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子峡遗址

寨子峡遗址

时代:商至周

类型:古遗址

地址:江西省进贤县民和镇茶溪舒家村北400米

简介:“

遗址呈约70×70米圆形土围子形状,南面为下埠范,东西北3侧为田地。寨子墙宽10米,外高8-10米,正面有一2米宽的进出口,内空40×40米。遗址上有明代以后的墓葬或开垦的旱地,文化层严重扰乱。出土遗物石器有石斧、石锛、石镞、石刀、石矛、刮削器等;陶器有网坠、纺轮、鼎足、陶垫等,多为灰陶,少为红陶、方格纹、云雷纹较多。

榆林红色遗址——新寨子战斗遗址

该遗址位于神木县解家堡乡新寨子村。

1935年3月22日至23日,神木县委在园条塌村召开会议,中心议题是制定新寨子战斗方案。新寨子是敌人在苏区边沿的一个大据点,兵力较强,工事也相当坚固。多数同志认为不能与强敌硬拼,应先打敌人战斗力较弱的驻花石崖的骑兵。但特委派员坚持集中兵力先打新寨子,再打花石崖,以为这样便能打破敌人的“围剿”。会上王兆相被任命为此战的总指挥。

3月26日,我方在九五会村集结红三团及游击队400多人,党政干部200多人,赤卫队员近2000人待命。29日晚上,着朦胧夜色,我方兵分两路向新寨子进发,一路由团参谋长刘鸿飞指挥,一路由代理团长王进修指挥。拂晓时分,我方发起强攻。敌人的火力配置有序,加之工事坚固,我军几次冲锋都没成功。由于红军和赤卫队混编在一起,指挥不灵,行动比较混乱。团参谋长刘鸿飞在冲锋时不幸中弹牺牲,没有作战经验的赤卫队员们不断阵亡。王兆相觉得战斗很难取胜,如果敌骑兵闻讯赶来增援,红军会腹背受敌,那样就更危险了。于是,他跟几位领导人研究后,决定迅速撤出战斗。这次冒险战斗,红军和赤卫队伤亡百人之多。

宁夏青铜峡鸽子山遗址拿下中国考古最高奖!

宁夏青铜峡鸽子山遗址拿下中国考古最高奖!

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近日在成都举行,中国考古学会田野考古奖在会上揭晓。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承担的宁夏青铜峡鸽子山遗址考古研究项目获得中国考古学会田野考古奖一等奖。

青铜峡鸽子山遗址发掘出距今4800年、10000年和12000年3个文化层位。

我想要的未来,是看得到...............................................................................................................................................安。。。。。。。。。。。。。。。。。。。。。。。。........................................................................................................................................................................................................................................................................................................................................................................................................................................................................................................................................................................................................................................。。。。。。。。。。。。。。。。。全。。。。。。。。。。。。。。。

直径不足2毫米的鸵鸟蛋皮装饰品是同时代发现最小的同类型遗物,革新了考古界对万年前人类运用复杂技术能力的认识。植物考古提取到了植物种子的遗存,意味着早在1.1万年前,先民就开始了对植物的利用。

呈条带状分布的柱洞和数十处结构性火塘则揭示了居住和用火的状况。青铜峡鸽子山遗址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荒漠中,之前我国同类型地貌单元的文化遗物都是地表采集,缺少明确的时空框架,此次发掘学术课题明确,首次在西北沙漠边缘地区建立了距今约1.2万年至5000年,即晚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早中期的文化序列。

来源:宁夏广电新闻中心

发掘 | 2017年宁夏青铜峡鸽子山史前遗址考古发掘

来源: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网站

原发布时间:2017-08-02

鸽子山遗址考古发掘被评为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7年5月12日,宁夏青铜峡鸽子山遗址再次开展考古发掘,本次考古发掘由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北京大学联合组队联合进行。除此以外,还有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山西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考古专业的学生,共计16人参加。

一、工作情况

(一)对鸽子山第10地点东部核心区域第一扰乱层,用2米大筛网进行水洗,挑选被扰乱层中的遗物。以60厘米为一个深度,往下清理,高度为4米。主要有磨制石斧,石锥、细石叶、石核、石片以及鸵鸟蛋皮、方解石装饰品半成品等。筛选的遗物可以对比地层中的遗物,极具参考价值。

发掘区原始地貌

对扰土层进行水筛

水筛

发掘区扰土层清理完毕

采集石锥

采集方解石装饰品半成品(中间未穿孔)

(二)在第二文化层,布方发掘,1米×1米,200个(详见布方示意图)。同时,在第二文化层进行网格状采集浮选土样,并且对重点遗迹进行采样。在第二文化层底部出土有较多的石制品。

2017年鸽子山遗址发掘布方示意图

第二文化层底部出土石器

第二文化层清理完毕

(三)在第三文化层,工作方法与第二文化层相同。为黄色细砂层,约2m厚,含大量锈斑和植物根孔,下部出土较多石制品,出土一石磨盘残断,发现火塘和灰烬遗迹等。

发掘区第三文化层浮选土样采集

第三文化层出土石磨盘

(四)第四文化层,该文化层是鸽子山遗址第10地点遗迹分布最密集,遗物最丰富的层位,在第三文化层和第四文化层交界处,开始大量出现各类炭屑密集区和火塘,以及去年发现的疑似火塘的现象。

目前为止,共计清理火塘20个。火塘形状以边缘不甚整齐的圆形和椭圆形为主,直径在70—130厘米。土色为灰黑色土,上部疏松,火塘中心部分土质有胶结,较黏,但仍为砂质土。火塘内主要包含为烧石,大块木炭,红烧土,石制品与动物化石较少。对重点火塘均采用二分之一的解剖方法,了解火塘内堆积情况。

火塘9999发掘解剖情况

清理火塘

在火塘周围分布有12个大小各异的疑似柱洞的遗迹现象。平面以圆形和椭圆形为主,直径在10—20厘米之间,深度15厘米至30厘米,有些疑似柱洞向内倾斜。其内土质为黑褐色砂土,较黏,与火塘内类似。部分中部及底部有烧石,含大量木炭块。底部土质较周围硬,从东北向西南方向排列分布。发掘方法与火塘相同,均采用二分之一解剖法。

疑似柱洞平面分布情况

疑似柱洞

在火塘周围,分布有数量较多的动物化石,主要有肋骨、下颌骨、动物牙齿、头颅骨和角等。

测量动物化石

目前所揭露的第四文化层无疑是当时人类活动的一个区域,大量的用火遗迹和可能为临时住所的柱洞遗迹,大量动物化石以及各类石制品,显示出当时人类在鸽子山的生活场景。在这个活动面的南侧,发现一件石环,不仅证明了这类器物的准确文化层位,而且显示出鸽子山时期的人类已经能够娴熟的运用钻孔技术。

发掘出土的石环

二、公众考古活动

为了更好地宣传和保护文化遗产,考古工地接待了刚参加完高考的青铜峡一中的同学们。6月24日,学生们在鸽子山遗址发掘现场了解田野考古的基本知识,亲自参与发掘实践。

高考学子参与发掘

三、业内交流与媒体活动

(一)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朱存世在青铜峡四眼井西夏遗址调查之际,来遗址检查工地开工情况。

朱所长在现场听取发掘汇报

(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赵志军老师、王树芝老师以及刘欣益老师于7月19日来到鸽子山遗址,现场指导发掘和浮选工作。

赵志军、王树芝以及刘欣益在发掘现场

赵志军、王树芝指导浮选工作

(三)宁夏日报记者、银川电视台记者一行于7月19日、20日全程跟踪采访鸽子山遗址的发掘全过程,并且对赵志军、王惠民老师做专访。

王惠民接受宁夏日报记者采访

赵志军接受银川电视台采访

(四)2016年鸽子山遗址考古发掘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吴忠市博物馆石嘴山市文物管理所、灵武市文物管理所以及青铜峡政协等单位来参观考察鸽子山遗址的发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