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民将军故居

李志民将军故居

志民村:志民村……

志愿军第19兵团政治委员 开国上将 李志民

李志民(1906年7月9日-1987年11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湖南浏阳高坪区西坑村人。在革命生涯中,历任乡农协副委员长、游击队党代表、红军中队党代表、大队政委、团政委、军团卫生部政委、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师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主任、抗大分校政治部主任、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分区政委、军区副政委、纵队政委、兵团政治部主任、兵团政委等职。先后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红一方面军长征、直罗镇战役、东征战役、西征战役、北岳区反“扫荡”、大清河北战役、平绥路战役、保南战役、正太战役、青沧战役、保北战役、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察绥战役、平津战役、太原战役、兰州战役、宁夏战役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陕西军区政委、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政委、志愿军政治部主任、志愿军副政委、志愿军政委、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政治委员、福州军区政委、军委顾问、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组织领导部队剿匪和参加修建宝(鸡)天(水)铁路及屯田垦荒、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和秋季防御战、参与组织指挥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和金城战役、参与领导志愿军部队积极支援朝鲜人民重建家园、致力于军队院校教育事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7年11月16日在北京病逝,终年81岁。

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6年7月9日,李志民生于湖南省浏阳县高坪区西坑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15年,李志民开始读私塾,后入初级小学。

1920年,李志民考入甸溪高级小学,接受进步思想影响,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

大革命时期

1924年,李志民回乡教书,并当过小学校长。

1925年,李志民开始参加农民运动,被选为乡农民协会副委员长,领导群众开展反霸斗争。后被选派到由共产党人开办的高坪区暑期政治讲习所和浏阳县党务研究所学习,受到马克思主义教育。

1927年4月,李志民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时期

大革命失败后,在家乡秘密组织农民协会坚持斗争。

1928年3月,李志民参与组建区游击队并任党代表,在家乡开展武装斗争。同年12月调入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先后任第2纵队7大队4中队党代表、军部随营学校中共支部书记、特务大队副政治委员、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红3军团政治部保卫大队政治委员、红2师第7团政治委员、红2师政治部主任、红3军团教导营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赣州战役中,率团英勇抗击国民党军进攻,出色地完成了掩护兄弟部队突围的任务。

1934年10月,李志民随红一方面军长征,与营长彭绍辉率教导营担任红3军团后卫和收容任务。

1935年7月起,李志民任军团卫生部政治委员、陕甘支队第3纵队政治保卫分局2科科长。到陕北后,任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4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参加直罗镇战役。

1936年1月,李志民任红4师第11团政治委员。东征战役回师陕北时,率部担负后卫任务,掩护部队西渡黄河,同时检查部队执行群众纪律情况,圆满完成了毛泽东赋予的收尾工作,扩大了中共和红军的政治影响。5月任红81师政治部主任,参加西征战役。在攻打李旺堡时,注重采用军事压力与政治攻势相结合的战法,利用风筝、“孔明灯”等方式向敌营飘送传单,同时组织宣传队,对守国民党军进行抗日宣传,唱抗日救亡歌曲,促使其自动撤离,并列队热情欢送,创造了以政治攻势克敌制胜的成功战例。

1937年春,李志民任红27军政治部主任,后入抗日军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志民任抗大第5队队长兼政治教员、组织科和干部科科长。

1939年夏,李志民随抗大总校到晋察冀敌后办学,任组织部部长。

1940年初,李志民调任抗大第二分校政治部主任。认真贯彻抗大教育方针,边参加战斗,边坚持办学,培养训练了大批军政干部。

1943年,李志民任晋察冀军区第1分区副政治委员、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北岳区秋、冬季反“扫荡”。

1944年,李志民任第4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地委书记、冀中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参与领导恢复、巩固和扩大冀中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1945年,李志民曾协助军区司令员杨成武组织指挥大清河北等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志民任冀中军区野战纵队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3纵队政治委员、晋察冀野战军第2纵队政治委员,率部参加平绥路、保南、正太、青沧、保北、清风店、石家庄、察绥等战役。

平津战役中,李志民参加张家口宣化等地的作战。

1949年,李志民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兵团政治部主任、第19兵团政治委员,率部参加太原、兰州、宁夏等战役。

建国之后

1949年冬,李志民兼任陕西军区政治委员,组织领导部队剿匪和参加修建宝(鸡)天(水)铁路及屯田垦荒。

1951年初,李志民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政治委员,参加第五次战役和秋季防御战。

1952年12月,李志民任志愿军政治部主任,参与组织指挥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和金城战役。

1954年,朝鲜停战后,李志民任志愿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1955年,李志民任志愿军政治委员,参与领导志愿军部队积极支援朝鲜人民重建家园。

1972年,李志民任福州军区政治委员。

1977年,李志民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

1980年,李志民任军委顾问。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1982年,李志民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87年11月16日,李志民在北京病逝,享年81岁。

主要成就

喊话突破会昌

1931年11月,红5军乘第三次反“围剿”胜利之机,组织一个团攻打会昌县城,强攻二十余天未克,部队伤亡惨重。军首长遂令红7团接替攻城。时任红7团政委的李志民在攻城前决定先开展政治攻势,再集中火力攻击。恰逢兄弟部队爆破城墙成功,守敌陷入混乱。李志民立马抓住有利时机,组织战士对敌喊话,展开政治攻势。乘敌人火力减弱瞬间,部队突入城内,仅两个小时,即全歼守军,创造了政治攻势与突击攻坚相结合的成功战例。 [3]

政治攻撤马鸿宾

1936年5月,红军81师政治部主任李志民认为李旺堡城墙坚固,且城外河滩开阔,守军系马鸿宾部一个骑兵团,兵力充足,易守难攻。马鸿宾部既守孤城,又与蒋介石有矛盾,军心民心倾向抗日,厌倦内战。李志民机智果断地建议采用军事压力与政治攻势相结合的打法,一面积极准备攻城,一面发动群众,开展军事民主、大家献计献策,利用风筝、“孔明灯”和弓箭飘送传单、公开信,组织宣传队抵近城墙宣传团结抗日的道理。最后,马鸿宾部骑兵团派出代表谈判,同意撤离。李志民不费一枪一弹取得了李旺堡,创政治攻势制胜的成功战例。

宣传阻离王以哲

1936年12月,东北军王以哲部一个师奉蒋介石之命进攻红军西征军。李志民所在的红81师担任阻击任务,他积极组织开展政治攻势,利用标语、传单和抗日歌曲等各种形式对东北军进行“团结抗日”、“打回老家去”的宣传教育,主动邀请东北军官兵到红军阵地座谈、联欢,化敌为友,打了一场奇特的“阻击战”,出现了白天“打仗”,夜晚联欢,“激战”数日,双方无一伤亡的生动局面。12月13日,东北军官兵留下“红军兄弟,抗日前线再见”的标语撤离战场,又成功地打了一场“政治仗”。

主要著作

编辑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工作》(1985年6月,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工作总结》(1985年6月,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著作

《革命熔炉》(1985年3月,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出版)

《李志民回忆录》(1993年08月,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文章

《抗大精神永放光辉——纪念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建校五十周年》

《忠于革命 诚以待人——回忆李寿轩同志》

《培养人才是一项战略任务——纪念抗大建校四十五周年》

《英雄气魄垂千古 国际精神召万民——怀念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卓越领导者彭德怀同志》 [8]

《疾风知劲草 烈焰见英雄——悼念罗瑞卿同志》

《以革命的两手反对反革命的两手——纪念朝鲜停战十周年》

《时间就是力量》

《对美帝国主义必须坚决进行斗争——为纪念朝鲜人民卫国战争十周年而作》

《中国人民志愿军积极地参加朝鲜人民战后恢复和重建的工作——为纪念朝鲜人民反侵略战争四周年而作》

所获荣誉

1955年,李志民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人物评价

新华社:李志民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军队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李志民对党、对国家是卓有贡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王平:李志民对中国人民军队政治工作有许多建树,是中国人民军队政治工作富有开拓精神的杰出领导者。

后世纪念

文章

后世纪念李志民(7张)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记中央军委顾问李志民上将》 [

《政治工作者的楷模——悼念李志民同志》

诗词

《念奴娇 悼李志民将军》

书籍

《怀念李志民将军》(1989年5月,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开国上将李志民:纪念李志民将军诞辰一百周年》(2006年7月,首钢总公司印刷厂印刷)

视频

《开国上将之李志民(中国将帅72)》

《<中国将帅>李志民》

《李志民军管包头(2007)》

故居

李志民故居位于浏阳市高坪镇志民村塘头组。故居始建于清朝末年,坐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小青瓦屋面,面阔3间,建筑面积150平方米,为浏阳地区普通的民居建筑。2001年故居被拆除,2002年由志民村筹资按原貌恢复重建。2006年7月,在故居复原陈列了李志民的卧室、书房等,并设计制作了李志民生平事迹展,对外开放 。2011年,浏阳市人民政府将故居公布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寻美成都》之拜访李家钰将军故居

周末无事,母亲又没出去打牌,于是趁此休闲之机,顶着指标超300的雾霾,专程前往李家钰将军故居,踏访了这位人民敬仰的将军的官邸。

李家钰将军故居位于成都市文翁路前街92号,是民国时期的建筑,自然富有那个时代的特色,而且当时的成都公馆,由于处于中国被迫开放的变革时期,西方文化鱼贯而入。因此,当时成都有钱人修建住宅,既保存有川西建筑的独特风格,也开放性地吸纳了西方文化的建筑元素,比如欧式风格的拱门,这在我拜谒李劼人故居时,看到的建筑也或多或少地融入了这一文化元素,包括与李公馆比邻而居的王泽俊公馆,同样是那个时期的产物。客观地讲,我是比较偏爱这个建筑风格的,因而一走近李家钰将军故居,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特色建筑,一下子把我的眼球抓了过去,也深深地把我的心吸引了过去。

古色古香的李家钰将军故居,是一栋一楼一底建筑,第一层共有三个房间,最右边的一间比较小,将军使用的时候是专供家佣煮饭的,现在已被作为四川省委老干部活动室,使古老的建筑得到了充分地利用。我看到挂在门上的掉牌,弄得特别地干干净净,而且金色的字儿特别耀眼,似乎这活动室里,还激荡着将军疆场杀敌的英勇之气。中间的房间特别大,它是李家钰将军接人友人的客房,也相当于普通民居的堂屋。而今,这里被一居民所住。我们去时,大门紧锁,我很想从门缝里瞧瞧,看看里面的布设到底如何,当我轻轻地推门时,吱呀的声音惊动了房内的主人,大爷轻轻地把门打开半页,从里面探出个头来,用比较异样的神情望着我。看他那双眼睛,不用言语,就是在询问我们有何事,也许是心理学读得较多的缘故,我急忙上前解释道,大爷,我们是来拜谒将军故居的。

大爷这才变得自然起来,知道我们既不是亲人,也不是来干扰他们生活的旁物,就是简简单单的游客而已。于是特别有礼貌地给我们介绍了番:这是李将军的故居,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因将军故居位于省委老干部局宿舍内,也就自然地归属省委老干部局,单位领导便充分地利用了起来,把故居分给了单位的职工。由于整个故居上下两层,其中老干部活动没有场地,就把最外面的一间作为了活动室,中间的一间就分给了他。二楼屋子比较成型,本来就是将军家的住房,一共有四间,就分给了两家人。因此,现在的将军故居,一共住进去了三家人。大爷在介绍情况时,我也有意识地探望了下屋内,其正在收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屋内就特别地简陋,就几件普普通通的家具,其他毫无什物。于是我问大爷,那楼上的房间怎么样呢?他告诉我们,住户分到后,也只做了地板等简单的装修,其他都保持了将军官邸的原样。

听了大爷的介绍,知道二楼已作为民居,自然没有参观的必要,于是我和母亲绕着公馆转了一圈。母亲看到建筑既有川西建筑特色又有西方文化融入,特别是青砖碧瓦依然显得精致无比,便对故居小巧精致的美赞过不停。而我并没有欣赏这些,毕竟看到过不知多少这类建筑,倒是对基层政府保护李家钰将军故居的做法,感到特别欣喜和高兴,因为我一直支持认同对文物的活态保护,那样不仅有利于文物不受白蚁等侵蚀,而且使历史遗存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利用。倘若把继续实施把文物圈起来的模式,表面上看是比较重视,把文物尤其那种精神得到了延伸利用,但实质上却是一种资源的极大浪费,因为它本应利民的基本作用被遗弃了。不过,也有让我失望的地方,就是居住进去的业主,缺失与将军官邸相匹配的修为。当然,我绝对不是说官阶,那是不可能的事,而是说那种爱护环境的情怀,以及传承将军精神内核的东西。为何有如此的感慨呢?因为现在的故居有点脏,譬如故居客厅前的过道上,摆放着一张乒乓球台,我意想是给来这里活动的人准备的。抑或是这些人雅兴顿然消失了,抑或是这些常来的人不来了,而今的乒乓球台积满了灰尘,似乎有数月没人打扫了。当然,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更高的要求应该继承弘扬将军精神,使其真正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如我们在汪家拐街道调研时,工委书记辜静同志介绍的比较好,她们这届领导班子,准备打造将军故居,同时把将军弟弟故居打造成党史教育基地。我想,那将军的精神也就可以得到更好弘扬了。

准备离开将军故居时,看到沿梯边长着两株铁树,坚挺地立在那里,既有力道又有精神,使我联想到了出生于蒲江的李家钰将军,其风骨不正如这铁树一样吗!不仅有着不屈不饶的铮铮铁骨,而且还有着救民族与危亡的担当精神。因此,我极度希望进住的业主,能把将军的精神传递、故事弘扬,至少要使这故居能够看到代表将军的元素。那么,我们活态传承历史文化的责任,也就得到很好地体现了。于是,参观完将军故居,感情喷涌而出:民族危亡在旦夕,将军铁骨架支体;肉身腐而润万物,精神丰腴育民力。公馆存史万人仰,活态保护成民居;不识青山忠烈义,后生文赞开新局。

建党百年 红色浏阳丨李志民故居

点击上方“浏阳政协”关注我们

李志民故居位于湖南浏阳市高坪镇志民村塘头组,故居始建于清代末年,坐西朝东,砖木结构,小青瓦屋面,共六间房,建筑面积140平方米,为普通民房建筑。整体建筑因年久失修,破坏严重,2002年按原貌重建,2006年7月复原陈列了李志民的卧室、书房等,并陈列李志民生平事迹。

李志民(1906-1987),浏阳高坪人。1925年参加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红五军团、红三军团大队政委、军政治部主任等职。1934年10月参加长征,承担红三军团后卫掩护和收容任务,任红三军团卫生部政委兼总医院政委。赴陕北后,参加了著名的直罗镇战斗,注重军事进攻和政治上瓦解敌军相结合,独具传奇特色,取得过多次胜利。

抗战时期,历任抗日军大学干部科长、组织部长、第二分校政治部主任,第四军分区政委、冀中军区副政委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中军区野战纵队副政委、晋察翼野战军第二纵队政委,第二十兵团政治部主任、第十九兵团政委等职,参加了正太、察绥、平津、张家口太原等战役。1949年6月,与杨得志一起率第十九兵团进军大西北,取得扶郿、兰州战役的胜利,并乘胜进军宁夏,为解放大西北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第十九兵团兼陕西军区政委、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中共陕西省委常委等职。积极贯彻中央关于开发大西北的指示,完成了剿匪、恢复和发展生产等任务。1951年2月,奉命赴朝作战,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政委、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政委等职,先后四次荣获朝鲜一级国家勋章,两次荣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任中朝友好协会会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同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以及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10月,调高等军事学院工作,先后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政委等职,致力于军事教育事业。上世纪60年代受到冲击,1972年重新工作,同年10月任福州军区政委。1977年任中央军委委员,1980年任中央军委顾问,是第一、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和中央军委委员,在第十二大当选为中顾委委员。

2011年1月,李志民故居被浏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浏阳市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9月被长沙市委宣传部公布为长沙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已为省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爱教基地。

END

来源:中共浏阳市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梁文娟

审核:刘美成 李永伯 朱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