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士馆

校士馆

校士馆——折射古代科举制度全景

校士馆,民间称考棚,是封建科举制童试之地。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慈城当地乡贤郑廷荣父子慷慨捐银二万四千两建造校士馆,后被毁。现存的校士馆是按照光绪年间《慈谿县志》上详图重建的。她坐北朝南,占地面积近8000平方米,整组建筑为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布局:中轴线上由南向北分别为大门、仪门、大堂、二堂、挑试所;左右轴线上对称地建有文场、公祠等,采用传统的明清建筑风格。

慈城校士馆是古县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代表了一个时代、一个文化的缩影,折射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全景,为我们及后代了解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场所。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 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科举制度根植于中国的土壤,是中国古代一部筛选人才的机器,它在清代光绪31年(1905年)被废除,但在现代的考试制度中,我们仍然能触摸到科举的强脉余音。目前我国的高考、中考和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在形式上也与科举有一定的关系,而且继承了科举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科举制度不仅是“科举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人们认识今天全国统一高考制度、坚持考试选才的意义所在。

慈城校士馆作为展示科举考试制度全景的历史文化场所,溶知识性、观赏性、娱乐性于一体,寓教于乐,使科举遗存在当代文化教育和旅游事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参观烈士纪念馆 重温红色革命情——校党委中心组参观徐永清烈士纪念馆

为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按照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安排,10月30日,学校党委中心组成员来到徐永清烈士纪念馆,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徐永清烈士的英雄事迹。

徐永清烈士纪念馆是为了纪念为通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通辽县第一任县长徐永清而建。纪念馆内庄严肃穆,进门处徐永清的雕像映入眼帘,整个展馆以时间为序分,运用了大量的浮雕、图片和实物等展示了徐永清烈士传奇而又精彩的事迹。随着讲解员的讲解,大家重温了徐永清的一生,近距离感受了英烈用年轻而可贵的生命诠释了爱国精神,也正是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才使我们革命事业一步一步走向胜利。

此次参观学习活动,为中心组成员上了一堂深刻的主题教育课,大家重温了历史,思想上得到了洗礼,民族自豪感得到了提升。大家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继承革命先烈遗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观现场

参观现场

参观现场

参观现场

什么是校史馆,校史馆应该怎样设计?

校史馆是学校历史的承载者,则是直接关系参观者接收这部分信息程度的重要因素,十分有必要引起重视。在面对各种设计团队时,如果对相关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则不仅可以鉴别校史馆设计团队,也可以从中挑选出良好团队委以重任。

说起校史馆设计怎么选择,个摆在面前的就是校史馆的空间问题。根据不同的前期规划,预留给校史馆设计的空间也大不相同。校史馆的空间包括馆内空间与馆外周围场地,良好的校史馆设计团队一般会统筹规划,除了作为主体的馆内展区,外部的规划应用也会纳入其中,使之科学合理又富有亮点。

校史馆

融合学校特色和体育元素,以强烈独特的风采和风格抓住参观者的眼球。跳出我校原有的以绿的各种色阶为主要色调的局限,各展区墙体主要色系不尽相同,随着参观者的游览路线,从凝重的灰、黑色调逐渐转为蓝、绿、综等色调,再逐渐转为黄、红等色调,并以原木色为空间点缀主要色系。通过文化墙等特色设计,表现体育中学的育人史料。

多媒体校史馆展示的设备组成: 多媒体校史馆展示的设备组成:虚拟骑行系统,魔法墙系统,互动滑轨屏展示系统,签名系统等

文章由光之影就(www.gzhiy.com)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烈士纪念馆开馆

“呈现在大家面前左侧的是抗美援朝英雄群雕,它生动再现了志愿军战士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场面……”11月17日,随着又一波参观团体的到来,讲解员的讲解声回荡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烈士纪念馆内。据悉,自一周前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烈士纪念馆开馆以来,社会各界参观人数已达上千人。

抗美援朝战争不仅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凯歌,而且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辽宁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书记、厅长秦喆介绍说,经过5年的筹备和重建,重新开馆的烈士纪念馆成为了解抗美援朝历史、缅怀先烈的宣传平台和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

该纪念馆建筑面积6716平方米,展陈面积4035平方米,由序厅、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全景画、英烈丰碑、永恒的怀念、尾厅6个部分组成。新建烈士纪念馆,通过大量的史实、影像资料以及浮雕、场景复原等形式,以厚重的历史、翔实的资料、新颖的形式全面展示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全貌,生动再现了志愿军将士和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光辉业绩,深刻诠释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参观中,两位年近九旬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维波和马世勋格外引人注意。“威武之师还是要威武,和平之师要有捍卫和平的能力。”在抗美援朝战争展厅,听完讲解员的解说后马世勋老人感慨不已:“当时的战场上,我们没有制空权,美军飞机甚至超低空穿越高压电线‘绞杀’我们,炸得我们阵地‘石头变成面粉,掩体变成石灰窟’。如今,新时代人民空军钢多了,气更足了。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中,人民空军多型战机成体系飞越天安门接受检阅的雄姿告慰先烈……”

据了解,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作为国家级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始终发挥着传承爱国主义传统、崇尚革命英雄的重要作用。明年将迎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70周年,值此之际,沈阳抗美援朝烈士纪念馆开馆,将使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更加丰富,传承精神更加具体,在全社会树立起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的良好风尚。

来源:沈阳退役军人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