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塔

白石塔

白石塔,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圭峰山玉台寺内。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中华民国时期被日伪军拆毁,1956年修复。

塔东南向,平面六角,为七层仿木结构楼阁式石塔,以白色汉白玉雕造,中间空心,通高5.84米。塔基须弥座施仰覆莲瓣,基周4.6米,六面分雕龙、凤、熊、象、狮、独角兽、麒麟等动物图案。第一层塔身每面设有海棠瓣形大门一个,门楣上施仿木构额枋,刻有仰莲式图案。塔檐刻有莲花纹滴水,瓦当上刻有类似海棠花图案花纹。第二至七层,形制结构与第一层相同,逐层递减,每面均设券门,层层出檐。塔顶端施仰覆莲两层,承托九级相轮与长尖形葫芦刹。

该塔用材考究,精雕细刻,造形装饰优美,记载详实,具有重要文物价值。1979年新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新会博物馆

石家庄电视塔现感人表白,高调秀恩爱惹羡煞旁人

近日石家庄电视塔led屏幕上惊现大屏幕求婚,这个小哥哥有心了,小姐姐应该很感动吧,你期不期待这样一个求婚呢?

千年沧海,在这里聆听石龙的诉说|白塔公园的前世今生

“白塔桥边卖地经(导游图),长亭短驿甚分明。如何只说临安路,不较中原有几程?”南宋时期一首脍炙人口的讽刺诗使白塔的名字广播全国。

这里,是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的起点。

这里,京杭大运河注入钱塘江的标志。

这里,是杭州第一条铁路的始发点。

龙山,是最初白塔景区的历史名称。在《湖山便览》中记载:龙山石龙,下为龙居里。石龙龙华后山,石突出宛如龙首,有上下二龙,上石龙在永寿院,下石龙在净胜院。或谓,龙山得名于此。

浓厚的历史底蕴,给这里增加了不少传奇色彩。

闸口站蒸汽机车--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

虽然公园名字叫做“白塔公园”,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园内的老铁路和绿皮火车

一辆蒸汽机车(火车头)作为还原当时闸口站的风貌,停放观赏可在外围拍照;

一辆观光小火车用作载客,20元/人。在那个不那么追求快的年代,绿皮火车是我们最好的出行方式。听火车与铁轨嗤嗤地碰撞,没有一丝焦虑,走走停停。虽然开行距离并不远,但承载的是那个年代美好的回忆。

火车到站会发出“叮铃叮铃”的声音,跑起来时火车头还会冒出一缕缕蒸汽,刹那间,就感觉回到了老时光,从那个尘封的年代带着故事和你擦肩而过。

另一辆绿皮火车用作餐厅,名字叫“觅海”,消费不一定是需求,也许是一种情怀;

龙门吊--带你俯瞰江边美景

原本的门式起重机换了新装,涂上了蓝灰色,成为公园里的新地标。更成为了人们最喜爱的登高望远之处。

登上龙门吊,钱塘江、白塔公园、城市楼宇尽收眼底。钢铁龙门吊上还加装了一个箱体,这里是一座江景咖啡厅。夜晚,在空中酒吧举杯共赏钱塘江美景。

随着绿皮火车倒退百年,另一段故事在这里上演。

1912年12月11日,孙中山在杭期间,曾从闸口火车站上车,经江墅铁路到拱宸桥火车站。

坐落在钱塘江畔的老复兴路东侧的白塔公园,前身是杭州闸口火车站,114年前杭城第一条铁路(江墅铁路)的始发站所在地,闸口站于1907年8月23日开通运营。

由于是起点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其他几个车站(南星桥火车站、清泰门火车站、艮山门火车站、拱宸桥火车站)建造得更宏伟。1909年起,江墅铁路闸口站至艮山门站段成为沪杭铁路的一部分,闸口站也成为沪杭线的起点。

1930年,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携妻林徽因来到杭城,对白塔做测绘、调查,兴奋地发现了五代吴越国建筑的遗传密码。

白塔--再回首恍然如梦

这座白塔,是现存的五代吴越末期仿木构塔建筑中最精美、最典型的一座,被誉为“晚唐五代至宋初南方以至全国此类石塔的经典之作”。

《过馀杭白塔寺

宋--范仲淹

临江上寺,迁客特依依。

远山欲无际,古舟曾未归。

白塔与六和塔遥遥相望,共九层,高约15米,平面八边形的楼阁式塔建筑。塔基雕刻有山峰、海浪等纹饰,象征着“九山八海”,其上有须弥座。须弥座束腰上刻有佛经,再上分为九层,每层由塔身、塔檐和平座三部分组成,塔身上刻有佛、菩萨和经变故事。

经历千年风雨,却难掩曾经的繁华。

白塔历史文化陈列馆--穿越古今与你相遇

在白塔正下方就是白塔历史文化陈列馆,主要介绍的是白塔的历史。

1:10缩小的白塔模型供游客近距离观赏,同时还可观看全景三维扫描影片,同时存放了相关的历史文物

一些遗迹遗物,可以令人感觉到时间划过天边的无涯,总有一些时光难以磨灭的东西留在世上,让我们追忆回味。时光悠悠,历史滚滚,总有些事物穿越古今与你相遇。

南宋地经广场--诉说当年繁华

杭州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游乐业兴起,故有“西湖歌舞几时休,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诗句。古时繁华,今亦如此。

地经是现代地图的雏形,类似于现在的交通导览图。南宋地经广场共设八块石质地形图,除临安府外,与南宋时期的“上八府”一一对应,其轮廓和位置依据南宋版图而作,地经上镌刻着南宋时期的山、城、水、路和各地至都城临安(今杭州)的里程以及沿途驿站。有着极为重要的文化价值。

地经广场上,一组雕塑名为“邂逅”,仿佛古代人风尘仆仆穿越而来,诉说当年繁华。

2009年,随着杭州北站货场开工,闸口货场的搬迁,闸口这座饱经沧桑的火车站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退出历史的舞台。闸口站在一轮轮时代更替中,成为那些老旧故事中泛黄的一页。

风景区白塔 白塔公园的白塔

1. 白塔公园的白塔

北海公园的白塔只能到白塔的基座上,无法登到塔顶。白塔坐落在北海公园的琼华岛上,是顺治年间,塔身总高35.9米,康熙和雍正年间均对其进行修缮,塔内供奉大威德金刚神像,建国后,在2005年的时候,北京市政府对白塔及其周边的古建筑群进行了修缮。

2. 白塔公园的白塔图片

北海湖

北海白塔:北海湖的琼华岛中 在北京北海公园当中,有一座白塔,这就是著名的”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地方,即是很多北京人童年的回忆,也随着歌声传遍全国。

这座北京市北海公园的白塔位于琼华岛中,四周都是北海公园的水面,再加上琼华岛的中间本身由一座小山,因此这座白塔的高度也就显得更高。

3. 白塔公园的白塔由来

海白塔,位于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上 ,建于清初顺治八年(1651),是一座藏式喇嘛塔。 北海白塔据建塔石碑记载,当时"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阴赞皇猷,请立塔寺,寿国佑民",得到皇帝的恩准,于是修建了永安寺和白塔。塔高35.9 米,上圆下方,富有变化,为须弥山座式,塔顶设有宝盖、宝顶,并装饰有日、月及火焰花纹,以表示“佛法”象日、月那样光芒四射,永照大地。

  北海的九龙壁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756年。建后的九龙壁雄浑壮观,虽历经200多年风雨侵蚀,颜色依然十分鲜艳。《前清旧王孙南北看》一书记载了这样一个传说,北海九龙壁的龙是有灵性的,第九条龙曾经动了起来。 唐鲁孙在《前清旧王孙南北看》一书中提到,乾隆二十一年的一天,北海九龙壁前佛光普照,空场上摆放着香案、香炉,香案前有一黄色的蒲团,一高僧端坐在蒲团之上,数百人在虔诚观看,一派庄严肃穆的景象。 原来,西藏密宗高僧正在给九龙壁开光。当满天 祥云缭绕、 晚霞映红了半边天际时,奇迹出现了。有人把手帕丢到第九条龙的头部,就见此龙通了灵性,龙眼、龙须都动了起来,把手帕吸着不放,仿佛要从壁上腾飞到天空。 书中记载的当然只是一个传说,但是却反映了中国人希望龙具有灵性,能够保佑大地风调雨顺的良好愿望,同时也说明北海的九龙壁做工是何等的精湛。 其实九龙壁的龙并不会动,但是它还真的能给人飞动的感觉。每当正午阳光掠过,光影纵横、龙腾海上,九条龙就仿佛动起来一样,栩栩如生。这种现象的产生,还要归功于琉璃砖。九龙壁运用当时中国独一无二的七彩琉璃砖,它颜色鲜艳,经久不退,加上光的反射作用,让观者觉得龙好像活了起来。

4. 杭州白塔公园的白塔

杭州白塔建于五代。仿木结构,用白石雕砌而成,8面9层,每层有腰檐和平座(回廊),顶置铁塔刹,轮廓挺秀。

塔身四周遍刻经文,门两侧浮雕佛像、菩萨像,线条纤柔,形象逼真。

塔基占地约400平方米,下为磐石,上为须弥座。磐石八边形,每边侧面都雕刻山峰,平面雕刻海浪,象征“九山八海”。座身各面都刻满经文,座上置塔身。

塔身实心,每段由两块白色巨石分段雕凿砌合成整体,为正八角形,高16米。外形酷似木楼阁塔,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南宋时,白塔邻近紫禁城,可以望见凤凰山下金碧辉煌的宫阙。塔边原有白塔寺、白塔桥,白塔桥是进入皇城的必经之路,所以有人在这里卖地经(导游图)。

当时流传一首脍炙人口的讽刺诗:“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甚分明。如何只说临安路,不数中原有几程?”使塔名广播全国。

5. 白塔公园的白塔既高大又美观作文

我终于可以去到这美丽的东山白塔 了。

早上一到学校,老师交代完注意事项后,就在操场上集合,出发了。我们先走到水东门,然后便乘车前往东山。车上,充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下车后,我们排好队,便向东山白塔进发。在路途上,我们见到了三个金碧辉煌、香烟袅袅、古朴清雅的寺庙:东山寺、天王殿、大雄宝殿。到了塔下,我才真正感受到了它的高大雄伟。东山白塔 东山白塔古称东雁塔,位于宜宾城岷江北岸登高山(又名东山)上,因塔身呈白色故俗称东山白塔,与南岸七星山对峙。塔为八层搂阁式砖石结构,攒尖顶,塔身为空心密檐六方圆锥形。塔高35.8米,边长4.45米,基座直径为11.2米,塔门一面有雕龙抱柱。始建于1569年。它已建成几百年了,我真佩服我国古代的能工巧匠,虽然白塔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霜雪雨,但仍完好无损的屹立在那里。塔上还雕刻着栩栩如生的龙,他们形态各异、动作不一,白塔装扮得更美了。白塔旁还有几棵参天大树,笔直的屹立在白塔旁,它们仿佛是白塔最忠实的警卫。我们还去了东山古城遗址,从烽火台往下望,山下云雾迷蒙像是仙境一样。一会儿,雾飘来了,仿佛这儿就是传说中的蓬莱瑶台........ 我们在欢声笑语结束了这次白塔山之旅。

6. 白塔公园的白塔有多高

北海白塔,位于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上 ,建于清初顺治八年(1651),是一座藏式喇嘛塔。 北海白塔据建塔石碑记载,当时"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阴赞皇猷,请立塔寺,寿国佑民",得到皇帝的恩准,于是修建了永安寺和白塔。塔高35.9 米,上圆下方,富有变化,为须弥山座式,塔顶设有宝盖、宝顶,并装饰有日、月及火焰花纹,以表示"佛法"象日、月那样光芒四射,永照大地。

7. 白塔公园的白塔怎么画

霍山文峰塔

文峰塔又名南塔,位于县城东南约一公里,是县境内仅有的一座古塔。塔身矗立在幽芳河畔,螺蛳台的阜顶上,是该地带的最高点。四周空旷,视野开阔,极目环眺,方园胜景,尽收眼底,诚然一塔巍巍,远衬山城之秀。昔曾有记胜诗句云::“青溪曲曲抱螺台,白塔红桥画障开;南去渐知龙井逼,活云飞出石门来”。(龙井、石门均地名)

据光绪《霍山县志》记载:“螺蛳台上有旧塔,后邑令某泥形家言毁之。道光二年知县朱士达重建。”何以名“文峰”?《文峰塔记》介绍云:“因学宫与书院名之也”。故不同于一般佛塔,而是“人杰原于地灵,欲启人文,宜培地脉”,实为“风水攸关,表镇山城市”之塔。嵌在塔基层的碑刻铭文曰:“浮图七级,拔地凌云;巍峨矗矗,蔚启人文。”象征“弦歌不辍;炳焕奎文”之意。

塔为砖石结构,实心密檐,棱角六面,浮图七级,造型挺拔 隽秀。塔顶峰有葫芦形镇极,直插云天,蔚为壮观,塔身高21米。底层围长22米,塔基占地面积16平方米。塔身逐层嵌有当时名人雅士的诗咏题词。边缘镶镂有人物、异兽和纹饰,构思精巧。

经县批准,于1983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 白塔公园的白塔在哪里

答:什刹海没有白塔。什刹海,是北京市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市中心城区西城区,毗邻北京城中轴线。水域面积33.6万平方米,与中南海水域一脉相连,是北京内城唯一一处具有开阔水面的开放型景区,也是北京城内面积最大、风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历史街区,在北京城规划建设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在2000年批准的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什刹海地区面积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