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千佛寺

古交千佛寺

千佛寺是古交市有名的古刹。它座落于古交市区南端,两川相夹,背山临水,左有钟楼壮其威,右有井泉毓其利,面对寨亭,庙貌庄严古朴,距今约有千年历史。因共有石雕像千余尊,故名千佛寺。

据寺中遗留石雕小佛和历代续修碑记推测该寺创自唐代,中华民国二十一年曾多次增补修缮。当时有大雄宝殿三楹;罗汉殿于左,十五殿于右,天王殿山门于前,各三楹,中设佛事饰以金碧旁修钟鼓二楼及乐台。扩建关帝、伽蓝、龙王、马王殿和禅房院内之讲堂、禅室、斋厅、厨传次第毕具。焚修有所,-有堂,朝钟暮鼓,声应岩谷,岿然一大招提也。

千佛寺除腹地寺院外,据说西靠土山,上有七级浮屠,谷名寺塔梁,东临大川河,面对水泉寨玉皇庙,北有木结构寺楼一座,上有木雕罗汉殿与三官庙,下有五道与灯山,南临石崖,上建山神小庙,庙前崖畔有古柏一株,映入井泉之中,井沿俯视,可鉴须眉,并见树影随波耀彩,引人入胜。

可惜,千佛寺几经兴废,饱经989年风霜,现在,外景俱失,主建寺院亦受严重侵蚀。为保护这一重点文物在一九九一年古交市委、市政府拨款80万元,对其进行了搬迁,搬迁复原后的千佛寺不但保持了以往具有古朴神奇的风采,在建筑手法上恢复了明代风格,摒弃了清代加建的前廊、套房、耳房等不协调的部分。经过再次迁建的千佛寺,巍峨壮丽,座南朝北,后靠杨家坡,前有凤鸣楼文化市场。相呼为应构成古交一处风景点。

复原后的千佛寺寺基有二层平台,第一层平台高2.5米,出一陛19级,第二层高1米,出三陛4级。中有山门三间,旁有四角钻尖顶钟鼓二楼,后部设置汉白玉台阶可判盘旋而上。院内两庑扩大成五间,便于开展文物陈列。大殿五楹,悬山式青灰筒瓦,檐下施五铺作斗拱,六抹格子三大门,涂金绘彩,秀丽壮观,宏恢俊巧。两侧各有三间耳房,与大殿高低参差,前后有序,更突出了大殿的雄伟之势。极赋特色的是在大殿后壁嵌有石雕小佛千余尊,这是本寺文物的精华之所在,也是得名的缘由。它共有79块同一高度的石雕条石用9排长方形排列法拼接成长10.0米,高2.85米的镏金佛像1084尊。每一尊佛像都一式跌坐在高13厘米,宽10厘米的佛龛内,用压地法以突出佛像。佛像高8厘米左右,面目端庄,风度潇洒,衣纹流畅,手印有成道印,说法印,双手合掌,更多的是双手重叠,手心向上,手放在膝上的禅定手印。各有名叫,数之难尽。总之千佛像的雕法技巧不一,以墙面的右上角为佳。佛像形体为束腰、宽肩、圆脸应为隋唐风格。从技法上看。尚有唐以下的五代、宋代等朝遗物,至今仍然放射着不朽的艺术之光。从中不难看出石佛艺术发展的趋势,是研究太原地区佛教艺术的重要历史实物资料。

如今的千佛寺,明丽壮观,耸立在山腰上,红墙青瓦十分醒目,成为古交市的明显标帜,在矿区鳞次栉比的高楼丛中,依然闪烁着古老文化的光彩。1983年,该寺被列为太原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古交千佛寺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金牛东大街杨家坡

交通:从太原没有正规的班车前往古交,建议乘坐每天下午5:52开往古交的火车,车票8元,车程1个半小时。千佛寺就在市内,很好找。

千年古寺兴佛寺

「大美交口」交口千佛寺游记

交口千佛寺游记

解德辉~宁静致远

千佛寺,顾名思义,就是有1000尊佛像寺庙。而交口千佛寺,因其洞中有1055尊雕工精细、栩栩如生、体躯合度、形态各异的石刻佛像而得名。又因其是印度婆罗门教传入中国的唯一最早寺庙而名闻遐迩。

千佛寺位于山西省交口县石口乡山神峪村内、209国道旁。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景观独特,出游便捷。

千佛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据碑文记载,经考古专家考证:千佛寺兴于元初,毁于明末。后由佛教罗祖真派张老师父修复。又经清朝历代修缮,不幸在“文革”中惨遭破坏,瓦砾成堆,荒芜不堪。现在所看到的千佛寺整个建筑,除千佛殿属原存建筑外,其余均属新建建筑。

从1992年始,历时六载,交口县政府对千佛寺进行了较大规模修复扩建。目前庙宇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附属建筑面积约10000多平方米,投资280余万元,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修复。

千佛寺现有大小殿宇20余处:从外到内,中轴线上分别建有山门、乌龟驮香炉、弥勒大佛;二门左右石麒麟、哼哈二将殿;二门门楼关公殿,左右钟鼓楼;二进院内正面罗祖师殿,东侧华佗药王殿、娘娘殿,西侧老君殿、二郎神殿,二门里侧左右四大天王神殿;再往上走第三进二层建有弥勒佛殿;后对韦驮殿,东有居士室、住持室,西有接待室,正面千佛殿;再往上走第三层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凿建在5,5米,宽3,1米,高3米的砂岩石窟中。洞内正中是释迦牟尼大型石刻造像,左右各有两个菩萨和两个侍者。释迦像衣着庄重,面目慈祥,结跏趺坐,帛带斜绕肩搭帔帛,右手两指上竖,此手印举世罕见。佛像基座为莲,两侧侍立似为护法梵天。菩萨皆结跏趺坐,发髻高耸头戴宝冠,周身严饰璎珞。石窟四周刻有16厘米高、8厘米宽,排列整齐的佛龛内分别刻有14厘米高神态各异的小石佛1055尊雕像,姿态各异,有的盘膝端坐、手结定印,有的双手合什、虔诚供养,有的足踏莲花、超世脱尘,纯系民间雕造风格。中轴线东侧有地藏王殿、十地阎君殿、念佛堂、厨房、僧堂、凤楼室塔、寺井;西侧设有寺院小卖部。总观庙宇建筑具有中国传统的对称式特点,整齐大方,古色古香,灿烂辉煌。

传说,东汉明帝夜梦金人,乃遣秦景使于天竺,写浮屠遗范,在“西天竺月氏国遇释摩腾、竺法兰二梵僧,白马驮经”,将佛教经典引入汉地中原。“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有印度释摩腾竺法兰二梵僧白马驮经,在隰州温阳县(交口县)创建皇家寺院白马寺、兴教寺、西明寺,建立梵宫翻译梵文经典传授佛教;同时,有印度大德檀那,在温阳山神峪千佛洞,传授婆罗门教(印度教)。唐玄奘天竺梵本翻译汉文的译场有:今山西省交口县大周西明寺。可以认定慈云山是中国汉传佛教的发源地。这一成果已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历史文化遗产评审委员会委员卡量古玛切克拉瓦地博士确认。

千佛寺雕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大雄宝殿、含佛堂佛像为木雕;山门内7吨重的乌龟驮香炉、3,5吨的弥勒佛像、千佛殿的1055尊佛像均属石雕;其余殿内佛像为泥塑。值得一提的是,这1055尊造像历虽经岁月沧桑,但至今保存完好,是一笔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舍利塔为清代所建,座落在寺庙的左侧,高11米,为六角五层砖石结构,其雕刻精致。寺内还有一些砖雕、木雕和彩绘泥塑艺术品,也是精雕细琢、臻于至美,与石刻雕像相得益彰,使千佛寺更具有观赏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更为神奇怪异的是,这千佛殿内还能预兆阴晴风雨天象。若天旱时,洞内就发亮光。若大雨来临时,洞内之水就往外流淌。若遇小雨时,洞内就发出滴水之声。若刮风时,洞内就有声音发出。千佛寺上空,天色通常比周围更加晴朗。还有更好更多美妙神奇的传说,为千佛寺增添了更为迷人的色彩。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那3,5吨的石质弥勒佛像,不仅能发出7种铜音,而且其铜音还能远扬200米外 。种种奇象,令人惊叹不已。

这悠久的历史,精致的雕塑,神秘的传说,怪异的天象,为交口千佛寺蒙上了一层又一层极为神秘的光环。有史以来,香火长盛不衰,远近香客们至今都络绎不绝。

据笔者在网络初步搜索,除交口千佛寺外,全国还有10多个叫“千佛寺”名字的寺庙,如山西盂县新疆吉木萨尔、江西庐山,仅四川就有丹棱自贡宜宾彭山4个等等。可见,“佛”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了。

由此,我想到了这样一句话:“佛是觉悟了的人,人是尚未觉悟的佛”。人与佛的区分仅在于“觉悟”二字,这是佛家的观点。若从字面上看,佛非人也,而是“觉悟了的人”,也可谓“曾经的人”,或“僧”也。所以我们称佛教徒也叫“僧人”。这样看来,人就佛,只是尚未觉悟而已,一旦觉悟了,就立刻成佛也。

2014年春,笔者曾到此一游过,记得在庙堂黑板看到两句话:“出家人在了生死中生活,在家人在生活中了生死”。这是“觉悟了的人”的生死观。真乃“打通生死关,生来也罢,死来也罢”。将生死置之度外而“了”生活,看轻的是物质生活,看重的是精神生活,这是“佛”之精神境界的升华。而“人”在为生活忙碌着,往往看重的是物质生活,看轻的是精神生活。但其实归宿是一样的。不过,从古到今,从今往后,那“觉悟了的人”永远是少数。对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来说,一是成不了佛,二是也没必都去成佛。在人间做人事,凡间做凡事,这正是这世界所需要的,也正是佛界所需要的。一个人应该在能做好事善事之时,努力多去做些好事善事吧。正如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时,有无数的志愿者义无反顾地站出来,走上抗震救灾第一线做好事做善事。所以,我们应多做些诸如此类的对他 人、对大众、对后代、对自然有益的事,也不枉作为“人”之称谓罢了!

交口新闻办

张掖 | 千年古刹——大佛寺

张掖素有“桑麻之地,鱼米之乡”的美称,更因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独特的人文景观,被称为“金张掖”。张掖在丝绸之路的要冲,在东西方文化和经济交流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明宣宗朱瞻基言:“甘州,故甘泉之地,居中国西鄙,佛法所从入中国者也。”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丝绸之路上的千年古刹张掖大佛寺

-THE FIRST-

张掖大佛寺,原名迦叶如来寺,因寺内有中国最大的室内涅槃卧佛像而得名,故又称“卧佛寺”,为历代皇室敕建的寺院,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民主西街大佛寺巷,总面积三万余平方米。

张掖大佛寺景区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也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西夏国寺,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就是公元1098年,距现在已有900多年了。它的名称几度更改,曾称作“迦叶如来寺”、“宝觉寺”、“弘仁寺”等,因寺内塑有著名的室内大卧佛,所以人们叫它“卧佛寺”、或“大佛寺”。是全国仅存的四大皇家寺院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保存有全国最大的西夏佛教殿堂——大佛殿、最大的室内木胎泥塑卧佛和最完整的初刻初印本《永乐北藏》,是集建筑、雕塑壁画雕刻、经籍和文物为一体的佛教艺术博物馆

-THE SECOND-

据记载,西夏国师嵬咩云游到张掖,正在一地静坐,忽听附近有丝竹声音,循声寻去,却不见演奏者,疑为“天乐”,后在“天乐”响处掘得碧玉佛像一尊,发愿建造一座大寺供奉佛祖,遂在此建寺。

进入景区的正门,寺内古建林立,环境优美,宫廷式建筑特征的建筑映入眼底。主体建筑贯穿于一条东西走向的中轴线上,其他建筑左右呈对称排列。走到庄严的大殿门前,映入眼帘的是两侧贴金雕绘的砖雕,生动形象的雕刻工艺堪称一绝。沿大门前行,就是室内木胎泥塑卧佛。卧佛头北脚南,面西而卧,安睡于大殿正中1.2米高的仰覆莲花佛坛之上,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耳朵长约4米,脚长5.2米。造像金妆彩绘,面庞贴金,头枕莲台,两眼半闭,嘴唇微启;右手放于脸下,左手伸于身侧,姿态怡静安详。如此巨大的卧佛,它的结构在全国来说也是非常独特:木胎泥塑中空,木头搭成架子,用草泥贴塑,再金妆彩绘而成。”

细心的游客不难发现,大佛双眼微启,似睡似寐,正映衬了大佛寺山门的楹联吗!“睡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难明”。“创于西夏,建于前明,上下数百年更喜有人修缮果;视之若醒,呼之则寐,卧游三千世界方知此梦是真空。”

-THE THIRD-

卧佛首足处塑有天部两大护法大梵天和帝释天立像各一尊,通高7.6米,身体微微前倾,表现出对佛祖的虔诚与崇敬。首部大梵天作中年帝后像,云髻高挽,彩带飘扬;足部帝释天作中年帝王像,面目威严,峨冠博带。

沿卧佛往背后走去,有他著名的十大弟子群像,神态自然,相貌祥和,栩栩如生。卧佛对面墙壁的壁画是清代所绘的二十四诸天礼佛图。南北两侧所塑造的则是十八罗汉群像,神态各异,形象生动。大殿四壁有明清时期壁画,内容有佛、菩萨、弟子、诸天神将、佛经故事及《西游记》《封神演义》《山海经》故事的巨幅壁画人物等,线条流畅,色泽清丽,构图杂而不乱。

最为丰富多彩的要属佛教艺术陈列厅,它原为万圣殿旧址,现为佛教艺术精品陈列厅。整个展览分为流沙古迹、佛陀之光、丹青溢彩、法宝敷传四个单元,集中展示了大佛寺遗藏和出土的碑刻、记事碑、造像、绘画、法器、密宝等佛教文物。五个多世纪以来,张掖大佛寺藏经的浩瀚,一直为高僧檀越、雅人高士所津津乐道。作为传统寺院的重要法宝,佛经是构成张掖大佛寺历史文化遗产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走出大佛寺,回头再看一眼山门两侧的对联“睡佛长睡睡千年长眠不醒,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难明”,竟不知蕴含了多少秘密和深意。

保护措施

1996年11月20日,张掖大佛寺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张掖大佛寺大佛殿修缮工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由河北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设计维修方案,工程于2005年7月动工,主要对大佛殿梁架结构进行了扶正、找平和加固,更换了槽朽、断损的梁、柱、檩、椽,补配缺失的斗拱、门窗等构件,修复屋面、墙体、地面、壁画和塑像,大佛殿全部修缮工程于2005年9月初完成。

所获荣誉

1995年,张掖大佛寺被命名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6年,张掖大佛寺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

2018年,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暨旅游装备展上,张掖大佛寺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

地址:张掖市甘州区民主西街大佛寺巷步行街

类型:古迹历史建筑寺庙古塔展馆展览

等级:AAAA等级

交通

1、市内可乘坐1、11、13路公交车在大佛寺文化广场下车即到。

2、张掖大佛寺位于张掖市甘州区大佛寺巷步行街,在市中心区域步行可达。

开放时间:

张掖大佛寺:【旺季】(4月1日-10月31日)7:00-19:00;【淡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9:00-17:00。

门票:41元/人,学生票21元/人

很 高 兴 认 识 你

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