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鹤人民抗日游击队大队部旧址(松山炮楼)

新鹤人民抗日游击队大队部旧址(松山炮楼)

松山炮楼,即“新鹤人民抗日游击大队部旧址”,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司前镇白庙村松山里。炮楼建于中华民国初期,由村民梁世荣等兴建。1944年中共新鹤县委组建的人民武装——新鹤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在此成立,1945年在炮楼上抗击日伪军的进攻,安全撤退。1994年维修,现已空置。炮楼坐西向东,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55.8平方米,,新鹤人民抗日游击队大队部旧址(松山炮楼),新鹤人民抗日游击队大队部旧址(松山炮楼)简介,新鹤人民抗日游击队大队部旧址(松山炮楼)-江门市新会区新鹤人民抗日游击队大队部旧址(松山炮楼)旅游指

厚植红色根脉,探寻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司令部旧址!

主办:莆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承办:东南网莆田站

【东南网TV】惠民人社·工伤保险在身边:工伤保险进企业

守护革命遗址,追忆先烈事迹。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共莆田市委宣传部、中共莆田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共青团莆田市委、莆田市通联站、东南网莆田站共同推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再走长征路之争当革命遗址守护人”系列宣传活动,用双脚踏寻革命先辈的足迹,用镜头和笔触描绘新中国70年的壮美画卷,激励全国人民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东南网莆田融媒体中心出品)

自2019年9月16日起至10月1日期间(每周一、三、五),《争当革命遗址守护人》纪录短片(第一季)通过不同革命遗址守护人的视角,向网友陆续展示陈国柱故居仙游革命烈士陵园哲理钟楼等七个革命遗址背后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和红色记忆。本期由黄怡萍为大家讲述闽中支队司令部旧址的故事。也欢迎广大网友加入“革命遗址守护人”的队伍,共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旧址风光

东南网莆田9月27讯(本网记者 杨超斌 李剑军)大洋乡地处莆田、仙游永泰福清交界处,是闽中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闽中支队的火种在这深山密林中点燃,鲜艳的红旗也飘扬在这崇山峻岭之间。

闽中司令部全称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司令部。闽中支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的一部分,也是全省建制比较完善的一支武装队伍,有正规编制约6000人枪。

△闽中司令部五角亭

走近闽中支队司令部旧址,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闽中司令部五角亭。亭中展示了福建省委原书记陈光毅于1991年为闽中司令部旧址题写的碑文。

通过旧址的月洞门,一座朴实的雕像跃然眼前。雕像展示了一位身背布袋,手拿旧式武器,脚上穿着简陋草鞋的游击队员。通过雕像凝视前方的神情,仿佛带我们回到了小米加步枪的艰苦斗争岁月。正是革命先烈们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决战到底的信念,才成就了我们现在的大好河山、美好生活。

走进闽中司令部陈列馆,三个展厅分别介绍了1926年至1934年闽中革命历史,1934年创建闽中游击区至1945年全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闽中革命斗争史以及1945年至1949年解放时期闽中革命斗争的情况。

在展厅内,一个立体的大洋地形沙盘尤为夺人眼球。由于涵江大洋西临仙游,北靠永泰,东近福清,南向新县。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成为革命活动的重要区域。沙盘展示了当时闽中政治和军事的指挥中心——闽中司令部机关;被服加工厂——善扬宫;兵工厂——贵峰岩;印刷厂——万安寺;粮仓旧址——水头宫;疗养所——带雾寺;悬钟岭战斗遗址等。这些革命遗址,承载着深厚的革命历史,引起神思,不禁缅怀,永远牢记无私无畏的革命先辈,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

革命战争是残酷的无情的,有许多家庭为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当时整个闽中,游击队员有三万多人,在经过3年游击战争,8年抗日战争,3年解放战争,牺牲了两万三千多人,仅仅剩下七千人。1988年12月,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批示确认闽中游击区为南方8省15块游击区之一。

遗址旁的一口古井被当地村民亲切的称为“红军井”,其背后蕴涵了一个感人的故事。1949年7月,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29侦察营抵达大洋与闽中游击队胜利会师。突然来了这么多解放军,井里的水无法满足大家的需求,于是解放军战士、游击队员和老百姓齐心协力,在原来的基础上把这口井挖深挖宽,这口井见证了当年解放军和群众之间的深情厚谊。

△"走向胜利"石雕

沿着古老的石阶,漫步走向屹立于小山坡上的“走向胜利”石雕。解放前夕,大洋这片红色土地上曾发生过一场惊心动魄的保卫战。

1949年7月27日,国民党福建当局在得悉闽中司令部与人民解放军先头部队在大洋会师的消息后,立即以省保安6团为主力,纠集3000多人,从四个方向饿虎扑羊般扑向大洋,妄图一口吃掉闽中支队和解放军先遣部队。从兵力上讲先遣部队侦察连加上司令部游击队员,总兵力不足500人,可谓敌强我弱,为了粉碎敌人的“清剿”阴谋,司令部广泛发动群众,决心打一场依靠群众的大洋人民保卫战。经过了三天三夜的大战,由于解放大军的步步进逼和游击队的频频袭扰,进犯大洋的敌人终于在8月1日早晨匆匆撤往福清。大洋军民终于用反“清剿”斗争的胜利,迎来了南下的人民解放军。

据悉,当年参加过大洋保卫战,时任解放军先遣部队侦察连连长的李尚盈回忆,在大洋保卫战中,除了参加战斗的解放军部队外,游击队也持各种旧式武器,担任警戒,配合作战;妇女们组织后勤队为前线服务;儿童团在游击队的领导下全部动员起来,拿着红缨枪站岗放哨,套路条,严防敌探进出。可以说,大洋保卫战的胜利,凝聚了大洋人民的心血和汗水,集中体现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新线路·休闲队】9月2日周六.茶陵.徒步大龙峡谷戏水 访工农兵政府旧址 游南宋古城

9月2日周六

休闲队.茶陵.徒步大龙峡谷 访工农兵政府旧址 游南宋古城

“好山千迭翠,流水一江清”——山水茶陵,水土养人,境内古迹名胜,清幽点缀,在一片片绿色掩映中,徜徉其间的人们仿佛脱离凡尘,沐浴在初夏的微风中,寻觅那久违的身心愉悦……

1、大龙峡谷: 一条长达十里的幽深峡谷,清泉淙淙,树荫遮日,幽谷中空气一尘不染,谷中石头奇形怪状,潭滩串珠成片,生态环境近似原始,是一个别致幽美的人间佳境;

2、工农兵政府旧址:中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府遗址,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县级工农兵政权;

3、南宋古城墙湖南省内唯一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头城,茶陵八景之一的南浦铁犀;

4、轻松游览中国最美休闲旅游胜地—茶陵,远离尘嚣,愉悦心情!

1

1、本次活动费用: 160 元/人,包含:往返车费、中餐、活动组织费、公共费用等,协会给每位参加活动的队员赠送户外旅行意外保险1份。

2、按照相关规定,旅游车辆严禁超载,乘车确保一人一座位,本活动不接受无座小孩报名,儿童与大人同价。

3、报名人数达到30人,活动费用不变;报名人数17-29人也可组队,但费用会增加到5-10元/人。

2

1、 7:20晶珠广场星巴克咖啡门前大坪集合,7:30准时出发;

2、 9:00到达全国第一个红色政权诞生地--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参观;

3、 10:30游览南宋古城,湖南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头城

4、 11:30中餐;

5、 12:00乘车前往“天然氧吧,生态福地”之避暑胜境—大龙村,山林参天大树、千年古藤将峡谷层层包围,微弱的日光中,水雾四下弥漫,人随步动,水随石流,峰回溪转,层峦叠嶂,可谓人间仙界,是一个真正的“来了以后你会留恋,走了以后你会想念”的好地方。徒步大龙峡谷大约3小时,沿水而上,戏水游玩,神清气爽;

6、 16:30乘车返程,约19:30到达衡阳

3

1、本次活动为休闲徒步队,强度一般,参加活动者须身体健康,无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哮喘、精神病等慢性疾病史。有自主能力,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活动中请穿徒步鞋或溯溪鞋,背双肩背包,请自备个人零食、饮用水,峡谷玩水,自备一套换洗衣服;

3、户外活动安全第一,参加者必须服从领队的安排,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可擅自活动,违反纪律,安全自负;

4、请爱护环境,注意环保,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垃圾。

5、因为天气情况或者不可抗拒因素、或是在不减少景点的情况下,召集人或领队有权利对行程进行适当的调整。

01

保险说明

02

茶陵工农兵政府旧址 是全国第一个红色政权诞生地,它位于茶陵县城关前进村三角坪,原系南宋至清代的州(县)署衙门,始建于南宋中叶之末,占地面积18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975平方米。青砖灰瓦,圆柱方檩,画栋飞檐,高耸马头墙,属于徽派建筑风格,充分展现了中国建筑艺术东方审美艺术之美。

【南宋古城墙】总遗址为3353米。其中,现存600余米的古城墙是湖南省境内唯一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头墙,古城内现有城墙共4段,长约1536米,城门2座,马道1处,南宋防洪堤约700米,镇堤铁犀1座。

访古揽胜

大龙峡谷: 在罗霄山脉西麓、湘赣两省三县边界,坐落着一座美丽而神秘的山村—大龙村。大龙村隶属于湖南茶陵县火田镇,总人口2000余人,耕地面积1977亩,林地面积达4.5万亩,为全县之最。

大龙村,因其境内山体连绵起伏犹如巨龙而得名,这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飞瀑流泉,鸟语花香,全年气候宜人,享有“天然氧吧,生态福地”之美誉。

大龙峡:是一条长达十里的幽深峡谷,峡谷清泉淙淙,树荫遮日,幽谷中空气一尘不染,谷中石头奇形怪状,潭滩串珠成片,生态环境近似原始,是一个别致幽美的人间佳境。

幽谷遍野的石头,构成了谷地的奇观。潺潺溪水,任意西东,蜿蜒而行,如咽如歌,如鼓如琴。时而藏入石缝,时而滞留溪水中,时而奔跑,时而跌落,让人迷恋。树木葱郁,破石而生,藤蔓纵横,钻缝而出……

大龙峡里的龙潭瀑布,高达数十米,落差巨大,雨水多时非常壮观。断壁陡峭,飞瀑直泻,落差百米,宛如白练当空,跌入龙潭,珠雾迷蒙,如入绝佳仙境

徒步大龙峡谷,访工农兵政府旧址,游南宋古城,轻松游览中国最美休闲旅游胜地—茶陵,远离尘嚣,愉悦心情!

....

子长|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成立旧址

位于陕西延安子长县(原安定县)李家岔镇阳道峁村。

1934年1月22日,谢子长中央北方代表驻西北军事特派员的身份,回到陕北。他首先恢复了陕北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连打几次胜仗,壮大了斗争声势,后又相继成立第二、五支队。4月上旬,陕北特委在佳县神堂沟召开党团特委扩大会议,决定建立游击队总指挥部,成立陕北省工农民主政府,使各游击区连成一片。

1934年7月8日,郭洪涛带领清涧二支队和绥德五支队来到安定县杨道峁,与一支队会合,成立了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会上,郭洪涛代表陕北特委庄严宣布:谢子长兼任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总指挥,郭洪涛任政委,贺晋年任参谋长。会后还举行了庄严的阅兵式。从此,陕北的武装斗争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成立旧址,位于子长县李家岔镇阳道峁村阳道峁小学院内,坐北向南,院内现存旧砖窑18孔,其中北面有坐北面南的窑洞13孔,西面有坐西向东的5孔,窑洞均进深9米,宽3米,高4米。2002年在校园内修建了一栋坐南面北的教学楼,教学楼东西长60米,南北宽10米。整个旧址占地面积840平方米。

2005年11月被子长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