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继青墓

高继青墓

高继青墓

公布时代: 1949年

保护级别: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布编号: 430104—0061

公布地址: 岳麓山

类别: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公布机关: 长沙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 2005.08

位于岳麓山东麓知新村陵墓区、湖南大学红叶村职工宿舍(17栋)后方山坡。墓冢呈球弧形,墓后嵌有烈士墓碑。保存完好。附近有湖南大学宿舍建筑在保护范围内。

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湖南省人民政府湘政发(1993)6号《关于公布我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公布其保护范围为:以墓为中心,四向各至50米处。

学院动态|我院师生祭奠高继青烈士

6月19日清晨,我院20余名师生来到岳麓山集贤村高继青烈士墓,深情祭奠这位70年前牺牲在黎明之际的湖大校友。

烈士墓前,师生们清扫落叶,拂去青苔,列队肃立,敬献鲜花并三鞠躬。学院党委书记张泽麟向大家介绍了高继青烈士的生平和就义经过,带领大家回顾了湖大先辈在党的领导下投身爱国民主运动、争取湖南和平解放的学府往事。

在青年教师蔡孟秋、秦志辉、李福祥、张明和学生党员王琳、史奥芊的带领下,大家高声诵读湖大学长为纪念高继青烈士殉难周年创作的诗篇《烈士,你安息吧!》,并齐声高唱校歌,“振我民族,扬我国光”,歌声久久萦绕在岳麓山林

大家纷纷表示,在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之际,深切缅怀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重温这一段既熟悉又陌生的湖大历史,更应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光荣传统,担当时代使命,投身复兴伟业,才是对先烈最好的纪念。

高继青,湖南宁乡人,1947年10月进入湖南克强学院学习,并担任学生自治会主席。在党的领导下,他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追求光明,积极投入迎接解放的秘密斗争中。1949年6月19日在执行任务时,惨遭特务残酷杀害,时年22岁。长沙解放后,克强学院并入湖南大学。1950年6月,湖南大学团委追认高继青为青年团团员。

文/李玉翠、刘潇

新疆发现青铜时代大型高等级贵族墓葬

2019年6月至10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联合对吉仁台沟口遗址高台遗存进行了考古发掘,确认高台遗存是一处大型墓葬。

高台遗存环境

墓葬及发掘区域

北部石围墙(局部)

东部石围墙(局部)

墓葬表面条带局部

坟丘内部石条带情况

墓室及周边条带

墓室正投影

墓室东北角红胶泥土墙

墓葬东北区 发掘现场

墓室南墙(北-南)

饼形石器

石杵

封土中出土陶器

铜针

铜凿

高台遗存是一处大型方形覆斗状墓葬,主要由地上高台坟冢和半地下墓室两部分构成。地上高台坟冢为面积近1.5万平方米的正方形,边缘高约1.5~2米,中心高约4.5米。高台四周有石砌围墙,墙内从地表至顶部有多层多条石条带汇聚至中心墓室外围。中心由半地下墓室和包裹墓室的土、石墙构成。是目前为止在新疆乃至欧亚草原发现的史前时期面积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完整的石构墓葬建筑遗存。

墓室及封土内出土的兽骨和人骨测年显示,墓葬年代为距今3500年左右。结合吉仁台沟口遗址发现的近400平方米的宫殿式房屋,可以推测,吉仁台沟口遗址区应该是当时伊犁河流域的中心聚落。体量巨大的工程,结构特殊的墓葬结构,彰显了墓主人的至高地位,可能是王陵级别的墓葬。和众所周知的图瓦阿尔然王陵面积相当但早六七百年,这对于重新认识欧亚草原的社会发展进程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高台遗存体现了非常突出的太阳崇拜观念,偌大的高台,无数条石条带从中心墓室向四周辐射。墓室底部铺红土、墓室外围用红土包裹、高台外围铺垫红土面,这些“尚红”现象都可能与太阳崇拜有关,对于研究青铜时代中晚期草原畜牧人群的丧葬思想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小清河复航惊醒龙山至唐墓群,高青四处遗址被发掘

小清河应急防汛工程

考古调查、勘探工作中,

共登记43处文物点,35处为新发现,

其中高青县6处,现已发掘4处,

分别为胥家村遗址、曹坡遗址、

拥护遗址和夏庄遗址

5月11日,

山东文化旅游厅举办的媒体采风行活动

首日探访了高青县胥家村等多处遗址。

高青县胥家村遗址

胥家村南遗址(墓地)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黑里寨镇胥家村南约500米处,现小清河北岸,东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胥家庙遗址最新探明范围约60米。平面呈横长方形,面积约1万平方米,小清河复航工程占压该遗址(墓地)3千余平方米。

遗址(墓地)所处区域为河畔滩地。主要为基本农田种植小麦。现在南部因动土施工,形成二级台阶,北部仍为平整的农田。

至2020年5月6日,共清理龙山时期墓葬5座,龙山早期带二层台大墓正在清理中,清理唐代墓葬15座,龙山时期灰坑5个,总共清理面积达1千余平方米。

通过此次发掘,基本清晰了该遗址(墓地)的地层堆积,该遗址原始堆积为台地地貌,中间高,东西两侧低。开口距现地表2.6米左右,文化层分三大期:①为唐代,②为战国到汉代,③为龙山早期到晚期偏早。

龙山时期小、中型墓中基本都出土随葬品,大型墓正在清理中,已清理出墓葬西侧二层台,陪葬猪下颌骨13具,陶杯、罐、鼎、鬶等器物多件。随葬器物制作精美、工艺复杂,填补了高青地区龙山时期的发现空白。山东考古发掘的龙山大型墓葬屈指可数,本次发掘,对鲁北地区的龙山文化研究及相关文化的交流影响都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唐代墓葬,墓地规划清晰,都为砖室墓。东西向排列三排。尤其该墓地墓葬形制特色鲜明,“扇形”、“马蹄形”墓室为迄今为止山东唐墓仅见,“马蹄形”形制墓室带有明显的河北因素,该墓地的发掘对研究唐代中晚期鲁北地区与河北地区的交流往来,藩镇格局下人员流动都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墓葬中出土的瓷器形制、釉色多样,对鲁北地区散出瓷器断代都提供了难得的标尺。

该遗址(墓地)是鲁北地区、小清河沿线为数不多的重要遗址,但令人遗憾的是该墓地在未进行考古勘探的情况下,先行施工,致使该遗址(墓地)破坏,台地南坡基本破坏殆尽,在机械施工后的浮土中,清理出龙山时期完整石斧、磨光黑陶鼎足及大量陶器残片。但上述文物都已脱离原始地层,信息丢失严重。通过台地规模及龙山墓葬分布情况判断,该台地南坡应为当时龙山聚落聚集区,但机械破坏,应该存在的房址、生活区都已破坏殆尽。另外龙山小型墓(M07),大型墓(M18)都被机械破坏部分墓室,随葬器物因破坏而残缺。唐代墓葬已清理的15座墓葬中,有13座惨遭机械破坏,更有甚者仅存墓底铺砖和残存墓角。上述破坏对该遗址(墓地)信息的完整性产生了不可逆的破坏。

高青县曹坡遗址

曹坡-腰庄遗址位于山东省高青县花沟镇曹坡村西南约1公里处,向南延伸至邹平县腰庄村北,遗址面积约3.5万平方米,小清河河道从中间穿过。该遗址是为配合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考古调查勘探时所新见。遗址文化层堆积一般厚约0.8~1.5米,最厚可达2米以上。内涵丰富,延续时间长,龙山时期一直延续到唐宋时期均有人类活动。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对遗址进行配合性发掘。共布设10米*10米探方9个,发掘面积约900平方米。自2020年4月4日进驻工地,在当地文物部门和工程部门的大力配合下,自2020年4月9日,正式发掘至今,发掘工作仍在有序推进。

遗址堆积复杂,地层堆积厚,大部分区域覆盖厚1米~1.5米的淤积层,目前大部分已揭露至商周时期地层。

发掘区内地层堆积整体上自西向东渐深渐厚,说明当时地势西高东低,而且遗迹堆积也呈现出西部更为密集复杂的状况,而且,整体布局看,在遗址存在的较长时间内,发掘区西部作为人们生活重心的状况没有改变,各时期堆积相互叠压、打破,晚期堆积对早期遗迹的扰动非常严重。在同一遗址、同一区域长期以来频繁存在人类活动是该地区古代生存环境的写照,或能从侧面反映当时地处黄河下游泛滥平原地区的人群在生存时可供选址的区域并不丰富。

勘探情况表明,遗址本体被现小清河河道截断,本次发掘也能提供某些参考证据。发掘区南缘的多处墓葬尤其是宋代墓葬存在明显被破坏迹象,且较晚的红褐色胶黏淤土直接叠压墓葬以及墓砖,说明现小清河河道开通不会早于宋代,或能与历史记载有吻合之处,还需要更多的考古证据支撑。

目前,大部分区域已清理至商周时期地层,共清理汉代及后期墓葬20座,出土较多陶壶、陶罐等随葬品。已清理灰坑35处,目前年代最早的可到晚商时期,从目前发掘情况看,尚有大量岳石至商周时期的生活遗迹,堆积情况复杂,包含灰坑、房址、夯土基槽等,为了解高青古代文化面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考古材料。

高青拥护村南遗址

拥护村南遗址位于高青县高城镇拥护村东南,北依南水北调干渠,南靠小清河泄洪道,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为配合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2020年4-5月,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业务力量,对遗址被工程占压部分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400平方米。

发掘区位于遗址南部,泄洪道北岸,共布设10×5米探方8个。发掘区地层堆积可分为7层:第一层为耕土,厚0.2-0.3米;第二层为河水泛滥形成的淤积层,厚1.2-1.4米;第三层至第七层为文化层,厚1.5-1.8米。第五层下发现宋代墓葬,第六层下发现周代灰坑,第七层下为生土。

目前发掘区基本清理至第六层下。发现墓葬2座,其中,M1为砖室墓,平面梭形,墓道向南,墓内发现人骨2具,出土随葬品有陶罐、陶碗、瓷罐及铜镜等;M2为狭小土坑墓,发现人骨1具,未见随葬品。目前已发现并清理周代灰坑23座,多数平面近圆形,有的坑壁外张呈袋状,部分灰坑内出土较完整、可修复的陶器,共计十余件,器形包括鬲、豆、罐、盂等。

根据勘探及发掘情况推测发掘区位于遗址南部边缘,主要文化内涵为西周晚期至东周时期,性质可能为规模较小的一般聚落。

高青夏庄遗址

高青夏庄遗址于4月7日开始发掘至今,已清理至距地表约1.7米深,共划分地层7层。

目前⑥层龙山文化层清理过半,部分区域初露⑦层。清理周代灰坑2座、龙山时期灰坑9座。出土较完整的龙山文化陶罐1个,可复原龙山文化陶器十余件,石质、陶质、蚌质等小件器物13件。

⑦层为接近生土的黄土文化层,遗迹判断较为容易,但含水量极大,暂时无法刮面,目前仅确定灰坑6座,疑似房址1座,待水位下降后清理。

由于遗址紧邻南水北调河道,地下水位较高,④层以下文化层常年处于地下水位之下,长时间的浸泡使得文化层土色趋同于灰黑色,遗迹判断困难。自发掘开始以来,河水水位时涨时落,但总体呈下降趋势,这使得考古发掘工作尚可一步步推进。根据当地水利部门通知,南水北调河道计划于5月10日停水断流,目前水位已下降约0.4米,为进一步考古发掘提供了条件。

来源:高青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