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寨山

马头寨山

马头寨山

马头寨山位于蟠龙湖西部,最高峰马头寨海拔329米,山虽不高,但处在平原和山区的交界点,显得气势非凡。马头寨山为这一带群山之首,山岭蜿蜒曲折,登山远眺,东可俯瞰平原风光,西可遥见太行主脉。因其岩石地貌与苍岩山相似,故有“小苍岩”之称。

冬游郑西“马头山”和“龙马寨”探访郑州古山寨

郑州西部古山寨,集中在巩义登封荥阳新密四市交界地带,大致为嵩山北部东部的浮戏山、横岭一带,现在仍保存相对完好的总数在40座以上。这些山寨,最早的建于宋金时期,后来在元明清各代均有修缮或新建,最晚的在抗日战争期间还曾进行了修补。而实际上,这些山寨是古代保存下来的完整的军事防御设施。

郑州西部目前保存下来的古山寨,大多都是在这一时期兴建或在前人修建的古寨基础上重修起来的。有名的山寨如万山寨、横岭寨、摩旗寨、大山寨、皇古寨、铖佛寨、青龙寨、焦山寨、柏枝岩寨周家寨、牛家寨、梅山寨、二郎寨、五岭寨、高咀寨、马头寨等。

虽是初冬,但此时的山上已显苍凉,灌木与野草灰黄满目。

偶然所见这些柿子树上仍挂有熟透的柿子,此时已略显干瘪。

路边这些枸杞子格外显眼,偶然还可顺手摘下几颗品味甘甜。

一路向上,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大车路上,这条路是采石场大车行走之路,前些年这里开始采石,如今似乎已停工歇业。

沿大车路绕过一山坳,见到有一老人在修补道路,上前与老人攀谈,老人家在王宗店,就在这附近,打小就在这里生活,这一带的山都已走遍,还为我们指出马头山与龙马寨的位置,感谢您老先生!

从这个位置向西北看,就是马头山了,此景为马尾,马头还须转过山窝才能看到。

我们绕大车路转了两三个山窝,约三公里,已到香炉峰西侧。

尖山伏羲山景区贾家寨,也叫永清寨,始建年代不详,现在保存有一正寨门,寨门上方石匾於十年前丢失,原寨内石碑被尖山村一村民收藏保存,环绕山寨一周,老寨墙已不多,现在已被伏羲山景区开发成玫瑰园,寨墙都为新建。

又沿大路向南走了一段,已见到新密所修的观光栈道,这次我们的目的地不是香炉峰,故返回,继续向西。

路边仔细观察,会有这些石头与窑洞混合堆砌而成的住所。

这里是山谷最低处,从此处可上马头山。

行至半山腰,再向东看,香炉峰上的祖师殿分外突出。

终于登上山脊,上山的小路时隐时现,受灌木荆棘所困,正好在此小憩。

据老先生所讲,马头山上有三个寨子,互为犄角状,易守难攻。在此向右看,可见一个较大寨子,一圈的灰白色寨墙依稀可见。

此处可见一寨门,不见道路,只能绕行。

绕至西侧,道路渐好,可见西侧有上山小道,原来我们刚才上山的路并非村民常走之路。

左侧有一寨门,保存较好,只是此寨没有名号,或许都属于龙马寨。

进寨后,再向南走过一段,已是此处最高点,向南那个最高的山峰就是马头山主峰的位置。

此时我们已行走约8公里,我有意沿刚才寨门西侧返回,李老师却无返回之意,大概看了下距离,我们要沿山脊转过三个山头,距离约9公里,再从村子绕回大洪桥约5公里,此时,心里还是有点打鼓,只是状态尚好,无疲惫感,走!

前路发现一堆白色石头,走近一看,似乎是汉白玉之类,天然堆砌,与周边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看到前面那三个山头了吧,是我们半程的顶点。

到达第一个小山顶,再看右侧的山寨,更加清晰。

回头再看来路,早已不见来时的寨门。

从这个角度向东看,几条山脉突起像手指般,这里我想想了五指岭。

终于登顶,马头山的最高峰海拔770多米,在周边来看,是最高峰。

稍作调整,开始向对面的山寨行进。

下山路陡,倒也省体力,只是有些废鞋,再看刚才的顶峰,甚是险峻。

在这个地点拍一张全景很有意义,这里就是两处山脉的中分之地。此时若非冬季,景致一定更加秀美。

继续行进,寨门就在前方。

终于到达寨门,有些小意外,此处寨门仍然无名牌,还不是正门。

沿寨墙向北踏上归程。

返程这条路,相对来时那段,已显开阔平坦许多,这才是人们经常行走之路。这里有寨门遗迹

前方还有一寨门,看形势保存较好。

旁边居然还有个耳房,应是把守山寨大门哨位休息所用。

出寨门,回头再看,终于看到繁体“龙马寨”三个大字,虽然已模糊不清,但仔细辩认仍能看清。

出寨门,一片坦途,宽阔的山脊对我们来说太奢侈了。继续前行约20余分钟,到下山小路口,此处有一悬崖,也是一道景致。

悬崖之下长满各种树木,以杏树居多,来年春天,这里要再次拜访,杏花一定大有可观!

继续下山道路越来越宽,遇到一放羊老乡,身板硬朗,精神矍铄。攀谈几句后继续前行。爬山的乐趣不止于登高,更有与乡亲们聊天的各种乐趣,传说、故事、乡音都是我们兴趣所在。

继续下山,已上村道,再行约5公里就可到停车之处。

此处土坎有点意思,土坎之中有几层石头,像是三名治,起初以为是古代堆积层,类似某文化遗址,走近再看,原来是鹅卵石居多,再看地形,此处位于山谷之中,推测,以前这里曾有一条大河,水量相当充沛,最后也得到了村民的印证。

修筑寨堡,首先要有人领头,其次要有大量资财经费,另外还需要大量人力。清廷及地方大员于是将目光投向了大家富户和巨族宗室,他们大多既深谋远虑又轻财好义,在地方有影响号召力,更有保卫身家性命财产的迫切要求。

《荥阳县志》载,皇古寨由翰林孙钦昂、贡生范培钦倡修,铖佛砦由监生郑树棠倡修,万山寨由贡生胡峰青、生员李正邦倡修,大山寨门额上则写的是“仝寨公修”,基本上都是由当地宗室或富户领头,百姓共同参与所修。

如今,人们已进入了信息社会。难得的是,郑州西部的山区,还保存了40多座这样的古山寨。它们矗立在山顶之上,默默地向人们述说着过去岁月的沧桑。如果你偶有兴趣登到山顶遇到山寨,在欣赏山川风景的同时,还可以近距离去体会一下过去兵荒马乱年代那种慌恐与不安……

由于古山寨太多,又都是处于山顶之上,多年荒废,没正经的道路,因此想要去看古寨,最好走前做好攻略,看把车停放到什么地方最方便。一次看古寨也不必太多,一天大概最多可看两三个。看古山寨的同时,还可欣赏一下山村风光,顺便体验一下爬山的乐趣,既健身,又涨见识涨知识,同时了解了郑州周边的大好河山,实在是一举多得。

贵阳:大山深处土司最古老的官寨,马头寨古今有几人晓得

2017年5月29日,在贵阳开阳县禾丰布依族苗族乡半山上拍摄的马头寨,这个寨子许多人无数次经过,今天才揭秘般知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令人顿觉大悟

马头寨坐落于贵州省贵阳市东北58公里开阳县禾丰布依族苗族乡西隅,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土司官寨 。

寨子面对底窝大田坝,背靠百花山,两面环水,清河、深水河分别环绕寨北和寨东。

寨内道路多以青石、鹅卵石铺墁。其地是抗元运动领袖宋隆济故乡,又是元代底窝紫江等处总管府、靖江路总管府和明代底窝马头驻地。

总管府遗址至今犹存。寨内还有1935年4月红军一、三军团过底窝时留下的标语数十条。

唐宋时期,布依族先民从黑羊大箐(今贵阳)迁居清河两岸,元明时期逐步形成马头寨、新寨、典寨、杨方寨、桐木寨、安家寨、水头寨平寨等“底窝八寨”仲家苗(布依族)聚居区。

所谓“仲家”,又称“种家”,贵州民谚称:“苗家住山头,仲家住水头客家住街头”。是古人对以种植水稻为生的今布依族先民的称呼。

马头寨民居不少为干栏式四合院、三合院,一般为穿斗与抬梁混合结构,一正两厢加对厅(或照壁)。正房面阔三间、五间、七间不等。门窗均饰精致木雕

正房大门外加建腰门,左厢前部多建有朝门。以龙凤、“万”字格等吉祥图案居多。而布依族则对一些雕饰图案有独特的解释,

如他们认为“万”字格象征水车花或螃蟹花,都与水有关,充分反映了布依族自古顺水而居形成的水文化传统。

马头寨现有居民208户,1126人,其中大部分为布依族。村民依山傍水、因地制宜建房,一座座木构民居顺山就势建于山腰上。山上古木参天,郁郁葱葱。寨前清河环绕,石拱桥横跨河上。

寨内小路多以鹅卵石铺成“人”字形。四合院多以青石铺墁,古香古色。

每逢农历六月初六,“底窝八寨”数万布依族同胞身着节日盛装,在马头寨欢度“六月六”歌节。马头寨是元代“底窝紫江等处总管府”驻地和元代最大规模抗元运动领袖宋隆济的故乡,又是明代“底窝马头”所在地。

底窝总管府(习称“大朝门”)遗址、宋隆济故居遗址。全寨有民居97座,寺庙2座,寨墙50余米,石拱桥1座,戏楼1座,古道1000余米,古井2口,并有红军标语25条。

建筑彰显历史厚重

撒落在房前屋后的用具随处可见。

撒落在房前屋后的用具随处可见。

撒落在房前屋后的用具随处可见。

撒落在房前屋后的用具随处可见。

马头寨现已成为贵州省风景名胜区香火岩的重要景点。 2006年6月2日开阳县马头寨古建筑群国务院(国发[2006]19号号)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06-15摩旅会宁县头寨子镇马家堡铁木山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