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碑时代为宋。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左峰,此为广布全国各地的奇碑之一。
禹碑原在南岳岣嵝峰,故又名岣嵝碑,相传为夏禹王遗迹。宋嘉定九年(1212),何致游南岳,即摹拓全文,复刻于岳麓山左峰石壁,面宽140厘米,高184厘米,共77字,每字径约17厘米。明嘉靖三十年(1551),,太守张西铭建护碑亭。崇祯二年(1630),兵道石维岳维以石墙,南北设门。民国24年(1935)周翰重修碑亭,并刻“禹碑”额。碑两侧有刘汝南题《夸神禹碑歌》,陈兴亚题“虞夏遗风”等石刻。
南岳禹碑始见于《吴越春秋》,其后郦道元《水经注》等均有记述,确凿可信,惟字体奇古,昔人曰为蝌蚪书,不类殷周鼎款识,无偏房义事可寻,难以识读。自明杨慎等多有释文,但皆臆测。故有疑为后人伪造。
唐韩愈、刘禹锡等多歌颂备至,刘诗曰:“尝闻祝融峰,上有禹碑铭,古石琅玕姿,秘文螭虎形。”韩诗曰:“岣嵝山尖神禹碑,字清石赤形模奇,蝌蚪拳身薤侧披,鸾飘凤泊 虎螭”。岳麓禹碑自明清以来已传布四方,云南、四川、江宁、河南、西安、绍兴等地均有摹本。
附杨慎对禹碑的释文:
承帝曰咨:翼辅佐卿,洲诸与登,鸟兽之门。参身洪流,而明发尔兴。久旅忘家,宿岳麓庭。智营形折,心罔弗辰,往来求定,华岳泰衡。宗疏事裒,劳余伸烟。郁塞昏徙,南渎衍亨,衣制食备,万国其宁。窜舞永奔。
1956年7月24日,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6。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