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邦记者团路居旧址

盟邦记者团路居旧址

盟邦记者团路居旧址位于娄烦县马家庄乡潘家庄村,建筑占地面积366平方米。

拜谒烈士陵园 参观长影旧址 记者团切身感受 探寻长春历史记忆

拜谒烈士陵园 参观长影旧址--记者团切身感受、探寻长春历史记忆

14日是中央网信办、中央党史研究室指导,人民网、吉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的“寻找历史记忆 缅怀抗战英烈”(吉林站)主题采访活动开展的第二天。当日一早,由人民网、新浪吉林、湖南日报、新华网吉林频道、中国吉林网、吉林网络广播电视台、长春新闻网、吉和网、大吉林网等媒体记者组成的采访团从吉林省宾馆集合出发,分别来到长春烈士陵园、长影旧址博物馆,以拜访、参观的形式寻找镌刻在长春市的历史记忆。

“欢迎记者朋友们来到‘东北抗战 长春英烈’展馆,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个展馆是刚刚为此设立的。”解说员将采访团成员引进展厅,从“东北沦陷 长春奋起”开始,讲起了在这片黑土地上发生的一件件惊天动地的历史往事和一名名为国英勇捐躯的革命烈士。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不屈不挠的中国东北人民最先举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旗帜,在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成千上万名东北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讲解员指着挂在展壁上的历史资料说,展馆通过对生长战斗在长春并留下深深历史印记的杰出人物与著名烈士的介绍,展示了这一光辉篇章中最为壮烈的历史一页。

参观过程中,记者们即看到了曾经熟知的著名历史事件,也了解了李郁华、王辅臣、罗登贤、方振声等长春革命烈士,以及全满读书会、东北铁血同盟、恢复会等长春地区发起的爱国组织等一系列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历史。随后,记者团还拜谒了长春烈士陵园,向成百上千英雄与烈士们献上敬礼。记者团成员表示,通过踏访长春烈士陵园,对东北的抗日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与认识。

当日下午,采访团一行来到长影旧址博物馆,在馆中了解了从“满映”到“东北电影制片公司”,了解了长影制片厂的“前生今世”,讲解员介绍了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的我国第一部木偶片、科教片、幻灯片、短故事片、多集新闻纪录片、翻版片、动画片等,并从后来出现的《桥》、《怒海轻骑》、《祖国的花朵》、《董存瑞》等经典电影。讲解员介绍,“这些电影有些已经成为老一代人们的经典记忆,有的在现如今也经常被播放在电视节目中。”

“在当代电影时代,有黄渤、刘亦菲、苏有朋等著名演员都与‘长影’有着深远合作。”在当代电影展厅内,采访团成员们看到当红影星们的剧照感叹,“没想到,这些熟悉的电影都是在这里拍摄的!”有的参访团成员表示,“今天的收获很大,长影旧址博物馆不仅展示曾经的经典电影,还展示了很多电影之外的动人故事。”

(记者于剑南)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南丰寨:中共陕北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

本报讯(记者 柴迎) 南丰寨又称南丰山,位于子洲县城东五公里的苗家坪镇大理河南岸,因山上曾建有寨堡,故称南丰寨。南丰寨不仅是集自然景观道教文化为一体的省级旅游风景名胜区,也是一个红色革命的摇篮。1928年4月,南丰寨古庙内召开的中共陕北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陕北的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大会选举成立了中共陕北特委和团陕北特委。

中共陕北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分别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国民党拿起屠刀悍然屠杀共产党员。当时榆林军阀井岳秀也打出“清党”旗帜,于8月4日查封了省立四师和延安四中,大批党团组织负责人被捕,好多进步学生被开除学籍,陕北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白色恐怖笼罩了整个陕北大地,党组织处在生死存亡时刻,陕北形势急切需要成立新的统一的组织来挽救和恢复陕北党、团组织,并重新掀起陕北革命热潮。

为了挽救和恢复以李子洲等为代表的共产党员在陕北发展起来的党团组织,总结革命经验,进一步引发陕北革命热潮,中共陕西省委决定成立陕北特委。1928年4月29日至5月2日,中共陕北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苗家坪镇的南丰寨古庙召开,宣告中共陕北特委成立,从此陕北各地党的工作由特委直接领导。

选举成立中共陕北党团特委

大会传达了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和陕西省委九二六扩大会议精神,分析了陕北政治、军事形势、各派军阀的实力和矛盾,讨论了在学校中宣传马列主义、领导学生运动、开展对反动派的斗争问题,以及在旧军队和土匪帮会中发展党员、建立组织、开展兵运工作和在水手、船工、煤炭、脚户和城镇工人中组织工会、领导其由经济斗争转向政治斗争等问题。

此外,还通过了组织工作、宣传工作、军事工作及农青妇运等工作的原则决议,决定了当前工作的主要任务,要求恢复和建立扩大各级组织机构,讲究秘密斗争策略,加强对党员的训练,工作重点转向农村,普遍建立农村党支部。

会后选举成立了中共陕北党团特委,机关设在米脂县城内,管辖榆林、神木府谷米脂绥德清涧、延安、延长八个县委,安定、保安、镇川三个直属区委,一个直属支部,共有党团员八百余人。

中共陕北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陕北革命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中共陕北特委的建立,对于领导陕北地区的革命斗争,为恢复和发展陕北党、团组织,统一陕北党团的组织领导,使陕北的革命力量从敌人的严重破坏下迅速发展起来,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提供稳定落脚地

从1928年4月成立到1935年2月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和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的近七年时间里,陕北特委领导陕北人民进一步发展党、团组织,扩大建立红色武装,不断成立各级工农政权,坚实地创建了陕北革命根据地。

据统计,此后,陕甘革命根据地人口超过100万,革命政权遍布20多个县。游击区扩大到30个县,主力红军已拥有2个师9个团,共9000余人,各路游击队和游击纵队发展至4000余人。

此外,中共陕北特委的成立,还统一了陕北党、团组织的领导,加快了陕北党、团组织的恢复和发展,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力地推进了陕北地区的革命斗争和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使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有了稳定的落脚地。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走进红石峡会议旧址:见证红色经典,追忆革命先辈们的峥嵘岁月

由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室共同组织开展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已经拉开帷幕。今天记者们来到了位于榆林榆阳区榆阳镇北岳庙村北2公里处的红石峡会议旧址,从革命遗存中,见证红色经典,追忆革命先辈们的峥嵘岁月。

红石峡是榆林历史的一个缩影,据《创建石佛殿碑记》记载:"为宋、元间古刹",故红石峡最早开凿至少可追溯到宋代,有近千年的历史。

红石峡又名“雄石峡”。在距离镇北台一公里处西侧,内存陕西省最大的摩崖石刻群,被誉为“塞上小碑林”。红石峡,峡分南北两段。据史料记载,有44窟,窟内原有石造像、泥塑像、浮雕石刻、碑刻题记,据记为明代所创。现仅存大小石窟33处,大多分布在东崖,西崖仅有5窟,但已面目皆非,非昔胜比,除个别重新塑像外,壁画、碑记等荡然无存。

红石峡谷长约350米,东西对峙,峭拔雄伟。峡内榆溪河水流湍急,两岸林木青翠,有“万里长城第一胜景”之称。1992年4月红石峡景区被确定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石峡会议旧址是中共陕北特委第二次扩大会议旧址。1929年4、5月间,中共陕北特委第二次扩大会议在榆林红石峡翠然阁天门与地门之间的洞穴内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刘志丹、杨国栋、刘澜涛、冯文江、贾拓夫、白明善、李力国、常立德、刘秉钧、霍世杰、乔乃文、韩俊杰、胡颖民等10多人。会议重点讨论了加强武装斗争的问题,确定武装斗争可以有白色的(白军工作)、灰色的(土匪工作)、红色的(公开组织革命军队)三种形式。会议还决定加强对灾民斗争的领导,推动分粮、吃大户等运动。会议决定刘志丹任特委军委书记,主持特委工作。

这次会议为陕北党组织开展活动指明了方向,为进一步领导和开展兵运及群众运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红石峡会议遗址|

[本台记者:程方]

监 制:王 飞

责任编辑:张 倩 刘 丽

编 辑:程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