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教书院

友教书院

友教书院:在南昌市,旧名友教堂。南宋初年,程大昌创建于澹台墓前,明代巡府王佐移于棉花街,改称澹台祠书院,清代重修。

守初心 强信心 向前行书院教育在路上 ——2019学年第一学期北沙书院全体教师大会暨工作解读布置

守初心

强信心

向前行

书院教育在路上

九月开学季来了!两院三校区早早开始了德品学习系列活动,全面提升。8月27日下午北沙书院全体先生,齐聚报告厅,上午的培训热度未减,会议继续围绕师德培训主题开展:书院优秀事迹汇报;加强警示教育中,通过三例违反教师职业行为的典型案例,新学期为全体同仁敲响警钟;同时,会上签订了中小学教师有偿家教的承诺书,铁的纪律,不能姑息! 随后,各部门围绕本学期重点工作进行了布置。

教学处:

聚焦目标 守正初心 砥砺前行 同心致远

教学处以常规教学入手,把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根植课程本身,积极寻求书院式学习方式的探索下,围绕课程改革,努力提升教师素养,注重教师专业成长发展与职业幸福感!

德育处:

北沙又一年 重新再出发

今年32位“班主任”继续以德育处特色活动为引领开展工作,抓班级建设。同时,德育工作提倡全员德育,以三项红旗为最好抓手,认真对卫生环境的打造、书香班级建设、垃圾分类的严格施行、农耕园体验活动管理等重点落实,擦亮德育特色名片,开展创新特色活动。

办公后勤:

忙碌的暑假,只为遇见你—九月!

悠闲的暑假,后勤保障部门却越发忙碌。翁老师表示,去年度工作按照计划100%完成,继续努力。整个暑期都在进行校园环境和基建设备的提升改造以及提升农耕园体验活动基地。经过一个暑期的努力,让这12亩的土地旧貌换新颜,定会生长出新的故事!

幸福书院教育在路上

最后,钱志祥校长对本学年书院整体工作目标与思路进行了解读和分享。 从学校概况谈到党建引领与品牌建设、谈到课程改革、德育知行合一、谈到如何继续提升教育教学品质。同时,对书院每一位先生提出殷切希望,看似平凡,但教育无小事。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理想与境界。为人师表,风清气正,心中有阳光,肩膀有担当,新学年一起携手,打造北沙牌幸福教育生活!

文字丨隋秀娟

图片丨隋秀娟,邢友铸

排版 | 马春兰

千年学府嶽麓书院,人才辈出的文教圣地,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这里是行者老张的旅行历史研究所。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另外三大书院是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登封嵩阳书院以及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岳麓山下,风景宜人,环境清幽,始建于公元976年,北宋开宝九年,由时任潭州太守朱洞主持兴建,官府出资。

北宋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当时的皇帝是宋真宗赵恒,他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的三儿子,算不上明君,也不是昏君,宋真宗在位二十五年使北宋经济繁荣,他也曾在打了胜仗的情况下却给辽国赔款让地,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潭渊之盟”。赵恒在文学上也留下了一句传诵千古的名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便出自他手。

公元1015年,宋真宗还为岳麓书院御笔题字,就是现在书院大门匾额上的“嶽麓書院”四个字,我们现在通常都是用便于书写的“岳”,其实是不够准确的,“嶽”是一个特定字,专用于我国的五大名山“五嶽”,而岳麓书院所在的岳麓山属于南岳衡山的余脉,所以在古代也是用的“嶽”。

岳麓书院从建立到现在的一千多年里一直都在发挥着学府的作用,清末改为了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目前是湖南大学的历史学院,在这样的千年学府中学习一定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想学不好都难,里面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充满着浓浓的学院风。

历史上岳麓书院也确实培养出了无数英才,就像书院大门的那副楹联所书“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潇湘自古出人才,再加上这样一座历史悠久的学府,走出了多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最著名的比如清末重臣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他们是当时朝廷的肱骨之臣,还有曾强力从沙俄手中为我国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他们都是左右历史进程的人才。近代伟人的老师板仓先生杨昌济也曾在岳麓书院求学。

岳麓书院能有如此的成就,也要感谢两位古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大师、教育家朱熹和张栻,朱熹的《书院教条》是书院的办学方向,张栻当时是书院的主教,为书院制定了培养人才的基本大纲,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教育大纲。朱熹曾到岳麓书院和张栻会讲两个月,历史上称为“朱张会讲”,他们二人的名气太大,吸引了大批文人前来听课,“方其盛也,学徒千余人”,“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这两句话概括了当时的盛况,可见文风之盛。

讲堂在书院的中心位置,朱熹还为岳麓书院题写了四个大字“忠、孝、廉、洁”,这四个字的石刻镶嵌在书院讲堂的墙壁上,另外还有清乾隆年间书院的山长(相当于学院院长)正焕为书院题写的四字“校训”:整齐严肃的刻碑。大厅顶部悬挂有两块匾额,分别是最喜欢题字的康熙和乾隆这祖孙二人书写的“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这也是对岳麓书院千百年办学育人的褒奖,虽然他们写的字很一般。

和很多古建筑一样,岳麓书院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曾经历多次战火,七毁七建,现存主要建筑是清代所建。整座建筑群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式布局。主体建筑前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等集中在中轴线上,讲堂在中轴线的中央。左右对称、层层递进,庄严、神妙、幽远,也体现了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文庙在书院的左侧,是一座独立的院落,由照壁、门楼、大成门、大成殿、两庑、崇圣祠、明伦堂等部分组成,岳麓书院祀孔子从书院初建时就开始了,北宋时期曾建礼殿于讲堂前,内塑先师十哲像,画七十二贤。南宋乾道元年改为宣圣殿,“置先圣像于殿中,列绘七十子”。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改名大成殿。正德二年迁到现在的位置。后于天启四年(1624年)重修,正式称为文庙。

百泉轩,始建于北宋之初,地处岳麓山清风峡谷口,溪泉荟萃,是岳麓书院风景绝佳的地方。历代书院的山长喜爱溪泉之妙,筑轩而居,享受自然的天籁之音。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朱熹到访书院,与张栻“聚处同游岳麓”,“昼而燕坐,夜而栖宿”,都在百泉轩中,相传二人曾在此讨论学问三天三夜。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伟人曾经在夜晚冒雨登临的岳麓山有哪些著名景观和历史遗迹爱晚亭内吟唱“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老夫子今何在?下期老张将为大家分享岳麓山的迷人风光和传奇故事。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我:行者老张

正在从广西陕西的摩旅路上,美景美食、故事全程分享,欢迎围观、点赞、评论!

南充凌云山书院揭牌启幕办教育人读书人乐园

3月24日,由南充市民政部门注册、教育部门审批的首家书院“南充凌云山书院”在南充市高坪区凌云山鸽翔山庄正式揭牌。

据了解,南充凌云山书院成立于2017年,是整合文化学术交流、教育服务的一座“精神地标”。它位于自然风光神奇秀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道、佛、儒三家文化交织繁盛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凌云山核心区,是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学术交流、教育咨询、培训、评估为一体的公益组织。该院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珍品藏书3万余册,电子阅览室2间;有住院教授、特聘教授、客座教授、特聘专家10人。

据悉,该院紧扣“南充新未来,成渝第二城”战略部署,凝聚教育专家、教育名家、特级教师、骨干教师队伍,着力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交流传播先进教育思想,培养扶持优秀人才,开展学术交流、教育咨询、教育评估、特色教育、兴趣活动。以躬身笃行、德艺双修院训,以汇聚贤达、砥砺前行、博采众长、铸就栋梁为办院理念,主要以传承国学,问题研究、学术探讨、游学结合为特色开展系列活动。

目前,该院开展了每年2次及以上学术交流活动,专家读书活动,青少年读书活动,大型读书活动,国学诵读邀请赛等。依托国家读书日等大型主题活动,设立了“凌云山”读书奖,每年评选。同时,该院还参与教育研究与服务和定点培养计划。每年集中开展两次及以上教育研究活动,提供决策参考;提供教育第三方咨询、培训、评估服务、游学活动等。根据实际需要,招收有培养前途的学员;专家一对一培养,定点培养青年才俊。

“此次南充凌云山书院的成立将为南充文化强市锦上添花。”南充凌云山书院相关负责人说道,南充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红色文化嘉陵江文化交相辉映,影响深远。凭借厚重的文化底蕴,贯彻落实“四个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开拓创新,传承弘扬优秀文化,以营开放之氛围,博众家之所长,创学术之高先,论当今之要义,把它办成教育人、读书人的乐园。(唐敏 易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