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出书处碑

洛出书处碑

"洛出书处"位于河南省洛宁县西20公里的长水镇,这里是黄河最大支流洛河---出峡入川交界地。河洛文化之源---洛书就出在这里。该处,现在洛书之标志---刻有"洛出书处"四个大字的汉魏时期和清雍正二年的两通遗存大碑,此碑恰在洛河上下游分界处,上游多系深山峡谷,下游一马平川,为先民繁衍生息之地,其西侧为龙头山,山顶有"禹王,洛出书处碑,洛出书处碑简介,洛出书处碑-洛阳市洛宁县洛出书处碑旅游指南

洛阳洛宁:天下第一“洛出书处”汉魏古碑复原记

“洛”字最早在商代帝乙、帝辛时期的甲骨文中已经出现,在商代河洛之间,当时存在着一座商王居住的都邑,甲骨文中称为“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洛书”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开端。“一画开天地,一点定九州。”洛书用九个数字,排列组合为一个正方形。其纵、横、斜每条直线上的3个数字之和均等于15。9个自然数的组合,形成了华夏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九宫图。其奇妙结构和无穷变化令中外数学家为之叹服。“洛书”成为组合数学的鼻祖,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长期以来,其已成为我国古代都城建制的规划模式。“洛书”的产生,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初基,是中华民族原始文明的渊源。如今,在西长水村留存有汉魏、清雍正时期的“洛出书处”石碑各一块。一是“洛出书处”汉魏古碑,碑高2.1米,上圆下方,碑额刻有圭首图案,碑后为洛神庙;一是清雍正二年河南府尹张汉在西长水村所题的“洛出书处”碑。这两块历经沧桑的石碑,印证了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成为“洛书出洛宁”的重要实物证据。近500年过去,如今村民们已将它们当成本村的精神图腾,希望它能和村子一样,在历史长河中长久传承。

吉山,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故事》智库专家、IBF国际品牌官联盟大艺术中心主任 。庚子年夏,他沿洛水而行,在西长水的洛出书处,有幸见到古洛字碑及符氏六代符少武,非常高兴。因“洛”字而缘,他见“洛”字碑,缺三字“出书处”,碑右上显有一“漢”字,引起了他的注意,决定对这通残碑进行复原,重拾古碑文化历史。

在复原过程中,孙吉山反复对古碑加以研究。在他看来,三国时期曹植所作的“鹞欲取雀”(雀与之进行生死搏斗的故事,表现了他被迫害被压抑,生命维艰的困苦境地)。其章草行文笔迹类似雍正二年河南府尹张汉所书“洛出书处”之“洛”“处”两字写法,佐证了张汉对曹植书法的推崇。再对比一下“洛出书处”之“洛”字的字迹、刻痕和碑身装饰,类似三国早期汉魏楷书的形态。 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曹植,碑刻大事,不能不认真研究,能书“洛出书处”唯曹植也。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和大画家顾恺之,都曾将以浪漫主义手法描写曹植与洛水女神之间的爱情故事的汉魏《洛神赋》的神采风貌形诸楮墨,为书苑和画坛增添了不可多得的精品。特别是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更是发挥了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富有诗意地表达了原作的意境 。基于此,他认定是被后世尊崇敬仰的曹植(字子建)所写,于是,便循着“洛”字的形迹,汲取高古精华,大家书道之圣贤功,欣然写下“出书处”三个字,再现汉字书法大气浑然。

8月25日,由北京峻鑫教育集团洛宁洛书学校、熙居公司、香楸湾洛书文化产业园主办的第20届洛书文化节上,与会专家对复原碑帖深表赞许,一致认为该帖书法形神兼备,丰筋多力,字润盈满,尽显魏晋惊竦峭拔之气,与曹植笔意风格一致,实属巧夺天工。

说到洛书古碑,洛书第六代传人符少武侃侃而谈:“洛书碑唯一性的,是不可复制的,是一笔无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是我们祖先开创文明的‘活化石’,我们一定要把它完好地保存下去!”(洛宁城事/雷冰)

“洛出书处”的又一明证——《重修罗汉洞碑记》

【导读】这是一块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立于罗岭沪池村西罗汉洞的《重修罗汉洞碑记》。该碑不仅真实地记载了当年重修罗汉洞的人和事,而且还形象地描绘了罗汉洞周围的山水美景风水方位。特别是其中提到“东连龟潭,出书龙头”,这就为玄沪河上的“龟窝”和龙头山下的“洛出书处”提供了又一佐证。同时,在文后注名处有在万历十四年(1886年)就任永宁知县的耀州(今陕西铜川境内)举人杨淳,还有永宁守御百户孙可久和锁九爵,这两个都是明朝万历年间承袭的永宁百户。我们经常在我县明代的寺院碑上看到有“永宁守御百户:孙、锁、金”的字样,有人往往误认为孙锁金是个人名,其实它是三个百户的简写。在明代,洛宁守御百户就这三家,也就是西王村孙家、西关锁家和西街金家,他们都是明初从南方迁来守御地方的军户,而且一直到明末均为世袭,故民间有“孙、锁、金,不结亲”之说。由此可见,这个碑记对研究我县明朝历史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重修罗汉洞碑记

盖闻盘古初分二仪,伏羲画卦治立,乾坤始判,三才治世。有神农尝草施药,普济众生,万行慈悲,化人为善;轩辕皇始制文字,乃服裳衣;尧舜禹汤,德化育民。古今凡圣,一体相同。

当今圣主,万行慈仁,酧上古好生之德,奉天敬礼,虔诚圣明,总悯诸神,拥护高转,天宫见在者,康宁吉庆,祈圣寿万万余春。

夫建都洛西永宁县冯西二里,地名户池村偏西向,承刑古迹罗汉洞,此乃前代创立,后显我朝成化重修。此处观之为言:东连龟潭,出书龙头,洛川南望,金山大界,隘口八盘;西邻秦王墩军大寨,古寺罗圈;北靠九曲黄河九龙□山。惟山孤小,善生百端。左山青龙发溃;右山白虎回环。前近龙头汲水,又见山水相连,此山诸景围绕,名乎龙泉山也。末叙。

住持僧人悟经早岁难尘,幸投空门,从于大禅师可海名下,见今虚度无干,见期本洞圣象颓洛(落),昼夜县□ 不忍,会邀功德施主申万库同缘募化,换(焕)然一新。率性修道, 宝鼎焚香。祝当今圣寿无疆,更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登),万民乐叶(业)。此方坛那,增福延寿,由是信士命宫,琢石镌名,奉躬彰善,意纳信人之虔诚,为万代之铭地,无添前修之耳,巳周圆矣。谨序。

本县知县:杨

县丞、主薄 、典史

守御百户:孙可久、锁九爵

僧会司僧官:行东

本洞师爷□真少爷园林师父:可海;

师伯:可美、可秀、可江;

师叔:可隆、可鑑、可潭;

师弟:悟经、悟先、悟来、悟山、悟营;

门徒、师侄:周雨、周印、周祥、周随、周秦、周平、周宝、周佃;师孙:洪成、洪福、洪才、洪喜、洪钦

画匠:熊永贵、赵时应

石匠:杜九叙 男:杜春芳

峕万历岁次庚寅拾月拾五日吉日立碑□文僧人:陕州刑家原寺普成书

【注】该碑记为陕州僧人普成所书。从碑文中可见其书写水平有限,文中不乏错、白、掉字现象,诸如“五谷丰登,”、“万民乐叶”、“焕然一新”等,加之有个别地方模糊不清,这就给释文带来一定困难。为此,在以下释文中,凡文词不通或晦涩难懂之处均用意释或一笔带过,以不失大意为要,特加说明。

【释文】起初,盘古分二仪,伏羲制八卦,这才有了天地阴阳之分。(之后又有)三才治世:先有神农尝百草制药,让老百姓普遍受益,人人大行慈悲,大家受到教化,都能与人为善;(再有)轩辕黄帝创造文字,始制衣裳,(开创了人类文明);(后来又有)尧舜禹汤,提倡用道德育人。(因此说),自古而今,凡是圣人都一样(奉行大道)。

当今圣上,是个很仁慈的皇帝。(他效法)上古好生爱民的圣德,上奉天意,克己复礼,至爱虔诚,是个圣明之君。(他特别注重)敬爱神明,立寺建庙。(我们)都祈祷祝愿他长寿安康

地处洛西的永宁县冯西二里,有个地名叫沪池,(在它)偏西方向有个古刹罗汉洞。这是前代创立的,后来在明朝成化年间重修过。这个地方东连龟潭(今名龟窝),(又有)龙头山洛出书处,在洛河南岸,有金山界岭,八盘险隘;西边紧邻秦王寨,是秦王李世民当年(东征)屯兵的地方,周围还罗列着几个古寺;北边靠着九曲黄河,九龙之山。左边的山头如青龙腾跃;右边的山势似白虎回环。前有龙头汲水,又有山水相连,龙泉山就在这诸多美景环绕之间。这些都不再多说了。

(只说)本洞的住持僧人法名悟经,(他)早年在尘世上受尽磨难,(后来)有幸投入空门,从大禅师可海为师。数年来,他眼看洞内神像颓落,昼夜难眠,就邀请功德主申万库四处化缘,(将本洞修复)焕然一新。从此专心修道,烧香祭拜,祝当今(皇上)万寿无疆,更祝愿百姓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安居乐业,增福延寿。为此,请信士琢石刻书,彰行善举,以表达信士们的虔诚,也成就了万代的功业。(同时)也不负前人维修的苦衷,最终都算非常圆满。

这就是我写下的序言。

(人名略)

时在大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十月十五日吉日立碑

陕州刑家原普成书

作者简介:周流宗,男,汉族,中共党员,1957年1月出生,河南省洛宁县赵村镇人。1980年毕业于洛阳师院中文系。历任洛宁县计生委秘书、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杨坡乡党委书记、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等职。现为河南省书协会员,洛阳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洛宁史话》撰稿人。

访洛出书处 彰洛宁精神

是谁,敲打我窗?是谁,扣我心弦?循着那声声的呼唤,走在洛宁的山山水水间。

生于洛宁,长于洛宁,用钟灵毓秀、风光旖旎、人杰地灵等等所有卓越的词来形容洛宁一点儿也不为过。洛宁该有多美?近几年举办的“上戈苹果节”、“醉美梨花节”、“油菜花节”等无不体现着那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深蕴其中的人文情怀。而那美丽的爱和小镇,那神秘的洛出书处,那久远的仓颉造字台又勾起了多少人对往昔厚重文化的向往?洛宁该是多么的迷人!

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一行人驱车前往长水,只为拜访那久盈于心间的圣地­­­——洛出书处。出乎意料,在村民的指引下,顺着横竖交织的村间小道,在民宅集聚间,抵达了目的地,没有想象中的宏伟建筑,也没有想象中的人声鼎沸。她就那样沉静地置于普通的民宅中,沉稳厚重,朴实无华。此处有爷孙两人照应,在他们介绍下,洛出书处的面纱終被揭开。

相传伏羲时,在“河出图”的同时,在洛河上出现了神龟献书,龟背上全是赤文绿字,当时人们难以辨认,伏羲就用烀炭把它画在一块平端的大石上,这就是“洛书”。洛书之标志---刻有“洛出书处”四个大字的汉魏时期和清雍正二年的两通遗存大碑就那样矗立在眼前,看着上面那模糊的字迹,似乎能嗅见那远古的文明。那碑前的深井,那已被摸得滑溜溜的轱辘似乎在低喃着那曾经的辉煌。

推开堂屋大门,迎面的是惟妙惟肖的洛神图,看着墙上那有些年代的画像,似乎能感受到洛神那翩然的舞姿。刹那间,脑海里浮现了曹植笔下《洛神赋》的片段:“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青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刹那芳华,盈目满怀。虔诚的上香,看那洛神图上神奇的变化,心间满是感动。

《易·系辞上》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品之则然, 河图洛书是中华民族古文化的标志,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最高成就,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而有着如此深厚底蕴的洛宁,有着源远流长历史的洛宁不正也如洛书般深厚典雅吗?洛出书处那沉稳厚重淳朴不正是我们大洛宁最为深沉的底蕴吗?

洛宁精神,博雅深沉!

(作者/洛宁一高中/廉颖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