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庄汉墓

高庄汉墓

高庄汉墓位于新城乡(现已合并到城关镇)高庄村西凤凰山下。凤凰山是太行山东尽头的一座孤立的小山丘,海拔高度不到200米。汉墓位于小山的东坡脚下,也就是说,它背靠凤凰山,面向广阔的平原。

鹿泉古称石邑。《史记·赵世家》记载:赵伐中山取石邑,又属赵国。秦时设郡,石邑属巨鹿郡管辖。西汉时石邑又归常山郡管辖,汉中期,石邑曾划归汉景帝所封常山王刘舜的常山国所有。

高庄汉墓由南北并列的两个相连大墓组成,俗称灵台。

1993年7月15日,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平逯庄壁画汉墓

安平逯庄壁画汉墓

逯家庄壁画墓位于河北衡水安平县,是东汉时期(公元25年-220年)的一座大型竖穴多室砖墓,逯家庄壁画墓向人们展示了过往时代的真实历史面貌。

1971年,在安平县发掘了一座东汉多室墓。在后室顶部有白粉书写的“憔熹平五年(176年)”隶书题记,为该墓的确切年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中室及其南耳室和前室南耳室内,均发现彩绘壁画,是这次发掘的重要收获。

逯家庄壁画墓由甬道、墓门、前室、中室、后中室、后室、北后室组成。在前室右侧室、中室和中室右侧室中绘有壁画。壁画颜色为红、黄、青、白、黑等,分别描绘墓主出行、日常生活、下属官吏治事、谒见等。在墓室券砖上书写《急救篇》、《论语》、《孝经》等句子。更增添了这座壁画墓的学术价值。北壁西侧描绘规模庞大的院落建筑,其中有高大的望楼,这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大型界画。

中室壁画描写墓主人出行场面,墓室壁画,高70厘米,宽134厘米。绘于四壁距底高2米左右的地方。

用黄色格线将其分为上下四层。每层画的内容自成一组,均有大量的车、骑及步行之类的导从和一辆主车。从四层画的排列情况看,每一层画的前后相互连接,上下层之间也有联系。出行图中有各种步行仪仗、骑吏、车辆等,它们的排列都有一定的规律。

步行仪仗,有赤帻黄衣、黑帻黑衣、赤帻黑衣三种。均身着左衽剪领长衣,腰系宽带,打裹腿,穿便鞋,作向前急行状。仪仗中的这些步行者,都是职位低下的小吏或士兵,所以均戴帻而无冠。

壁画中所见之帻有赤、黑两种。《后汉书·舆服志》有"武吏常赤帻,成其威也"的说法,戴赤帻一般应是武吏。东汉时期,使用各种步行仪仗的数量是按不同官阶而定的,特别是主车之前的躁弩车前五伯和辟车,更有明确规定。骑吏,马的姿态基本相同,均作昂首飞驰状,其嘴、眼、鬣、足、尾等,用浓墨绘成。马的颜色渲染得浓淡适度,有明暗凹凸的立体感。绘画者熟练地运用透视技巧,从不同的视角表现马,两马并列甚至四马并列的形象也都表现得非常成功

骑者有所不同,如持綮戟骑吏和跟从在第三层主车后面的八骑、缇骑,第四层主车前后及耕车前的骑吏等。车,共约八十二辆,均双辕黑轮,除第四层的主车有右尉外,其它均驾一马,有白盖轺车、斧车、皂盖朱幡轺车、赤盖舆车、辎耕车、大车等。汉代壁画中的车马出行图,往往是表现墓主人生前的主要经历。这四层出行图就是表现墓主人的四次升迁以及值得纪念的事情。

中室右侧室集中描绘了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北壁东侧,通中室门旁有一守门卒;南壁,主要内容是墓主人和他的近侍;东壁,上部与南壁相连接,下部为一长厨,有二人跽坐于上,拱手捧笏;通前室右侧室门道南壁西部,上与东壁相连,下为一长厨,上有二人,其中一人双手端盘,另一人拱手捧笏。

西壁下部画伎乐图,但因剥落严重,内容已辨别不清。中间四人为舞伎,其中一人踏鼓,手摇鼗鼓;周围为奏乐者,上下各六人,横排,所奏乐器有箫、琴、鼓、管、角等;南北两侧各四人,乐器有鼓和大鼓等;衣着均为红袍、黄袍相间。

墓室内的壁画,集中于中室、前南侧室和中南侧室,反映了墓主人生前仕途和生活的主要情景。画面虽无标题和文字说明,但对照有关史料可以看出主要人物身份和情节。第一层和第二层基本相同,均有持木戟伍伯10人,持弩伍伯6人,辟车4人,持矛走卒4人,骑吏16骑,斧车1辆,白盖轺车18辆,皂缯盖饰缨络朱幡轺车1 辆。第三层比前二层步行才多二人,白盖轺车多一辆,其他相同。第四层与前变化较大,共有步行者22人,骑吏6骑,备鞍骏马2匹,车21辆。前南侧室壁画主要表现下属官吏治事和伍伯侍卫的情景。中南侧室内壁画描写墓主人坐于帐内,后有侍女,右有男侍和伎乐,左有官吏谒见的情况。

北壁绘一建筑图,房屋栉比,层层进深,后部有座高耸的望楼,其上有伺风鸟、测风旗和报警鼓。北壁画有一幅建筑图,它的构成为一大四合院里套着许多小四合院,大门和中门之内是一个“日”字形的两进四合院,以该院为中心,绕其左右和后部,均有许多庭院。后排中间一个大院内,设有一座五层的方柱形了望台。楼顶为庑殿式,顶层周围有栏杆。右侧后部有一测风旗,杆顶有一向风鸟;前部置一扁圆形报警用鼓,楼的中间三层均有方形射孔。

北壁西侧熟练地运用透视技法,绘制了一幅规模巨大、庭院重叠错落的建筑鸟瞰图,用浓重的墨线勾勒而成,是一幅规整的界画。房屋为木构瓦顶,其下均有台基,除一座嘹望楼外,均为人字形顶的平房。建筑群的远处有并排的三个院落,中间院落内高耸的嘹望楼,作方柱形,上有庑殿式顶,顶上有旗杆,彩旗和长带随风飘扬,檐下立一扁圆形大鼓。

这座墓中的壁画,壁画线条简练流畅,颜色鲜艳,在过去汉墓中前所未见。特别是在墓室内发现了睢熹平五年题记,提供了此墓的确切年代,更增添了壁画资料的重要价值,是研究东汉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车马制度、建筑等的宝贵资料。有助于汉代壁画发展情况的研究。此外,在前室的北耳室、中室北耳室、后中室及北耳室、后室、北后室的顶部,写着《孝经》、《论语》、《急救篇》上的一些句子,书体为汉隶,笔画秀雅而刚健,工整而不滞板。

这些发现,对研究《论语》等古文献和汉字的发展有重要的价值。从壁画和文字等材料分析,这座墓的主人可能是东汉安平国的最高统治者。

(源自大燕网)

宜宾高庄桥惊现古墓群!挖开的古墓里面还有………

据网友爆料:6月21日,宜宾高庄桥高铁连接段,挖机在挖连接高铁路时,突然挖出了古墓

截止6月27日,宜宾高庄桥高铁连接段古墓7个古墓门洞,现在已经挖开了4个,整个考古工作正在进行中,连接段工程还未复工。

目前,古墓具体朝代还未有准确信息!

拜谒汉墓对比高句丽古坟壁画

假期这几天,一直在读《高句丽古墓壁画研究》一书,可以看出高句丽古墓壁画深受辽东、中原汉墓的影响,具体反映在壁画内容演变,墓室及藻井结构演变,出土陶器及相关文物,地域性变化等方面。所以想对比着汉墓看看,恰好亳州就有东汉汉墓多座,于是今天下午便兴致勃勃的拜谒了在亳州的两座东汉墓,其一是张园汉墓,其二是曹腾墓(亦即董园二号墓)。

张园汉墓

张园汉墓是封土砖室墓,属于叠涩穹隆多室墓,有前室、中室、后室、耳室等11个墓室组成,全部用绳纹砖筑砌。墓门向东,为石结构,门额、门框、门扇均饰有画像石刻。门额雕刻龙虎图,意为避邪镇墓。

门框南旁雕刻拥慧侍者。慧,扫帚也,《史记·高祖本记》载“太公拥慧迎门却行”,拥慧是迎宾的礼节,表示对来宾的尊重。门框北侧雕捧奁侍者,一侍仆恭敬的捧着妆奁盒。

墓室多为穹隆顶,墓室之间用拱形券顶相连接。由于该墓多次被盗,随葬器物所剩无几,仅凭墓内清理出土的玉猪、陶罐等文物(现存市博物馆),无法确定墓主人身份,所以不能确定具体的年代(翻阅《亳州市志》竟然没有找到该墓的记载,不知为何)。

以上图片都是今天所拍张园汉墓

今天所去的第二个汉墓是董园二号墓,据《亳州市志》载,经鉴定为曹操祖父曹腾之墓。该墓为大型石结构多室墓,墓门朝东由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南北耳室、东西偏室组成,整个墓室用千余块长两米的青石砌筑而成。

曹腾墓

墓门系磨光青石,每扇内外均有铺首衔环,门边上对称阴刻青龙、白虎。门额为双层石,上层刻“双凤图”,双凤中间刻有篝火。下层刻“养鹿图”。甬道口有石雕吉羊头一对,浑厚逼真,这是十分难得的汉代圆雕艺术品。甬道南北两壁对称雕刻有神荼、郁垒四个人物画像,门额、门框、门扇均饰有画像石刻,线条流畅简练,刀笔劲健。各墓室石壁上涂有白灰,饰有彩色壁画,已大都剥落,略可见者有石门额里面墨绘双兽。前中室石额面上彩绘帐篷芦苇等。券上绘天象,有三人骑鸟兽遨游太空。中室墙上残存一排仕女图,仕女身着长衫、宽裤,用红带系裤口。

这两座汉墓与高句丽古墓、壁画有很多共通之处。比如,张园汉墓和集安高句丽中期古墓风格相像,平壤地区的墓葬受汉之乐浪、临屯郡影响大多也是多室墓(按:从墓室及藻井结构说,集安地区带耳室的单室墓年代较早,稍晚的耳室变成前半室。藻井多由多层叠涩穹窿式、四阿式构成。然后出现抹角叠涩、平行叠涩式藻井。双室墓和多室墓大都出现在稍晚时候,最后进入单室墓,藻井则变成较大的抹角叠涩。平壤地区大体与集安相同,但有一些多室墓出现很早)。

董园二号墓中彩绘壁画与高句丽壁画也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在石壁上涂有白灰,然后在其上做彩绘壁画,这和集安地区的早期高句丽壁画一样。董园二号墓彩绘的内容,大都为一些神灵及天象。像骑鸟兽遨游太空图和高句丽四神墓藻井驾鹤仙人图、五盔坟4号墓乘龙仙人等异曲同工。天象及四神崇拜也大同小异。这些都可以看出中原、辽东汉墓对高句丽古墓壁画的影响之例证。

THE END

THE END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