄渡槽、狼窝沟渡槽。1处重点保护水利历史文化遗存为沂水县寨子山水库纪念碑

近年来,市水利局经过调查向社会公布了四批共92处重点水利设施遗迹、遗存保护单位。开展水利设施遗迹和水利文化挖掘保护工作,理清临沂“人水和谐”发展的水利文化之根,对于弘扬临沂水利建设传承史、水利文化发展史和人民的创业史,推动全市水利事业发展和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重点保护水利设施遗迹(遗存)是临沂人民大力开展水利建设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对于本次命名的重点保护水利设施遗迹(遗存),我市进一步明确了管护、责任和监管单位,统一树立保护标识碑、牌,通过各级卓有成效的工作,确保这些水利工程设施遗迹(遗存)得到重点、有效、长期保护。

往期推荐: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

“十六字”治水思路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迎建党百年 守初心使命 ——临沂市水利局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统文艺汇演

峥嵘岁月守初心 · 沂蒙水利谱新篇——临沂市水利局致敬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