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城城墙

兴城城墙

兴城城墙位于辽宁省西南部的兴城。

兴城古城是明代的宁远卫城,清代的宁远州城,是中国现存古城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城始建于明宣德五年(1430年),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重修。

古城依山傍海,雄伟壮观,平面呈正方形,每面长约880米,四面均辟有城门,四角设台,面积约60万平方米。城墙通高10.1米,女墙高1.7米,底宽6.3米,上宽4.5米,外面以青砖砌筑,内面则以毛石。城门上原均有城楼,现仅存南门和西门上两座。四个城门都建有瓮城,现在都已经拆除或部分拆除了。

兴城古城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明代名将袁崇焕曾驻守于此,数次击退清兵。明天启六年(1626年)一月,清太祖努尔哈赤率兵十三万围攻宁远城,传说攻城时身负重伤。天启七年五月,清太宗皇太极率兵进围锦州不克,复围攻宁远,被袁崇焕击退,时称“宁锦大捷”。兴城古城是一座典型的明、清北方平地城,此类形制的古城保存至今的已为数不多了。(国家文物局)

兴城古城墙,坚守明清记忆

兴城城墙平遥城墙、西安城墙荆州城墙并称为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四座古城墙,也是中国现存唯一的正方形城墙。其始建于明宣德五年(1430),后经明天启及清初陆续培筑加固而成,是明代军事防御型城市的标本。作为现存为数不多的明清古城建筑兴城城墙历经刀光剑影仍屹立不倒,用它的坚韧传承着明清的记忆。

城墙

营建记忆——宁远卫城

兴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与中原文化中央政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辽圣宗统和八年(990),设兴城县,这是兴城这一名称的最早由来。明属辽东都指挥使司宁远卫。清代撤卫建州,称宁远州。所选城址位于辽西走廊中段的平坦地区,南北都有一定的开阔地区,西北有连绵不绝的山峦,东南面临浩瀚的渤海,雄踞辽西走廊中部咽喉之地,是辽东地区通往中原交通要道。历代诗歌对这一地区长期刀光剑影的战事有着大量真实的描写:如“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高适《燕歌行》)、“碣石辽西地,渔阳蓟北天。关山唯一道,雨雪尽三边”(高适《别冯判官》)、“苍鹰春不下,战马夜空鸣。碣石应无业,皇州独有名”(姚合《赠卢大夫将军》)等。

城城墙始建于明代,是宁远卫城的防御墙。为了巩固对东北地区的统治,防御蒙古部落和女真人的侵扰,在山海关外“只设卫所,不设州县”,先后设立了25个卫,实行军政合一式管理,宁远卫就是其中之一。1426年,明宣德皇帝朱瞻基从即位仅一年的洪熙皇帝手中接过帝位。当时,蒙古贵族兀良哈部对辽西一带的侵扰和掠夺日甚一日,关外军民屡遭伤害。为了抵御蒙古,继续强化北部地区的防御力量,1428年,宣德皇帝在国库收入十分吃紧的情况下,批准都尉史包怀德、总兵巫凯关于在曹庄以北、温泉以西建筑古城的呈请,赐名宁远,并于当年动工。

古城“周围五里九十六步,高三丈,门四,东曰春和,南曰延辉,西曰永宁,北曰威远钟鼓楼中街”;之后在此基础上又增筑外城,“外城周围九里一百二十四步,高如内城,门四,东曰远安,南曰永清,西曰迎恩,北曰大定”。四门设楼,四角设台,城郭之间为护城河。当时筑起的古城有内外双层,雄浑奇伟,为明王朝抵御外患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明朝末期,阉党横行,民不聊生,国势渐弱。这时,原本在新京(今新宾县)的后金军崛起,并不断南侵,连克辽阳沈阳、北宁(今北镇)之后,山海关外已暴露无遗,几近无险可守。在朝廷内外放弃关外、退守山海关的一片呼声中,天启皇帝力排群议,决意采纳兵部尚书孙承宗和兵部佥事袁崇焕的建议,重建宁远古城。此城于1623年重建,1624年建成。在袁崇焕与孙承宗的建议下,城墙的修建极具军事防御功能。

宁远城整体为正方形,城墙基础用条石砌筑,外墙用青砖砌成,内墙用不规则块石垒砌,中间用夯土所筑,十分坚固。城墙顶端外沿筑有垛口,守城官兵可以在此护身、瞭望、射箭;内沿筑有女儿墙,高度低于垛口,起着加固城墙的作用。城墙东南角上建有魁星楼一座,其他三个拐角处都设有角台,在角台上架设火炮,平时角台上也有士兵驻扎,以加强对城墙的防御。在四座城门的外侧筑有瓮城,呈半圆形,与城墙同时兴建,可以保护城门在战斗中不被敌人轻易接近与破坏。在实战中即便敌军攻破了瓮城城门,在城墙上的守军仍能以极快的速度组织调度,居高临下从四面向城下发动还击。敌军一旦身陷半圆形的瓮城之内,人马很难脱身。宁远城成为明朝抗击女真的前沿阵地。

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兵逼北京,崇祯皇帝匆忙下令宁远总兵吴三桂放弃宁远城,入关勤王,这样,清军才占领宁远。此后,宁远卫纳入清政府的统治。清康熙十年,康熙皇帝去沈阳祭祖,路经宁远城,并驻跸于此。之后,宁远城成为乾隆、嘉庆、道光皇帝东巡的必经之地。乾隆皇帝看到城池破损,下旨对城墙进行大规模维修;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宁远知州集资维修城墙和城门楼,重建魁星楼;清光绪十四年(1888)、民国七年(1918)和民国十三年(1924)分别对城墙和魁星楼进行维护。

城墙

战争记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

宁远城作为重要的卫所,与锦州构成宁锦防线,共同成为晚明在关外对抗后金侵袭的指挥与防御核心。厚重的古城城墙也记录了明清两军交战的历史和明清两代的交替。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19年统一女真诸部,势力逐渐壮大。1618年努尔哈赤在盛京“告天”誓师,宣读讨明檄文,同时率步骑2万向明朝发起进攻。1619年在萨尔浒大败明军,随后将战火燃至辽东。

1626年,古城重建后仅两年,努尔哈赤得知孙承宗被罢免,率领大军西渡辽河,抵达宁远。经略高第和总兵杨麟拥重兵于山海关,却不去救援宁远。袁崇焕得知后写下血书,与大将满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祖大寿,守备何可纲等将士盟誓,以死守城。

努尔哈赤将俘虏的明朝百姓放回宁远,劝袁崇焕投降,但遭到袁崇焕的拒绝。于是,努尔哈赤举大军进攻宁远城,并让士兵举着盾牌攻凿城墙。袁崇焕则令罗立等人指挥西洋巨炮炮轰后金军,后金军在巨炮的攻击下溃不成军,连续攻城两天,损失惨重。连努尔哈赤本人也被城上的红衣大炮击伤,他在率军撤退途中哀叹:“朕用兵以来,未有抗颜行者。袁崇焕何人,乃能尔耶!”史称“宁远大捷”。

宁远大捷后,袁崇焕加固并扩建宁远、锦州及中左所、中前所、右屯、大凌河等关外诸城堡,调集兵马,充实粮饷,大兴屯田,募集6万余兵据守各城。袁崇焕坐镇宁远,平辽总兵赵率教镇守锦州,短时间内构成一道“宁锦防线”。1627年,努尔哈赤儿子皇太极继承汗位,随即兴兵复仇,率后金军围锦州、攻宁远。袁崇焕率手下将士拼死战斗24天,皇太极见取胜无望,遂下令撤军,自返沈阳,史称“宁锦大捷”。

宁远、宁锦大捷并没能阻止明朝的灭亡,袁崇焕因不得权宦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崇祯皇帝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1629)击退皇太极,解京都之围。之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最终昏聩的崇祯帝以通敌叛国罪命杀崇焕以“慰”庙社、碟崇焕以“谢”天下。一代名将,最终被凌迟处死。1636年,清降服漠南蒙古。同年,皇太极称帝且改国号为“清”,改年号为崇德。1640年,明清“松锦之战”爆发。1642年洪承畴在松山被俘,祖大寿在锦州投降。松锦之战标志着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崩溃,宁远成为关外的一座孤城。

城墙

保护记忆——古城新生

1914年,因宁远与湖南山西云南等省的宁远州重名,经当时的民国国务院内务部呈请大总统袁世凯批准,恢复使用辽代的兴城县县名。城墙作为兴城的主体建筑,被称为兴城古城墙。抗日战争时期,兴城被日军占领。1948年9月28日,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一部在纵队副司令员胡奇才的率领下,解放兴城古城,为了保护文物古迹,士兵们尽量避免开炮射击城墙。

著名文物专家罗哲文先生说:“明代设宁远卫城为万里长城线上的重镇,这里曾演出过一幕幕关系到国家兴亡、王朝更替的悲壮场面。”如何保护兴城城墙、保护这珍贵的记忆成为十分重要的事情。1949年后,各级政府对兴城古城墙的保护工作非常重视,多次对古城墙进行大规模的维修,最大程度保存了城墙旧貌。中外游客也慕名而来,诸多相关的影视剧也在城中进行拍摄。纷至沓来的游人和各种活动给古城注入新的生机,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古城墙的历史,感受着历史的沧桑。

自己持导游IC卡不带团去兴城古城游玩,上城墙可以免门票吗?

一、自己持导游IC卡不带团去兴城古城游玩,上城墙可以免门票吗?

只要是国家旅游局挂牌的旅游景点,都可以凭全国导游证参观的。但是一些私人景区,游乐园,动物园不一定管用

二、兴城古城能上城墙吗?

可以。

兴城古城是中国十佳古城,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老城区中心。兴城古城是一座方形卫城,城墙设有东南西北四门。

城中心设有钟鼓楼,城门外筑有半圆形瓮城,城墙四角仍筑有炮台,用来架设红夷大炮。兴城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在42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集“城、泉、山、海、岛”五大景观于一体,珠联璧合,形成了北方沿海风景旅游区独特的风姿,每年前来观光的中外游客达百万人次。

兴城的城墙可以上,可以上去走走,不过城墙上面没什么城楼,只有一些旗帜,不过是俯视古城的好地方。也不用门票,城墙上没什么人。

三、兴城海滨浴场门票是多少?

昨天刚回来,最新价格哟!海滨门票5元/人,要是入住海滨内的酒店,免费。

兴城第二浴场、第三浴场免费。

路上脚踏车,每小时,15元/2人车,25元/3人车,30元/4人车。

海上脚踏车,每小时,30元/2人车,40元/4人车。

快艇,10元/1圈。

要是不会游泳,可以买个泳圈,才10元,要是租用,10元/1小时,你自己算吧!

餐饮方面,景区外的吃、喝都比景区内的便宜许多。

四、兴城三道沟门票?

三道沟的门票50元。

三道沟旅游度假区整合当地的山地、森林、水库、田园、村落等旅游资源,开发养生养老、会议度假、农业休闲、山地运动、亲水游乐、草地运动、亲子教育等旅游产品。来到三道沟,游客乘坐观光画舫,穿过水库,深入景区内部,颇有船在水上漂,人在画中游之感。三道沟的门票50元。

五、兴城免费景点?

公共海滩,本地人这时候都在这乘凉、游泳。

历史|兴化古城墙的前世今生

随水系而变,随水系而筑。在历史上曾发挥了抗击倭寇保境安民、堵截决堤防御洪水的作用的当属兴化古城墙,在苏北地区仅有——

“登城而观,内可鸟瞰全城,街道纵横,行人络绎,坊表林立,市景繁华,脚下城墙向两边蜿蜒伸展,如环龙盘卧。外亦可远眺景色,大河环绕,碧波荡漾,白帆点点,绿树成荫,田野牧歌,似天堂仙境。”这是史书上的记载,描写了兴化古城墙在一段时间内的周边景象,讴歌了水乡先民们的聪明智慧和高超建筑技艺。

古城墙形体硕大坚固、雄伟壮观

据1851年(咸丰元年)修纂的《重修兴化县志》中记载,兴化古城墙始建于宋代。1225年(宋宝庆元年),知县陈垓为治安要计,开始构筑周长六里一百五十七步的土城,元末废圮。1372年(明洪武五年)守御千户郭德、蔡德、刘人杰以砖更建城墙,高一丈八尺,内外环水为濠。1538年(嘉靖十七年)知县傅佩率全城民众筑城墙,并凿玉带河,汇三关之水于海子池。于北城玄武故址筑高台,名曰拱极。玉带河汇三关之水于海子池。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城又圮,台亦坏,西北崇不逾丈,城濠渐堵塞,其夏有倭警,知县胡顺华多方捍御。倭去,请于当路重筑。始于八月,次年功竣。用砖六百万五千有奇,灰12万余石,加旧址一丈,高二丈八尺,厚四丈。为有利护守城士卒观察和射箭的安全,还在城头上加建二尺的城垛,垛下建有高二尺五寸的护身墙。城墙面宽四丈,底宽八丈。墙身形体硕大,厚实坚固,雄伟壮观。城墙共设有四个高大拱形城瓮,瓮下铺巨型跳板,让人行走。跳板下挖有陷马坑,待兵临城下时,诱敌深入,歼敌于陷坑之中。瓮口设有双扇大门,平时可自由开关,控制行止,战时亦可土包封闭,据城坚守。据传,开启城门至少需两名力大的壮士。

城墙的四门皆有名。东边称“启元”,南边谓“文明”,西边名“威武”,北边冠“肇魁”。城门上都建有竭山飞角的高大城楼,东南西北各楼分别称为“观海”“怀熏”“见山”“仰宸”。1921年、1924年先后增辟“中正”(小南门)、“朝阳”(小东门)。各城门两边均有砖砌阶梯,可拾级而上。城上有宽路,平时可登高远望,战时可行车走马。宋、元、明、清以来,古城墙还起作拒洪水之效。用当时明朝尺度测量,整个古城墙长约3.2公里,高约10米,宽约12.8米。城墙曾多次整修,清朝道光年间,完成了最后一次大规模修缮。四楼圮、四城门分别于上世纪30年代、50年代尚存,后因年久失修,城垣残破不堪。

古城墙见证和记录了数次战事

在历史上,兴化古城墙内外曾发生过多次战争。比较著名的战争为明朝末年的“三王”起义(又称“新昌王抗清”)。1645年(清顺治二年),清兵攻占扬州。邑诸生王缵及弟王续等弃家走东海,奉明朝宗室新昌王集战舰攻打兴化城。有武生戴之藩奋勇登上城楼女墙,令开城迎新昌入。次日,清将张文元率兵至,新昌遁去。捕王续等一批起事者及内应者,并斩于市。王缵与父哲士等缮兵复拥新昌反攻,守城官出锐师反击,哲士父子等人俱殁于阵,新昌大败。

在上世纪40年代前后,城墙还发挥了抵御外敌的重要作用,书写了一段段悲壮激昂、可歌可泣的战斗史。据兴化见证抗日战争的老人回忆:1940年5月底,日军高邮来犯。国民党江苏省政府及兴化县党政机关的官员闻风撤至海河灶户陈一带,命令县保安警察150多人开赴城南八里铺御敌保境。县保安警察与敌遭遇后稍作抵抗就往芦洲东撤。日军当晚进入兴化城,见空城一座,于第三天纵火劫掠后撤走。第二年2月,日军独立混成第12旅团(南浦襄吉部)从高邮出发,协同伪军197团刘湘图部,在飞机掩护下首先进攻南门。国民党军顽强抵抗,日伪军受挫,绕道至东门泊。东门外的青龙寺、大尖等地块碉堡林立、火力网交叉构筑,国民党军击退了日伪军多次冲锋。日伪军登陆未果,遂从九顷迂回北上,深夜从北窑尾大王庙登陆,国民党军寡不敌众。1941年2月20日上午,兴化城沦陷。此次战争,城墙部分墙段被炸毁,残存的城墙布满了伤痕累累的“弹孔”。

古城墙于上世纪50年代末大多被拆毁

全国解放后,兴化迈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1958年,兴化古城墙因城市公共设施和内外交通设施建设的需要,经省政府批准后拆除了大部分城墙和所有城楼。据1995年出版的《兴化市志》记载,兴化城墙“仅存西门、小东门等残垣约400米。”分别为百货公司仓库北端,造纸厂大门南端,健康小学东侧,粮食局仓库后侧,每段约100米。

上世纪末,城西地块的城墙因城市建设需要而受损。目前,仅存原百货公司仓库及原健康小学地块附近两处城墙。其中保存较好的为东岳庙后侧这段,因原百货公司仓库建在城墙上而未被拆除。原为一幢单层外墙,长约70米,高约5.5米,墙底宽约1.6米,顶宽约1米,上部砖封呈矩形,用糯米石灰浆砌筑。这对当前研究我国里下河地区城市形成、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1986年10月,兴化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兴化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0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泰州市文物局对兴化古城墙评价为“随水系而变,随水系而筑。在历史上起作保境安民抗击倭寇、堵截决堤抵御洪水的作用,属古代县城墙,在苏北地区仅有”。

古城墙正在逐步恢复精、气、神

近年来,兴化古城墙现存的两段因历经数百年的日晒夜露、风蚀雨淋,部分城砖砖层剥落、棱角圆钝,砖缝填灰土也已风化脱落成条沟状,不少部位灰砖空脱和鼓凸裂缝,内侧不少地方坍塌,顶端砖封全部松动进水。尤其是小东门北城脚根的一段城墙,受暴风雨的冲刷雨水从裂缝、墙缝中外流,有坍塌的危险,且影响周边的居民及行人。为此,对现存的城墙进行抢救性保护势在必行。

2006年10月,市政府专门召开城区古城墙维修保护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与具体任务。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为指导思想,按照“修旧如旧,保持风格,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法步骤,先修缮东岳庙后侧地块现存的一段城墙。修缮后的这段城墙长约70米,形体硕大、厚实坚固、雄伟壮观,较好地展现了明朝江淮水城特色。城墙北侧新建了约10亩的古城墙遗址公园,让市民、游客们站在公园里向南就可眺望城墙。前几年,市政府依据明朝兴化城墙的建筑风格在银北门街区南侧新建了一座北门城楼,巍然耸立、雄厚方正,有一种坚固持重之感,每个水乡人都为之骄傲、赞叹。今年,市政府决定整治小东门古城墙及周边环境,相关工作正在科学、有序地向前推进,将逐步恢复现存古城墙古貌。

特约撰稿:夏义忠 卞俊峰 王 萍 梅立成

编辑:兴化报业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