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古庙

香山古庙

香山古庙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坐落在博铺镇西南方,始建于西晋太康初年(283年前后),后经唐、宋、元、明、清历代重修。庙内右角尚存清道光14年 (1834年)甲午孟冬、17年丁酉仲秋重修及咸丰8年(1858年)戊午仲秋谷旦重修等碑志3块。

中文名:香山古庙

地理位置: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

始建于:西晋太康初年(283年前后)

建筑进深:16.7米

“千年古庙会·祈福最香山”香山庙会首日万人登山祈福逛庙会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 (记者 王锋)“人间已是四月天,山寺桃花始盛开。4月6日,农历三月初二,由市文化旅游局、照金景区管委会主办的“2019香山古庙会”活动在照金香山景区正式开启。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呼朋唤友、三五成群,让这里变得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4

一场充满民俗气息的开幕式文艺展演结束后,游客们迈开了登山的步伐,许多游客偕老带幼,一路上有说有笑,不少摄影爱好者也被秀丽山色吸引,驻足拍摄。

除此之外,本次香山庙会活动之一“舌尖香山文化、美食节”也随之拉开序幕。各种特色小吃分布于景区的白雀寺广场及香山小镇美食街,让人垂涎欲滴。

今年,香山庙会还举办了“笔墨香山书画展”活动,展览上陈列着照金香山民风民俗书画作品及书画名家作品,让本次庙会充满了艺术气息和文化底蕴。

据悉,本次香山庙会将持续至4月19日,以“舌尖香山文化、美食节”“笔墨香山书画展”“文化香山传三秦”“香山风景摄影展”四大活动为载体,让游客充分体验铜川人文风貌和原汁原味的关中文化。在此期间,景区在瑶玉河停车场设有约2100个停车位,沿线交警也会现场指挥交通,方便游客出行。

与往年相比,今年为了提升旅游环境,照金景区管委会全面加大香山景区开发建设力度,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旅游星级厕所、景区道路改扩建等景区基础设施相继投入运营,景区旅游硬件设施得到不断完善。同时,狠抓景区旅游环境和服务质量优化提升,为游客的祈福观光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摄影 王守钢 王红丽)

作者:王锋

无锡香火最旺盛的寺庙,距离今天已经有一千六百年,就在惠山古镇

欢迎大家来到我的旅行小世界,走遍千山万水,踏遍黄沙海洋,只为与你们分享这个世界的美好,如果你也喜欢旅行,那就跟随我的脚步和镜头一起出发吧!

无锡作为如今江苏的第三大城市,其中的旅游景点还是比较多的,尤其是惠山古镇,更是成为古祠堂群,这里大大小小不同规模的祠堂还是比较多的,同时,这里的惠山古寺更是一座香火十分旺盛的寺庙,距离今天已经有一千六百年的时间。

惠山寺,是在南北朝时期修建的,虽然南北朝时期的寺庙众多,但是最为知名的就是惠山寺了。惠山寺也是属于禅宗的道场,可以说在历史上的香火旺盛,而且高僧云集,在唐宋时期这里僧人居住的房间也是达到了上千间。据了解,之前寺庙曾经五次重建,之后寺庙才专门请了风水先生针对布局进行了调整,如今已经成为无锡著名的寺庙,寺庙中的历史遗迹众多,每天来到这里的游客也是比较多的。

游客来到惠山寺,更是会被这里悠久的历史,还有浓厚的文化所吸引,而且走进最近这几年所修复的大雄宝殿,更是可以看到佛祖的铜像,像是一些游客还可以来到这里祈愿,寻求祝福。除了大雄宝殿外,还有惠山寺钟楼,更是展示了佛教文化的魅力。

除此之外,在惠山寺中最值得游客去参观和欣赏的,应该就是这里的银杏树了。据说这棵银杏树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如果是秋天到这里旅游的话,还可以看到银杏树叶掉落在地上,全部铺满了一地,十分的美丽,所以每一位游客来到这里的话,都可以选择与惠山寺的这棵银杏树合影。

不仅如此,惠山寺还保留了听松石床,游客可以看到一座小亭子,这座小亭子就是听松石床,之后亭子中还会有一块石头直接卧着,被称之为是听松石床,也是属于江南著名的一个奇石,这块石床是一块巨石,整个的石头表面十分的光滑而且平坦,在休息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声音,另外在石床的另外一端还会有听松两个字,为了保护听松石床,如今这里周围也已经 建起了栏杆,游客只能站在栏杆外欣赏了。

因为惠山寺的建筑全部都是一层层向上建的,而且每一层都有不同的景色,所以 游客还可以到顶部去欣赏一下整个惠山寺的景点。在寺庙周围还有很多的名胜古迹,如果游客有时间的话,还可以到周围这些名胜古迹的景点看一看,能对整个惠山寺包括惠山古镇有更多的了解。

你们会喜欢这样的地方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如果你喜欢旅游,记得一定要关注我哦!去旅行,跟着我不迷路!我是你们旅行路上的好朋友!

安徽80后小伙住深山古庙7年,靠香火钱度日,最少时一个月仅40元

深山古庙,一人独守,是逃避外界,还是追寻本心?悬崖峭壁,生死之间,是真佛突现还是运气使然?历经沧桑,示家居士,静待花开终有时。

至亲相继离开,寺庙求得清净

安徽岳西县后山村的小山上,有一座人迹罕至的小庙,里面供奉着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药公。36岁的王先凯就在这座药公庙中生活。你若问起他是如何来到药公庙中的,他会微微一笑,告诉你那已经放下的过去。

1985年出生的王先凯本是岳西县一个贫寒村庄的村民,奈何命运多舛。他出生在一个多子的家庭,父亲为生计疲于奔命,母亲也在生下他不久后离开人世。

他的父亲面对嗷嗷待哺的王先凯,流下了两行热泪,中年丧妻的他还要继续生活,但再加上一个娃娃,实在是顾不住了。在与兄弟商量之后,王先凯被过继给了自己的叔叔。

叔叔是一个年过四十的单身汉,但却有一颗慈爱的心,他对王先凯非常好,王先凯也一直将叔叔当作亲生父亲看待。

为了让王先凯学知识,他的叔叔供王先凯完成了小学的学业,虽然想继续供王先凯上学,但是叔叔的三分薄田,因为旱涝,收成不足,没有钱再供王先凯上学了。王先凯虽然觉得遗憾,但他明白叔叔已经竭尽所能去给自己最好的生活了。

所以,王先凯上完小学后,就帮着叔叔务农,直到村里的人组织外出打工,他才第一次离开叔叔身边。叔叔将王先凯送到村口,生性内向的王先凯不会表达,只是默默地流泪,让叔叔照顾好身体就离开了。

接下来五年时间,王先凯一直在县上打工,闲暇时也不与人来往,却很喜欢去温泉镇的泰平寺。寺庙里平时十分幽静,在大雄宝殿中,香火燃烧的氤氲烟气之中,王先凯好像来到了一片净土。

在寺庙中,王先凯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平静。内向如他,工作时并没有交到朋友,因为形单影只,心中其实也时常感到孤寂。

夜晚,四下无人时,王先凯会感怀身世,他赤条条地来到世上,血缘至亲都抛下了自己,只有叔叔带来的温暖会让自己感到对尘世间还有一丝眷恋,也让自己在这世上茕茕孑立,却不再惶恐不安。

可这份眷恋,却被打破了。2008年,王先凯的叔叔因疾病去世,葬礼上,王先凯以儿子的身份给每一位前来吊唁的宾客回礼。

叔叔生前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善良的人,对村里的小孩最是慈爱,死后,村里的人也尽量帮衬着王先凯,可王先凯却不再愿意待在村中了,因为他的亲生父亲并没有想认回他的意思。

“为什么?我们父子俩明明已经分开了二十年,他却不想认我?他是不是从来没想过要我这个儿子?”王先凯带着深深的不解和愤怒回到了泰平寺,成为寺庙中的一位义工。

他学习了佛门的基本礼仪,与僧众一起做早课、晚课,共食斋饭,礼佛时穿着海青,在寺院内遵循五戒,劈柴担水,打扫卫生。

清心寡欲的生活,让王先凯逐渐放下父子相认的执念,寺庙里幽静的环境,僧人诵经的声音,让王先凯受伤的心,逐渐得到抚慰。

此时的王先凯脑海中不再浮现母亲死去时自己的不安,父亲抛弃自己时心里的痛苦,以及叔叔去世后自己的痛彻心扉,而是回忆起母亲第一次拥抱襁褓中的自己时嘴角的微笑,父亲收成时满足的笑容,以及叔叔抚摸自己的头时慈祥的样子。

他不再纠结自己从何而来,要往何处去,而是开始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欣赏那些平凡而动人的风景。如果不是那次意外,也许王先凯会选择就此终了一生,可就是在那生死一瞬,王先凯突然悟了……

王先凯像往常一样,到山上砍柴。这些天连绵大雨,今天才刚刚放晴,王先凯进山后,找到一处树枝较为干燥的地方,开始挥舞着柴刀。

太阳照射在王先凯身上,山内本应该春寒料峭,但王先凯因砍柴时太过用心,已经是大汗淋漓。正当他准备继续砍柴时,脚下突然一滑,顺着山坡掉下了10米高的悬崖。

王先凯短暂地晕了过去,他的眼前浮现出这些年遇到的所有人和事,饱尝辛酸也曾经温暖,就在他以为自己要死在山中无人问津时。却发现自己除了左手手臂被荆棘划伤外,身体其他地方并无大碍。

被划伤的地方血流不止,王先凯用尽全身的力气和胆量支撑着自己下了山,随着血液不断地流失,王先凯的意识也渐渐模糊,来到泰平寺外。

王先凯知道庙内忌讳血光,他用自己仅剩的意识没有踏足寺内。寺外的其他义工发现王先凯后,立刻将他送去了附近的医院接受治疗。

手术台上的王先凯意识不清,他将手术台上的白光,错认为是佛光,然后安心地闭上了眼睛。醒来后,发现自己还活着的王先凯认为自己这次大难不死,正是佛祖借万物之形,拯救了自己。所以他下定决心真正成为佛教信众中的一员。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王先凯的伤口逐渐痊愈,但左手手臂上永远留下了一道15厘米长的伤疤。在休养期间,王先凯开始潜心研究佛法,泰平寺的住持将寺庙自编的《佛教早晚念诵集》送给了他。

2010年王先凯皈依三宝,即佛宝、法宝、僧宝,翻旧日之恶,从此信奉佛教。受持五戒,今后不论是在寺庙院内还是在家生活,都遵循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饮酒。王先凯正式成为了居士。

结缘药公庙,父子尘缘断

王先凯以居士的身份在安徽省各地云游,一直到2014年,王先凯来到了温泉镇的后山村,村民告诉他,山上有一间药公庙,里面供奉的并不是药王铁拐李,也不是尝百草的李时珍,而是一位不知名的药公和华佗

相传嘉庆三年时,后山村曾经有一位中医,不仅妙手回春,药到病除,而且经常上山采药,免费义诊,村民们都十分感激他。

可惜,一次上山采药时,这位中医失足跌落山崖。当人们发现他的遗体时,遗体旁的石壁竟然用裂痕生出一座天然的佛像

村民们为了纪念药公,就地建起药公庵,在庵内供奉药公与华佗的圣像。咸丰年间,山洪暴发,庵毁僧走。村民们在山洪结束后,开垦庵堂时,发现了只是轻微受损的石香炉

他们就把石香炉抬到了天然佛像对面的山头,并在石香炉旁边挖了一块草坪,重新建了药公庙。有一位俗名叫王克俭的老人在茅屋中担任住持,侍奉香火,供应香客茶水,自那时起,药公便经常显灵,香火也日趋旺盛。

可惜这些年,寺庙没了住持,成为一座空庙,有时村民会上山打理,但无僧无道,药公庙也失去了原本的生机。

王先凯听完药公庙的故事后,感觉自己与药公有一些相似的经历,两人都曾掉落悬崖,但自己因为修得佛缘活了下来。药公济世救人,也许掉落悬崖是药公人生的最后一劫,现在他已经到西方极乐世界了也未可知。

王先凯也因此对药公庙起了恻隐之心,刚巧自己也需要一个地方修行,于是王先凯成为了庙中的主持。他到庙中后,带着一颗祭拜的修行之心,拂去了药公身上的尘埃,将庙中内外清扫干净,并且供上了三宝:佛像、经文、僧团。

从此,这座大约10平方米的小庙成为了王先凯的栖身之地,也是他潜心修行之地。王先凯每天早上四点半起床,取了清水后在佛像前供上,点燃今天的第一炷香后,开始礼拜,合掌当胸,直身下拜,俯伏称名。

然后,王先凯来到了大殿西南角,盘腿打坐,开始今天的早课。早课结束后,大约10点钟,王先凯开始做早餐

药公庙后的空地被王先凯开发成了菜园,他取了一把青菜,简单煸炒一下,用辣酱和青菜,就着化缘来的米饭,开始今天的早斋,王先凯已经心满意足了。

寺庙里有时候需要添上火烛,本来这些费用是由上级宗教部门拨款的,但是王先凯所在的药公庙并没有通过部门审批,所以庙内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信众的香火钱。

因为药公庙主要是被后山村的村民熟知,只有佛诞或者节假日,香客会多些,大概有1200元的香火钱,平常寺庙鲜有人迹,最少时,一个月只有40元的香火钱,但这些对深入浅出的王先凯已经足够了。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一个月左右,王先凯的亲生父亲突然找上门来,他斥责王先凯躲在庙内像个懦夫,有手有脚却不去做一份正经工作,王先凯对这些责骂,并不在意,他只告诉父亲:“我有自己的选择,而这就是我的选择。”

王先凯的父亲找了好几次之后,也就不再来了。他并不明白王先凯的选择,也不觉得王先凯做得对,但他知道,王先凯还活着,这样,就算是对王先凯母亲最好的交代了。

在家菩萨真居士

从王先凯进入寺庙,到今天已经7年了。这7年来,他守着药公庙,诵经礼佛,有时会下山化缘,主要是守在庙内为前来礼佛的人,提供指引。

后山村村民,如果有人去世,需要念经超度,做法事的,或者需要点灯为家人求平安的,都会到药公庙找王先凯。似乎这里又恢复到了咸丰年间,香火鼎盛的样子。

有人悄悄告诉他,药公显灵的事迹,他也只是微微一笑,告诉大家:“如是我闻,发愿必有回应。”还有人因此专门到药公庙中请菩萨,药公庙也因此多了一项经济收入。

王先凯用香火钱买了一辆电动车,有时需要请教泰平寺住持问题时,就骑着车去温泉镇上,住持送他的那本《佛教早晚念诵集》王先凯也时刻带在身上,当做早课的内容。

曾有人问王先凯,是否打算成家,毕竟居士是在家修行,并不是出家之人,王先凯说:“有缘即随缘,无缘莫强求。”

现如今,佛学院的出现以及住持要求硕士学位及以上的风气,似乎并没有吹进后山村的药公庙中,小学文凭的王先凯凭着自己的虔诚与毅力,坚守在庙中,做着最平常的小事,却守住了心中的大道。

就好像唐僧扫塔一样,修的是平常道,心无旁骛地去完成平时点点滴滴的琐碎小事,将眼前的事情踏踏实实做好,就是一种修炼,一种境界。

在家修行的大乘佛教居士维摩诘,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维摩诘是一位万贯富翁,他有貌美的妻子和孝顺的子女,奴婢成群。但是,他勤于攻读,虔诚修行,能够处相而不住相,对境而不生境,被称为大菩萨。

也许王先凯一开始与佛结缘,是因为世俗的烦恼太多,他想要一个清净之地,逃避烦恼,但随着那一次神乎其神的悬崖之险,让他真正开始决定信仰佛教,成为在家修行的居士之一。

随着修行的加深,他的境界也随之变化,对亲生父亲一开始的憎恶和愤怒,到后来化作和平与理解。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先凯在佛法上的造诣会更加深厚,也能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药公庙何尝不能成为渡人渡己的修行福地呢?我们共同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