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沈阳市大东区地坛街30-3号,是二战时期日本在沈阳设立的一个专门关押太平洋战争中受俘盟军的场所,时称“奉天俘虏收容所”。

“这里曾关押了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法国6个国家的2000余名战俘。”据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井晓光介绍,奉天俘虏收容所是日军在中国东北建立的中心战俘营,也是二战期间日本在本土及海外占领地设立的18座战俘营中保留最为完整的一座。

战俘营占地近5万平方米。记者看到,目前保留下来的建筑主要有1号战俘营房及附属用房、

日军看守所、战俘营医院、水塔和锅炉房烟囱等。沈阳市政府还在旧址边新建了一座陈列馆和一面“死难者碑墙”。碑墙上刻满了200多名在战俘营中死去的盟军战士姓名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历经多年维修建设,5月18日正式与观众见面,并将免费对外开放。美国和俄罗斯驻沈阳总领事馆的官员作为陈列馆首批游客也重温了那段历史。

2013年5月,国务院(国发[2013]13号)公布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至地坛街西侧道路红线,南、西、北至文物保护建筑物墙基外各6米以内。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南至滂江街瑞光北巷北侧道路红线,西至青光街东侧道路红线,北9米至规划路南侧道路红线以内为一类建设控制地带。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闭馆通知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观众量激增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自对外开放以来,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为已任,累计接待观众近百万人次。为了吸引更多观众到馆参观,陈列馆积极做好宣传工作,扩大对外知名度,收效显著。随着参观高峰的到来,现陈列馆日均参观人数已达千余人次,接待团体最高峰达到20余个,讲解场次近20场,创下自开馆以来参观人数和讲解场次的新高。同时,在接待过程中,陈列馆坚持“以人为本,观众至上,用心服务、真诚相待”服务理念,认真落实好各项保障举措,有效地保证参观秩序和观众安全。

回顾历史 珍爱和平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迎来参观高峰

  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12日电(记者 刘喆 通讯员 王添翎)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为已任的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以下简称“陈列馆”)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自对外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观众近百万人次。为吸引更多观众到馆参观,陈列馆积极做好宣传工作,扩大对外知名度,收效显著。在接待过程中,陈列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观众至上,用心服务、真诚相待”的服务理念,认真落实好各项保障措施,有效地保证参观秩序和观众安全。

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参观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通讯员供图

近日,来自沈阳市、区机关干部,沈阳理工大学的学生,及来自四川重庆新疆乌鲁木齐等参观团体来到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参观。随着参观高峰的到来,现陈列馆日均接待数量已达千余人次,日接待团体最高峰达到20余个、日讲解场次最高峰达到近20场,创下自开馆以来参观人数和讲解场次的新高。

在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观众认真听取讲解员讲解,详细了解与战俘营相关历史知识,共同回顾二战期间世界人民英勇抗击法西斯侵略的这段历史。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不仅见证了人道主义原则受到肆意践踏和人性惨遭蹂躏的历史,也承载着盟军战俘的特殊记忆以及他们与老沈阳人的生死友情。

市区机关干部参观过后纷纷表示,要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守护正义、勤勉工作,时刻捍卫历史真相,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工作业绩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位来自重庆的老者告诉讲解员,通过参观陈列馆,他真切感受到战俘们虽身陷囹圄却意志坚定的斗争精神。中国工友不顾自身生活窘迫,冒着危险为盟军战俘偷运食物及所需物品所结下的深厚友情。他号召今天的人们要珍视友谊,反对战争。

通过参观活动,不少大学生表示自己对二战历史的了解和把握更深刻了。 “历史不能改变,但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记录着一段历史,也催生“珍爱和平,尊重历史”的种子在每一位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作者:刘喆 王添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