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湘鄂赣革0据地纪念馆位于平江县城三犊源花果山,占地11亩,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是平江一处新兴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靓丽的人文景观。该馆为琉璃翘檐回廊仿古式结构,馆舍分别由主馆、门楼、广场、台阶、草坪等构成。馆内景观别具一格,环境优雅,庄严肃穆,宏伟壮观。

地址:平江县城三犊源花果山

电话:0730-6266666

喜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游客服务中心投入使用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是国家AAA级景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岳阳市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岳阳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岳阳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多年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

鱼水之旅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开栏语

激情燃烧的岁月,砥砺奋进的征程。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武警湖南总队紧扣“传承红色基因 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充分利用湖南丰富红色资源优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火炬接力”活动。这次活动规划了初心之旅、星火之旅、烽火之旅、鱼水之旅四条路线,以融合宣传形式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湖湘故事,引导总队官兵坚定强军信仰,勇担强军重任,让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驻守在三湘四水的武警湖南总队坚决响应脱贫攻坚号令、积极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回望这场彪炳史册的战斗,既惊心动魄,又荡气回肠;既有壮志豪情,又有奉献牺牲。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坐落在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塔卧镇,是湘西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基地,全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景点之一。旧址坐东朝西,为一纵两横式木结构建筑,南北两侧系典型的土家族吊脚楼

1934年11月24日,任弼时、贺龙等率领红二、六军团解放大庸(张家界),奉中央电示,26日成立了中共湘鄂川黔省委、省军区,12月1日成立省革命委员会。以此为标志,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贺龙、任弼时、肖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长江南岸最后的一块红色根据地。

当年,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条件十分艰苦、环境十分恶劣,但红六军团不畏艰险、浴血征战,胜利完成了为中央红军开辟前进道路的任务。这一史实时刻勉励我们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打硬仗、善打胜仗,不断打开事业新局面。

监制:陈恢军

主编:李 斌

编辑:贺菲菲

作者:马军义 陈尚龙 徐城锐(N)

投稿邮箱:hnwjhyn@163.com

鄂豫边革命纪念馆:特殊时期的红色游击根据地

不忘初心,筑梦中原。今天《永恒的印记——党的奋斗足迹在河南》为您介绍“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中共鄂豫边省委和鄂豫边红军游击队驻地。

1934到1937年,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的一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在8省范围内的15块游击区坚持游击战争,鄂豫边区就是其中之一。

1935年8月,中共鄂豫边省委在唐河县毕店镇成立,统一领导豫南、豫西南10余县党的工作。

1937年10月,中共鄂豫边省委和红军游击队进驻泌阳县邓庄铺、焦竹园。10月中旬,游击队改编为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独立团壮大到600多人,辖两个营六个连和一个通讯排,一个手枪队。

1937年底,中共鄂豫边省委及红军游击队司令部由焦竹园迁到了确山县竹沟镇。此后,鄂豫边区的革命斗争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

位于驻马店泌阳县焦竹园村的鄂豫边革命纪念馆,陈列中共鄂豫边省委和鄂豫边红军游击队领导人生活、战斗物品的展厅有40多间,展示了鄂豫边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再现了饱经风雨沧桑的战斗历程,弘扬了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

责任编辑:麒杰 编辑: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