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潭墓

张志潭墓

张志潭墓位于丰润区岔河镇三神庄村东。

张志潭墓为唐山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学锋:胡汉交融——司马金龙家族墓志所见“隋唐人”诞生之一斑

专辑

作者简介:张学锋,1962年生,江苏苏州人。1981年入南京大学历史考古专业学习,1985年入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88年7月留校任教,先后在历史系古籍整理研究所、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任助教、讲师,指导考古专业学生田野实习。199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留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兼任日本姬路独协大学讲师、同志社大学讲师。2001年春以《魏晋租调制研究》获京都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回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任教至今,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考古及历史研究、东亚古代文化交流史。兼为南京大学六朝研究所副所长、京都大学客座教授、江苏省六朝史学会副会长、中国考古学会三国隋唐专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唐史学会理事、南京市博物馆总馆理事会理事。先后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江南历史文化的演进”、日本文部科学省“四五世纪的东亚与倭五王”、日本学术振兴会“古代东亚的都城与葬地”等多项国内外重要科研合作项目。出版《中国墓葬史》《汉唐考古与历史研究》《东晋文化》等专著多种,在《文物》《中国史研究》《文史》《东洋史研究》《百济研究》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中日韩英文论文七十余篇,译著(文)二十余种。

内藤湖南博士从文化史观的视角出发,将中国古代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和近世三个阶段,其中,魏晋南北朝隋唐是中国历史上的中世纪。[1]

不同的历史时期必定有其不同的时代特征。根据内藤博士的学说,中国古代是中国固有的文化发生、发展并达到鼎盛的时期。进入秦汉以后,中原文化持续向外扩张,促使了周边民族的觉醒。所谓“中世纪”,就是长期接受中原文化熏陶的周边民族开始觉醒,逐渐成长起来,并对中原虎视眈眈,凭借着民族初兴时期强大的军事活力,长驱直入,进入中国文化的核心区域——中原,一举攻灭了西晋王朝;战乱引发了大量的人口迁徙,先秦以来蓄积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因东晋王朝的建立,在江南地区得到了保存和发展;而进入中原的主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则相互攻伐,称王称帝,先后建立了前赵(匈奴刘氏)、后赵(羯人石氏)、前凉(西晋凉州刺史、汉人张氏)、后凉(氐人吕氏)、南凉(鲜卑秃发氏)、北凉(匈奴沮渠氏)、西凉(汉人李氏)、前燕(鲜卑慕容氏)、后燕(鲜卑慕容氏)、南燕(鲜卑慕容氏)、北燕(鲜卑化汉人冯氏)、前秦(氐人苻氏)、后秦(羌人姚氏)、西秦(鲜卑乞伏氏)、夏(匈奴赫连氏)、成汉(氐人李氏)等至少十六个政权,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五胡乱华”;结束这近一个世纪的混战局面,重新统一华北的是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王朝。

随着周边民族的不断迁入,中原地区的民族结构也变得复杂起来。在各族群的持续交往中,争战之外,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这一时代的主旋律。经过近三个世纪的发展,一种全新的民族认同逐渐形成,而这一民族正是日后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的缔造者。

十六国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然而,多数研究都将焦点集中在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上。禁止使用鲜卑语,使用汉语;禁止鲜卑服,穿着汉服;提倡与汉人通婚;模仿中原的世族制度改订鲜卑氏姓,等等,成为探讨这一时期民族融合问题的关键词,无一不基于汉文化的立场上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在民族融合这一问题上,孝文帝颁布的汉化政策固然重要,但这只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一种政策法规,而民族的融合却是长时段且日常性的,因此,缺乏细节的探讨,民族融合的问题终究只会停留在观念之上。本文拟以近几十年来出土的与司马金龙家族有关的墓志为线索,通过个案分析,丰富十六国北朝时期民族融合问题研究的内涵。

司马金龙夫妇合葬墓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东南约6.5公里的石家寨村西南方,1965年当地村民打井时偶然发现,文物部门随即对之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次年,发掘工作基本结束,发掘简报见《文物》1972年第3期。[2]

司马金龙卒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此时,孝文帝的所谓“汉化政策”尚未颁行,但墓葬中的随葬物品已经鲜明地反映出了胡汉融合的趋势。墓葬中发现5块比较完整的漆屏风,每块高约80厘米,这一高度正是当时地面生活的反映。屏风两面均有绘画,遍涂朱红漆,分四层绘制帝王、忠臣、孝子、列女、高士、名贤等人物故事,每幅都有文字题记和榜题。(图1)屏风漆画所表现出来的画风,与传为东晋顾恺之所作《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卷》等传世绘画作品有着许多共通之处,[3] 可以说是一件纯粹的汉文化风格的文物。另一方面,司马金龙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陶俑。据发掘报告,除深目高鼻、黑色胡髭的胡俑外,男俑普遍戴风帽、披风,着窄袖长衣,衣袋束于腰下,女俑身着斜襟窄袖长衣或长袍,这些都是典型的草原民族风格。

图1 司马金龙墓出土漆绘屏风 (《文物》1972年第3期 图版拾贰,《中国美术全集·绘画1》p158,、160合成图)

如果说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漆屏风画和陶俑还是分别反映胡汉文化特征的话,那么,几乎与之同时的宁夏固原北魏墓出土的漆画木棺,[4]则在同一件漆棺画上显示出了多种文化因素。漆画绘制于前高宽后低窄的鲜卑式木棺上,漆棺画的中心内容是中原地区的历史故事,每个场景的侧旁有汉字题榜,这与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风画趣旨相同。但故事人物的服饰除汉服外,大多数穿着典型的鲜卑服,斜领袍服,长及膝下,下着裙或袴,头戴风帽。场景之间用三角形火焰纹隔开,下方装饰连珠纹的团花图案。三角形火焰纹在图像学上通常被认为是受到了中亚祆教的影响,而连珠纹团花图案则是波斯文化的重要意象。因此,固原北魏漆棺画

图2 宁夏固原北魏出土木棺漆画 侧板(摹本《固原北魏墓漆棺画》)

是中原、鲜卑、中亚等各种文化因素的结合体,已不单是胡汉交流的结果,而是胡汉、东西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图2)经过十六国时期的争战、交流,到了北魏前期,胡汉、东西之间的交往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文化交流的繁盛,必定是人物往来、相互认同、相互汲取的结果,而与司马金龙家族相关的6方墓志,所载内容,正是这一时期胡汉通婚、民族融合的具体例证。

司马金龙夫妇墓中共出土了墓志3方,两方为司马金龙墓志,另一方是司马金龙第一夫人钦文姬辰的墓铭。

1. 司空瑯琊康王墓表。该墓志题为“墓表”,镶嵌在墓门券顶上部,呈碑形,通高64.2厘米,宽14.4厘米。墓表保留早期墓志中多见的碑的形式,与北魏迁洛以后盛行的方形带盖墓志有很大差异。(图3)墓表内容如下:

司空瑯琊康王墓表

维大代太和八年岁在甲子十一月庚午朔十六日乙酉,代故河内温县肥乡孝敬里,使持节、侍中、镇西大将军、吏部尚书、羽真、司空、冀州刺史、瑯琊康王司马金龙之铭。

2.司马金龙墓之铭。亦为碑形,出土于后室甬道南端东侧,通高71厘米,宽56厘米,志文内容与“墓表”基本相同:

大代太和八年岁在甲子十一月庚午朔十六日乙酉,怀州河内郡温县肥乡孝敬里,使持节、侍中、镇西大将军、吏部尚书、羽真、司空、冀州刺史、瑯琊康王司马金龙之铭。

图3 司马金龙墓表(《山西大同石家寨北魏司马金龙墓》图7)

3 .司马金龙第一夫人钦文姬辰墓铭,出土于后室甬道南端东侧,近方形,长30厘米、宽28厘米。两面刻字,志文如下:

维大代延兴四年岁在甲寅十一月戊辰朔二十七日甲午,河内温县倍乡孝敬里人,使持节、侍中、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梁益兖豫诸军事、护南蛮校尉、扬州刺史、羽真、瑯琊贞王司马楚之子,使持节、侍中、镇西大将军、朔州刺史、羽真、瑯琊王金龙妻,侍中、太尉陇西王、直懃贺豆跋女,乞伏文照王外孙女钦文姬辰之铭。

依据墓志内容,结合历史文献的记载,司马金龙的身份十分明确。著籍于河内郡温县肥乡孝敬里的司马氏家族,从东汉时期就是“世二千石”的大家族,著名人如东汉颍川太守司马颖、京兆尹司马防等。[5]司马氏以礼制研究作为家学,很早就走上教养化豪族的道路,成为了魏晋之际的贵族的一员。3到4世纪,中原的汉人社会中已经确立了基于门第、血统的贵族身份,他们垄断了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根据毛汉光先生的统计,全国第一流的贵族共有13姓17家,河内司马氏便是其中一家。[6]三国曹魏时期,司马懿开始参与国家政治,逐渐掌控军政大权,及其子司马昭、司马师时代,曹魏皇帝已经沦为司马氏手中的傀儡。公元265年,司马懿之孙司马炎接受魏帝禅让,建立了西晋政权。然而,晋王朝立国仅半个世纪,就在内乱和外患的双重打击下土崩瓦解,中原地区再次陷入战乱。宗室瑯琊王司马睿在世家大族的支持下,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了东晋王朝。

公元5世纪初,东晋政权再次面临权臣的篡夺。420年,刘裕取代司马氏建立了刘宋王朝,历史进入南朝时期。就在东晋亡国后不久,东晋宗室成员的司马楚之从驻防的国境线上逃到平城,投靠了北魏王朝。据《魏书·司马楚之传》记载,投魏以后的司马楚之官拜“假节、侍中、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云中镇将军、朔州刺史”[7],并受封瑯琊郡王,死后陪葬金陵金陵为北魏前期帝陵的总称,在今山西省左云县一带)。不仅如此,投靠鲜卑政权的司马楚之还与鲜卑贵族通婚,娶王女河内公主为妻,生下了汉鲜混血的幼子司马金龙。因此,司马金龙身上的汉人血统占1/2。(下列世系表中,括号内的汉字为民族成分,阿拉伯数字为汉人血统比例,汉数字为鲜卑血统比例)

司马金龙的第一夫人是鲜卑民族的钦文姬辰。据《魏书·司马金龙传》及出土的钦文姬辰墓志铭记载,钦文姬辰是太尉陇西王源贺的女儿,也就是鲜卑乞伏文照(昭)王(直懃贺豆跋之岳父)之外孙女。源氏是鲜卑秃发部的后代,十六国时期其先人秃发乌孤曾在河西建立了南凉国,传三代至秃发傉檀时被鲜卑乞伏部所建的西秦所灭。[8]源贺即为秃发傉檀之子,后归顺北魏太武帝。钦文姬辰墓志铭中称其父“源贺”为“直懃贺豆跋”。“直懃”是鲜卑语“贵人”之意,也作“只斤”,特指王子或魏主子弟;“贺豆跋”即“源贺”,“豆跋”应当是“秃发”的异写。孝武帝推行汉化改革时,北魏皇室改“拓跋”姓为“元”,而与“拓跋”同源的“秃发”则赐姓为源氏。[9]志文显示,钦文姬辰墓铭镌刻于北魏延兴四年(474年),尚在推行汉化政策之前,使用的是鲜卑式姓名,而《魏书》编撰于汉化政策以后,用的是汉式姓名,故而两者在氏名的书写上存在着差异。

司马金龙与钦文姬辰生下司马延宗、司马纂和司马悦三子,他们身上的汉人血统就只剩下了1/4。

延兴四年(474年),司马金龙的第一夫人钦文姬辰去世,不久后,司马金龙续娶沮渠牧犍的女儿为妻,生下了司马徽亮。沮渠氏属匈奴,十六国至北魏前期曾在河西建立了北凉政权,沮渠牧犍即第二代北凉国王。[10]沮渠牧犍娶北魏太武帝的妹妹武威公主,所生女就是司马金龙的第二夫人(鲜匈混血)。可见,自司马楚之投魏以后,楚之、金龙父子先后与鲜卑拓跋氏、鲜卑秃发氏、匈奴沮渠氏通婚,司马金龙诸子的汉人血统都只剩下四分之一。其中,司马延宗、司马纂、司马悦是汉鲜(拓跋、秃发、乞伏)混血,司马徽亮则是汉匈鲜三族的混血儿。

太和八年(484年)司马金龙去世,葬北魏国都平城(今大同)。民族融合的历史车轮仍在不停地前进着,司马金龙后人的墓志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仅目前所知,与司马金龙家族有关的墓志还有以下几种:

图4 司马悦墓志(《文物》1981年第12期,图版肆)

1. 河南孟县出土司马金龙第三子司马悦墓志[11]

墓志题“魏故持节督豫州诸军事征虏将军渔阳县开国子豫州刺史司马悦墓志”,葬于永平四年(511年)。志首称:“君讳悦,字庆宗,司州河内温县都乡孝敬里人也。故侍中、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贞王之孙,故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司空公、康王之第三子……”(图4)可见志主即为司马金龙第三子司马悦。墓志未载司马悦的配偶,但称其“男降懿主,女徽贵嫔”,也就是说,司马悦所生子女与帝室联姻。

图5 司马显姿墓志(《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北朝·第四册》,第100页)

2.司马悦第三女司马显姿墓志

司马显姿是司马悦第三女,为北魏世宗宣武帝元恪的第一贵嫔夫人,正光元年(520年)卒,次年陪葬景陵。[12]墓志题为“魏故世宗宣武帝第一贵嫔司马氏墓志铭”,志首称:“夫人讳显姿,河内温人,豫郢豫青四州刺史、烈公之第三女也。其先有晋之苗胄矣。曾祖司徒瑯琊真王,垂芳迹于晋代。祖司空康王,播休誉于恒朔。父烈公,以才英俊举,流清誉于司洛……”(图5)

3.高雅墓志

河北景县十六国北朝时期为渤海郡蓨县,是渤海高氏的籍贯地。渤海高氏虽然比不上清河崔氏、荥阳郑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这样的一流高门,但能与崔、李、卢、郑通婚,在当时社会上仍不失为豪门望族。高氏家族墓地位于家族墓地位于今景县城南15公里的野林庄和北屯乡一带,当地称“高氏祖坟”或“皇姑坟”,上世纪70年代曾进行过抢救性发掘,其中编号为M13的为高雅墓,葬于东魏天平四年(537年)。(图6)[13]

图6 高雅墓志(侧面)(《河北景县北魏高氏墓发掘简报》图5)

高雅墓的葬俗比较特殊,由甬道、主室和东、北两个侧室组成。主室葬高雅及夫人司马显明,北侧室葬高雅次子高德云,东侧室葬高雅长女、北魏孝明帝嫔妃高元徽。出土墓志一方,志面刻高雅生平事迹,志侧刻“夫人河内瑯琊王司马金龙之孙,豫州刺史悦之长女,字显明,年四十九。大女,孝明皇帝嫔,字元仪,年卅二。第二息镇东府骑兵参军讳德云,字仲武,年廿一。”(图6)夫妻与子女合葬这种埋葬形式非常罕见,属于祔葬的一种。究其原因,或许与胡太后毒死亲身儿子孝明帝、引发尔朱荣屠戮宗室大臣的“河阴之变”以及东西魏分裂后的政治形势有着密切的关系。

司马楚之、司马金龙父子的墓葬均在平城附近,而司马悦的墓葬却在洛阳附近的孟县,亦即司马氏的故里。这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结果,按照当时的规定,原居住在旧都平城、后迁往洛阳的“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14]。而编号为景高M13是高雅夫妇合葬墓,葬于东魏天平四年(537年)。据出土墓志记载,主室葬的是墓主人高雅及其妻子司马显明。司马显明是司马悦的长女,亦即司马金龙的孙女。渤海高氏是“天下贵族”的十三姓之一,鲜卑的血脉通过这种方式,流入到另一家汉人世家大族的血管之中。

从北魏献文帝拓跋弘(465-471年在位)开始,北魏政府进一步实行改革的基本方针政策已见端睨。文成帝拓跋濬(452-465年在位)之后冯氏(冯太后,即文明太后,北燕宗室),在其孙孝文帝即位初年临朝称制,制定和实行了“三长制”、“均田制”等一系列改革政策。孝文帝亲政后,太和十八年(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中原文化的中心区域洛阳,改制的内容更加深入。包括变革胡服、禁鲜卑语、定籍贯和度量衡,定族姓,胡汉通婚,改姓氏、官制以及礼制等等,进一步促进了汉族与北方周边民族的融合。

实际上,民族的融合不仅仅存在于司马金龙等贵族身上,北魏帝室的混血现象更加明显。北魏前期所谓“子贵母死”规定,即“魏故事,后宫产子将为储贰,企慕皆赐死”[15],这使得多数鲜卑女子都不愿因所生子嗣被列为太子而身受杀戮,因此北魏皇帝的母亲大多是汉人出身。这样的现象,从北魏正式建国就开始了。据《魏书》帝纪与皇后传的记载,第一代道武帝拓跋珪的生母尚为北族的东部大人野干之女;第二代明元帝的生母刘贵人为汉人刘眷之女;第三代太武帝拓跋焘的生母杜贵嫔为魏郡邺城人、平阳王杜超之妹;未即位即薨的太子(恭宗)娶北族郁久闾氏生下了第四代皇帝文成帝;第五代献文帝的生母李贵人为梁国蒙县汉人;第六代孝文帝的生母李夫人为中山安喜汉人,第七代宣武帝的生母高夫人,为司徒高肇之妹;第八代孝明帝的生母胡冲华为安定人、司徒胡国珍之女。“子贵母死”的陋习,促使汉人血统快速进入了北魏帝室。以著名的孝文帝为例,他身上的鲜卑血液最多只有1/16,及其孙孝明帝就只剩1∕64了。其他帝室成员身上的汉人血统也当与之相近。司马悦之女司马显姿成为了孝文帝之子宣武帝的第一贵嫔夫人,而宣武帝身上的鲜卑人血统则仅占1/32。

孝文帝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利用政权的力量,对社会各方面进行改革,大大促进了鲜卑民族的文明化进程。但是,这样的改革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严重的副作用,这就是鲜卑民族的消亡。不久,因不满朝廷的“汉化政策”和贵族官僚的腐败,驻扎在北部边境六镇的鲜卑城民发动了叛乱。这场动乱导致北魏政权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不久后又分别为北齐高氏和北周宇文氏所取代。鲜卑文化虽然在北齐和北周两个政权下一时间得以复辟,但这些都只是暂时的现象,“汉化”的历史大潮已经无法逆转。公元577年,北周灭亡北齐;四年后,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589年,隋文帝杨坚派晋王杨广率军南下平陈。至此,分裂两个多世纪的南北朝重归一统,中国历史迎来了隋唐时代。

过去,我们常常对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津津乐道,然而,通过对司马金龙家族墓志的分析,北朝时期族群之间的交融,绝对不是单极的“汉化”,而是族群间的相互交融,即所谓的“民族融合”。正因为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进入隋唐以后,十六国以来活跃一时的鲜卑、匈奴、羯、氐、羌诸族,作为单独的族群已经淡出历史舞台。但是,他们的影响并没有因此消失,毋宁说是以另一种形式活跃着,甚至直接左右当时的政治。隋唐帝室分别自称弘农杨氏和陇西李氏之后,却有着普六茹、大野这样的鲜卑姓氏;独孤氏、长孙氏、萧氏等各种族群,都成为他们的联姻对象。他们的血管中必定流淌着汉人、鲜卑人,甚至其他各族群的血液。[⑯]另一方面,当时所谓的“汉人”也不再是两汉时期的汉人,“中国文化”也再不是秦汉时期的中国文化。经过多民族混血的新一代中国人——隋唐人,成为当时最为先进的隋唐历史文化的创造者。司马金龙父子几代人的经历,正是这一历史大潮的缩影。

[1] 〔日〕内藤湖南:《中国古代史》,《内藤湖南全集》第十卷,筑摩书房,1969年。中译本见夏应元监译《中国史料通论》(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2] 大同市博物馆、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山西大同石家寨北魏司马金龙墓》,《文物》1972年第3期。

[3] 参见张丽:《北魏司马金龙墓屏风漆画研究》,《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4] 宁夏固原博物馆:《固原北魏墓漆棺画》,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作者推测该墓应在太和十年(486年)前后,第15页。

[5]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卷一《宣帝本纪》,中华书局1974年版。

[6] 参见毛汉光著:《中国中古社会史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2年。

[7] (北齐)魏收撰:《魏书》卷三七《司马楚之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857页。

[8]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卷一二六《秃发乌孤载记》、《秃发傉檀载记》。

[9] (北齐)魏收撰:《魏书》卷四一《源贺传》载:世祖“谓贺曰:卿与朕源同,因事分姓,今可为源氏。”第919页。

[10]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卷一二九《沮渠蒙逊载记》。

[11] 尚振明:《孟县出土北魏司马悦墓志》,《文物》1981年第12期,第45-46页,图版肆。墓志录文可参见赵超著《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57—59页。

[12] 朱亮主编:《洛阳出土北魏墓志选编》,科学出版社,2001年。墓志录文可参见赵超著《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第120—121页。

[13] 何直刚:《河北景县北魏高氏墓发掘简报》,《文物》1979年第3期,第23页。墓志录文可参见赵超著《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第322—323页。

[14] (北齐)魏收撰:《魏书》卷七下《高祖纪》,第178页。

[15] (北齐)魏收撰:《魏书》卷十三《皇后列传·道武宣穆皇后刘氏》,第325页。

[16] (唐)令狐德棻等撰:《周书》卷十九《杨忠传》,中华书局1971年版,第317页:(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卷一《高祖本纪》,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页。

原刊《许昌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感谢张学锋先生授权发布。文字与发表本或有出入,引用请查阅原文。

编辑:刘艺颖

盘锦景点大全张氏墓园 张氏墓园在哪里

1. 张氏墓园在哪里

张姓,现为全国第三大姓。最早出自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姬姓。是炎黄子孙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姓源自于黄帝之子少昊青阳氏之孙的挥公。因发明弓箭司弓矢之长(正),而赐姓挥公姓张于青阳(今河北清河)。张姓分布极广,如上海张姓排在第一位,且名人众多,如纵横家张仪、军事家张良、猛将张飞、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外交家张骞、书法家张旭、诗人名相张九龄、画家张择端、民族英雄张自忠、实业家张骞、革命家张闻天等。寻根祭祖可到河北清河、河南濮阳、山西洪洞。详查者可阅《张姓家谱》、《中华姓氏大全》等史料。挥公墓在河南濮阳。

2. 张姓始祖挥公墓在哪里

所谓杨家坟是最早一个杨家大户的祖坟,应该也有百多年了,最早只荒无人烟的地方只有成片的荒地知荒草,靠近山上有树,听老年人讲,这个地方也是东山坡的一部分,解放初的时侯这里还有很多的狼,所以一般没有人来这里更别说有居民,五几年的时侯这里有了解放军251医院从此也打破了这里的荒凉局面,再以后就逐步有了人居住,先是有了几十户人家叫杨家坟村,这些人家在|山上种了大片果树,山下较平坦的地方种上蔬菜定居在这里。

后来又有了电机厂,纸箱厂等企业,再后耒有些单位在这里盖起了职工住房,人也逐渐多了起来,形成了现在的扬家坟街。

3. 张氏家族祖坟墓

张之洞墓地不在武汉。

张之洞墓位于张氏祖茔墓园东北角,坟墓封土高4.5米,底部直径7米,四通大碑立于墓前。其中两通神道碑,一通纪念碑,一通遗爱碑。遗爱碑系门生故吏捐资所建,碑刻有张之洞兴学育才的事迹及捐资者的姓名。神道两旁布立着石像,有石马、石羊、石猴等。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人称为“张香帅”,祖籍直隶南皮,出生于贵州兴义府,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创办大批军民用工业。他还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等学校。1909年去世,谥号“文襄”。

地址:沧州市南皮县刘八里乡南皮第一中学东北900米

4. 张氏宗祠在哪里

应该等待适当时机,有理有据的向媒体揭发,进行实质性法律诉讼。

5. 张家祖先陵墓在哪里

盗墓笔记说墓有长沙的血尸墓,找到战国帛书。山东临沂的七星鲁王宫,鲁殇王的墓。西沙海底墓,汪藏海的墓。秦岭神树处的厍族族长的墓(后来的不言骑也在里面)。

长白山的云顶天宫,汪藏海建造的万奴王的墓。塔木托的西王母宫,西王母的墓。

巴乃张家古楼,张家的墓。还到过陈皮阿四去过的长沙镜儿宫。

6. 张氏先茔碑

张氏始祖小八郎公,营公八子,迁居蕉岭神岗,为神岗开基始祖,宋元阳季之秋其各支后裔各移他乡,念八留守神岗,念八后至良善公才记载生庚,若有谱记良善以上有生庚的是伪谱,也有念八叫什么的是伪谱,是后代给先人起名,是乱套的,(有明代小八郎后仕道公谱为证),生一子十九郎德裕公,(有十九郎公墓为证),十九郎生二子:念二郎公(生於宋朝,有碑为证)、念八郎公。小八郎与化孙是同世代人,是两大宗支,两条祖源路线。

有人说是彼云之子,那是广东嘉应州四十二房合修后才套的,古时候是抱团取暖,族大无人敢欺,新时代是攀附。广东四十二房合谱合祠,实际 四十二个宗支,后全修於化孙名下。

化孙原名叫传万衍公,传万公墓碑也无化孙二字,太拔君绍原名是六十郎张公(有太拔旧谱和六十郎张公“君绍”墓碑为证)。

都是不同宗支,我们不可乱否定,要实地考查,亲自去看传万公、六十郎公、小八郎公、十九郎公、念二郎公等的墓再加上史料和族谱,就明白了。注:小八郎公墓碑在1982年修碑时已加上腾玉二字,失去考证价值,是不懂族史和没有祭拜过十九郎公等墓的人造成,此碑上把良善公的爷爷和父亲写成兄弟,已明显体现出假料。

后人不能人云亦云。是就是,不是就不是,要尊重上祖,后人哪里会知道上祖是怎么出生的,是生於哪年,不要欺师灭祖,按小八郎八世孙庭春公生於1391年,又按化孙公新谱记的念二1300年,1391-1300=91,六代人哦不要自欺欺人,化孙公新谱上又记念二公之子三十七郎生於1308年,子生父,实际三十七郎生於宋朝(有墓碑为证)。

总言:小八郎与传万公(化孙)是两大宗支,六十郎公“君绍”也应该是另外一支,全修混了。

7. 张家湾墓地

1.周文王陵:咸阳周陵乡周陵中学内。

2.周武王陵:咸阳周陵乡周陵中学内。

3.周成王陵:咸阳市周陵镇陵照村南。

4.周康王陵:咸阳市周陵镇陵东。

5.周共王陵:咸阳市毕塬上。

6.隋恭帝陵:咸阳市乾县阳洪乡乳台村南500米处。

7.昭帝平陵(刘弗陵):咸阳市秦都区大王村至互助村之间(在咸阳火车站坐12路,大王下)。

8.成帝延陵(刘骜):咸阳城北5公里处渭城区周陵乡马家窑村。

9.平帝康陵(刘衎):咸阳城北7.5公里处渭城区周陵乡大寨村

10.元帝渭陵(刘奭):咸阳市渭城区周陵乡新庄村。

11.惠帝安陵(刘盈):咸阳市韩家湾乡白庙村。

12.高祖长陵:咸阳市窑店乡北的咸阳原上。

13.景帝阳陵:咸阳市秦都区张家湾机场汽车专用公路西侧。

14.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乾陵: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

15.僖宗李儇靖陵:咸阳市乾县东北4.5公里的南陵村。

16.肃宗李亨建陵:咸阳市礼泉县北12公里的石马岭。

17.太宗李世民昭陵:咸阳市礼泉县东北2.5公里的九嵕山主峰上。

18.宣宗李忱贞陵:咸阳市泾阳县西北30公里黄村北的仲山之上。

19.德宗李适崇陵:咸阳市城北45公里泾阳县蒋路乡的嵯峨山。

20.敬宗李湛庄陵:咸阳市三原县东北十五公里陵前乡柴家窑村东250米

21.武宗李炎端陵:咸阳市三原县东北17公里徐木塬桃沟村北。

22.高祖李渊献陵:咸阳市三原县东北徐木乡永合村西。

8. 张家古墓在哪里

应该83岁左右

小哥张起灵的生平时间线如下:

1、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小哥出生于尼泊尔境内,母亲为康巴落族人,藏医白玛,父亲是张家纯血族人。

2、1933年,白玛沉睡,小哥被化名董灿的张家族人,带回张家。

3、1934年,小哥回到东北张家本家,被确定拥有麒麟血。

4、1935年,小哥被定为周穆王龙纹石盒中的圣婴,被张家选为张家下一任族长的张起灵的继承人。

5、1936年,董灿失踪,小哥被送给张家一对夫妇收养,并且开始接受族内的相关训练。

6、1937年,张海客,张海杏来到本家,跟张起灵相识,同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7、1938年,张起灵全面接受张家训练,包括缩骨术,发丘指和中国古墓机关相关知识。

8、1939年,张家人盗黄河古墓,开始内斗,张起灵被养父用来取血驱虫。

9、1940年,张起灵发现蝎子古墓,并且初次探索,做好标记。

10、1 941年,张起灵和张海客开始十年放野训练。

11、1942年,张起灵到达黄河古墓,发现了董灿的尸体,了解了当年发生的故事内幕。

12、1943年,张起灵在探蝎子古墓,顺手救出张海客等放野的张家孩子。

13、1944年,张起灵放野成功,回归张家。

14、1945年,张家族长在泗水城古墓遭人暗算,死在古墓之中,族长信物,青铜母铃铛丢失。

15、1946年,张家族长死亡,家族长生信仰崩塌,张家分裂,张海客所在分支迁往香港。

16、1947年,张起灵在探张家族长死亡古墓,带出族长信物,镇魂铃。

17、1948年,张起灵回到张家,继承张家族长之位,成为最后一任张起灵。

18、1949年,开国大典,张启山站在了城楼之上。

19、1950年,狗五爷盗血尸墓《盗墓笔记》故事线正式开始。

20、1951年,张起灵向张启山求助,张启山带领九门帮助张起灵,张家秘密第一次向外界透漏。

省略部分时间线...

21、2004年11月4日,张起灵被吴邪救出,潘子重伤死亡。

22、2004年11月7日,张起灵离开,独自完成自己使命。

23、2005年8月7日,张起灵跟吴邪告别,前往二道白河。

24、2005年8月15日,张起灵进入青铜门,跟吴邪定下十年之约。

25、2005年8月15日-2015年8月17日,十年饮冰,难凉热血,静候灵归。

26、2015年8月14日,吴邪来到青铜门外,十年之约结束,张起灵归来。

9. 张氏墓园在哪个城市

(1)出自姬姓。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所载,张氏,世代仕晋,晋分为三,又世代仕韩,此即晋之公族,以字为氏。(2)改姓。三国魏张辽原姓聂,改姓张。(3)汉代以后道教自称源于黄帝,而盛行黄帝赐姓张氏的说法,道教领袖多为张氏。(4)据《元和姓纂》云: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孤星,始制弓矢,主祀张星,因姓张氏。《世本》记载:黄帝子挥为弓正,始制弧矢,张网罗,姓张氏。说是黄帝的儿子挥,发明了弓箭。赐姓张。河北省邢台地区的清河县有挥公墓。 张姓在宋《百家姓》列为第24姓,在当代中国列为第3姓,2007年4月24日公布8750.2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83%,在文登2007年底统计32340人,为第4姓。永远的张三。

据《张氏谱书》记载:元至元年间由四川叙永厅永宁县八甲村迁入荣成,其后散居崖头、丁家、张家、刁家沟、八甲、福台山、港西、港山后、青埠岭、汉章泊及文登等地。

登州府文登县七甲十二社张家庄张姓字辈:德天云世景,洪学永万春,景年祥文城,继序培忠厚,希延万世荣。

10. 张集公墓在什么地方

合肥真的不是很好玩,

城市中心环城有四个公园,

步行街能吃好吃的能逛街,

小资一点喝酒吃饭的话,可以去1912、罍街、老报馆、中隐隐于市。

再有就是宁国路的龙虾一条街,

大圩的花海,

植物园看梅花,

蜀山下有动物园,

政务区有天鹅湖、徽园,

西北边有三国遗址公园,

南边巢湖边那有万达游乐场、岸上草原、湿地公园等,

南边再远一点可以坐车去5A景区三河古镇。

不过,合肥真的不好玩。不适合旅游。

坐一回二货的搬运工。

合肥18个4A景区

1、包公园

包公园是为纪念北宋著名清官包拯而建,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属国家4A级旅游景区。整个包公园占地30.5公顷,其中水域面积15公顷,总体布局为开放式,主要由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浮庄等景点组成。全园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展示了包公 “忠、孝、清、廉”的一生。门票:进入公园免费,内部小景点联票( 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浮庄)成人票50元,包公祠单买成人票20元,包公墓(含清风阁)单买成人票35元,浮庄单买成人票5元。夏季17:00停售、冬季16:30分停售;安徽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凭证免票;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免票。公交:途径包公园公交站的有 119路、 11路、 11路临时调整、154路、226路、6路。地址:合肥市芜湖路72号

2、徽园

徽园是1999年为欢庆新中国建国五十周年而建设的大型安徽纪念园。东部皖北园区采用皇家园林建筑风格,西部皖南园区以徽派建筑皖南水口园林为主要思路,中部有极具现代建筑风格的世纪桥和世纪广场,全省17个城市在相应的区位均建有代表各自地方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物,既相对独立成园,又与相邻各园及整个园区相隔益彰。门票:价格为20元。1.2~1.4儿童为10元,1.2以下免费。老人和退伍军人持老年证可以免费。公交:途经 "徽园" 的公交线路有126路 150路 20路 602路 605路 80路地址:合肥市繁华大道276号

3、省博物院

安徽省博物馆陈列大楼建筑面积11580平方米,文物库房4156平方米。馆藏 文物有历代铜、陶、瓷、金、 银、玉器、货币、书画、民俗、砖雕石刻、文房四宝、革命文物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文物等,总计104684件。门票:免费,星期二至星期日9:00--17:00(16:00起停止取票、入场);星期一(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闭馆。公交:乘13路到祁怀路口下,向南直行500米到安徽博物院。乘129路到安徽合肥体育中心下,向北直行600米到安徽博物院。乘166路到五爪塘站下,向西行100米至怀宁路再向北直行500米到安徽博物院。地址:合肥市蜀山区怀宁路268号

4、三河古镇

三河镇位于肥西县南端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处,丰乐河、杭埠河在此汇合,三河镇以水乡古镇为特色,荟萃了丰富的人文观景,形成了江淮地区独有的“八古”景观,即古河、古桥、古圩、古街、古居、古茶楼和古战场。历史上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商家云集之地。门票:1、门票包含景点:六景联票65元一人(杨振宁旧居、刘同兴隆庄、鹤庐、仙姑楼、古娱坊、国粹楼)2、学生票半价,儿童票半价(1.2m以下免票;1.2-1.4m购儿童票) ,老人票半价(70岁以上免票;60-70岁购半价票),军人免票。交通:在合肥的旅游汽车站、南门换乘中心可以坐到直达三河的中巴车。合肥到三河古镇乘车路线:1、从合肥的旅游汽车站坐小巴去三河。票价14元,路程在1小时左右。基本全天都有车。很多去那个方面其他地方的车也会途径三 河。2、从南门换乘中心或东流路上乘坐三河的中巴班线,或者是合肥-白山的小巴,乘坐舒适,票价12元左右。(乘坐1路、117路、150路、152路、 156路、163路车可以到达南门换乘中心)地址:肥西县南端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处

5、合肥野生动物园

合肥野生动物园位于合肥市西郊风景秀丽的大蜀山西南麓,距市中心15km,占地 1530亩,海拔50m~90m。园内山势蜿蜒起伏,曲径通幽;草木茂盛,绿树参天;空气清新,水质洁净。门票:成人票价,35元;儿童票价,17元(1.2-1.4米的儿童);免票条件,安徽省60周岁以上的老人、合肥市劳模、现役军人、残疾人、身高1.2米以下的儿童免票)交通:801、234、48路地址:合肥市蜀山区望江西路600号

6、元一双凤湖国际旅游度假区

安徽元一双凤湖国际旅游度假区是一个集高尔夫球运动和休闲为一体的高级旅游度假区。位于风光旖旎、总占地2000多亩。度假区拥有独具特色的五星级据点,为旅游休闲提供了周到、细致的星级酒店服务。公交:双墩镇有直达班车。自驾车,由市区经二环路上的双风大道,乘车约 个小时即达。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地址:合肥市双凤开发区双凤湖畔

7、紫蓬山

“紫蓬山”又名李陵山,位于肥西县农兴镇南,距离市区约20公里,有“森林大道”相通,自清代开始便有“庐阳第一名山” 之称。紫蓬山层峦叠嶂,连绵不绝,山环水绕,森林茂密,具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尤以怪石、奇树、碧水、珍禽为四大特色,构成了庐阳一幅得天独厚的立体风景画卷。当代中国最大的书院——西庐书院,就位于紫蓬山核心风景区北侧。书院占地80亩、建筑面积数万平米。交通:合肥市区可乘坐80路公交地址:合肥市肥西县农兴镇南

8、紫薇洞

紫微洞位于巢城北郊,又称双井洞,因洞有大小两个天然井状出口而得名。总长3000米,主洞长达1500多米,是典型的地下河型洞穴,洞穴呈廓道状,以雄、奇、险、幽见长,融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为“江北第一大洞”。紫微洞与一般溶洞不同,紫薇洞是由于常年受地下河的冲刷而形成的廊道式溶洞,水源可能是在洞形成时来自四面八方,既有地表水也有地下水。紫薇洞旁边还有个王乔洞时安徽省唯一的一座摩崖石窟,里面所有的雕像除了一个稍微大点的有头以外,其他的都没有头。是什么原因形成的“无头佛”,一直不得而知。门票:60元/人交通:合肥-合巢芜高速G50-巢湖半汤路口下-经外环-紫微洞风景区。阜阳、淮南-合淮阜高速-合肥-沪蓉高速-转芜合高速G50-巢湖半汤路口下-经外环-紫微洞风景区。紫薇洞在荆亭山上,市内乘一路公交到底站后徒步走一段路,大约一千米。(坐出租车大约五元)地址:巢湖市北郊西紫薇山上

9、岱山湖

岱山湖湖面7500亩,相当于杭州西湖的面积。岱山湖原为解放后当地乡民修建的一座水库,因离城较远,四周全为乡村田野,未遭任何污染,给人以清纯自然的亲 切感。立于岸边,放眼望去,只见万亩湖面清波荡漾,四周群峰丘坡叠翠。湖面东部开阔,西部曲折蜿蜒,并天然形成众多的港汊。门票:30元/人交通:1、合肥—店埠—路口—梁园—张集—杨塘—古城—岱山湖2、合肥—店埠—石塘—马湖—杨塘—古城—岱山湖3、合肥—店埠—路口—梁园—响导—陈集—广兴—古城—岱山湖地址:古城镇

10、三国遗址公园

合肥三国新城遗址公园,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临肥水(古施水)故道,西邻鸡鸣山、将军岭,东距合淮公路8公里的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公园路,主要景点有新城文物陈列馆、东城门、夯土练兵指挥台、兵器铸造窑址、饮马池、时光隧道、舟师坞、雕塑广场、石刻广场等。门票:成人25元/人;儿童13元/人。公交:300路地址: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公园路1号

11、李鸿章故居-享堂

李鸿章故居是晚清军政大臣李鸿章的家宅,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繁华的步行街中段,是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布局整齐,结构严谨,雕梁画栋,占地面积 2000平方米,是合肥市仅存的规模最大的名人故居。1902年李鸿章的灵柩从北京辗转运回合肥,1903年葬于合肥东郊的大兴集。李氏家族后人为祭祀 他,在墓旁建造了规模庞大的享堂。门票:20元(李鸿章故居)交通:4路; 5路; 14路; 46路; 166路; 512路; 701路; 快速公交1号线地址:合裕路合钢二厂大门西侧(李鸿章享堂)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中段208号(李鸿章故居)

12、三十岗乡生态农业旅游区

三国故垒,生态之乡,天然氧吧——庐阳区三十岗乡,国家AAAA级景区,安徽省环境优美乡镇,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园区,安徽省省级服务业集聚区。门票:成人25元/人;儿童13元/人。 交:300路地址:合肥市庐阳区

13、肥西老母鸡家园

占地2200余亩的肥西老母鸡生态家园,位于肥西县境内中部山区,距合肥市区仅40分钟的车程。该园区山清水秀,林木茂密,游人罕至,是一座自然的生态植物园。目前,在生态养殖和苗木栽培的基础之上,即将建成集餐饮、住宿、体验、娱乐为一体的农业休闲度假园。肥西老母鸡家园.jpg在菜园、果园、鱼塘和鸡场,游客可亲手采摘生态种植的蔬菜瓜果,亲手捕捉生态养殖的活鸡鲜鱼;可在农家餐厅品尝原汁原味的土菜野味,也可在山野处亲手烧烤、野炊。门票:10元/人交通:可从合肥市区乘坐至上派的车地址:肥西三岗(原英山林场)

14、金孔雀温泉旅游度假村

巢湖金孔雀温泉旅游度假村是一家集度假、健身、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商务型度假酒店,占地面积超过

3564000

平方米,它坐落于著名的温泉之乡安徽庐江汤池,近靠庐江火车站,毗邻合安高速公路,距合肥骆岗机场仅45分钟路程。门票:128元交通:到达合肥机场、火车站从南门换乘中心转庐江汤池班车到达金孔雀合安高速(合肥至安庆方向)庐江军铺收费站下。地址:巢湖市庐江县汤池镇外经大道。

15、非遗园

合肥非遗园占地3500亩,按照历史和形态对中国文化进行分类,设置了楚汉文化园、千年文房四宝园、佛艺园、大自然玩乐园、中华物产园等子园区。园区同时引 入了民间舞龙舞狮表演、七十二行当起源演示暨表演、黎阳仗鼓、皮影戏、木偶戏、凤阳花鼓等等。非遗园将突出打造文化与科技、与旅游融合的特色,成为合肥版 的迪斯尼乐园,近年来,无数莘莘学子在这里度过了美好又充实的暑假。门票:学生票20元/人,普通票58元/人交通:乘坐143路到岗集镇下车地址:北城区岗集镇北部卧龙山

16、大圩生态农业旅游景区

大圩生态农业旅游景区.jpg 有着“中国最美的湖区都市田园”的美誉。随着中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大圩镇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化农业格局, 林果、蔬菜、水产、水禽和优质稻米成为五大支柱产业,大圩雪菜、葡萄、冬瓜等农副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大圩镇素有“鱼米之乡”之誉。交通:23路地址:合肥市包河区

17、合肥植物园

合肥植物园以其生态园林风貌与植物文化相融合而著称,是集植物种质资源保育、科研科普、旅游休憩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是安徽省旅游局推荐的安徽十处最美的地方之一。合肥植物园目前共收集植物2000余种,其中国家一、二、三级珍稀保护树种29种,拥有梅园、桂花园、竹园、木兰园、石榴园、水景园、园林植物示范区、秋景 园、盆景园等9个植物专类园和三叠泉、天下第一磬、湖滨绿色走廊、艺梅馆等景区。其中,石榴品种园荟萃了目前世界上已存最多的石榴品种资源。门票:每人次20元;儿童票价:1.2米以下(含1.2米)的免费入园,身高1.2至1.4米以下(含1.4米)的10元,1.4米以上执行成人票价20元。交通:108路地址:蜀山区环湖东路123号

18、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瑶岗村位于合肥市东郊的肥东县撮镇,62年前,渡江战役总前委驻扎此地时,村庄四周还筑有壕沟护村,部队和村民进出村庄只能靠浮桥通行,比现在更加隐蔽,因此,敌军一直未能侦察到埋伏在他们“眼皮底下”的渡江总指挥部。开放时间:纪念馆每周一至六开馆(旅游旺季周日也开) 每天上午 8:00 - 下午 18:00 开放。交通:42路地址:合肥市肥东县

张家港标志性景点 张家港标志性景点介绍

1. 张家港标志性景点介绍

张家港旅游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张家港旅游景点包括有“三山一苑”(

双山、香山、凤凰山、东渡苑)等主要景区;世纪广场、暨阳湖公园、张家港公园、沙洲公园等游乐场;还有已建成全国首家江岛型水上高尔夫球场的双山岛旅游度

假区……同时,张家港旅游景点还有徐霞客三次游览过的香山桃花涧、鉴真东渡启航处古黄泗浦、南沙东山村遗址等名胜古迹等,及苏东坡与梅花堂、徐霞客三游香

山等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传说典故。这些山、水、岛、寺、址,都构成了张家港市灿烂的历史文化和迷人的风景名胜。


2. 张家港特色景点

张家港旅游景点有:

香山、南沙十八景、凤凰山、东渡苑、双山等。

张家港旅游景点简介是:

1.香山旅游风景区位于张家港市西陲南沙镇境内,西接锡澄高速公路、江阴长江大桥和江阴市区,北靠国际贸易商港张家港港和全国唯一的内河港型保税区张家港保税区的张杨路,与长江边的长山、巫山相对,南傍东横河,与稷山相望。东距张家港市区15公里,交通便捷,全山占地面积4.3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为1 36.6米。山体呈菱形状,由大、小香山组成,为全市之冠。北坡险峻,南坡平缓,顶部开阔,素有江南名山之誉。

2.凤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港口、凤凰、西张三镇交界处,凤凰山山体由西而东走向,犹如丹凤展翅,故称“凤凰山”,该景区山峦多姿,风光佳丽,名胜古迹众多,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3.双山岛位于张家港市西北郊,张家港作业航道与长江主行道之间,全岛面积约16平方公里,东西长3700米,南北长5500米。双山岛地处中纬度地带,属季风副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为农业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岛上河道成网,阡陌纵横,池塘密布,绿树成林,环境幽雅,空气清新,东暖夏凉,是“长江三鲜”的主要产地。双山岛地理环境独特,自然资源丰富,保留了恬静古朴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无工业污染,适于发展农业、渔业、特种养殖业和旅游业,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原始生态环境保持最完好的岛屿之一,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3. 张家港最著名的景点

张家港是江苏省县级市,由苏州市代管,位于中国大陆东部,长江下游南岸。张家港周边景点有以下这些,他们分别是:双山岛湿地公园、张家港香山景区、暨阳湖生态园区、永联小镇、张家港凤凰山景区、张家港市环城河水利风景区、常阴沙生态农业度假区等景点。


4. 张家港景点有哪些地方

境内有“三山一苑”( 双山、香山、凤凰山、东渡苑)等主要景区。有苏东坡与梅花堂、徐霞客三游香山等历史文化等传说典故。景点有世纪广场、暨阳湖公园、张家港公园、沙洲公园等游乐场等。双山岛旅游度假区建成了全国首家江岛型水上高尔夫球场。

香山

香山旅游风景区:位于张家港市西陲南沙镇境内,西接锡澄高速

公路、江阴长江大桥和江阴市区,北靠国际贸易商港张家港港和全国唯一的内河港型保税区张家港保税区的张杨路,与长江边的长山、巫山相对,南傍东横河,与稷山相望。东距张家港市区15公里,交通便捷,全山占地面积4.3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为1 36.6米。山体呈菱形状,由大、小香山组成,为张家港市之冠。北坡险峻,南坡平缓,顶部开阔,素有江南名山之誉。清康熙《江阴县志》中赞:“香山突出平壤,高峻磅礴,甲于 山。”

香山,因传说春秋时吴王夫差遣美人上山采香而得名。宋代诗人苏东坡游香山时曾为梅花堂题匾额;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游小香山梅花堂序》中赞叹曰:“千年迹冷荒丘,一旦香生群玉,不特花香、境香、梦亦香,可谓不负此山矣!”

香山有广为人知的“十八景”:钓鱼台、采香径、梅花堂、洗砚池、石虎门、圣过潭、观音殿、荷花茶厅、圆寂塔、听松吟、桃花涧、圣清池、毗陵井、巫山夜雨、天台石、归云洞、烽火墩、藏军洞。

南沙还拥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一具有八千年历史的东山村古遗址。[21]

桃花涧

位于香山北麓。清乾隆《江阴县志》载:“香山左岗有涧数十丈,夹涧绯桃四植,名桃花涧。”涧从上至下,纵贯青龙岗,全长约800多米。涧水源头出自山顶泉眼,常年不涸,现为中峰之巅的天然湖泊鹿女湖。

采香径

位于香山东南麓,清乾隆《江阴县志》载:“由麓而上,曲蹬盘行,攀萝扪石,足底云生,相传吴王尝遣美人采香其上,曰采香径。”全径沿山由东南向西北曲折蜿蜒长约五华里,几乎横贯了整个香山。。

听松吟

位于香山南山坡上,百亩山地上满坡松林,千株万株,蔚然成海民国年间,中国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回故乡省亲,也专门游览听松吟,而后激发了创作灵感,其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情愫一脉。

圣过潭

又名舜过潭,传说古时大禹治水东南途经香山少憩,取泉水解渴,觉泉水清澈味醇,遂解佩剑拓成潭,故名舜过潭。位于香山顶峰中部。潭大体呈圆形,直径约2米,四周皆由山石围成,看上去就仿佛是一口大井一般。此潭下有泉眼,所以水甚清澈,常年不涸。潭中长有无屁股螺蛳,成为香山一奇。

藏军洞

位于香山主峰老虎背之巅的东侧,有一石板盖顶的洞口,约80厘米见方,这就是香山著名古迹——藏军洞。据史料记载,香山藏军洞最早大约建于三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吴王阖闾称霸于诸侯,攻越伐楚,大动干戈,出于攻防战术需要,即在长江之滨的香山、长山一带挖建了许多藏军洞。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香山西北坡的藏军洞发现大量具有春秋战国时代特征的几何纹陶器和红陶器,证实了这一历史记载。

梅花堂

原坐落在小香山竹林深处,初建于宋代。相传苏东坡晚年仕途失意,因江阴友人葛氏邀请,曾数度来梅花堂怡情养生,并题书梅花堂匾额。堂后洗砚池,因东坡洗砚而得名。由于紧靠大小香山间的石虎门古战场,梅花堂一度遭到战火破坏。明朝末年,爱山成癖的徐应霞(徐霞客之兄)重建梅花堂,并在山上广植梅竹。

南沙十八景

临近张家港港口的南沙乡,由于山多景胜,早在明代前就有“香山八景”之

合并图册(2张)

说。清圣祖康熙、高宗乾隆以后,又相继增补十景,称“南沙十八景”。这里原有梅花堂一座。从香山湾翻山而上,便是“采香径”。采香径从香山西北坡起至东南麓止,长约5里,相传是春秋吴王夫差偕西施及嫔妃玩乐的地方,建育“采香禅院”作行宫。

香山,有大香山与小香山之分,在两山衔接处,陡似峭壁,形成石门。因远看似一猛虎张口守隘,故有“石虎门”之称。这里四面环山,原来两山接岗不分,后因军事需要,官府命百姓凿山开路长达50余米,形成石门。在香山附近,有长山,凤凰山、镇山等山,有藏军洞(又名将军洞)。出江阴东门,有凤凰山最高峰的烽火合,最初建于春秋期间。大香山原名桃花山。藏军洞、烽火台、桃花涧等古迹尚存,被列为张家港市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

东渡苑

国家AAA级旅游区——东渡苑景区位于张家港市东郊的古黄泗浦畔,是唐代高僧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的启航处,总面积300余亩。整个景区分东西二区,东区是寺庙和休闲区,西区是鉴真纪念馆区。

凤凰山

凤凰山,古称河阳山,位于港口、凤凰、西张三镇交界处,

山体由西而东走向,犹如丹凤展翅,故称“凤凰山”。主峰高86米,周4公里,占地千余亩。山上有大片松林、竹林,树木葱郁,景色秀丽;山坡辟有成片桃、梨园,出产的水蜜桃汁多鲜甜,颇有盛名。山之南麓有,始建于东吴赤乌年间,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解放后被拆。山之西南有鸷山,占地400亩,西北面树大葱郁,果园繁茂,著名凤凰水蜜桃源出于此。旁邓家宕的稀有名木红豆树,相传南朝梁武帝萧衍长子萧统所种,距今已1500余年历史,为江南一绝。2000年5月6日红豆树突然开花,10月结得形似鸡心、鲜红颜色的果实百粒,与上次开花之日相距30余年。旧志中载:“盖以大江东下,山势西来,凤凰实导诸山以赴于虞者也。”凤凰山迤丽多姿,风光佳丽,名胜古迹众多。曾有内外八景之说。“内八景”有三潭、四井、古桧、空杨、秀峰、醴泉、丞相墓、状元读书台;“外八景”有湖下书声、坊基酒肆、港口渔歌、柴场牧唱、桑岸啼鸣、莲塘游鱼、松林落照、精舍飘幡。几经沧桑变迁,“内外八景”中绝大部分景点早已湮灭,唯秀峰、醴泉、状元读书台尚存。2013年5月被评为国家4A景点。


5. 张家港标志性景点介绍作文

张家港旅游资源丰富,风景秀丽。

张家港旅游景点包括有“三山一苑”( 双山、香山、凤凰山、东渡苑)等主要景区;世纪广场、暨阳湖公园、张家港公园、沙洲公园等游乐场;还有已建成全国首家江岛型水上高尔夫球场的双山岛旅游度 假区……同时,张家港旅游景点还有徐霞客三次游览过的香山桃花涧、鉴真东渡启航处古黄泗浦、南沙东山村遗址等名胜古迹等,及苏东坡与梅花堂、徐霞客三游香 山等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传说典故。这些山、水、岛、寺、址,都构成了张家港市灿烂的历史文化和迷人的风景名胜。


6. 张家港十大景点

张家港旅游景点有:

香山、南沙十八景、凤凰山、东渡苑、双山等。

张家港旅游景点简介是:

1.香山旅游风景区位于张家港市西陲南沙镇境内,西接锡澄高速公路、江阴长江大桥和江阴市区,北靠国际贸易商港张家港港和全国唯一的内河港型保税区张家港保税区的张杨路,与长江边的长山、巫山相对,南傍东横河,与稷山相望。东距张家港市区15公里,交通便捷,全山占地面积4.3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为1 36.6米。山体呈菱形状,由大、小香山组成,为全市之冠。北坡险峻,南坡平缓,顶部开阔,素有江南名山之誉。

2.凤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港口、凤凰、西张三镇交界处,凤凰山山体由西而东走向,犹如丹凤展翅,故称“凤凰山”,该景区山峦多姿,风光佳丽,名胜古迹众多,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3.双山岛位于张家港市西北郊,张家港作业航道与长江主行道之间,全岛面积约16平方公里,东西长3700米,南北长5500米。双山岛地处中纬度地带,属季风副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为农业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岛上河道成网,阡陌纵横,池塘密布,绿树成林,环境幽雅,空气清新,东暖夏凉,是“长江三鲜”的主要产地。双山岛地理环境独特,自然资源 富,保留了恬静古朴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无工业污染,适于发展农业、渔业、特种养殖业和旅游业,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原始生态环境保持最完好的岛屿之一,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7. 张家港市著名景点

张家港主要旅游景点有香山旅游风景区,桃花涧。北滨长江,南近太湖,东连常熟、太仓,西接江阴、常州,距离南京、上海也只有100来公里。


8. 张家港名胜古迹景点有哪些

凤凰湖

简介

张家港,北滨长江,南近太湖;依水而生,以水为美。

凤凰湖作为镇区灵动一角,位于凤凰山北侧,东起三干河、西至湖滨路、北至环湖景观道路、南至凤恬路,湖区总面积 0.33平方千米,其中水面积0.2平方千米。

凤凰湖是集观光旅游休闲、生态湿地保护、应急水源储备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湿地公园。

 


9. 张家港景点推荐

张家港市民生安全科普馆,河南禅寺,王府广场,张家港市凤凰山景区,张家港金凤凰温泉度假村,张家港市梁丰生态园,张家港永联旅游景区,苏州张家港市东渡苑景区,张家港常阴沙生态农业旅游区,张家港香山景区,张家港市香山寺,张家港市永庆寺,张家港市东渡寺等。