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坊孙吴墓

上坊孙吴墓

上坊孙吴墓又称上坊东吴大墓,位于南京市江宁区上坊镇(现已并入东山街道)中下村一个名为“孙家坟”的小土岗南麓,前对青龙山,背依黄龙山,于2005年12月22日出土,墓主身份推断为高等级贵族或是孙吴宗室。

上坊孙吴墓墓坑长21.5米,宽14.4米,为土坑竖穴砖室墓,由封土、墓坑、斜坡墓道、排水沟和砖室等组成。发掘前,墓葬的大部分封土、前室顶部及墓坑、墓道、排水沟上部填土已遭施工破坏。

上坊孙吴墓是中国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出土瓷器最多的孙吴墓葬,其规模远远超过朱然墓及其旁的朱然家族墓,超过湖北鄂州发现的墓主推定为孙吴宗室的鄂城钢铁厂孙将军墓及鄂钢饮料厂一号墓,甚至超过了被发掘者推定为吴景帝孙休定陵的马鞍山宋山大墓。

2013年南京上坊孙吴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余姚这里竟然发现孙吴时期古墓......

2017 年7~8 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余姚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对位于余姚经济开发区穴湖村黄家山南坡的一座被盗古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情况表明这是一座孙吴时期虞氏家族成员墓葬,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该墓为平面凸字形砖室券顶墓,方向195度,距现地表深约0.45~1.1 米。墓室中部和甬道前方各发现盗洞一处,墓室中部盗洞深达墓底。墓道前方为断崖,且因有当代墓葬,未做考古发掘。墓葬封门横长1.05、宽0.34~0.35、残高1.2 米,由双砖横直错缝平砌。封门与甬道连接处残留有挡土墙迹象。甬道平面呈长方形,长1.3、内宽1、内高1.28 米。甬道残留有部分券顶,以“四顺一丁”方式筑砌。墓室平面呈长方形,两侧壁与后壁微外弧,内长4.9~5.06、内宽2.48~2.64、残高0.8~2 米。墓室券顶已不存,各壁同样以“四顺一丁”方式修筑。墓室前部设长方形祭台横贯墓室,宽1 米,高0.08 米。墓室内未见有棺椁及人骨迹象。墓室及甬道底部人字形平铺底砖一层。从发掘情况看,该墓修筑顺序为先挖墓坑,在坑底平铺底砖,然后筑砌墓室和甬道,再铺设祭台,最后封门。

网络配图,非现场图片

部分墓砖上发现有铭文多种,依其内容可分三类:纪年类1 种,为“永安七年太岁甲申三月虞氏造”;身份类5 种,分别为“虞氏”“吴故平虏将军都亭侯虞君”“吴故散骑侍郎豫章上蔡长虞君”“夫人鄱阳雷氏全德播宣”“夫人吴郡陈氏奉礼纯淑”;吉语类2 种,为“神明是保万世不刊”“子孙炽盛祭祀相传”。其中,“永安七年……”纪年铭文仅见于斧形砖侧面,“虞氏”铭文仅见于券顶楔形砖端面,“夫人吴郡陈氏……”铭文在墓葬发现极少。从字体上看,吉语类铭文与“虞氏”铭文均为篆书;“永安七年……”纪年铭文和除“夫人吴郡陈氏……”外的身份类铭文均为隶书,带有篆意;“夫人吴郡陈氏……”类铭文的字体介于隶楷之间。各类铭文均阳文正书,模印规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该墓历史上曾经历多次盗扰,发掘时仅在墓室扰土中发现少量青瓷残片、印纹硬陶片和蜡烛残件。青瓷残片中可修复器物有薰罐、洗、盘口壶4 件,其形制规整,制作精良,均具有典型的孙吴风格,应当是随葬器物。可辨器型中另见有唐代玉璧底碗残件,由此推测该墓早在唐代已遭过盗掘。

网络配图,非现场图片

该墓虽然被盗扰严重,但大量铭文砖的出土依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从纪年铭文可知,墓葬年代不早于“永安七年”。“永安”为孙吴景帝孙休年号,“永安七年”为公元264年。“虞君”“虞氏”等铭文表明墓主为孙吴时期虞氏家族成员。据悉,该墓所在的穴湖一带曾采集孙吴至刘宋时期虞氏墓砖21 种,其中孙吴时期4 种,可见穴湖一带曾埋葬有多位孙吴至南朝时期余姚望族——虞氏家族成员,当为虞氏的一处家族墓地

《水经注》中记载了虞氏家族聚居地、余姚县城与穴湖的关系:“江水又东径赭山南,虞翻尝登此山而四望,诫子孙可居江北,世代有禄位,居江南则不昌也……江水又经官仓,仓即日南太守虞国旧宅,号曰西虞,以其兄光居县东故也……江水又东径余姚县故城南,县城是吴将朱然所筑……江水又东径穴湖塘,湖水沃其一县,并为良畴矣”。赭山又名灵绪山,即位于今余姚市区的龙泉山,《嘉泰会稽志》:“在县西一里”;穴湖塘,《嘉泰会稽志》:“在县东一十二里”,于1954 年改建为穴湖水库。虞氏家族聚居地与余姚县城介于赭山与穴湖塘之间。将家族墓地选择在穴湖一带,从直线距离上看,距虞氏家族聚居地当在10 公里范围内。将家族墓地安置在作为重要灌溉水源地的穴湖塘一带,也反映了虞氏家族对这一水源地及周边良田的控制。

另从该墓墓砖铭文可知墓主有两位夫人,一为“吴郡陈氏”,一为“鄱阳雷氏”。其中“陈氏”铭文砖极为少见,这或许暗示了陈氏在家庭中的地位处于“雷氏”之下。正史中有记载的鄱阳、豫章雷氏族人有东汉顺帝时期侍御史、南顿令雷义(子授,官至苍梧太守)(《后汉书·雷义传》)、西晋时期丰城令雷焕(《晋书·张华传》),可见雷氏在当地具有相当名望。虞氏与雷氏的联姻,反映了当时地方大族在婚姻关系上的选择。虞氏族人中有两位在此出任地方长官,且本次发掘的墓葬主人选择与当地大族联姻,也反映出孙吴时期虞氏家族在豫章一带的经营。

孙吴时期,虞氏家族在政治地位上处于迅速上升的阶段,特别是当孙吴政权进入全面江东化阶段后,虞翻诸子陆续出仕:第四子汜官拜散骑中常侍、交州刺史、冠军将军、封余姚侯;第五子忠官至宜都太守;第六子耸出任廷尉;第八子昺拜尚书侍中(《三国志·虞翻传》)。虞氏族人中还有虞察任征虏将军(《三国志·虞喜传》),虞授拜广州刺史、广州督(《三国志·孙皓传》)。此外,在穴湖一带还采集有“吴故庐陵太守虞君”“吴故牙门将稗将军虞羡……”铭文砖。本次发掘所见“散骑侍郎豫章上蔡长”“平虏将军都亭侯虞君”,从其仕宦经历看,可能先以豫章上蔡长(秩五百至三百石)起家,因军功拜平虏将军(杂号将军,第三品),封都亭侯(爵品第五,位在县侯、乡侯之下),加官散骑侍郎(秩六百石,第五品)以示尊宠。从其官爵品级来看,仅次于虞汜,这也是目前宁波地区考古发现墓主等级最高的六朝墓葬。

作为会稽四姓之首,虞氏族人从东汉晚期一直活跃至唐初,在政治、文化等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余姚当地也素有“一部余姚史,半部在虞家”之称。本次考古发掘,对于虞氏家族和余姚地方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来源: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余姚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中国文物信息网

孙吴县农民丰收节遇上“库木勒”节

九派新闻官方帐号

庆农民丰收 品民族风情

——孙吴县农民丰收节遇上“库木勒”节

金秋九月,稻谷飘香,孙吴大地一派丰收景象。9月19日,以“庆丰收感党恩”为主题的中国(孙吴)农民丰收节暨沿江满达乡第六届“库木勒”节,在美丽的沿江乡胜利屯村举行,共享丰收喜悦,共话美好愿景。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拉开丰收节的序幕,“希望田野庆丰收”“民族团结一家亲”“北疆孙吴欢迎你”“边疆儿女感党恩”四大篇章唱响农民丰收的喜悦心情。品种多样的农副产品展充分展现出各乡镇独具风格的地方经济特色。丰富多彩的趣味运动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图为丰收节上精彩的文艺演出

丰收节上,孙吴县为最佳种植业带头人、最佳畜牧养殖带头人、最佳特色合作社、最佳农产品加工企业、最佳农产品销售电商获得者及最佳丰收节组织奖获奖者颁奖,表彰他们为孙吴县乡村振兴、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农民丰收节”与达斡尔族“库木勒”民俗节相结合,充分展现传统民俗文化,彰显孙吴特色文化魅力,促进区域民族团结进步。一天半时间,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品种多样的农副产品展销、别具特色的民宿观光、农景一体的稻田公园、点燃舌尖的民俗传统美食体验、盛况空前的篝火晚会、丰富多彩的趣味运动、越野赛车表演、稻田抓鱼等活动让人流连忘返、赏心悦目,可参与可体验的群众性文娱活动,囊括吃住行、游娱购等旅游全要素,带来了体验一场难忘的“休闲之旅”“民俗之旅”“演艺之旅”“观光之旅”“美食之旅”。

【来源:黑河日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庙宇镇:吴氏墓群碑刻上的历史文化

庙宇镇永安村五社肖家弯有一处吴氏祖坟地,埋葬着入川祖吴大庄及吴姓的其他先祖,有墓碑而又比较有名的有:吴大庄与夏氏合葬墓,吴鹏飞墓,吴士虞墓,吴人迁与曾氏合葬墓,简直与向氏合葬墓。

一、吴大庄、夏氏合葬墓

墓冢用条石围砌成覆斗状,墓通长5.8米,宽3.6米,高2.4米。墓碑高1米,宽0.7米。碑刻文字用阴刻楷体。碑刻两侧饰八字形抱鼓装饰,碑额横眉处饰二龙抢宝,二层立柱饰人物浮雕,墓冠为笔架式,饰二龙戏珠。墓前立有两根望柱,高2米,从上面的文字看,是后人整修墓地时弄错了,它应立在旁边相距五米远的吴鹏飞的墓前才对。

望柱“乾隆甲寅恩科武举”--吴剑波摄

碑面上方刻写“壬山丙向”四个大字,正中竖排并列刻写大字:

故显考妣吴公门讳大莊夏字公氏端氏老大孺人茔墓

原系江西贑州府会昌县小沙甲花厅人氏

大清嘉庆二十二年岁次丁丑仲春月吉旦

望柱“乾隆乙卯仲春二月”--吴剑波摄

碑面上还刻有四个儿子的名字:吴学纬(庠生)、吴学纺、吴学织、吴学红(庠生),还有他们的配偶的姓氏及子孙名字。和其他地方的墓碑碑面有所不同的是,这通碑面底部和两边亦进行了雕饰,底部是海水波浪起花,两边是植物花卉加鸟类,一边是火乌,一边是凤凰,大概象征日月,两边顶部是云彩图,主碑上后代人名显得清爽,不似别的碑面密密麻麻刻字很小,曾孙以下的名字,分房刻在主碑两边门框式的方立柱上。

吴大庄墓--吴剑波摄

吴氏家族口传,吴大庄自康熙五十六年(1717)入巫后,以编斗笠为生,这种斗笠是下雨戴的,当地人叫“蓼叶窟”,就是以篾条编夹竹笋壳,遮雨效果好,使用时间长,这种斗笠和蓑衣搭配,是坪龙坝农民栽秧打谷劳动的最好装备。当地农民称有这种编织斗笠手艺的人为“蓼叶窟匠”。看来吴大庄当时是手艺人,不是很有文化的人。

初到坪龙坝时,吴大庄住在现学堂村老屋塆,颇受当地富户的欺凌。因人口逐年增多,他开始修新房,按风俗,上梁这天,是个大日子,是请人推算出的吉利时辰,这天亲朋好友和乡邻都要来送礼道贺,作为东家,他要办酒席招待。为了照顾好各方面的关系,他还得请当地乡绅和有钱有势的人,这些人来吃饭喝酒,是给你的面子,不会送礼。吴大庄上梁这天,请了本地一个富人,到了吃饭时间,这人未到,吴大庄将开席的时间一再推后,等了很久,也不能为一人而让那么多的其他贵客着急,于是,他吩咐开席。开席不久,这人带了一帮人到了,吴大庄急忙迎接,请他入席,但这人趾高气扬,拒不入席,说你既然请我吃饭,又不等我,分明没把我放在眼里。吴大庄小心赔罪,这人不依不饶,大闹宴席,最后强迫吴家将梁矮下去三尺才作罢。已上去的梁降下三尺,不仅造成修房的损失,更是对造房者极大的羞辱,是结死仇的行为。为了求得生存空间,吴大庄忍气吞声,他将复仇的希望寄寓在培养后代上,后代强了,就会改变受人欺凌的现状。所以他下决心培养后代读书,他的四个儿子中,竟有两个考入了县学,成为庠生,在当时是很不简单的。以后,吴氏家族将勉励读书作为一条重要的家训,以至于在家族的繁衍过程中,出现许多优秀的人才。有好几个进入光绪《巫山县志》,例如:吴大庄的二儿子吴学纺本人没能进入县学,他着力培养三个儿子,其中第三子吴士虞成为嘉庆二十五年恩贡;第二子吴士周家庭和谐,五世同堂,获钦赐“寰宇熙春”牌匾,并准予建坊。吴大庄的另一个孙子吴鹏飞于乾隆五十九年考中武举;其后的子孙中有吴国源(增生,参与修《巫山县志》)、吴焕然(庠生),吴凤飞(任巫山视学)等一批晚清在巫山较有名气的文人。吴家后来强大了,成为庙宇槽强族,但吴家并没有去复仇,欺侮吴大庄的那家早就自行衰落了。

二、吴鹏飞墓碑

吴鹏飞又名吴士文,是吴大庄的孙子(吴学红的三儿子),生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十月十八日,在乾隆五十九年(1794),他33岁时,获恩科武举。至道光二十三年(1843)润七月十八日逝世,他享年82岁,其中保持武举身份达39年,没听说他当过什么官。在他考中举人后第三年,巫山暴发白莲教起义,按说作为武举,正是领兵为朝廷效力的时候,也没听说他有什么动作。也许有鹰扬事迹,没被记载,也许根本就不为上面重视,哪怕你是举人,不用你时再有才能也不用。因为吴鹏飞处世太刚太直。

吴鹏飞的墓碑样式和吴大庄墓大体相同,只是墓碑外层有窗棂式石质护碑。墓碑正中主题:

武举人吴鹏飞墓--吴剑波摄

大清赠武孝廉显考吴鹏飞

立碑时间为:道光二十五年岁次乙巳十月

墓前的两根望柱,一根上阴刻楷体 “乾隆甲寅恩科武举”,另一根上刻“乾隆乙卯仲春二月”。头年八月考中举人刻在柱上有纪念意义,第二年二月干什么了?光刻一个时间,是什么意思?

原来,在科考年代,每三年八月在省城举行一次乡试,因是秋天,又称秋闱,通过考试被录取的称为举人。举人可以参加第二年二月在京城举行的会试,因是春天,又称春闱。这是正考时间。除正考外,国家举行庆典或者遇到其他值得庆贺的事情,作为统治阶级,为了笼络人心,特颁发谕旨诏书,加开一次乡试、会试,这就是恩科。乾隆五十九年的恩科,称甲寅科,是乾隆皇帝为庆贺自己在位60年而特开的恩科。吴鹏飞在甲寅科乡试中武举,还有进一步冲刺武进士的抱负,所以,第二年二月,他到京城去参加会试,虽未金榜题名,但也是极荣耀的事,等同于乡试中举,故刻字于望柱,因没取得成果,只刻时间,其他什么都不刻。

这两根柱子本应立在吴鹏飞墓前的,却被立在吴大庄墓前了,好在相距不过数米。坟前立望柱,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立的,要取得举人以上的功名,经过朝廷的批准,才能立的。

吴鹏飞的墓志铭是以一首诗来表现的,因碑石风化,有几个字不全,但大体意思可以明白。

鹏飞公大人墓志

状公生平刚方直①,善事庭帏备极爱②。

鹿山未敬鹰扬早③,耄而弗衰气尤□④。

钧石身离椽笔书⑤,□安以妇顺受□。

家可名扬乡亦张⑥,孔树参差金石坚⑦。

东首茔园繁衍子⑧,猗欤休哉锡光铭⑨。

后学 李孝志□

注释:

①刚方直:说吴鹏飞一生刚直方正

②庭帏: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妇女居住的内室,二是父母居住的地方。这里可能二者兼有之,赞美武夫并不是粗犷大意,也有心细柔情的一面。

③鹿山指文事,鹰扬指武事。文科乡试中举的,官府要设宴办招待,称为“鹿鸣宴”。意为在文学方面尚未拜师,在武事方面已经威名卓著了。

④这里缺一字而很难全解了。到了80岁还没衰老,血气更加刚强。吴鹏飞活了82岁。

⑤钧石:古人以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这里主要是讲吴鹏飞能拉强弓硬弩,武功非凡,有武事方面的大手笔。

⑥因吴鹏飞中举,吴家名声显扬,乡的声名亦跟着张扬。

⑦这句指墓地树木高低不等,坟有金石之镌。

⑧坟墓的方向和风水有利于后代繁衍。

⑨猗欤休哉:赞叹词,多么美好啊!像马头上的铃铛,走一路响一路。

三、吴士虞墓

吴士虞是吴大庄次子吴学纺的第三子,生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7月初8日,殁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10月4日。《巫山县志·选举志》记载,他于嘉庆二十五年成为恩贡。恩贡,是清朝选举制度中,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生员的一种。以清定制,凡遇皇室庆典,据府、州、县学岁贡常例,加贡一次作为恩贡。吴士虞这次升贡,很可能是嘉庆皇帝驾崩后,新皇帝旻宁继位的庆典,享受了道光皇帝的恩惠。

吴士虞的墓碑上部遭到破坏,墓冠和檐式装饰都不见,只有围石和裸露的碑石,碑的边框也有线条雕饰。碑正中楷体阴刻:

清赠文林郎显考吴公讳士虞老大人之墓

吴士虞墓--吴剑波摄

碑面右边除刻生卒年月外,还刻有胞兄吴士朋、吴士周的名字,再下边才是三个儿子的名字:长男吴人槐(道光十八年岁贡),次男吴人林,三男吴人枢(道光二十五年恩贡,复设教谕),兄和子的妻只有姓无名。立碑时间是“咸丰元年岁次辛亥(1851)季冬月初四日,壬山丙向”。这通碑将墓的八卦方位以小字写在立碑时间后,与通常以醒目大字刻在碑首的作法,显示了另外的造碑风格。

文林郎是七品文官衔级,看来吴士虞曾有相应的官职。

吴士虞父子在同朝出三贡,在巫山是少见的。加上他的堂兄吴鹏飞在乾隆五十九年就已中武举,他的侄子吴人桐也是监生,吴家在庙宇槽已是很有影响的名望之家,吴士虞的二哥在90岁的时候,家庭和睦,五世同堂,才有朝廷的知晓,才有钦赐“寰宇熙春”的匾牌。“熙春”,是明媚的春天的意思。“寰宇”本指宇宙、全球。清朝皇帝题字,意为普天之下,像吴家一样,处理好家庭关系,能做到五世同堂,全天下都能这样,岂不是全天下都春光明媚了!

四、吴人迁曾氏合葬墓

见图11-7-6。在吴大庄墓地右前方近百米远的地方,有吴大庄曾孙吴人迁和曾氏夫妇合葬墓。该墓高2.5米,宽1.8米,围石已被拆除。该墓碑雕饰简洁,墓冠成笔架式,饰以二龙戏珠。墓冠下是遮雨飞檐,檐下是主碑,主碑两边立柱旁有八字抱鼓,圆圆的鼓面上有象征吴氏族徽的雕饰。

墓联云:仍依先祖安吉地,定卜后昆获英才。

墓额横批:佳城孔固

墓联无非就是赞美葬地祥瑞,说它依傍着自己曾祖父吴大庄安埋的吉祥之地,不用说,肯定衍生的后代要出英杰人才。佳城孔固就是说吴人迁安息地的碑坟很坚实牢固。希望永久不坏。

吴人迁曾氏合墓--吴剑波摄

吴人迁是武举吴鹏飞的二儿子,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9月12日,卒于同治十二年(1873)2月初1日,享年虚岁92岁。曾氏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4月19日,卒于同治四年(1865)5月初6日,享年虚岁84岁。立碑时间是同治十二年。

光绪《巫山县志·耆寿志》对凡活过80岁的老人都有记载,而这对死于同治期间的长寿夫妇,却没有入志,留给人们一个疑问。修志的那个时代,有很多局限,难以收全,是可以理解的。但将吴家整个入志情况做一分析,可以看出修志人员存在的某些倾向。对有的事情,能不记的,尽量避免;非记不可的,尽量简略。

五、简直向氏夫妇合葬墓

见图11-7-7。简直,字正先,在他的墓碑上,还写有皇清待赠、待诰的字样,但碑上没有说明他们夫妇能享受皇帝封赠封诰的原因。

为什么将姓简的墓列入吴氏墓群呢?因为简直其实是姓吴,不过是其父改换门庭而已。这从简直的墓志铭中可以得到证实。

公本江西贑州府会昌县吴氏后裔也,因明末兵燹之候,公之姑祖讳简可无嗣,公之父讳吴治国过继承宗,因姓为简。公既善承先人之志,子孙亦遂继,述不忘耳。

公生于康熙甲子年八月二十三日申时,卒于乾隆己卯年八月初一寅时。妣生于丙午年十月十六日子时,卒于雍正甲辰年九月十五日申时。是为志。

大清乾隆四十年岁在乙未季春月吉旦

这是庙宇镇口口相传的简吴二姓的来历,碑上说得十分清楚了。现居永安村的简姓,其实就是姓吴,世代以来,简吴二姓是自家人,是不能通婚的。

简直向氏合墓--吴剑波摄

碑上没记简直何时入川,记了他生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卒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享年75岁。他的夫人向氏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卒于雍正二年(1724),享年38岁。给夫妇立碑时间是公元1775年。

碑上的字为楷书阴刻,笔力强劲,但字写得较差,还有错字。碑上还记载了简直的后人名字和吴姓脉侄和其他吴姓的侄子和侄孙等多人。简直于乾隆四十年埋在这里,时隔42年后,吴大庄于嘉庆二十二年才又埋在这里,如果不是简家看在与吴家的关系上,吴大庄也不会埋在这里,并让这里成为吴氏的祖坟地。

巫山高唐观发现古代盐业工人墓葬,未来将建遗址公园

执行主编:魏明尧

巫山报社独立拥有或与相关内容提供者共同拥有巫山报社全媒体(巫山报、巫山手机报、巫山网门户网站、融巫山微信公众号、巫山之声微信公号、巫山APP)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资料以及页面设计等)的版权或其它知识产权,受我国法律保护。未经巫山报社书面许可,对于巫山报社全媒体所有内容,任何个人、单位不得复制或以其它形式使用,否则,巫山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市民若发现网上假新闻和新闻欺诈行为,请拨打巫山县委网信办举报电话5763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