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村清代建筑群

佘村清代建筑群

佘村清代建筑群位于江宁区上坊街道,时代为清代。

潘氏住宅位于宗祠西侧10米处,为潘恒才建造。住宅南向,共有三个宅院组成,每宅三进,共计60余间,占地约750平方米,整个建筑结构严谨,均为三进穿堂式高墙深院,保存较好的为西边的宅子。每进门楼上均有砖雕石刻,门额上镌刻楷书砖雕“天赐纯暇”,“福禄申之”等,这组建筑群规模不大,但是内部雕刻精美,整个建筑具有徽派建筑风格。

潘氏宗祠位于潘氏住宅东侧,坐北向南,东西有马头墙,大门两侧各置青石户对,高约0.8米。建筑主体结构为三房两进式,占地面积约350平方米。门厅、大厅内横梁上雕有花卉图案,大门上有精美砖雕,这组建筑民国十年修造过。该建筑群是由潘氏住宅和潘氏宗祠两部分组成。据《潘氏宗谱》记载,该组建筑是清朝顺治初年始建,后又多次重新改造。

佘村清代建筑群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第八期:隐于闹市的清代古建筑群

第8期

肇庆好声音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生活在一个声音的环境中,通过声音进行交谈、表达思想感情以及开展各种活动。从重大历史事件的珍贵瞬间,到衣食住行的点滴变迁,只要细心留意,就会发现,那一张张质朴善良的面孔,一个个真实温暖的故事,凝聚成点滴的感动,温暖着这座城市……

石阶已经破败,木制窗棱也开始腐朽。但它们依然大隐于市,或静静地座落在喧嚣的都市之中,或孤单地隐没在森林深处,等待着人们的找寻,感受它们昔日的辉煌,同时也理解它们所承载的历史。本期“肇庆好声音”,文明君与您踏寻古地,倾听隐于闹市的古建筑诉说蕴藏着时光的故事。

隐于闹市的古建筑

如果可以穿越,你最想去哪个朝代?强汉?盛唐?富宋?刚明?

对于这个问题,想必大家都有自己的答案。要问文明君心中的答案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它——清朝

▲图片来源:网络

最近热播的清剧《延禧攻略》《如懿传》,让一众剧迷领略到了中式的美,历史的脚步虽已走远,却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印迹,与或多或少的遗存。

本期“肇庆好声音”,文明君与您踏寻古地,倾听隐于闹市的古建筑诉说蕴藏着时光的故事。

日前,高要博物馆工作人员在乐城镇发现一处清代镬耳式封火山墙民居建筑群,这也是目前为止该区现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清代镬耳式封火山墙民居建筑群。

细品“镬耳”

游走于清代建筑群的午后时光

高要区博物馆工作人员发现的清代民居建筑群,位于乐城镇府旁边的伍村,占地面积约0.7平方公里。

▲高要区乐城镇府旁的伍村,近百座民居建筑群保存较好。苏科伟 摄

伍村现有保存较好的清代至民国时期民居建筑,合计500间左右,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建筑大部分坐北向南,布局虽非统一,但大多巷道笔直,颇有气势。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集中于村中5处近30座镬耳式封火山墙建筑,这些建筑均为砖木结构,单檐布瓦硬山顶,正脊为博古脊或者龙舟脊,脊饰塑花鸟荷塘鸳鸯,以及“吉祥”“寿考”之类吉语的文字。

▲方华 摄

镬耳式封火山墙尾端大部分塑飞檐翘角,少部分灰塑博古。墙楣多彩绘瓜瓞绵绵、人物故事、花鸟、山水等内容壁画,外山墙墙楣多灰塑卷草龙、博古龙,或绘水墨草尾龙。封檐板多雕花卉、岭南瓜果等内容。

▲方华 摄

该村建筑群不仅有清代镬耳式封火山墙民居建筑,还有清代龙舟脊、人字形封火山墙民居建筑,以及几座民国时期的西方古典式风格建筑等。除民国时期西方古典式建筑外,其余建筑大多为三间两廊形制。

▲方华 摄

据当地建筑专家介绍,乐城镇清代镬耳式封火山墙民居建筑群的发现,极具地域特色,是岭南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其木雕、灰塑、壁画等装饰工艺精湛,寓意深厚,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在乐城镇伍村镬耳屋古建筑群游走,恍如穿行在时光隧道里,让人遥想。

细致“镬耳”身份象征

镬耳屋是岭南传统民居的代表,多都用青砖、石柱、石板砌成,外墙壁均有花鸟图案。因其山墙状似镬耳,故称“镬耳屋”。

▲ “锅耳式建筑”在广东的一些古村很常见,但整条村统一兴建,规划整齐的却是很少见到的。图片来源:肇庆市广播电视台

鑊,是古时的一种大锅,鑊耳屋,因此亦称“锅耳屋”。镬耳状建筑具有防火,通风性能良好等特点。火灾时,高耸的山墙可阻止火势蔓延和侵入;微风吹动时,山墙可挡风入巷道,进而通过门、窗流入屋内。

▲方华 摄

可别看镬耳屋灰头土脸,其貌不扬,在当时可是家境殷实的象征,所用材料讲究,而且造工精细。

如镬耳屋所用的青砖,以打磨的水磨青砖为上乘,若非大富之家,是用不起也住不起的。又如屋两边的镬耳,其结构从檐口至顶端用两排瓦筒压顶并用灰塑封固,处理收口的工艺,是整座建筑工程难度最高,造价最贵的地方。

“养在深闺人未识”

古建筑文化的苍凉和厚重

说起建在肇庆的清代古建筑,除了高要区乐城镇伍村,你还会想到哪些?

广宁永安里大屋。图片来源:《肇庆·文物新发现》

永安里大屋位于肇庆市广宁县北市镇永安村,建于清光绪乙未年(1895),坐东北向西南。主体结构为“三堂双横屋”,通面阔为37.5米,通进深31.4米(不包括门楼),占地面积约1177平方米。锅耳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封檐板雕花鸟。门额阳刻楷体黑色“永安里”三字,墙楣写意山水花鸟人物壁画和书法

大屋前筑有半月形池塘,青砖池壁,青砖塘基,石板压边,面积约547平方米。该大屋是广宁县建筑形制最为完整的客家大屋,屋内外壁画、灰塑、木雕、砖雕相当精美,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德庆粹祥陈公祠内景。图片来源:《肇庆·文物新发现》

粹祥陈公祠位于肇庆市德庆县凤村镇古杏村,清道光五年(1825年)建,坐北向南,二进三开间。头门前后建廊,前廊三步架,两根方形花岗岩檐柱,石柱础分层束腰,石虾公梁,石门夹,石门枕,石门额阴刻“粹祥陈公祠”“道光五年建、乙酉仲秋立”。

墙楣壁画有传统的中国山水画、诗词,也有绘轮船、洋楼的西洋风情画。后堂面阔三间,深二间十七架。前带天井、两廊,两廊各开三个罗马拱,拱柱各写对联一副。粹祥陈公祠有明显的西洋风格,对研究清中期中西合璧风格建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封开玉辉堂。图片来源:《肇庆·文物新发现》

玉辉堂位于肇庆市封开县莲都镇文华村良心寨,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历代有维修。整体布局呈长方形,由左中右三路三间三进建筑以及东、西、北三面附屋、南面围墙组成大围屋,围墙外有一口长方形的水塘,占地面积6313平方米。主体建筑坐北向南,硬山顶,龙舟脊,锅耳式封火山墙,青砖墙。

玉辉堂排水设计独特,从后座至前座的地基设有九个或圆或方深约一米呈之字形走向的流水坑,排水功能良好,故三百多年来这座建筑的木架构从未受过白蚁蛀蚀。迄今为止,玉辉堂是封开县发现面积最大的的清代围屋。

怀集法志董公祠。图片来源:《肇庆·文物新发现》

法志董公祠位于肇庆市怀集县甘洒镇屈东村委会第七村,建于清代,坐南向北。砖木结构,锅耳封火山墙,琉璃瓦,滴水剪边,石门框。石门额上阳刻“法志董公祠”五字。

公祠总体布局和结构完整,东廊有清朝光绪二十三年间“捐助工金题名碑记”两通。脊上有砖雕和灰塑,塑有人物、花草图案。梁架、封檐板雕刻有各种花卉图案,檐下有壁画、诗词书法,工艺精美。

看完这些美轮美奂的清朝古建筑

现在的你有没有想体验一把

清朝古代人生活的冲动呢?

感谢它们的存在

我们才得以窥一斑而知全豹

再一次感受清朝风貌

以及中国独有的年代美感

肇庆文明网 慕容桂珍

资料来源:西江日报 肇庆发布

编辑:肖韵玲

审核:夏惠琼、邝小云、潘月媚

有韵味!看北仑柴桥这些清代建筑群

走近这批历尽沧桑、风雨侵蚀的古建筑,依然可以感受到当年的恢宏与精致。请不要忘记它们,因为它们也会寂寞。

北仑柴桥,有一些清代古建筑群,悠远有韵味……先带大家走近四合村探幽访古,领略浓浓的古风、古韵,感受时光流转、乡愁依依的情怀。这里的古建筑群规模宏大、保留完整,是浙东地区不可多得的一份历史文化遗产。

四合村由原群力、里隘、朱家漕、麟角湾四个村合并而成。村民大多在清康熙年间和乾隆年间迁入,因此这里遗留的古民居多为清代建筑,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点缀在阡陌交错间,融自然山水、传统道德、乡风民俗、建筑理念于一体,尽展江南传统建筑的魅力。

四合村古建筑

区级文保点——虞家后新屋

木栏圆柱,檐牙高啄,院内石板铺地,窗棂雕花精美……这可是位爱美的“老者”,经过几百年的风雨侵袭,她仍然挺立,端庄如此,大气依旧,名曰“虞家后新屋”,是北仑目前发现保存得最好的畚斗楼。

据介绍,该建筑建于清代晚期。虞家后新屋格局规整,总体保存较好,是北仑区典型的清代晚期畚斗楼式宅第民居,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2009年6月30日被北仑区文物保护委员会核定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点。

区级文保点——乾房连三进

乾房连三进建于清代中期,为四合院式建筑,建筑共有三进。第一进为门房三间,梁架为穿斗式四柱四檩。二、三进正房皆为三间两弄,梁架皆为七柱七檩穿斗式。

清代末——乐家大屋

乐家大屋建于清代末期,为四合院式建筑,原有正房一进,东、西厢房,现仅存正房一进和东厢房。正房为硬山顶重檐两层楼,前后出廊,七间两弄,穿斗式九柱九檩,山墙为硬山顶马头墙。

古宅民居四处散落

魁斗桥连三进

育房里大屋

四合村的古宅民居规模宏大,且散落在四处,想一天之内走完看完是不太现实的。这些古建筑各具特色,有连三进、四合院、一字屋等类型,徜徉其中的滋味还是必须要亲自来一趟才能细细体会。

时代变迁,古宅在岁月的流逝中也在慢慢地陈旧,就像饱经沧桑的老人们在向人诉说流传多年的故事……

断瓦犹存,残砖仍在,印证着昔日的繁华,沉淀着历史的沧桑...

古宅随日出日落明暗交替,随一年四季变换容颜,在岁月中沉积故事。这么多古建筑完好地保存在一个村里,在北仑确实挺少见的。

话说柴桥可是个千年古镇,除了四合村散落的清代古建筑,其实还有很多哦,等你来发现!

钟观光故居

钟观光故居,位于柴桥街道大溟村姚江岸29号、32号至38号,由祖传屋和自建屋组成。坐西南朝东北,四合院式,共有正屋前后二进、左右厢房各一进。主体建筑是一座带有西洋风格、西阔五间、五柱五檩楼屋。

钟观光故居集清代晚期传统民居和带有西洋风格的民国建筑于一身,著名植物学家钟观光在此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和晚年。2008年5月8日被北仑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办公室核定为区级文物保护点。

黄氏宗祠

黄氏宗祠位于柴桥街道大溟村大溟中57号,由明永乐年间(1403~1424)从宁波江厦迁入的黄姓建于清代中期,四合院式,共有前后二进、左右厢房各一进,均为硬山顶、平屋。历史悠久,格局规整,保存较好,建筑用材粗大,做工考究,文物价值较高。2009年6月30日被北仑区文物保护委员会核定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点。

三代经师堂

三代经师堂,位于柴桥街道前郑村。马头山墙、硬山顶以及祖堂内的捷报上依稀可见“中式第三三名举人”等字样,讲述着这位建于清代晚期的“老者”经过风雨、火焚的洗礼,依旧挺立。

名曰“三代经师堂”,作为我国清代晚期重要的经学家黄式三、黄以周、黄家岱的故居,仍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

后郑松柏房

后郑松柏房位于柴桥街道后郑村。院子青砖院墙围绕,院内建筑用材较精,以条石为基,块石铺地,布局规整,保存较好,有一定的保护价值。

后郑松柏房建于清代中期,为一三合院式建筑,厢房一层檐与正房前檐相接,厢房二层屋顶向北延伸至正房屋面檐柱上方,扎入正房屋面形成夹层,形成当地特色的夹厢楼。

胡家连三进

胡家连三进,位于柴桥街道高村,建于清代中期,距今400余年。共有正屋前中后三进、左右厢房各一进、中进厢房东侧客厅一进、后进东西两侧余屋各一进,为五马头山墙、硬山顶平屋。大门朝南,四周建有青砖围墙。

胡家连三进格局规整,总体保存较好,是北仑区典型的清代中期连三进式宅第民居。

就算是一个停车场,背景也是老房子建筑

综合来源:北仑发布

火了!岳阳接连发现乾隆年间古建筑群、清代古墓群!

火了!

就在近日,

岳阳考古工作有大进展!

临湘市詹桥镇沙团村发现百年古建筑

“品”字形古建筑

临湘文物管理所在詹桥镇沙团村黄金堂组进行“空心房”调查有地域特色传统古建筑认定过程中新发现一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保存较完整的老屋共有三栋,呈“品”字形排列,面积约4000平方米,老屋外形为高大的青砖黑瓦,砖木结构,现有大小房间50余间。各老屋由前堂、过厅、祖堂屋、后厅、厢房、耳房、天井等组成,分上下两层,上层为阁楼,楼板、扶梯、门窗为木质结构,房房相连,屋屋相通。

233年历史老屋

在房梁、回廊、立柱、门窗上刻有雕花和壁画,涉及花草鸟兽、神话传说、人物故事等多种形式。镂空的雕花窗柏中射入斑斑点点细碎的阳光,栩栩如生,精美绝伦。据说老屋共有大小天井70多个,现保留完好的还有13个,都是青条石堆砌,工艺严谨。整个古建排水、采光、通风、防火设施完备,大厅内数根木立柱支撑,柱础青石雕刻精美,有莲花、鼓形、乳丁纹等多种形状。最大立柱的直径有60厘米,在其中一栋老屋的后堂屋墙壁青砖上刻有“乾隆丙午年造创,临照、必照兄弟立”字样,从而可得知老屋建于清乾隆丙午年(1786年),距今已有233年历史。

“燕窝形”

据当地老人回忆,以前这个屋场最早是一位姓“黄”和一位姓“金”两位当地有名的大财主投资兴建,繁衍生息,黄金堂也由此而得名。黄金堂古建筑群整体布局呈“燕窝形”,从院前烟火塘的唯一一条宽约3米的青石板巷道,沿途可通往各户,人们在此起居,可以“天晴不曝晒,雨雪不湿鞋”。黄金堂古建筑群规模之宏大、建造之精美、保存之完好,在我市实属罕见。

亟待保护

随着时代变迁,几经沧桑,黄金堂古建筑群虽然基本上保留了原状,但由于老屋年久失修,有的老屋出现房屋渗漏墙体坍塌,有的干脆拆除老屋在原址上新建了新房,整体遭到了破坏,黄金堂古建筑群亟待保护。

羊楼司挖出一清代古墓群!

3月27日,临湘市文物管理所深入羊楼司镇进行“空心房”调查、认定工作过程中,在明星村萧家组安罗坡新发现一处清代古墓群,共16座,在我市较为罕见。

安罗坡位于龙窖山腹地,四面环山,楠竹、杉树等生长茂盛,郁郁葱葱。弯弯曲曲的柘港河从北向南绕过安罗坡山汇入龙源水库,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安罗坡山现保存完好的古墓葬有16座。这些古墓立有“山”字形或“口”字形墓碑,麻石堆砌墓围,墓碑文字镌刻清晰,墓栏雕刻图案有人物、瑞兽等,栩栩如生、精美绝伦。墓碑时间记载跨越从清代康熙年至光绪年间。安罗坡古墓群的古墓数量之多、规模之宠大、分布之密集、时间跨度之长在我市不多见。

据萧氏后裔回忆讲述和查阅萧氏族谱得知:临湘市萧姓第一世祖是明永乐年间由江西古安府永丰县迁居湖北通城县后移临湘龙源落业,开种茶园,至第九世宾伦公私置庄园于柘港源(现萧家组)并携四子于此落业开创,继历十五世先贤传承至今。安罗坡山共葬有60余座古墓,因修龙源水库、开垦耕地等原因,部分古墓的墓碑、墓围被损毁。

安罗坡古墓群建造精美、布局考究,体现了当时高超的石雕技艺,对研究临湘丧葬习俗和地域文化提供了重要佐证资料。目前,我市文物管理所已将该墓群相关数据进行了采集,拟纳入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

围观

热文

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