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西村失考墓石刻

尹西村失考墓石刻

尹西失考墓石刻,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尹西村。西临福润雅居。

陕西发现的李小孩墓,墓中石棺刻着四个字,考古专家:有点害怕

西安古称长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城市。在考古界素来有“地上文物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的说法,而西安作为陕西省的省会,不但有着“十三朝古都”的美誉,更是有着数量惊人的古墓比如说,当初西安在修建地铁时,规划的每一条线路几乎都有古墓阻挡,为了清理这些古墓,考古专家们颇费了一番功夫。

隋唐时期是西安古代最辉煌的时期,隋朝、唐朝这两个在历史上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大一统王朝都先后定都于此。所以在西安的地下古墓群中,有相当大一部分都是隋唐时期的古墓。在过去的数十年中,考古专家们在陕西西安发现了不少隋唐时期的古墓,其中最神秘的当属李小孩墓。

说到李小孩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除了因为这个名字除了本身比较古怪之外,历史上也确实没有叫李小孩的历史名人。不过,李小孩这个名字在考古界却很有名气。因为李小孩墓是迄今为止,考古学家所发现的保存最完好、规格最高的一座隋朝古墓。

1957年,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专家们在西安的梁家庄附近发现了一座古墓。考虑到这座古墓的位置已经被暴露,为了避免古墓中的文物受到损失,考古专家们决定对这座古墓进行发掘。在经过数天的发掘工作之后,考古专家们有了意外的发现,出土的墓志铭中完整地记载了这座古墓的主人身份信息。

根据墓志铭的记载,这座古墓的主人名叫李静训,字小孩。按照古人不称名只称字的习惯,这座古墓的主人也可以称之为李小孩。从墓志铭上来看,李小孩的身世十分显赫,命运也十分坎坷,年仅9岁就夭折了。她的母亲是宇文娥英,外祖母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杨丽华,也即是隋文帝杨坚的长女,李小孩从小就是由外祖母杨丽华养育在宫里。

杨丽华在历史上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女子,她的公公宇文邕、丈夫宇文赟、父亲杨坚、弟弟杨广都是皇帝,所以杨丽华在前后两朝都十分有权势。她长居深宫之中,最喜爱的就是李小孩这个外孙女,墓志铭中记载说:“训承长乐,独见慈抚之恩,教习深宫,弥遵柔顺之德”,足以证明杨丽华对外孙女的溺爱之情。

杨丽华只有宇文娥英这么一个女儿,对李小孩这个外孙女自然是疼爱万分。可惜的是天不假年,李小孩在9岁的时候就因病夭折。李小孩的夭折让杨丽华万分悲痛,为了让外孙女在地下也能够享受荣华富贵,杨丽华以极高的规格为李小孩修筑了一座陵墓,在其中随葬了大量的金银玉器瓷器,并且还有不少来自西域的奇珍异宝。

当考古专家们打开李小孩的墓室时,完全被墓中众多的随葬品所震撼。在李小孩墓中,考古专家们发掘出了数百件珍贵文物,每一件都堪称古代艺术珍品。在这些随葬品中,普通的金银玉器都显得毫不起眼,其中最珍贵的当属一条镶嵌珍珠和鸡血石、雕大角鹿的青金石的金项链。这是考古专家们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精美的一条古代项链。

在李小孩墓中的随葬品中,除了众多的金银玉器之外,还有一件珍贵的玻璃制品,名叫椭圆形玻璃瓶。这件玻璃瓶高12.3厘米,口径3.8厘米,足径4.9厘米,如果按照现代的眼光来看,这件玻璃瓶的做工非常一般,甚至瓶身的两侧都不对称。可是在1400年前,这样一件看起来晶莹可爱,色泽透亮的玻璃瓶,已经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无价之宝了。

李小孩墓中的随葬品已经令考古专家们感到大为惊讶了,可是最令考古专家们感到震惊的却是墓中的棺椁。李小孩墓中的棺椁皆为青石制成,石椁长2.63米,高1.61米,宽1.1米,由17块青石板拼接而成,石棺则是由一块长1.92米,宽0.89米,高1.22米的完整青石雕刻而成。

李小孩墓中的石棺与其说是一具石棺,不如说是一件精美的石雕。这具由整块青石雕刻而成的石棺,完全就是一件精美的古代艺术杰作。工匠们利用高超的雕刻技艺,将这具石棺雕刻成了李小孩生前所居住的院落模样,甚至连屋顶浮雕的瓦片都显得十分逼真,上面还阴刻了莲花纹。

考古专家们见到这么一座古代艺术珍品自然是惊喜万分,忍不住当场就开始对这座石棺进行研究。不过,随后在石棺上发现的四个字,却让考古专家们感到一丝惊慌,甚至一些年轻的考古专家们在看到这四个字时还感到有点害怕。那么,这石棺上究竟刻了什么字呢?

原来,杨丽华在外孙女李小孩去世之后,为了避免李小孩的棺椁受到侵扰,特意命令工匠们在李小孩石棺上刻下了“开者即死”四个字。考古专家们虽然常年与古墓文物打交道,可是猛然间看到这四个字,心理素质不太好的话,也难免会感到有点害怕,这也是人之常情。

李小孩石棺出土后被保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其余文物则大部分保存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也就是后来的国家博物馆。有兴趣的网友,不妨去参观一下。

尘封遗迹2:神秘遗址出土残破石碑,上面刻满怪异文字,疑似“西夏文”古墓 考古 猎奇

尘封遗迹2:神秘遗址出土残破石碑,上面刻满怪异文字,疑似“西夏文”古墓 考古 猎奇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陕西寨山石城考古首次全面揭露石峁文化大型墓地

央广网西安9月24日消息(记者雷恺)记者从陕西考古研究院获悉,作为“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陕西片区的主要工作内容,陕西府谷寨山石城共清理石峁文化墓葬21座,首次全面揭露石峁文化大型墓地,这也是河套地区首次发掘的等级区分明显的龙山时代墓地,弥补了石峁遗址大型墓地被严重盗掘的重大缺憾。

“考古中国”是“十三五”期间国家文物局提出的重大研究课题。2019年,“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获准立项,陕西寨山石城被列入重点遗址。2020年,经国家文物局同意,寨山石城系统考古成为“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陕西片区的主要工作内容。

寨山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府谷县田家寨镇王沙峁行政村寨山自然村,处于陕、晋、蒙三省交界处,位于石峁遗址东北约60公里处。寨山石城发现并初步确认于2015年,当年10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会同榆林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府谷县田家寨镇政府对寨山遗址进行了全面考古调查,初步认定寨山遗址包含一处重要的龙山时代石城聚落,城内面积约60万平方米。寨山城墙以砂岩石块砌筑,其中南部东部墙体保存较好,走向清晰,地表高度2~4米、宽1~2米。值得注意的是,城内北部庙墕地点发现的“高台基址”,似与石峁皇城台性质相类,可能为寨山石城的“核心区域”。城内调查还发现较多的白灰面房址、袋状窖穴、竖穴土坑墓等遗迹,暗示着寨山石城的聚落区划和功能分区。

鉴于寨山石城与石峁遗址在文化内涵上的紧密关系,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课题预研究为重要契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榆林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府谷县文管办于2016年对寨山石城进行了小规模发掘,清理了南部城墙外立面,清理长度约60米,发现两座保存较好的马面,初步了解到寨山城墙的年代、结构和砌筑方式。同时,试掘庙墕地点时还发现了一座较大的竖穴土坑墓,虽被盗扰,但壁龛内的随葬器物组合完整、器类典型,为找寻寨山龙山时代(石峁文化)墓地提供了重要线索。截至目前,寨山石城共清理石峁文化墓葬21座,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多为东西向,根据葬具、壁龛及殉人情况可分为四类:一类墓有木棺、有壁龛、有殉人,共3座,墓主葬于木棺内,身上一般随葬3至4件玉器,此类墓葬规模最大,面积约10平米;二类墓有木棺、有壁龛、无殉人,共4座;三类墓有木棺、无壁龛、无殉人,共7座;四类墓无木棺、无壁龛、无殉人,共7座,此类墓葬规模最小,面积2平米左右。另外,墓葬周边发现的“灰坑葬人”现象,或与墓地祭祀或葬仪有关。

这些墓葬形制特征鲜明、器物组合典型、等级区分明显,四类墓葬当分别代表了不同身份等级的人群,尤其是一类墓,规模较大、随葬丰富、结构复杂,可与陶寺文化大型墓葬相比。另外,墓葬发现的女性殉葬、随身葬玉、半月形壁龛、组合稳定的带盖陶器等现象,体现了浓重的、极具特色的石峁文化墓葬特征,甚至影响到齐家文化大型墓葬的葬制葬俗。

从目前发现来看,石城是石峁文化的典型聚落特征,遍布石峁文化主要分布范围,石城规模差异突出,从数千平米到400万平米都有发现,体现了石峁王国内部的聚落等级分化,寨山石城当属石峁都邑下的次级(抑或三级)中心聚落,同时也是石马川流域的中心聚落。

此次寨山考古的最大收获是首次全面揭露石峁文化大型墓地,这也是河套地区首次发掘的等级区分明显的龙山时代墓地。该墓地的发掘,弥补了石峁遗址大型墓地被严重盗掘的重大缺憾,与以往朱开沟、新华、神圪垯梁以及石峁等遗址的“零星”发现一同构建起石峁文化墓葬的基本框架和典型特征,为丰富石峁文化和研究石峁政体(石峁王国)提供了宝贵的墓葬考古材料。同时,以寨山新发现为代表的石峁文化大型墓地,也是研究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的重要考古学材料,体现了4000年前中国北方地区早期国家形态下的丧葬礼制和等级意识,为研究中国早期国家起源、发展的模式和进程提供了重要的墓葬材料。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