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窑洞文化

清水河窑洞文化

清水河窑洞文化

清水河石匠艺术历史久远,居民石砌多就地取材,石质坚硬,色彩明快,窑面砌石雕刻精美,石刻花纹造型讲究,足可以与延安窑洞媲美。窑洞居民冬暖夏凉,窗户上剪贴窗花装饰,窑内用白泥刷墙,平整石块铺地,红浆勾缝,居住其中,倍感舒适。

清水河县石窑洞营造等5项传统技艺被公布为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有关要求,为切实加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推动、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建设,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于2019年2月14日批准《白塔的传说》等53个项目为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清水河县有5项传统技艺入选其中,分别是:1、清水河县窑洞营造技艺,申报单位为清水河县文化馆;2、清水河米醋酿制技艺,申报单位为清水河县文化馆;3、清水河铁艺,申报单位为清水河县文化馆;4、清水河擀豆面,申报单位为清水河县文化馆和内蒙古锦铱盛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5、清水河果丹皮制作技艺,申报单位为呼和浩特市丰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来源: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清水河县文体广电局,文/赵静波)

“黄河魂 长城韵 草原情”——清水河县第十三届长城旅游文化节暨清水河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颁奖晚会

8月8日晚,由中共清水河县委员会、清水河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清水河县委宣传部、清水河县文体广电局、清水河县教育局共同承办的“黄河长城草原情”清水河县第十三届长城旅游文化节暨清水河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颁奖晚会在华融生活广场举行。

县四大班子在家领导观看演出并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颁奖。

社会爱心人士及爱心集体为我县学生、老师及学校捐款献爱心

内蒙古天皓水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四小先生把30万元的爱心善款捐赠与清水河县普通高级中学

北京清水河籍同乡联谊会捐赠7万元爱心善款,其中5万元捐赠与清水河第一高级职业中学,2万元将奖励于2018年清水河普通高考文理科高考状元以及文理科高考状元的班主任

清一中获呼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类最高奖项)实属不易,尤为感动的是,获奖老师们把自己所得奖金共计5万元捐给学校

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

今年以来,我县以创建自治区文明县城为龙头,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涌现出一大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为充分展示我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丰硕成果,进一步调动全社会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县委、政府决定表彰命名推出一批典型。

这次表彰命名的有新时代好少年16名,文明村24个,文明家庭、美丽庭院23个,优秀志愿者15名,好媳妇、好婆婆31名,道德模范暨身边好人30名。

近年来,清水河县涌现出许多“最美清水河人”,他们以敬业奉献、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的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走进了百姓的心间,成为全县的道德榜样和精神楷模。在他们的感召和带动下,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倡导新风尚,成为清水河这座小城的主旋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像一个个火种,用自己的光和热,温暖并影响着身边人,带动清水河县各方面的发展。他们甘于奉献,默默无闻,在无形中构成了一道最美的风景

本次“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颁奖晚会的举办,对提升我县民众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艺节目

颁奖晚会中穿插的文艺节目也为广大群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晚会在蒙古族时装盛宴的情景剧《天骄礼赞》中拉开帷幕。独唱《爱在清水河》、《咱老百姓》唱出了百姓心声;舞蹈《天鹅之歌》、《顶碗舞》曼妙多姿,给人以美的熏陶;小品《懒汉脱贫》引人深思;……晋剧清唱《辕门斩子》、二人台等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

“黄河颂 长城韵 草原情”清水河县第十三届长城旅游文化节暨清水河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颁奖晚会的举行,既提高了群众“学模范做模范”的积极性,也丰富了群众的生活,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来源:中共清水河县委宣传部)

文水县明清古八景再现滨河文化生态公园

文水县明清古八景再现滨河文化生态公园

10月11日,由县文联主办的文水县明清古八景书画作品挂展活动在滨河文化生态公园戏曲苑举办,县政协原副主席王海生、县文联机关干部、县美术协会、书法协会艺术工作者及文史研究者等20多人参加。活动中,由陈克实、李世民、边晋贵、樊建国4人创作绘画,郭竹朋、王海生、王海珠、李景平、李景凯、张天明、孔祥杰、李春彬8人书写古诗的《商山叠翠》《悬崖瀑布》《隐泉春水》《石门浪雪》《谷口秋风》《寿宁怪柏》《平陵晚照》《甘泉寺书怀》等8幅作品,每幅高1.7米、宽0.8米,衬板装框,古朴典雅,逐幅挂展在戏曲苑东西长廊墙壁上,让文水明清古八景重新回到人民大众的视野之中。

文水县的明清古邑胜景经历了“明八景”——“清初十景”——“清末八景”的演变。文水县“明清八景”,是当时文人墨客书写山河风貌,反映境内百姓生活安详,以示地方吏政清廉,局势稳定的作品。清朝末年,外忧内患,满清政权日薄西山,标版政绩的胜景因天灾人祸已经难以全现,地方官员只能依据现存景致和古迹遗存,在官道近郊的文峪河沿岸及西部边山区重新精选“八景”,彰显政绩功卓,但近代社会现状导致诗文鲜传于世。

文水县明清古八景

明清八景即:1、《商山叠翠》,商山,即“子夏山”,其景在县城西南25里。清·王峋作诗。2、《悬崖瀑布》,其景主要集中在子夏山南端隐泉山的隐堂洞附近峭壁区。明·邑人佚名作诗。3、《隐泉春水》,其景在县城西南二十五里。明·邑人佚名作诗。4、《石门浪雪》,其景在子夏庙西数里。明·邑举人王益爵作诗。5、《谷口秋风》,其景在县城北二十华里文谷口。明·邑人佚名作诗。6、《寿宁怪柏》,其景在县北十三华里北徐村。清·邑人胡裕才作诗。7、《平陵晚照》,其景一种认为在县北三十华里的武陵村一带,另一种认为在县东十华里的旧城庄一带。清·佚名作诗。8、《甘泉寺书怀》,其景在县城西南甘泉寺。清·邑人阎文炳作诗。

岁月如斯,沧海桑田,如今文水县古邑胜景大都已不复当年风貌。县委县政府严格履行中央绿色环保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现存部分古景景区得到有效保护,还有一些古景也将恢复和重现,让绿色生态环境真正成为发展旅游产业的不竭资源,成为百姓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文/冯增清)

来源:文水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