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博物馆

明孝陵博物馆

2009年2月明孝陵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明孝陵博物馆新馆建筑由原南京手表厂旧厂房改造而成,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由《大明孝陵》主题展厅、《观朴明式家具艺术馆》、360度环幕影院、文化书吧、文化产品超市、临时展厅、大明生活馆(含明代织锦馆、洪武大明贡茶茶艺馆)等部分组成,旨在从多种角度,采用多种行式向世人诉说明太祖朱元璋的传奇人生,展现明孝陵的独特文化魅力,阐释明文化的深厚内涵。

地址:南京市玄武区中山门外四方城一号

类型:博物馆

游玩时间: 建议1-2小时

电话: 025-84430117

官方网站:/uploads/techan/pic/ab

十三陵景区博物馆 明十三陵博物馆

1. 明十三陵博物馆

这个人是郭沫若。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一项关于明十三陵挖掘的计划被多方翻阅。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吴晗,率先提出该计划。后又联合郭沫若、沈雁冰、张苏等人联合担保,向上级提交了《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

事关重大这份文件被转给了周总理敲定,还没来得及最后定夺,就被当时另外几位历史学家郑振铎、夏鼐等极力反对,他们认为时机还不够成熟。

最后还是向上申请意见,终于在上面的点头下,才写下了“原则同意”四字。

夏鼐仍然不放心,周总理便让其担任技术指导,他的学生赵其昌做前后调研。

后来经过商讨准备先挖掘献陵,积累经验再对长陵下手。但是吴晗认为挖掘献陵对与长陵的贡献不大,就把目光转到永陵。然而此举被夏鼐极力反对,因为他认为这与长陵无异。

最后终于是把板砖拍在了定陵之上,因为定陵是十三陵当中修建比较晚的一座。

很多建筑保存比较完好,以后修复起来也比较容易。而且万历皇帝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皇帝,文物可能比较多。

1956年5月份,挖掘工作正式开始。考古人员先是在定陵一块城砖脱落的位置开始,向里面挖掘第一条探沟。

刚刚挖掘了一米多的距离,就在宝城的石壁上面发现了镶嵌在墙面上的石条,上面写着“隧道门”几个字,这里就是地宫的隧道位置。

为了减轻工作量,考古队同时开始了第二条探沟挖掘。但是挖了一个月时间,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发现,之前找到的隧道墙也消失了踪影。一直到了同年九月份,考古才出现了转机。

就在第二条探沟的最深处,挖掘工人发现了一块刻有字迹的石碑,上面写着“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根据明朝历史记载,明人通常把陵墓的墓墙叫做“金刚墙”,这也意味着找到了万历皇帝的具体位置。

考古队在这个时候准备开始了第三条探沟的挖掘,在历时半年多时间,终于是挖出了整座金刚墙。在这面金刚墙上,考古人员发现了通往地宫的三角形入口。

经过了两个多月时间清理,万历陵墓终于清扫完成。而万历皇帝的尸骨也再一次出现在人们眼前,其呈怪异的七星状放置。

之所以如此,我们这里不再细说。而如今的任务转变成了修补骸骨,刚刚挖掘出来的是万历皇帝与两位妃子三具骸骨。

当时正在中国工作的苏联专家格拉西莫夫毛遂自荐参加修复工作,他之前已经为北京博物馆修复过古人类头骨。

但是考虑到怕中间出现差错,我们婉拒了这个要求。而是在国内找到两位雕塑专家,进行最后的修补工作。

当时那种氛围情况下,万历皇帝“理所当然”被带上旧地主阶级的帽子,模型的制作也完全是按照地主的模子刻出来。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万历皇帝被“复原”。

只见他头戴瓜皮金丝小帽,两眼睁如牛瞳,鹰钩鼻子下是一张血盆大口,似乎要一口将人吃下一般。

其身体造型也被恶化,两条腿一长一短。手握一根长条皮鞭,似乎是在鞭打干活的苦力,十足是上世纪初的大地主模样。他的两个妃子也完全是按照地主婆样子刻画,浓妆艳抹、花红柳绿。

由于挖掘过程中太过急于求成,再加上当时的技术条件落后。深埋在地下几百年之久的文玩、字画、丝绸,在遇到空气后被立即氧化。

尤其是其中的一件龙袍,被工作人员用塑料制品加入软化剂,涂抹在了衣物上。因此在几个月之后,这些衣物变脆变黑。

研究古代服饰的专家沈从文,听到万历皇陵 挖掘出来的众多文物,闻讯赶来希望可以研究一二。奇怪的发现装裱起来的丝质文物竟然都是丝织品的反面的疑问时,旁边的工作人员竟然解释道“研究丝织品不都是从反面看吗?”

这句话差点点燃了沈从文的怒火,但是还是要忍着怒气说道“研究丝织品确实要从反面看,但是更需要的是从正面。

反面只需要留几厘米就好,这完全是装裱错误。”周围人员满脸尴尬之色,而沈老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当传出发掘出的文物被破坏后,身处北京的夏鼐与郑择铎深感痛心。

而此时全国各地竟然掀起了挖掘帝王陵墓热潮,说是为了拉动本地旅游经济。两人认为如此发展下去,中国将没有任何一座陵墓可以保存下来。于是立刻上上级,要求对于这种风气制止。

而这一请求也很快被周总理批准,文件很快被下发到全国各地。一场关于古代帝陵的浩劫,也得以避免。而已经被开掘出来的定陵,也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修缮结束。

就在定陵博物馆成立的当天,一场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曾经挖下第一铲的民工王启发,接到了博物馆办公室主任的命令“复制的棺椁已经准备结束,原来留下的没有多大用处了。你找几个人把他劈了,然后扔到后面悬崖下”。

打造棺椁用的是上等的楠木,被扔到悬崖下面后由几名村民捡走。一对年迈的夫妻将其加工成两幅上好棺材,准备以后留给自己百年后。但是刚刚打造完成还没有半个月,原来身子骨一直硬朗的两人相继去世。

另外一户人家将其打造成一台立柜,但是厄运也悄悄地降临到这户人家。他的四个孩子都在立柜当中窒息而亡,刚刚出生的第五个孩子也早早的夭折。

博物馆成立没有几年时间,文革开始了,帝陵里迎来了一批新的客人。这批年轻人先是把定陵内外游览了一番,然后雄赳赳气昂昂的冲进了地宫深处,扬言要砸碎这里所有物件。并且抓来了仓库保管员李亚娟,强制要求其交出钥匙。

这些年轻人从仓库当中拉出了万历皇后三人的尸骨,以及一些被保护着的文玩、字画、古董。他们把这些东西杂乱的堆在定陵前的广场之上,周围站着黑压压的一群人。

旁边时不时传来一些叫嚣声“砸烂它,砸烂它,烧了他”。“打倒这个地主,烧了这些罪证。” 万历皇帝三人的骸骨,先是经过这几百个年轻人的批斗后,接着更是有人提出将其挫骨扬灰。

这一建议很快被被许多人附和,先是几名大汉从人群中走出。用手中的石头将修复好的万历骸骨砸碎,被修复完成的字画也被撕碎。这些人似乎还不满意,又有人找到了火把,一把火就点燃了这堆骸骨、字画。

在熊熊的大火之中,万历皇帝的骸骨与字画似乎传出了“劈啪、劈啪”的声音,在诉说着内心的不甘。不久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浇散了围观的众人,但是万历皇帝也早已找不到到哪了。

雨越下越大,广场上只有孤零零的一堆灰烬,似乎还验证着之前这里发生的一切。没有人前来为万历收尸,而老天似乎在可怜他这个“儿子”一般。

只见这堆灰烬顺着雨水越流越远,渐渐的与地面融为一体,似乎这是老天对他最后的帮助。 尘归尘土归土,定陵挖掘出来的一切,也几乎全部消失在这场浩劫之中。如今在博物馆看到的,其实都是复制品。

2. 明十三陵博物馆被盗

明朝灭亡后,清朝顺治初年,十三陵嫔妃墓中的郑贵妃墓即遭到盗掘;

以后清朝对十三陵进行了保护;

清朝覆灭后,民国时期,十三陵嫔妃墓陆续遭到盗掘,尤其1937年万娘坟(明宪宗成化皇帝宠妃万氏)被土匪盗掘;

以后思陵 崇祯皇帝、周皇后、田贵妃)因为规模小,两次被盗;

1940年代土匪企图盗掘康陵(明武宗正德皇帝、皇后夏氏),但没有成功;

解放后1956年挖掘定陵(明神宗万历皇帝、孝端皇后、孝靖皇后),文革中文物遭到严重破坏;

1996年有人盗挖东井(明成祖永乐皇帝嫔妃陪葬墓)

不过据说康雍乾三朝修殿宇修园子也曾经盗用十三陵的木头

3. 明十三陵博物馆首饰简介

是祖母绿。

祖母绿是很古老的宝石品种之一,最优质的祖母绿是可以比钻石还更有价值。在古埃及时代就已用做珠宝。当时的著名矿场-克利奥帕特拉(埃及艳后之名),现已因大量开采而耗竭。

祖母绿是很难找得到无瑕的宝石。实际上,可以说祖母绿宝石中一定多少有裂缝及内含物,其裂缝内含物种类之多之复杂,甚至被研究者称为“花园”。

祖母绿自古就是珍贵宝石之一。相传距今6000年前,古巴比伦就有人将之献于女神像前。在波斯湾的古迦勒底国,女人特别喜爱祖母绿饰品。几千年前的古埃及和古希腊人也喜用祖母绿做首饰。中国人对祖母绿也十分喜爱。明、清两代帝王尤喜祖母绿。明朝皇帝把它视为同金绿猫眼一样珍贵,有“礼冠需猫睛、祖母绿”之说。明万历帝的玉带上镶有一特大祖母绿,现藏于明十三陵定陵博物馆。慈禧太后死后所盖的金丝锦被上除镶有大量珍珠和其它宝石外,也有两块各重约5钱的祖母绿。

内含物太多自然会影响宝石的价值,但对于宝石研究者来说,祖母绿的内含物是不可多得的样本,借由观察到不同的内含物,可分辨出宝石产地的不同,及其生长环境。尽管祖母绿的内含物大大地影响了宝石的美观,其优美的绿色仍无其他宝石足与其匹敌。

祖母绿的绿色来自其内的铬离子,此特点可以查尔斯滤色镜观察。在查尔斯滤色镜下,由于铬离子的存在,大部份的祖母绿会呈现暗红色,其他绿色代用品则大多呈现暗绿色。这个法则仅可在辨识时作为参考,不能据以断定真伪,因为某些非洲产的祖母绿,在滤色镜下不呈红色,反之,某些人造祖母绿则呈现强烈的红色。

由于生成于常受应力挤压的岩层,祖母绿晶体外型几乎都是破碎的,且有许多内含物,晶体完整者极为少见。祖母绿的绿色与其他天然绿宝石的颜色不太一样,加上其大量的内含物特征,较有经验的人可以分辨出来。

4. 明十三陵博物馆珍藏

朱棣陪葬都是文物。

明十三陵之长陵】长陵,明成祖朱棣的陵墓,它是明十三陵中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前,它始建于永乐七年(1409年),一直到宣德二年(1427年),陵墓的主体工程才结束,总耗银达到了800万两。长陵是十三陵中规模最大、建造最早的一座陵墓,长陵的祾恩殿雄伟挺拔,所用木材全部是名贵的楠木。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皇帝作为天下最尊贵的人,九五至尊,生前住在最宏伟奢华的皇宫中,享受着天下最高的待遇,荣华富贵用之不尽,权势美女尽归于他一人,即便是死后,也要成为地下的“第一人”,死后躺在天下最奢侈的陵墓中,墓中的陪葬品有数不尽的奇珍异宝,还有为了防止皇帝孤独而送进来的人。用活生生的人来殉葬一个死人,无疑是最残忍的制度,哪怕侍妾臣子不愿意,他们也会被强迫死亡,送入陵墓中,陪着皇帝。

5. 明十三陵博物馆官网

明十三陵定陵地宫深入地下10层楼深,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明十三陵坐落于中国北京 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明朝永乐七年(1409年)五月始作明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明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截止2011年,已开放景点有明长陵、明定陵、明昭陵、神路

6. 明十三陵博物馆门票

北京市公园年卡去十三陵不免费,十三陵不在年卡免费范围。

十三陵的门票淡季明定陵40元盟长零三十元,旺季明长陵四十五元,明定陵60元,明昭陵总神道30元联票包含定陵,长陵和神路110元半票,60岁以上老人凭有效证件免票,六岁以下或1.2米以下儿童。

7. 明十三陵博物馆面积

明十三陵定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境内天寿山南麓,定陵是以明十三陵中所营建的第十座陵墓而建的遗址博物馆。明十三陵是明朝自迁都北京后,定陵十三位故去皇帝的埋葬之处。十三座陵寝构成的皇陵建筑群均依山为陵,规模宏大、气势磅薄。明十三陵从明朝永乐七年(1409年)营建长陵始建,到清朝顺治初年营建思陵时止,筑陵时间长达二百余年。各陵名称以营建的顺序依次为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

  定陵是万历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皇后的陵墓。建于1584到1590年,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明楼檐下石榜刻有“定陵”二字,四角及台阶都用巨石拼砌而成。明楼内石碑上刻有“大明”和“神宗显皇帝之陵”。明楼的正后部是陵墓的主体——地宫。

  定陵地宫是目前十三陵中唯一被开发的地下宫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座有计划发掘的帝王陵墓。 地宫共出土各类文物3000多件,其中有四件国宝:金冠、凤冠、夜明珠和明三彩。

  定陵的地宫全部用石砌成,多为青石,面积为1195平方米。内无梁架,为石拱券,相当高大。地宫中有7座4吨重的汉白玉石门,设计巧妙,开闭灵活。地宫中又分为正殿、配殿、前殿,和地上建筑完全一样。中殿原状陈列着祭器,那里三个汉白玉石座,座前各有一套黄色琉璃五供和一个青花大瓷缸,缸中原来盛满长明灯灯油,供点长明灯用。后殿的棺床上停放着朱诩钧和两个皇后的棺木,棺旁放着装满陪葬品的26个红漆木箱。

8. 明十三陵博物馆哪年成立的

明十三陵依次建有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

个人认为最具代表的应该是长陵。长陵是十三陵中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帝陵,也是如今地面建筑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长陵的陵宫建筑占地约12万平方米。其平面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前面的方形部分由前后相连的三进院落组成。

裕孝家庭博物馆在夷陵正式开馆迎宾

本网讯(记者谭明龙 毕仁科 通讯员重庆)6月5日,馆区总占地面积约4600平方米、展厅面积约2500平方米的裕孝家庭博物馆夷陵区河心公园正式开馆迎宾。夷陵区领导王玺玮、黄光学、覃万桥、温欣艳、王敬东出席开馆仪式。

夷陵区委书记王玺玮在开馆仪式上讲话。他说,裕孝家庭博物馆是民间收藏与展览的代表性文化产业,印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以一个家庭的视角展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发展轨迹,馆里的每一个展陈、每一个故事都体现了爱国爱党、爱岗敬业、家庭孝道、崇礼尚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载体,为彰显夷陵深厚的文化底蕴、提升文化软实力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

王玺玮强调,推进文化事业发展要化风成俗,培养人们爱国守法、尊礼向善,凝聚各方力量,为建设“富美夷陵”凝聚人心;要拿出功成不必在我的干劲和心态,提早布局谋划,充分利用文化载体和文化符号,串珠成线,延续夷陵文脉;要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作用,积极调动民间文化爱好者的积极性,广纳雅言、广聚贤士,共创夷陵文化大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开馆仪式上,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光学和裕孝家庭博物馆馆长袁裕校共同为裕孝家庭博物馆揭牌。

简短的开馆仪式结束后,参加活动的领导和嘉宾兴致勃勃地参观了裕孝家庭博物馆。裕孝家庭博物馆以“百年记忆·见微知著”的社会教育理念,将家中四代人收藏的20000多件(套)历史资料及藏品作为展品,展厅内设百年民生、薪火相传、家训家风、家博愿景四个主题展厅和“袁裕校家庭收藏”特色专题展,记录了一个平民家庭生活的变迁,生动再现了清末至今百余年夷陵普通民众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

据了解,裕孝家庭博物馆将以开馆为契机,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建设成为宜昌文化旅游的特色项目和家文化的创新示范窗口。

当天,参加活动的领导还到绿山墙英文图书公司调研了文创产业发展情况。

明蜀王陵博物馆怎么开放?

一、明蜀王陵博物馆怎么开放?

明蜀王陵博物馆

门票:12元/人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 8:00-18:00

大明蜀王皇族墓群,目前可参观僖王陵、昭王陵地宫,昭王陵中一对仿朱元璋之人头龙为全国之绝

明蜀王陵博物馆位置: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街道

二、明蜀王陵博物馆的介绍

明蜀王陵位于十陵街道辖区内的十陵市政公园,距今已有564年,是大明蜀王之皇族墓群。1996年12月明蜀王陵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风水宝地俨然为北京十三陵的缩小版,亦为寻龙点地的活教材。

三、明蜀王陵的简介

蜀王陵坐落在成都市区以东5公里的十陵镇,是明代帝王蜀藩王家族陵墓群。据史书记载,明王朝在近三百年问共封了l3位蜀王。明蜀王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之皇室家族陵墓群,距今已564年,发掘于1979年。明蜀王陵以明代第三代蜀王僖王陵为中心,围绕其四周及邻近区域已形成最为集中的僖王赵妃墓、僖王继妃墓、黔江悼怀王墓、怀王墓、惠王陵、昭王陵、成王陵、成王次妃墓、半边坟郡王墓等十个陵墓,分布在十陵街道南侧正觉山麓及山前的青龙埂等地。而其所在地龙泉驿区十陵街道就因此而得名。

明蜀王陵中现已发掘了僖王陵、昭王陵两墓。僖王陵于1979年经考古发掘清理,出土了500多件彩釉兵马俑、舞乐俑等珍贵文物。地宫全长28米、宽8.96米、高6.59米,仅恢复后的阶梯就达14米。其后殿正壁中心镶嵌的圆形镂空描金彩釉双龙盘堪称明代艺术珍品,昭王陵中一对仿朱元璋之人头龙为全国之绝。而西陵较王建墓(永陵)更显雄伟,较北京十三陵更为精美,其雕刻之精美,书法之刚劲,地宫之富丽,陵墓之集中,被誉为中国古代帝王陵中最精美最集中的地下宫殿。

四、与北京“十三陵”齐名,藏身公园里,好多游客来成都居然不知道

蚕子在桑叶上行走,我在地球上 旅游 ,嗨,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成都有很深的文化积淀,来成都 旅游 的游客越来越多,春熙路、太古里、宽窄巷子、文殊院、杜甫草堂、大慈寺等等,都是成都的一张张城市名片,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 旅游 打卡。

在成都还有一个与北京“十三陵”齐名的景点却被很多游客忽略了,它就是位于青龙湖公园里的“明蜀王陵”。

9月28日,成都天气转晴了。一大早我来到青龙湖一期湿地公园,前往打探明蜀王陵。

在家门口坐公交换乘两趟公交就达到成都大学站,青龙湖大门就在站台旁边。

青龙湖大门到明蜀王陵还有1.2公里的距离,怕走错路我用手机导航步行前往。

进入青龙湖湿地公园,国庆节的气氛已经浓郁,悬挂的国旗红艳艳一行,醒目而庄严。

一群学生正在搞活动,从我的身后逆光而动,在朝阳下勾勒出一幅明媚、活力、动感的图画。

先是在公园的大路上行走,然后在小道上步行,爬上一道坡坎,灰瓦红墙的明蜀王陵大门就出现在眼前。

没有游人,十分清静。

明蜀王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古就有“北有十三陵,南有蜀王陵”的美誉。

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四川考古的重大发现,在成都市的十陵街道考古发现了十多座明蜀王家族的墓葬胜迹,以僖王陵为代表的蜀王陵墓葬群拥有富丽堂皇的地宫建筑和巧夺天工的精美雕刻,被专家誉为“中国古代陵墓中最精美的地下宫殿”。

据史书记载,明王朝在近三百年间共封了13位蜀王。明蜀王是明太祖朱元璋之皇室家族陵墓群,距今已有500多年的 历史 。

僖王陵 是明代第三代蜀王,以他为中心四周及邻近区域还有僖王赵妃墓、僖王继妃墓、黔江悼怀王墓、怀王墓、惠王陵、昭王陵、成王陵、成王次妃墓、半边坟郡王墓等十个陵墓,分布在十陵街道南侧正觉山麓及山前的青龙埂等地。

它的陵墓规模类似于北京的明十三陵,曾轰动一时。

明蜀王陵的发现对于了解明代藩王陵寝制度以及建筑、雕刻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检测体温、购票入门,流程和其它景区的一样,只是没有排队、没有拥挤的烦躁,因为偌大的景区里就只有我一个游客。

工作人员丝毫没有懈怠,坚守着各自的岗位。

明蜀王陵中现已发掘了僖王陵和昭王陵两墓。

正对大门的就是僖王陵。地宫全长28米,宽8.96米,高6.59米,仅恢复后的阶梯就达14米,我数了数有44级梯步。

走下步梯往里走,湿气加重,顿感阴森,又没有一人同游参观,脚步慢了下来也静了下来。

地宫精美华丽,呈三进三重殿四合院布局,门、窗、柱等皆用石仿木做镂空雕刻。每道门都十分厚重,门上锈蚀和氧化严重,有脱落现象。

墓主是明蜀僖王朱友埙,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一个儿子蜀献王朱椿之嫡孙。

僖王生于1409年,宣德七年袭蜀王位,为第三代蜀王。因患风疾,只活了26岁,在位一年零九个月。

僖王陵于1979年考古发掘,出土了500多件彩釉兵马俑、舞乐俑等珍贵文物。其后殿正壁中心镶嵌的圆形镂空描金彩釉双龙盘堪称明代艺术珍品。

考古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说僖王陵较永陵(五代十国时期前蜀皇帝王建之陵)而言更显雄伟,较北京十三陵而言更为精美。

昭王陵是昭王和他的正妃夫妻合葬墓。

从大门而入,依次为前庭、前殿和中庭。因为是合葬墓,中庭后面又分为左右正殿、后庭、后殿及棺室。

整个地宫内到处都是浮雕壁画,红墙绿瓦,金碧辉煌。左右棺室中央就是两位恩爱夫妻的长眠之处。在墓室中可以看到,在两个棺床间有一道隔墙,墙的中间有一门,据说这是为了方便夫妻两人在阴间的联系。

昭王陵中有一个神秘的盘龙石碑,而上面的龙竟是人头龙身,据说是仿明太祖朱元璋之头像,为全国之绝。

昭王陵墓室雕刻之精美、书法之刚劲,在“十陵”中尤为突出,因此明十陵被誉为中国古代帝王陵中最精美、最集中的地下宫殿。

目前明蜀王陵只对外开放了两个陵墓,还有成王陵、怀王陵、惠王陵暂未对外开放。

陈列馆在维修,很多精 美文 物没能看见,工作人员告诉我明年开年维修后的陈列馆将重新对外开放,有新的惊喜让我们期待。

温馨提示:

位置: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镇大梁村八组

开放时间:8:00-18:00(周一闭馆)

门票:12元/人

交通:游客可乘坐80路、97路、219路、858路、887路公交至成都大学站下车,步行1公里左右可达到景区;乘坐地铁四号线至明蜀王陵站或成都大学站下车,步行约20分钟可到达景区;自驾开车去的走三环路由十陵立交出口沿成洛路方向前行约2公里走辅道到达景区入口,景区有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